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随笔
-
千年古风余未人撰文边缘部落。岜沙,苗家聚居的山寨,像一片绿叶,静卧在贵州从江县崇山峻岭的深处。它独特的风俗吸引着各方游人:古朴的吊脚楼斜倚在山崖陡坡上,金灿灿的禾晾直入云天。男人火枪不离手,梳着象征聚落神圣标志的“后棍”;女人织染棉布,身着自织自做的百褶裙;少年人要经过欢乐的“补荡”仪式才算成年,闹姑娘时,情歌常常通宵达旦……山寨的节日缤纷多彩:春节、苗年、映山红节、吃新节、芦笙节接踵而至,歌师、芦笙师们大显身手,四眼苗笛、苗箫、牛腿琴悠然动听,男女欢歌劲舞,尽情表达对生命的热爱。本书作者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散文化的手法,描述这片美丽而神秘的土地;图片是几位摄影人多年采风的成果荟萃,一个个生动、真实的瞬间,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新颖的阅读平台。
-
去帕米尔的路上尚崇龙 著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在记者生涯中撰写新疆的八十余篇散文,许多是描写新疆的山水及风土人情的,也有一部分描写在这块土地上的拓荒者。文字优美,写法独到,文中处处表现出作者独立思考和自由言说的精神,特别是作者独特的景物描写,曾受到许多读者的赞赏,而字里行间处处闪烁的是作家的学养、见识、胸襟,同时也有作家对环保的关切。
-
中国古代游记选乙力 主编为了使广大读者更多一些了解古代游记的发展历史和思想内容,我们从古代游记中遴选出几十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编成《中国古代游记选》一书,由作者简介、提要、原文、注释、译文等几部分组成,献于读者面前,以便于人们欣赏和阅读。本书的选文,既考虑到地域色彩。
-
漫游随录图记(清)王韬著;王稼句点校本书作者王韬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清道光年间生于书香门第。毕读群经,博学多才,在哲学、教育、新闻、史学、文学等许多领域都有杰出成就,著书四十馀种,如《弢园文录外编》。《漫游随录》、《法国志略》、《普法战纪》、《蘅华馆诗录》等。《漫游随录》是王韬的一部游记集。以时间为序,追忆一生游踪,既有在乡里时的雅集游观,又有赴昆山县试时的登山,赴金陵乡试时的冶游,篇幅最多也是最重要的,是他的欧洲之行。他从香港南下,经新加坡、槟榔屿、锡兰,入红海亚丁湾,至苏伊士运河,然后乘火车至埃及、意大利、法国,在英国居住了两年。每至一地,他总要“览其山川之诡异,察其民俗之醇漓,识其国势之盛衰,稔其兵力之强弱”。他当时就将自己的见闻观感笔录下来,十几年后再整理成《漫游随录》。本书详细记载了他的欧洲之行,真实反映了他的思想变化,且行文生动,描摹细致。具有相当的可读性。今重印《漫游随录图记》。影印点石斋本原图五十幅;以点石斋本为底本,参校钞稿本和《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标点排印全书文字,并据钞稿本补入《屡开盛宴》一篇。以窥全貌。
-
人在旅途叶永烈著叶永烈,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8岁起发表科学小品,20岁出版第一部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21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此后,多年从事科普创作,受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的关心,并对叶永烈作了两次批示:“调查一下,如属实,应同上海商量如何改善叶永烈同志的工作条件。”(1979年1月6日)“我看要鼓励科普创作,这项工作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1979年3月4日)由于方毅同志的关心,1979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科协联合举行隆重仪式,授予叶永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曾先后创作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700多万字。曾任中国科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上海市科协常委、上海市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电影《红绿灯下》(任导演)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科教片奖,《小灵通漫游未来》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作品一等奖,《借尾巴》获全国优秀读物奖,根据叶永烈长篇科幻童话改编的6集动画电影《哭鼻子大王》获1996年“华表奖”(即政府奖)。