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览胜
-
游江苏随身必备指南徐群峰 薛放江苏简称苏。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处长江下游。京杭大运河纵贯全省南北。 江苏历史悠久。春战秋国时分别属吴、楚等国地,汉时属徐、杨二州,元属河南和江浙中书省,明直隶南京,清置江苏省。长江以北称苏北,长江以南称苏南。全省十之八、九为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平的省份。苏南太湖、苏北洪泽湖周围水网密布,有“水乡泽国”之称,而又因盛产稻、麦、棉、蚕、鱼等,又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江苏名胜古迹遍布,名城众多。建城历史大多已有1500年左右。南京、镇江、常熟、徐州、淮安、扬州、苏州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主要有太湖、南京钟山、中山陵、雨花台、扬州瘦西湖、苏州拙政园、虎丘、无锡鼋头渚、镇江三山、宜兴三奇、连云港花果山水帘洞等。
-
游陕西随身必备指南徐君峰,薛放 主编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位于黄河中游,古时在陕原(今河南陕县)以西,故周初就称陕西。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地。省会西安自西周、秦、汉至隋唐盛世,十二皇朝在此建都,为中国六大古都之首,古代东方文明的圣都。陕西地形分陕北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山地三部分,历史文化遗存在三秦大地处处可见,亭台楼阁、庙观寺院遍布;秦地风俗代代传承。名胜古迹处处皆是,自然风光妩媚多姿。主要名胜有:历史名城西安、西岳华山、临潼骊山华清池、秦始皇陵兵马坑、桥山黄帝陵、佛教圣地法门寺等:自然风光有太白国家森休公园、终南山,宝鸡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陕西大地,每一处胜迹,都有历代文人留下的诗篇;一山一水,都包含着一段动人的传说;一草一木都是造物的宠物,折映着日月的光辉。
-
游江西随身必备指南徐君峰,薛放 主编这里有以“瓷都”闻名于世的景德镇,还有江西的首府南昌,南部重镇赣州,不但历史悠久,也为后人留存了宝贵的历史和文物资源。珍禽王国——鄱阳湖,历史文化名山——庐山,道教发祥地龙虎山,世外桃源井冈山,风景如画,奇峰秀出,而且留下大量珍贵的文化遗迹。江西还是个富有革命斗争传统的省份,特别是在现代民族解放和革命战争中,曾作出过巨大贡献和牺牲而彪炳史册。
-
游青藏随身必备指南徐君峰,薛放 主编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西北邻新疆,北和东接甘肃,东南紧靠四川,南和西南毗连西藏。青海有37个少数民族,其中以藏族居多。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深居内陆腹地。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它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湖泊沼泽较多,高原湖泊自有其风韵,又是禽兽的栖息地,黄羊、野驴、棕头鸥、斑头雁、天鹅不时出没,青海湖鸟岛尤为突出;雪山和冰川景色壮丽;高原牧场上则是绿草如茵,牛羊成群。青海盛行喇嘛教,湟中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故多有寺庙,且规模宏伟,建筑辉煌,更形成独特的宗教艺术。 处于世界屋脊的西藏,被许多人视为神秘的地方,亲手揭开这层神秘的面,亲眼目赌面纱后的迷人风采,是许多人渴望的。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与南极、北极并称为“地球三级”。耸立于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全球最高峰,是世界登山旅游的胜地。西藏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众多,长年白雪皑皑,冰川似银蛇飞舞。这里江河纵横,湖泊密布,湖水清澈如镜。亚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湄公河、伊洛瓦底江的上源都在这里。西藏历史悠久,很早就有人类栖息。西藏首府拉萨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保留了许多代表藏民族文化精髓的历史文物。令旅游者神往的,还有雪域高原的风土人情,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角力、投掷、拔河、骞马、射箭,还有众多的民族节日,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性格豪放,能歌善舞的天性。
