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
白案上的面食舞蹈燕治国主编这是一套系统描述中国乡土美食的书,更是一部由数百位中国知名作家倾情演义的,关于乡土美食的千奇百怪的故事。今天,色香美、千姿百态的中国菜已是享誉全球,然而,对于植根在这片广博土地上,深藏与山野、百姓中的民间乡土吃食,就连我们国人自己也知之甚少。撰写本书的作者们,不仅是一批舞文弄墨者,也是善于发现,细致、执著的寻访者。他们的激情引领对于厌倦了城市喧嚣、吃腻了大鱼大肉的都市人,将是一剂调养、滋补助的绝妙良方。书中荡漾着飘涉恬静的怀旧情绪,将会和都市人强烈的回归意识形成共鸣,带你走进一个久违了的清凉世界。
-
茶经叶羽编著关于茶的起源、制茶、茶具、茶道、名茶、茶俗等方面的介绍
-
扬州食话李维冰,周爱东著在我国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中,扬州是一个文化个性十分鲜明的城市。如果说在中国文化版图上有诸多闪光点的话,那么,扬州正是这样的闪光点之一。扬州文化以其鲜明的特色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扬州地处南北走向的运河与东西走向的长江之交汇点上,自古即有楚尾吴头、江淮名邑之称。扬州作为交通枢纽与商贸重镇,擅舟揖之便,得人文之胜;这里风光明媚,物产富饶,文教昌盛,地灵人杰,历史文化积淀十分丰厚。这表现在独树一帜的园林胜迹。琳琅满目的工艺珍品、脸炙人口的美味佳肴、争奇斗艳的服饰民居等丰富多彩的物化形态上,表现在千姿百态的扬州戏曲、博大精深的扬州学派、蜚声中外的扬州画派等门类齐全的人文形态上,更表现在其文化创造的活跃、文化氛围的浓厚与文化心理的成熟上,等等。扬州作为一个文化重镇,辐射出巨大的文化能量。这里产生过、活动过、寄寓过数不胜数的文化名人,从文人学者到书家画师,从巧匠能工到杏坛名家,其生动活泼的文化创造与传播、绵延不息的文化承续与延递,从来没有湮灭或消沉过。文化底蕴的深厚与文化内涵的博大,造就了令人神往的扬州,使其作为中华文化渊缀之区的鲜明形象日久弥新。
-
食神物语江礼旸文;天呈绘自得其乐、乐在食中、餐饮“活化石”——石烹、无为而治,适口者珍、“适口者珍”余韵、味觉艺术、知味者贵、善调众口、再说“善调众口”、上海人在烹饪上的急智、巧妇善为“无米”之炊、味的渗透、若要甜,加点盐、大味若淡、崇尚本味、清则近醇,淡则存真、鸡肋的启示等。
-
冰泉老灶壮乡情冯艺主编乡土美食系列·广西卷。500余位活跃在中国当代文坛的知名作家、当红作家,联袂打造的这套乡土美食系列丛书,为你织造了一个真实的、活灵活现的乡土美食绚烂世界。陈忠实关于搅团是家庭粘合剂的妙论;贾平凹对色、形、味与中国画的联想;铁凝的中国饺子;张抗抗的南北方粥趣;方方关于武汉人与各大城市人特点的比较……文人墨客侃乡土美食,妙语连珠,谈笑风生。上至皇亲国戚的宫外寻觅,下至民间百姓的黄土灶台,令人忍俊不住,让人馋涎欲滴,读后口齿留香,想来悠然神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不仅渗透于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也滋养了几千年的乡土饮食文明……
-
吃的艺术刘枋著中国百姓向来是民以食为天,苏东坡有《东坡食谱》,袁枚有《随园食单》,足可见吃不仅仅是学问,也是艺术。本书是刘枋女士积多年的厨艺,以散文笔法写就的食谱。举凡山珍海馐、青菜萝卜,皆可成文;可观可赏之鲜花,亦可入菜。文中还多忆及幼时在大陆生活的情趣,也谈及诸如陈之藩的夫人陈王节如女士做的炸酱面最好吃之类的趣事。
-
碧潭飘雪徐金华编著本书是一本以茶为题,论叙兼及、图文并茂的专集。内容包括徐氏对茶文化进行的系统阐释;茶人、记者、作家等各界人士对徐茶茶主、茶质、茶艺、茶道、茶文化蕴含的感受等。
-
中华酒文化史话齐士,赵仕祥著该书以酒的发生发展为经,以酒之升华为纬,按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展现分为先秦、汉唐和宋元明清3卷,叙述从兹诞生的复杂纷繁的文化现象。
-
京城杂吃徐城北著人生在世 各显风姿,或为雄浑 或为骄侈,或为凶暴 或为仁慈,百异求同 逐日进食,饿了要吃 饱了还吃,瘦了多吃 胖肯少吃,贫寒争吃 钜富贪吃,生不停嘴 死方止吃,饮食无罪 人类有私,加餐累岁 盲若行尸,不懂调和 不解抽丝,辩证试陈 京城杂吃。这本书,集中要谈自己对吃的感悟。这念头要是放在从前,读者一定要说我不务正业。“又不是饮食界的‘业内人士’,说这个干什么呢?再者,‘吃’能算什么正经题材呢?”本书是徐城北先生的一部随笔作品集,书中收录了徐先生围绕着北京的杂吃而作的文章,文章中体现出作者对吃的感悟。 本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几乎涵盖了北京饮食的各个方面。本书文笔流畅生动,不失为一册精美的随笔文集,颇值得一读。
-
海味山珍话闽韵王炳根主编;舒婷等撰文本书通过舒婷、陈元麟、陈金山、苏效明等活跃在当代文坛的著名作家的生花妙笔,介绍了福建的各种著名风味饮食和悠久的饮食历史文化,向广大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乡土美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