后来转向纪实文学创作。主要新著为作家出版社出版的6卷本《叶永烈自选集》;此外,还有《毛泽东的秘书们》、《陈云全传》、《叶永烈采访手记》、《星条旗下的中国人》、《我的家一半在美国》、《一九九七逼近香港》、《商品房大战》、《何智丽风波》等。即将出版《叶水烈文集》,共50卷,其中科普作品24卷。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我在创作长篇纪实文学作品的同时,也喜欢写散文。这些散文零零散散地发表在《散文》月刊、《光明日报》东风副刊、《文汇报》笔会副刊以及《新民晚报》、《今晚报》等报刊。这本书稿是我记述漫步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散文。奇异的风光、丰厚的人文环境给我忙碌的写作生活带来了无尽的灵感和欣慰,我记录着她们、体验着她们,每一个地方,都成了我心中一个温馨的梦,一片永不雕零的风景,这是我对世界对自然的讴歌,也是自然对我的回报,我将此书献给读者,让读者和我一起分享漫步世界的快乐。
-
罗马的时光游戏熊育群著作者简介:熊育群,1962年端午生于湖南汩罗,1983年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毕业,从事过建筑设计、新闻记者、出版编缉与发行工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羊城晚报高级编缉。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全国各报刊及选集,获过冰心文学奖、全国报纸副刊年赛奖、优秀作品等多种奖项。出版诗集《三只眼睛》,散文集《随花而起》、《灵地西藏》,长篇作品《西藏的感动》、《走不完的西藏》(两书均进入畅销书排行榜),摄影散文集《探险西藏》,艺术大师对话集《一直在奔跑》等。目录:再度出发(序)一、孤寂&艺术激情溅活的石头燃烧的激情永远的梵高阿姆斯特丹·黄昏森林边上的巴比松窗多瑙河的蓝色旋律萨尔茨堡日落灵魂秘语夜的香榭丽舍二、流逝&文明寻找乡村古堡之门东方的气息米兰杜奥莫大教堂香艳的欧洲罗马少女泉的少女背对夕光而飞巴黎圣母院圣母三、阴影&政治春天的选举与谋杀圣心教堂钟楼诺曼底飘忽的目光诺曼底海滩之树山顶上的国家贡多拉四、行走&记忆一转身萨沃那就走了朱丽叶故乡维罗纳一个小镇与一条河流威尼斯水海滨降临的神迹三少女罗马的时光游戏罗马废墟寂寞特里尔纽伦堡廊桥一个国王的梦境新天鹅堡行走语录巴黎蓬皮社广场少女五、复活感受(后记)
-
敏豪森奇游记(德)拉斯伯 著,邵灵侠 译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本书的主人公敏豪森(1720-1797)是一个真实的德国人,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本人是男爵,喜欢游历探险、行侠仗义,曾经在俄国军队里服过役,与土耳其人交过战。因为他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对事物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想像力,童心未泯,乐观向上,所以回国后他能讲出许多他在外面所遭遇到的冒险经历。由于他在讲述时对事物进行了丰富的幻想和艺术夸张的渲染,因而常常让人听得如痴如醉。敏豪森男爵在德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早已成为吹牛、自大的代名词。本书由许多单独的小故事汇集而成,前后之间有一定的连贯性。所有故事都是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犹如敏豪森男爵正在口若悬河地大放厥词,使读者更觉亲切自然,富有真实感。敏豪森的故事具有丰富的想像力,这对于青少年来说尤其显得重要。因为美好的憧憬和神奇的想像,往往能够唤起人的创新欲望,激起智慧灵感的火花,最后形成革新创造的雏形。因此,《敏豪森奇游记》是广大青少年朋友们值得一读的好书。
-