-
游东北随身必备指南徐君峰,薛放 主编朋友,您去过东北吗?请随我们的《中国行》一起去东北旅行吧!当您乘火车出山海关,便进入我国的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由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构省,因位于我国东北部而得名。有“白山黑水”之称的东北地区,北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隔河相望。东隔鸭绿江与朝鲜为邻。南部为我国的内海渤海。北部的大小兴安岭,东部的长白山,千山等环抱着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的东北平原,形成山环水绕,平原中开,背陆而海的特征。
-
生命之树常青蔡丰明著祝寿礼品是祝寿礼仪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祝寿礼仪活动那种热烈而活跃的气氛,欢乐而融洽的情调,很大程度上正是由那些丰富多彩、各色纷呈的祝寿礼品所造成的。每逢家族中老人寿诞之日,亲友们便要精心准备各种精美礼品送到做寿老人家中,至于那些名门望族、官宦人家有人生日,收到的寿礼就更是不计其数。明代冯梦龙在《笑府》中曾写到过一个笑话故事。某地的一个县官生日,其属下探知他是属鼠的,于是大家便凑了几两黄金为他打铸了一只金鼠作为寿礼。该县官见后十分高兴,乘机对属下说:“再过几天就是我太太的生日,她是属牛的。”言下之意,是想要属下再为其送上一只金牛。这则笑话十分深刻地反映了古代一些官吏借用做寿名义大收礼品的事实。当然,以金鼠和金牛作为寿礼的毕竟是少数,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较为普遍的寿礼形式还是寿桃寿糕、寿幛寿屏,以及钱款之类的物品。它们大都具有浓重的吉祥喜庆色彩,鲜明地衬托了祝寿活动欢快、热烈的气氛。1.吉祥寿礼——寿桃、寿糕与寿面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最为常见的寿礼形式是寿桃、寿糕与寿面等等的物品,它们大多具有祝吉祈祥的色彩,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持久、寿运永继的强烈欲望和迫切心愿。出于桃可以延年益寿的心理,千百年来,中国民众在自己的亲友寿诞之时总是喜爱以寿桃作为赠送礼品。寿礼上所用的寿桃一般都是用面粉或米粉做的,其形状下圓上尖,酷如桃形,寿桃的颜色大都为红色,桃嘴上还要点上一个红点。寿桃的里面,有时还包有一些豆沙、松子、百果等等的甜馅。赠送寿桃的数量也是很有讲究的,有的地方赠送寿桃的数量必须为九枚,其寓意是一桃象征寿,其余八桃象征八仙。有的地方贈送寿桃的数量必须为八枚,以表八福长寿。也有的地方是按寿者的年龄来赠送寿桃的。例如六十岁寿诞便送六十枚寿桃,七十岁寿诞便送七十枚寿桃。赠送寿桃时一般不能平放,而是要将其层层相叠堆成尖塔状,然后装入红漆盘中。这样的摆放方式也有着预祝寿者寿高命长,鸿福齐天的寓意。过去一些帝王祝寿时,臣子还要特意制作一些大寿桃作为寿礼相送。相传有一次周文王寿诞之日,他的臣下命厨师特意制作了一枚大寿桃,将此桃剖开后,里面露出精美鲜艳的九十九枚小桃,暗示文王子孙满堂,多福多寿之意。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百子寿桃”。后来,这种百子寿桃经常被许多大臣们作为奉献给皇帝寿诞之曰的贵重礼品。糕之所以成为民众中一种沿袭甚久的祝寿礼品,也与某种吉祥寓意有关。在中国人的语音中,“糕”与“高”相谐,有“高兴”、“高升”、“抬高”等吉祥寓意,因此糕经常成为传统时代人们十分喜爱的食品,并成了传统时代的人们用来表示祈祝长寿、幸福之意的寿礼形式。寿糕大都也是用面粉或米粉制成的,其形状如同一个绕线板,由两块梯形状的糕对叠粘搭而成,颜色粉红或深红,俗称“定胜糕”。赠送寿糕时,也必须一个个地将其放入红漆盘中,堆成塔状,较为讲究的还要在上面放上一些粉捏的吉祥人物塑像,如八仙、寿星、王母等等。说到传统的吉祥寿礼,恐怕更不能遗漏在中国的生日礼仪文化中具有很大影响的寿面。中国人爱吃寿面,也爱送寿面。