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览胜
-
西藏戴贤总主编;安七一卷主编本书介绍了西藏的基本情况,以及农业、畜牧业、旅游业、林业、工业、交通、邮电通讯、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等各方面的概况。
-
梦幻高原汤世杰著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云南文化热”。早在20世纪50年代,当云南凭借一批电影与文学作品,将她奇异的自然景观和风谷民情展示于世时,曾给人们带来巨大而又莫名的惊喜。彩云之南,似在一夜间被内地突然“发现”。然而,认识从来都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认识和发现一片圭地上的文化尤其如此。那时,作为一片“异域”、一个被观赏的对象,投向云南的目光,无论创作者还是欣赏者,或多或少都带有某些历史的局限。明显的是,其时,读者或观众在钦羡云南的神秘与美丽之余,也对其“封闭”与“落后”怀有种种惊恐:美则美矣,却依然是一块茹毛饮血的蛮荒之地,与充军、瘴疠和野蛮紧紧相连。那时在许多人心中,云南就像一枚外观诱人的野果,让人心向往之,真去品尝,才发觉其中也充满了异样的苦涩。我为自己经受过的感动而劳作。读者,尊敬的您们,开卷地认就一种奇异的植株——花形如展翅飞鸟,花色似金支嵌霞,原产地是亚细亚礁屿丘岗,被移栽并成活在阿美利加濒临太平洋那片高天厚土之上,就有了“天堂鸟”之称。要紧的不是书名是否含有甘种寓意,而是——画家将人生入画,我写他如画人生!
-
陕西戴贤总主编;张宝通,裴成荣卷主编本卷介绍了陕西的情况、陕西未来发展思路、农业及农村经济、环境保护与山川秀美建设、工业、建筑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业、文教卫生等方面的概况。
-
南行踏歌冯永祺著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云南文化热”。早在20世纪50年代,当云南凭借一批电影与文学作品,将她奇异的自然景观和风俗民情展示于世时,曾给人们带来巨大而又莫名的惊喜。彩云之南,似在一夜间被内地突然“发现”然而,认识从来都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认识和发展一片土地上的文化尤其如此。本丛书皆约请与某一选题所述文化名人有较多交往或有较多研究的作家、学者撰写。丛书包括三大部分:一为原创性文字部分。二为历史文献部分。三为文化名的生平年表、主要研究成果或著作目录,以及部分历史与现实图片,以尽可能做到图文并茂。
-
寻找苏州朱红著绍兴,曾经是越国古都。素称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有数千年的历史遗存积淀,几乎每一步都能踩着一处典故。翻开绍兴的历史,就是翻开了一部厚重的线装书,散逸出的人文气息,令人忘返。走进绍兴,就好比走进了一轴民俗风情画。乌蓬船、黑瓦、白墙、老街、深深小巷……散文家杜文和以他特殊的才情,展现稽山鉴水间一方厚土的风貌。当我们驻足会稽山、徜徉山阴道时,想必会寻觅到这酒乡满满的醉意。本书为江南知性之旅丛书之一。蔡元培说:“绍兴就是这么一个历史积淀层叠、文化拥挤、名人与名人紧挨着的地方,每一步下去几乎都能踩中一处历史。”在这么一个历史、文化、名人汇聚的地方,作者漫步山阴道,驻足会稽山,先贤悲欢、名士雅韵便随步而出;又或乘乌篷泛舟,又或穿过沿河小巷,绍酒的醇厚,民风温纯,也都随之流淌。《醉乡绍兴》在酒的醇厚中展示了民风的纯朴。<
-
新世纪旅游·浙江浙江省旅游局编本书是集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的实用性旅游书籍。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可读可赏,并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和浓厚的文化气息。
-
中国古代旅馆流变郑向敏著本书,以对历史演进中中国古代旅馆的起源和流变历史的考察为基础,研究和考察了古代旅馆的起源与产业,古代旅馆在名称、经营、管理、服务和建筑、古代行宫苑囿等方面,在每一个历史时代的关系的痕迹,及其所表现出的特定现象,归纳它们的空间流变形态和流变结构,分析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和朝纲意识诸因素对旅馆起源与发展的作用,总结中国古代旅馆流变中所表现的特点和规律性。 本书首先提出了具有商业意义的中国古代旅馆形成所应具备的三个必然的历史条件,并对其进行了历史性的分析和考察,从而论证了属于研究范畴的中国古代旅馆起源于商代的命题。 旅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中国古代旅馆的发展,在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同步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了符合历史阶段规律性的变化。