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随笔
-
小黄帽旅游记.逛河南阎焓,雷浩 编文,新龙工作室 绘图为了使少年獐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良的传统、我们特编写了这套以介绍祖国大好河山、名胜古迹、革命教育基地为主的少年版旅游丛书。我们的祖国确实值得第一个中华儿女为之骄傲,据最新资料统计,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景观与文物古迹有28项,占世界第三位。这套丛书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带领广大小读者去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多彩的建筑、革命遗址,必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振奋他们的进取精神。河南位于我国中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所以称为河南,简称“豫”。河南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中国内陆交通的重要枢纽。河南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聚集地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风光雄奇美丽。洛阳龙门石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还有嵩山、少林寺、白马寺等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自然、人文景观遍布全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省会郑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点比皆是。
-
八年邓伟著眼前的《邓伟日记·八年》展示给我们的邓伟及他拍摄世界名人背后的故事则会让人刻骨铭心,它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奋起,让我们了解人生意义,更让我们学会了一种人生态度。邓伟,1959年生于北京。青少年时期,师从画家李可染先生,美学家朱光潜先生。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曾担任故事片《青春祭》等数部影视作品的摄影师。1980年至1985年,利用业余时间自费旅行全国。拍摄完成中国文化名人肖像摄影计划。1990年应邀赴英国讲学。从此开始自费环球拍摄世界名人,至1997年告一段落,其间足迹遍及五大洲。邓伟从1980年开始在中外媒体上发表拍摄作品和理论文章,其作品数次获奖。著作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大英图书馆等收藏。主要著作:中国第一部名人肖像摄影集《中国文化人影录》(香港三联书店1986年出版)、《瞬间造型》、《我眼中的世界名人::邓伟日记》、《邓伟眼中的世界名人》、《邓伟看世界》、《邓伟摄影艺术精品》、《邓伟摄影作品选》等。主要展览《邓伟眼中的世界名人摄影展》,2001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邓伟世界名人肖像摄影艺术学术研讨会”同期举行,研讨会文章收入《我们眼中的邓伟》,2001年由中国摄影出版社结集出版。《柯达邓伟看世界摄影展》,2001年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邓伟摄影精品展》,2002年在李可染旧居举办。《邓伟摄影艺?跽埂罚?2003年在何香凝美术馆举办。《邓伟日记·八年》记述了作者从1990年6月至1997年8月这8年间在英国的打工生活,以及他为现实拍摄百位世界名人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点滴地程。从中展示给我们的邓伟及他拍摄世界名人背后的故事则会让人刻骨铭心,它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奋起,让我们了解人生意义,更让我们学会了一种人生态度。有目标的等待,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
-
金碧庙宇行者小刘著作者的游记钟情于描述各地的传统建筑,包括庙宇、村落和民居。这并不是将它们简单地罗列和陈述,而是通过一个建筑师的旅程将他们串联起来,不仅详细地描述建筑的形态,还探讨了不同建筑和各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人文历史的关系,以及建筑带给作者的感受及思考。这套游记分为三册。本册是“金碧庙宇”,包括逐日之旅和西域之旅。“逐日”记录了西藏、甘肃、青海三省之游,主要巡着藏族建筑这一主线进行;而“西域”记录了在新疆的游历,完全是一条考察西域伊斯兰建筑的路线。本书主要记录了作者两次西出阳关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地的游历,以散文为体,结合说明文字,通过优美的文笔引领读者进入西部这一神秘广阔的领域。
-
跨越中南半岛金诚著;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编澜沧江一湄公河是一条贯穿中南半岛上6个国家钓河汍,千百年来,围绕着这奈河发生过无数的故事。本书叙述钓是其中钓两个故事。第一个是]866年法国对湄公河钓考察,第二个是1992年以来蓬勃发展钓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作者以一个参与次区域合作钓中国边地外事工作者钓视角,分7章记录了他寻访澜沧江一湄公河7个河段钓亲身感受:入海口、洞里萨湖、巴色至万象、会晒至清孔、缅甸境內、景洪至琅勃拉邦、洱海。每一章之后都附有1866年法国考察队队员加内在同一河段钓考察报告。除了对澜沧江一損公河这条伟大钓河流感到强烈的好奇这一点相同外,两者之间几乎再没有其他任何共同之处。但是比较一下相距百年所写钓文字,所描画所拍摄钓图片,读者们一定舍更全面地了解为什么澜沧江一湄公河是沿岸六国人民钓母亲河,为什么同时是一条伤心之河,又是一条希望之河。
-
帽子丹妮的疯言疯语李丹著;何立伟画这本小集子主要收集了我处于成长成熟关键时期(1995~2002年)的一些生活感悟以及自娱自乐、按老妈的话说是“低级趣味”的小段子、小琐碎。因为大学里不好好读书,底蕴不够,料定今生今世也绝弄不出鸿篇巨制,只能是“小女人小手笔”了,再加之这些年工作忙碌得像救火救命一般不容喘息,健康都已搭上,几无闲暇去写什么文章,只有随手记下的小东东留了下来,“当时语笑浑闲事,过后思量尽可怜”,竞成了生命的印迹。其实整理出来后,更多的是惶惑、自卑和不安,最怕的是贻笑大方,因它的浅陋和浅薄,因我的晚熟与自恋。但是要像现代人一样活得自怜、自恋、自赏,就管不了别人的侧目而视和涶沫星儿,至少于我而言是跟光阴算了笔陈年老账。