过去一些富裕人家凡有亲友大寿之时,便要专门派人用竹篮或竹筐抬送寿面于其家中,寿面的长度多在三尺以上,分量重达十余斤,一般还要凑成双数,如或为十二斤,或为十六斤。摆放寿面时也要像赠送寿桃寿糕一样,必须给人以“高耸”的感觉。它们大都被装成一束束的面束,盘成高高的塔形,外面再罩以红绿缕纸拉花,然后放入木盘中。经过这样的装饰,寿面那种吉祥喜庆的色彩跃然而现。清人徐珂《清稗类钞》中云:“馈人以生米面及炒热之面,面条长,取其绵绵不断长寿之意也。”这正是赠送寿面的最根本的目的。人们希望通过自己所送的寿面,表达出一种祈祝做寿者长命百岁、永享天年的心情,他们希望通过自己所送的寿面,塑造出一种浓浓的喜庆氛围,让全家族共同为长寿之人欢腾雀跃、隆重庆祝。2.文人雅品——寿幛、寿屏与寿联中国传统寿礼形式中的另一个重要的类别,足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为主要目的,具有较高语言艺术价值的寿幛、寿屏与寿联。这类寿礼最受那些文人雅士和封建士大夫们的喜爱。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和士大夫大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对于功名事业、道德名节方面的事情十分看重。因此,每到他们寿诞之时,亲友们便要为其送上一些赞颂文字,以表彰他们对于国家、社会的贡献,宣扬他们洁身白好、注重修养的高风亮节。这些赞颂文字大都被写在布帛、绸缎或经过裱糊的轴子之上,久而久之,它们便逐渐演化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中经常作为寿礼赠送的寿幛、寿屏与寿联。寿幛大多运用绸缎、绢布或丝绒等布料制成,其形状如中堂(旧时挂在厅堂中央的大幅字画)大小,布料大多为红色,字形则大多为金色,金红相间的寿幛呈现了一种雍容华贵的风格,与祝寿活动热闹喜庆的气氛卜分相配。我国祝寿礼仪中赠送寿幛的风气大约起始于明朝,最初出现之时寿幛上的文字数量较多,后来则日益减少,最后甚至简单到整幅寿幛上只剩一个大大的“寿”字,其他一概全免。但最为典型的幛词一般都是四个字,如“大德必寿”、“惟仁者寿”、“松柏同春”、“松鹤延年”、“椿树常青”等。这些字句既简练概括,又形象生动,既表达了寿者的心情,又富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故深得文人雅士们的喜爱。根据寿者性别的不同,寿幛的用词也有一些区别。如寿者为男性,送礼之人大多选择“南极星辉”、“仕日方强”之类的幛词用语;而如寿者为女性,送礼之人则大多选择“中天婺彩”、“瑶池益算”等的幛词用语。寿屏也是一种经常被用来作为赠送于人的文字类礼品,与寿幛不同的是,寿屏上的赞颂文字一般都是写在一些专门的摆设,如镜架、屏风、座屏上的。在占典小说《红楼梦》中,曾写到贾母做寿时收到卜多幅寿屏的情节,这些寿屏制作精良,框上镶嵌着彩绘的装饰,屏中除厂赞颂文字以外,有的还织有各种吉祥割案,如寿山寿石、八仙人物、松柏仙桃等等。寿屏的材料大多用玉石、黄杨木制成。当然,在中国传统的文字类祝寿礼品中,用得最多的还是寿联这种形式。寿联大都是写在裱糊过的字轴上的,其形制为上下两联,每联少则四字,多则几十字,其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是五字与七字。早在宋代时期,寿联的形式就巳经出现,宋孙奕《示儿编》云:“黄耕庾夫人三月十三日生,吴叔经作寿联。”这是我们所看到的最早的寿联资料。这副寿联写的是:“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联中以“天边”对“世上”,以“满月”喻百岁老人,构思十分巧妙。宋代以后,写寿联送寿联的风气广为盛行,一些喜爱炫耀才学的文人学子和附庸风雅的社会名流对于寿联更是情有独钟。……
-
玄武湖趣史李源编著这是一本宣传玄武湖文化的书,实际上也是建国后第一部公开问世的、比较系统地介绍玄武湖历史演变的史书。既是史书,当然书中所载均是史实,均有出处,绝无“戏说”的成分;而书名之所以冠以“趣史”二字,是因为作者自己也不喜欢正襟危坐、一本正经地说史,而是希望比较轻松愉快地、像聊天似的来铺展玄武湖那秀美、隽永的历史画卷。所以本书采用了“化整为零”的写法,按时间顺序排列篇目,每篇既可独立成章,又与各篇浑然一体,重要问题分几个侧面去写,最终给读者以完整印象。在内容上,作者要求本书通俗性与学术性并存,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近年来有关玄武湖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本书中都有反映。