白帝城王以培著《白帝城:诗人的朝圣》描述了三峡两岸的民风民俗、历史传说、山水风光以及移民的现实情景,以一种惆怅、依恋的情怀,去朝圣白帝城,寻根寻家寻梦,寻找失落的民族历史。同时还记叙了移民生活的贫困和所遭遇的苦难,他们的哀怨和诉说。作者深入底层,直接造访,是一部极其珍贵的书。《白帝城》的作者王以培是一位外国文学老师,他经常向学生谈起他在长江边上的旅行见闻。一次,他在讲圣经、希腊神话时谈到“原初的语言”时,从一个随身带着的、类似旅行包的袋子里掏出两块顽石,拿到手中,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回荡在教室中,并以欣赏的口吻说:“这是我从长江边上带回来的,这就是‘原初的声音’。”完全是诗人的风格,只有怀着诗人之浪漫的人才会有的言语和举动。这也是《白帝城》的文字给人的感受。书的封面上,三峡的山、水、天之间印着一行小字:“诗人的朝圣”,诗人心中的那个圣地便是白帝城。而此“白帝城”却非“朝辞白帝彩云间”之“白帝”,而是即将或已经“沉入江底的所有城镇”的统称。鱼嘴,扇沱、涪陵、珍溪、奉节、巫山、高阳、万洲、故陵、李渡,作者春夏秋冬四访长江边上淹没区许多小城小镇,并把这些小地方的风貌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他是带着诗人兼考古者的身份去游历这些具有浓厚长江文化、巴蜀文化风韵却即将消失的小镇的,因而他的笔触细腻灵动又悲天悯人,文字间饱含深情却又充满纪实之趣味。这些小镇被他看作是圣地,因此也对当地的历史文化作了许多颇具人文关怀的考察,一些本土从古流传至今的文学形式被忠实地记录下来:“棒打李,李沉底,李沉鲤浮;风吹蜂,蜂落地,风起蜂飞。”这是他在一家小店里听到一个年轻人说古人讲的四川。像这样被搜集来的原汁原味的文字在全书中比比皆是。在他看来,“这些正是我们民族的瑰宝,而有幸记录这一切是我一生最大的荣幸——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灵魂和生命,同时也丰富、充实了日渐苍白的现代汉语。”我们可以跟随作者的旅途接触到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当地居民:小学教师、盲眼艺人、老银匠、旅店老板、山城“棒棒”、危房居民、土家族妇女、还有小孩子——每个人在他眼中都成了一种文化遗产,一种长江古老文化的延续,因此他对每个人却虔诚谦虚的态度令人十分感动。他这样说道:“他们的言语是那样的生动,他们的品格是那样高尚,他们的经历和命运汇成了长江边的一幅历史画卷。”有趣的是,作者虽然在描述长江边游历的故事,但涉笔处常常会出现西方文学的蛛丝马迹。在我看来这些时而出现的西方文学因素是体悟过程中的真情流露,看起来不仅清新自然,又别有一番风韵。他还靠一些旅行照片记录所见,其景观人物虽然朴实无华,但与文字向佐却是增添了可读性。
-
玛吉阿米的留言簿贺忠,泽郎王清主编这是一本风格非常新锐另类的藏地旅游文化读本。它以西藏的历史、宗教、文化、民俗,甚至名类象征性地域符号为主线,兼用诗情画意和高僧大德法印作引导,辅之以旅行者原始的留言手札,多方面向读者展示了西藏的奇妙景象。作为一本独具个性的“原生态”藏地图书,它的精彩之处在于其大量丰富的手给内容。几年来,国内外各路“游走拨浪运动者”们用不同文字在玛吉阿米手工制作的各种留言簿上留下了五花八门的“TravelTips”(旅行点滴):有抒情的、有感悟的、有告白的、的批评的,甚至还有遗书、婚约……其中不乏知名大腕的精妙文图,亦有平常人物的随意涂鸦。一段日记,一张图画,一次旅藏经历,一回藏地恋情,基某日某地的历险,某时某刻的N次原野追忆都尽囊其中。《玛吉阿米的留言簿》一书择其趣而而选之,与天下人同享阅读新快感。<
-
唐蕃古道白渔撰文;郑云峰摄影辉煌过的陕西关中平原,曾用宽厚的胸腹,托起过周、西汉、新、玄汉、东汉、晋、汉赵、前秦、后秦、西燕、北魏、北周、隋、唐等14个中国古代王朝的都城和帝宫,历时1100多年。而常常让人们津津乐道的则是中国历史最为璀璨的大唐帝国的京都长安。可惜,历史竟像流水一样一去不返,使后世的人们无法目睹鼎盛时期的皇城风貌。今天,为了追寻唐蕃古道的足迹,我们来到了曾是昔日皇都的西安。在西安浏览,感受最深的是古风独存,尤其是大唐厚重的遗风。唐建筑、唐遗址、唐陵墓、唐文物、唐乐舞……地上地下,无所不在。在1300多年前,远嫁吐善的文成公主和后来的金城公主,都是从这里出发,西行过咸阳桥后,便一直沿着渭河北岸先到马鬼驿、武功驿,再穿过宽广的周原沃土和春秋时秦国的古都凤翔。而后,进入陕甘交界的陇山,跨出了大震关,便凄然地离开了生养她们的关中八百里帝王州,而且西去6000里,再也没有回头……千年的光阴逝去,古人音容不再显现,但西出长安的古道遗风,仍然拂掠着今天的关中大地……现时,不论中外,凡略知中国历史又热衷旅游的人大都知道,西安和中亚、西亚、南欧之间,在汉代曾开辟了一条颇有名气的国际交流坦途——“丝绸之路”。其实,在后来的唐代,还开拓了一条唐都长安通向“世界屋脊”的“唐蕃古道”,只不过,熟悉唐蕃古道的人就不多了。文成公主,应当是中原人踏勘唐蕃古道的首例。从此沿着大致相同的路线,甲驿站连绵,驿马倥偬,使臣、商贾、僧侣来往不绝。使这条古道不仅成了当时汉藏交通的“热线”,而且还与泥婆罗道相连,进而贯通了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等南亚诸国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