-
金字塔任刚著本书从以下几点展开介绍:重新发现金字塔世界;金字塔时代;金字塔的迷中之谜;世界第一大奇迹:胡夫金字塔;太阳船;斯芬克司及其他。<
-
风和浪的女儿董卫著一个法国女人与一个中国女人“被感情冲昏了头脑”,越过干山万水,走在了一起。他们过着四处漂泊的生活,然而幸福从没有离开过他们的左右,因为他们拥有幸福的法宝:自由。房车给了他们自由的翅膀,几年里他们装配了三辆房车,也开坏了三辆世界各地留下了他们自由的身影,两人的护照加页拉开像两只长长的袖子。他们旅行,他们摄影,他们讲演,他们制片……因为做着自己所爱的工作,因为实现着自己的梦想,所以心平气和地清贫着,快乐着。
-
龙骨(英)徐维理(William G. Sewell)著;俞子丹绘;萧冰译《龙骨》书名寓意深刻,将中国民族文化喻为龙之骨,本身就说明徐维理先生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切而独特的理解。《龙骨》是一本以绘画为主的书,搜集了近百幅20世纪初叶老成都人文风俗的水墨画,黑白线条简练,惟妙惟肖,把它们汇集在一起堪称成都民国初期的“清明上河图”。绘画者叫俞子丹,今天已经不大为人所知,本来这些绘画只是作为当时教学的形象教材,但是为徐维理先生所喜爱,收集并保存下来,后来又介绍到西方,英文出版时配以徐先生妙趣横生的小文,很是相得益彰。如今无论是画者还是文者俱已作古,他们的灵魂都融入这本薄薄的小书之中,今天《龙骨》得以重回它的故乡出版,实属幸事。
-
重返故园安德明著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回答出“田野”的含义,但学术界所常用的“田野研究”却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田地、荒野”研究,而更充满着独特的文化意蕴,正如台湾著名人类学家李亦园先生所指出的:“广义而言,所有的实地研究工作都可称为‘田野研究’,包括社会调查访问、各种问卷测验的施行、考古学实地发掘、民族学调查考察等都属之。”因此,所谓的“文化田野”,主要指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环境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的过程和结果。文化乃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虽然成为一个“地球村”,但文化上的隔膜却依然存在。因此,文化的多样性和各民族文化之间所存在的碰撞和整合,使得对于文化特别是底层文化的关注。跨文化生存和跨文化思考成为当代社会最为重要的主题。不少学人多年来一直坚持进行以文化为主题的田野考察研究,并希望能有机会把自己在田野考察研究过程中的文化思考和生命感悟表达出来,恰好广西人民出版社亦有同样的出版意向,于是,经过交流和讨论,一套《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就得以问世了。《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采用随笔的写法,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传达来自田野的文化信息。在注重细节真实和情节生动的同时讲求文字简洁流畅;对图片的处理,力求用有形的设计来表现无形的语言,使图片和文字有机地结?希嗟靡嬲茫逑至舜秤胂执耐昝劳骋弧1敬允榻彩龅氖窃谔镆翱疾熘蟹⑸墓适掠敫惺埽锹嫉氖窃谔镆翱疾熘胁煞玫娜撕褪隆F渥畲蟮挠诺阍谟谀芄蝗锰镆爸械娜擞胛锘钇鹄矗锰镆爸械木昂颓槎鹄矗琳咛降牟唤鍪堑鞑檎吒鋈说亩腊祝鼓芴嚼醋苑锰付韵蟮纳簦欢琳吡私獾降牟唤鍪堑鞑檎呖疾斓慕峁夷芸吹降鞑檎哂氡坏鞑檎咴诳疾熘械幕ザ虢涣鳎⒋琳咝硇矶喽嗬醋蕴镆暗奈幕畔⒁约扒苛业男牧楣裁佣苟琳吣芄桓孀髡咭黄鹦凶咴谖幕奶镆吧稀?鉴于内容的丰富多彩,根据丛书的具体情况,我们把其分为国内及海外两大部分,其中,国内部分又分为“东部”和“西部”,这样,就形成了相互呼应的《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西部田野书系》、《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东部田野书系》和《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海外镜像书系》。用我的脚你的眼,用你的心我的心,走进田野,感触文化。安德明男,1968年10月出生于甘肃省天水县(今天水市北道区)。1991年、1994年、1997年先后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和文学博士学位。发表的论文有《天水的求雨:非常事件的象征处理》、《从农事禳灾看民间信仰中的地方神》、《民间谚语的形成与发展》等,《民间谚语的形成与发展》等,专著有《飞鸿遗影::钟敬文传》、《重返故园::一个民俗学者的家乡历程》等。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副研究员。回家,是许多人都曾经有过的经历,但每个人回家时的心境却有着千差万别。《重返故园──一个民俗学者的家乡历程》,描述的是作者带着民俗学田野作业的目的回到家乡甘肃天水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甘肃天水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区,这里生活的广大人民,至今保留着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其中既包括求雨、祛雹、禳虫等各种应付非常事件的活动,也包括大量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本书作者从作为民俗学者同时又身为当地人的双重视角,运用优美抒情的文笔和丰富精美的图片,揭示了家乡各种风俗的具体内容与深刻涵义,记述了自己同家乡父老交往互动以及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调查和发现并不寻常的诗意的复杂过程。
-
马可波罗行纪(意)马可·波罗(Marco Polo)著;(法)沙海昂(A.J.H.Charignon)注;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纪》是一位13世纪的威尼斯人记述他经行地中海,欧亚大陆而游历中国的奇书,决承钧先生的译本至今仍是学界公认的最佳译本。《马可波罗行纪》以中华书局1954年繁体竖排大字本为底本,影印精装出版,并新编新华译名业对照表,附于书末,以便于读者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