二、不回避玄武湖研究中有争议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这些观点与看法自然只是一家之言,正确与否,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因此欢迎读者提出不同意见。三、力求行文的朴实、平易,有可读性,使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感兴趣。对我来说,玄武湖本身就是一部大书,它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十几年来,我读这本大书始终是兴趣盎然、欲罢不能。即使在5年前,我与我的同事们编撰完成了《玄武湖志》之后,我依然觉得这部大书没有读完,我依然从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历史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丰富自己、修正自己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加深着对玄武湖的理性认识,并感觉到它的丰厚文化遗存远没有被发掘、被利用。“知道玄武湖的人太多了,了解它的人又太少了!” 面对这样的感叹,作为一个玄武湖史的研究者,有责任去宣传它、介绍它,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
扬州掌故韦明铧著在我国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中,扬州是一个文化个性十分鲜明的城市。如果说在中国文化版图上有诸多闪光点的话,那么,扬州正是这样的闪光点之一。扬州文化以其鲜明的特色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扬州地处南北走向的运河与东西走向的长江之交汇点上,自古即有楚尾吴头、江淮名邑之称。扬州作为交通枢纽与商贸重镇,擅舟揖之便,得人文之胜;这里风光明媚,物产富饶,文教昌盛,地灵人杰,历史文化积淀十分丰厚。这表现在独树一帜的园林胜迹。琳琅满目的工艺珍品、脸炙人口的美味佳肴、争奇斗艳的服饰民居等丰富多彩的物化形态上,表现在千姿百态的扬州戏曲、博大精深的扬州学派、蜚声中外的扬州画派等门类齐全的人文形态上,更表现在其文化创造的活跃、文化氛围的浓厚与文化心理的成熟上,等等。扬州作为一个文化重镇,辐射出巨大的文化能量。这里产生过、活动过、寄寓过数不胜数的文化名人,从文人学者到书家画师,从巧匠能工到杏坛名家,其生动活泼的文化创造与传播、绵延不息的文化承续与延递,从来没有湮灭或消沉过。文化底蕴的深厚与文化内涵的博大,造就了令人神往的扬州,使其作为中华文化渊缀之区的鲜明形象日久弥新。
-
扬州史述朱福烓著在我国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中,扬州是一个文化个性十分鲜明的城市。如果说在中国文化版图上有诸多闪光点的话,那么,扬州正是这样的闪光点之一。扬州文化以其鲜明的特色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扬州地处南北走向的运河与东西走向的长江之交汇点上,自古即有楚尾吴头、江淮名邑之称。扬州作为交通枢纽与商贸重镇,擅舟揖之便,得人文之胜;这里风光明媚,物产富饶,文教昌盛,地灵人杰,历史文化积淀十分丰厚。这表现在独树一帜的园林胜迹。琳琅满目的工艺珍品、脸炙人口的美味佳肴、争奇斗艳的服饰民居等丰富多彩的物化形态上,表现在千姿百态的扬州戏曲、博大精深的扬州学派、蜚声中外的扬州画派等门类齐全的人文形态上,更表现在其文化创造的活跃、文化氛围的浓厚与文化心理的成熟上,等等。扬州作为一个文化重镇,辐射出巨大的文化能量。这里产生过、活动过、寄寓过数不胜数的文化名人,从文人学者到书家画师,从巧匠能工到杏坛名家,其生动活泼的文化创造与传播、绵延不息的文化承续与延递,从来没有湮灭或消沉过。文化底蕴的深厚与文化内涵的博大,造就了令人神往的扬州,使其作为中华文化渊缀之区的鲜明形象日久弥新。
-
水乡绍兴沈福煦文;李玉祥摄影“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绍兴古称“山阴”,王羲之的这句诗是说水乡绍兴的自然景观,而绍兴景观之美,却更在人之情,生活之情。山明水秀的自然美景,以及纯朴真挚的风土人情,孕育了历朝历代的无数名人,所谓钟灵毓秀。绍兴的地域文化,有着多方面的研究价值。绍兴位于浙江省的宁绍平原西部,地理位置居东经120度35分,北纬30度处,属副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绍兴地势南高北低,也许可以说,绍兴南为山村,北为水乡,山水景观,似在图画中。绍兴南部以会稽山为主,有香炉峰、秦望山、百尖岗、舜王山、石旗峰等,形成许多逶迤曲奥的山景,峰峦叠翠,溪涧潺流。