华夏览胜
-
孔府内宅生活孔繁银,孔祥龄著《孔府内宅生活》是《衍圣公府见闻》的续编。《衍圣公府见闻》主要写出了孔府总的组织,大的框架,很少涉及内宅生活部分,《孔府内宅生活》主要是写府内生活,上自迎接皇帝、迎接圣旨、接皇差,下至梳头、洗脸、睡觉、喂狗、喂猫、养鸟等生活琐事,但是由于孔府的历史悠久,府务庞杂,源远流长,两千余年来积累的生活琐事太多了,故必须分类归纳,加以续编,始能了解孔府的全貌。《孔府内宅生活》和《衍圣公府见闻》均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记述了孔府各方面的生活事实,大的历史事实是根据《史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曲阜县志》、《孔氏祖庭广记》、《阙里志》、《阙里文献考》、《孔府档案史料选编》、《孔子世家谱》以及孔庙、孔府的石碑记载编写的。
-
吃在北京《吃在北京》编辑部编本书主要向读者介绍了北京地区的著名饭店、饭馆、饭庄以及外国风味餐厅和饮品店,并配以图片,最大限度地呈现出其色彩、造型的美感,可满足食客们多元化的消费要求。
-
雪域高原的璀璨明珠——林芝普布多吉编著本书从林芝基本情况,旅游景点、民俗风情、各种民间传统节日等方面的内容,客观详实,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林芝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该书的内容,使大家从林芝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领略到“世界屋脊”的壮丽和神奇,深刻感受到“雪域高原”上西藏各族人民的勤劳、纯朴、善良、聪慧和热情好客的性格以及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该书不仅把林芝独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充分展示在世人面前,而且还向世人展现了更加开放的林芝新形象,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各界人士进一步的了解和熟知林芝,向往的热爱林芝。林芝将敞开胸怀热忱欢迎国内外宾客和有识之士前来林芝观光旅游、投资兴业、与我闪共建一个更加充满翰气的社会主义新林芝。
-
民俗风味菜黄小平主编本书精选蜀中各地民俗菜250多款,并详细介绍各款菜肴的原料配制、制作方法和操作要领以及菜肴的营养和禁忌等。
-
古镇遗影陈益著;张锡昌摄影本文对古镇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散落的明珠、河上的街市、拱桥的魅力、越人便于舟等内容,一本在碧水边掀开的古朴的书,它的文字并不深奥,阐述的却是耐人寻味的哲理,难怪每一个前往古镇的人们,都会因为拣拾到失落的梦而流连忘返。
-
从天山到阿尔泰王族著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风过达坂城;火洲吐鲁番;穿越博格达;动物精神;古尔班通古特的镌刻;边关阿尔泰。
-
黔东南之旅孙重贵编著本书主要介绍了黔东南的旅游区。内容包括黔东南旅游概述,黔东南旅游线路设计、以凯里为代表的苗族风情旅游区旅游线路设计、凯里市旅游线路设计、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等。
-
湖南 湖北刘晓南[等]编著论中国人的精神,不可不近春秋大义;言中国人的智慧,不可不列经史子集;但若要详举中国文化的经世致用,则不可不来湖南湖北一游。沅湘无波,江水安流。洞庭两岸土肥地阔,两湖居民历来便无寝食之忧,偶有结余,还能广济周边十省。独则惟善其身,达者兼善天下。巴蜀文人,乐于闲情怡志;江南学渊,精于考究;而湖湘一派,善于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迸发出新锐的激情,并亲身力行,务求于实。所以两湖景致,也无一不融汇其湖湘文化的特色。屈子感赋,投汨罗不改爱国之志;,范公观巴陵胜状,系政民之忧于岳阳一楼。刘玄德访卧龙于隆中,得三分天下;谭嗣同振维新之识于岳麓书院,始国民觉醒。行走湘西,山水翠碧,更知“从文其人”……《湖南湖北》的更新重点在于发掘两湖悠远的文化遗产、绝色风光。除了湘西、武当、神农架之类脍炙人口的热门景区以外,还补充了明显陵、通道侗乡、江永女书、宝镜民居等一些深闺未识却又不可缺少的成分。这里流淌着人文地理的长河,期待着旅行者用脚步来探索她的渊源。
-
贵州李鹰,魏培琰编著中国的西南被称为“秘境”,之所以有“秘境”之称,不止是因为这里交通不便,阻止了旅行者的脚步,还因为这里众多民族所传承的文化中蕴藏的不被了解的部份。贵州的山水和民族风情是这道“秘境”的重彩笔。过去的几十年里,贵州的形象总是以黄果树奔流直下的瀑布示人,其实,这只是贵州瀑布群中的一支,贵州瀑布数量之多,形态之丰富,绝不是用文字可以尽诉的。峡谷是这个以喀斯特地貌著称的省份里,除瀑布之外的另一个特色,于是以惊险取胜的漂流活动便成了峡谷旅游的节目。如果不亲自到过到贵州,你是很难想象,在这里一片土地上,竟集合了瀑布、峡谷、丹霞、溶洞等丰富的地质特征,而它们所显现出来的斑澜的色彩与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一起,令贵州炫目。众多对贵州心向往之的旅行者,几乎都是被生活在那里的众多的少数民族吸引的。他们身着五彩斑澜的民族服饰,保存着质朴的生活方式,与自然和谐共存。节日是旅行者得以在最短时间大饱眼福的时机,这时,贵州的村寨就是狂欢之地。
-
逝去的仙境圆明园张宝成绘画;张恩荫文字说明;钟明栋译圆明园遗址公园虽已初具规模,山水景观正在逐渐恢复旧貌,但原有建筑景观则片瓦无存,永远逝去了。令人遗憾的是,圆明三园昔日近百处仙境般的古典园林景观,园毁前留下的形象史料实在太少。一是分景彩图仅有乾隆九年由宫廷画师唐岱、沈源绘制“圆明圆四十景图“,具只有一套,今存法国巴黎。二是乾隆朝虽分别绘有圆明园和长春园全景图各一幅,但均至今下落不明。三是圆明三园盛期总平面图,也是迟至1989年才被发现的。因而长期以来,圆明园的形象在人们的脑海中总是苦明若暗,模糊不清,甚至还有不少以讹传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