本书借助历史学、社会学方法,依靠经济史观和方法论,从以下七个方面对中国古代旅馆发展中的这种符合历史阶段规律性的变化,进行了考察和研究:(1)古代旅馆的功能性、类型性与规模性在时空立面上的宏观形态与结构上的流变;(2)古代旅馆名称在表征形态上多样性与复杂性的流变;(3)古代旅馆经营思想、经营环境与经营特点,在宏观与微观、表层与深层上的空间形态之流变;(4 )古代旅馆在管理体制、税制、住宿管理制度、饮食与接待馆理制度、会馆规约管理等方面的表现形态和发展规律;(5)“宾至如归”服务观念指导下,古代旅馆的服务项目与服务设施设备的流变;(6)古代旅馆,建筑形态、功能、结构与建筑风格和特色的流变;(7)古代行宫苑囿,形态、功能、结构、特征的流变。
-
新编红河风物志于志伟主编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云南省南部的一块神奇迷人、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红土地。这里,有因盛产优质锡而闻名遐迩的锡都,有全国第二大的孔庙,有始建于宋元时期的众多古建筑;这里,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动植物资源和旅游浆;这里,有云南省的第一个电报局、邮政局;这里,曾经出现过清末云南唯一的一位经济特科状元,出现过云南金融业的创始人,出现过世界著名的数学家;这里,有秀丽的梯田风光、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兄弟以及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民族风俗、风情;这里,还有许许多多色香味美让人馋涎欲滴的风味小吃;这里,真所谓所华天宝,人杰地灵!吸引千千万万的中外宾客。《新编红河风物志》从各个方面介绍了红河州的风景名胜、民族风情、文化习俗、著名人物、名优物产等,将一个多彩的红河州集中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对红河州扩大开放,促进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
贵州民族村寨旅游指南顾朴光等撰文本书介绍了“芦笙大会”、“苗岭山寨”、“苗乡龙舟节”、“石头文化”、“瑶山风情”、“蜡染之乡”、“水族卯节”等。
-
碑林史话路远 著凡是到过西安的人,莫不慕名到碑林来看一看。在这座中国古代碑刻和书法艺术的宝库中,当你面对卷帙浩繁的《开成石经》感受历史的深沉厚重的时候,当你在萃然成林的书法名碑面前叹为观止的时候,当你为《昭陵六骏》等精美的汉唐石刻之艺术魅力而倾倒的时候,你一定会问:这么多的古代碑刻和石雕艺术品是怎样集中到这里来的呢?这座碑林始创于何时?它又是怎样发展到今天这种规模的?这本关于西安碑林历史的小书,回答的就是这些问题。西安碑林作为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它与西安半坡、秦兵马俑坑这类考古学遗址不同,并非轰动一时的重大考古发现,而是一种长时期文化积淀的结果。它今日之规模,是唐末至今千余年间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这座文化宝库是我们祖先一代一代积累而成的。一千年来,尽管我们的民族屡遭磨难,但西安碑林这份遗产却没有毁失,这段历史本身就值得很好地回顾。碑林的历史与碑林的藏石一样,也是一笔值得我们珍视的财富。虽然相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西安碑林的历史只是一个小小的局部和片断,但透过这朵浪花,仍可折射出中国历史漫漫长河的辉煌,并从一个侧面说明,诞生于亚洲东部黄河与长江流域的这一支人类文明,何以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几年来,笔者选择西安碑林历史作为研究课题,其成果《西安碑林史》一书,已由西安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颇受学界关注和好评。为了更好地宣传西安碑林这一灿烂的文化景观,更好地让广大游客和普通读者在短时间内提纲挈领地领会到碑林的历史价值,我根据已掌握的资料,重新编写了这本名日《碑林史话》的通俗小册子,把碑林的千年沧桑归纳成一个个小题目,以三五千字的篇幅写成二十多篇短文,尽可能地减少考证文字和原始资料的引用,力图使读者能轻松阅读而不致有繁冗之感。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缩短与普通读者的距离,为西安碑林增加一本能直接为观众服务的较有质量的通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