南朝的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说,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这就是对绍兴南部山景的描述。绍兴北部多江河湖泊,据统计,绍兴境内大小河流总长达1900多公里,大多在北部。水乡人家的生活情趣更是令人钦羡。这里有开阔的视野,远山近水,阡陌纵横。村舍林丛,水乡人家之生活情景,历历在目。你若乘上乌篷船,缓缓而行,见那堤岸、农田、屋宇、石桥、乌桕树,都好像浮在水面上,而远处淡冶的青山,似乎于你一同前行,近处堤岸之景渐渐向后逝去。乌篷船穿行石桥,更是神奇如梦幻一股。绍兴城内的河道,纵横交织,多为一路一河,并行而设。如今河道已被填掉许多,但市井水乡之景观,尚留下许多。这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成了水乡市井文化的积淀物。吴越两地的水乡景观十分相近,所以也可用唐代诗人杜荀鹤的《送人游吴》来描述:“人家尽枕河。”枕河人家的生活,以水展开,住在水边,吃水、用水、乘舟而行于水,也以水景孕育着水乡人的个性和文化特征。绍兴的绍剧、越剧,更与水乡景观、水乡文化紧紧相连。绍兴有悠久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人的痕迹,许多出土文物可以为证。史书上记述的更为丰富。上古时代的帝王虞舜,曾在绍兴巡守、游憩、生活,绍兴南端的小费江、舜王山和山上的舜王庙,都记述着这些历史。到了夏禹时代,大禹曾在此大会诸侯,死后便葬于会稽山下,即如今的禹陵一处。春秋战国时期,绍兴为越国的都城,越王勾践之“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的遗迹至今尚存,“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至今仍铭刻在绍兴人的心中。绍兴从秦汉时代起,置会稽郡,唐代时称越州,至南宋康王赵构避难南渡,官绅上表,乞赐府额,赵构题“绍作中兴”(绍,即继承,祚,即国统)遂改为绍兴府,这也就是“绍兴”地名的由来。元代废府为路。明清二代复称绍兴府。民国以后(1912年)改府为县,把原会稽、山阴两县合并为绍兴县,今为绍兴市。绍兴以黄酒名闻天下。绍兴老酒历史悠久,早在二千多年前,越王勾践以此佳酿献给吴王,吴国军士狂饮,积坛成山。南朝梁元帝在《金缕子》中说到他读书时,总是身带“银瓯”,“贮山阴甜酒,时复进之。”直到今天,很多绍兴人都能喝酒。除了黄酒,茶叶、瓷器、丝绸、纸扇、腐乳、毡帽等,也都是绍兴的著名特产。绍兴一地,历代名人辈出,可谓风流遍地。除了先秦时期的夏禹、勾践外,秦汉以降,更是群星灿烂。西汉司马迁曾到绍兴,“上会稽,探禹穴”,事载《史记》。东汉思想家王充,他的著作《论衡》,可谓立唯物主义思想之巨作。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他的《兰亭序》为盖世之作,兰亭之名闻天下,即由此而得。唐代诗人有贺之章、朱庆余等,而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亦慕名来游稽山、鉴湖、若耶溪,并留下不少诗篇。南宋诗人陆游,明代书画家徐渭、陈洪绶,晚明文人张岱,清代画家赵之谦、任伯年,以及理学家刘宗周,史学家章学诚等等,不胜枚举。近代名人当中,政治家、革命党人较多,也有文人。秋瑾、徐锡麟、陶成章、蔡元培、鲁迅等等,当然还应当包括周恩来,他的祖籍在绍兴,如今绍兴还有他的祖居——百岁堂。这本书,写的是“乡土中国”中的一个地域,绍兴。关于绍兴的历史、地理、文化,古往令来,已留下丰厚的记述和著作,我无意把重点寄于此,而是想从回味童年、青少年时代的生活,把景与情结合起来,寄意景中之情,让读者能分享到这一份情意。童年时代的经历,在回忆中总是美好的,像一首首的诗。童年时代的水乡,在回忆中虽有些朦胧,但却又很具形象。小桥流水,庭院绿荫,熙熙攘攘的市井街道,桥头人来人往,店铺鳞次栉比。在那粉墙黛瓦的故园,四方形的天井,积淀着无数生活之情趣。岁时节日的繁忙,夏夜纳凉讲故事、看星星,童年的乐趣,都会在这些建筑形象中显现出来。绍兴水乡的美景固然可贵,但更可贵的是她已经文学化了,人们对她产生的美感,多由于鲁迅等文学家的描绘。这里有鲁迅小说《故乡》的寄意,有《社戏》的有声有色,有孔乙己的谐谑。戏剧则更强烈而感人,越剧、绍剧脍炙人口,其中的情节和唱腔,为水乡绍兴的景观染上了一层无比绚丽的色彩。我对故乡绍兴的记述,为情而写,寄情为主。我离开故乡已近半个世纪,故乡的情景却似历历如同在目;我在故乡生活了二十年,却觉得是那么的丰富而漫长。这,就在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