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略
-
学习的历程(美)马歇尔·戈德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美)贝弗利·凯(Beverly Kaye),(美)肯·谢尔顿(Ken Shelton)等编;颜雷声,仲启芹译;颜雷声译书中的36个故事是由那些最优秀的人力资源专家、组织领导者或管理专家讲述,他们中有柯维,也有柯林斯、斯宾塞,正是这些人推动了当今的组织发展和领导领域内思想的发展。这些故事都展现了他们对自己的反思,告诉读者他们如何学习,是什么帮助他们学习和成长.又是哪些成功或失败帮助他们走到今天。这些管理大师们的生活、职业生涯和商务活动的经历,带给你关于学习、管理、领导和变革的指导及启迪,一行一句,道尽学习、管理的智慧。
-
愉悦的思考张军著本书是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张军的随笔集,收集了发表在各种媒体的近70篇文章,包括经济增长、宏观经济、企业改革、体制改革等主题,以及部分书评和序言。作者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对中国改革开放中的经济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工作,以直升机视角的立体眼光分析中国经济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对有关经济现象和经济现实做出了中肯的解释,对深层次的原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书中也不乏轻松和幽默的分析和比喻。还是2003年在东京的一个会议上遇见肖梦女士之后想到在“中信”出版自己的随笔集的。虽然我这两三年发表过大量的“专栏文章”或者在一些平面媒体上被约稿写过不少随笔和短论文章,但是真正要编辑出版一本随笔集的话,并不那么容易。第一,它需要精选;第二,我需要精选的时间;最后,需要在精选这后寻找出这些已发表文章的原始电子版本。这不仅有助于出版社的编辑、加工和出版,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文章在首次发表的时候都被胆大的编辑们做了删改,而且很多还被改了文章的题目。还是国庆的长假帮了我的忙,让我有了一些时间进行全面的搜寻和整理工作。最终从我两年来发表的各类随笔短论中挑选出来了60多篇文章收入在了本书中。这60多篇文章主要涉及关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宏观平衡、企业改革、金融发展以及平时读书的心得或书评等几大块内容。另外,为了将我最近几年来的主要学术工作向读者做一个交代,我把我曾经为我的最新著作《中国的工业改革与经济增长:问题与解释》准备的一个长篇前言也收在了本书的末尾。与该文安排在一起的还有一篇相当长的“随笔”,那就是我写的“阅读张五常”一文。这篇文章最初是应邀为一个关于张五常的书所作的序言,但是那本书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并没有问世,结果这个序言实际上还没有真正发表过。我记得我曾经同意《21世纪经济报道》连载这个文章,但是正当它连载30%的时候,“中评网“(China-Review.Com)在网上全文发表了该文,最后《21世纪经济报道》经过再三考虑不得不停止了连载。所以说,这篇文章在国内的平面媒体上其实是没有公开发表过的,尽管山东的〈财富时报〉曾经根据这篇文章编辑出了一个图文并茂的专版间接地“发表”了这个洋洋2万字的长文。我出版过3本随笔集,分别是《经济、社会与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1998年第一版)、《走近经济学》(三联书店,北京,2001年第一版)以及《书里书外的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2002年第一版)。我最早是在《经济学消息报》创立之时开始发表后来被逐渐为人所接受的所谓“随笔”的,那个时候自己还不怎么忙碌,而且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读书中度过,那个时候的研究甚至也是读书导向的。后来,随着我的研究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发生变化,开始更多地关注起了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更多地从事实证研究,自己的研究视野扩大了,研究的领域更集中了。但即使这样,我在从事经济研究的同时,十年来却没有中断过对中国经济发展诸领域的广泛思考。虽然我的研究近年来比较集中在投资-增长关联、金融发展-增长以及制度、生产率与工业组织等问题上,也写了不少基于这些研究工作的随笔文章,但是中国经济面临的很多其它的重要问题,包括宏观的平衡、国际收支、汇率以及像企业家的成长和创业精神等更人文一些的话题,我也都非常关注和喜爱。我喜欢在休闲、旅行以及阅读书籍报纸的时候多去发现和思考这些问题,也常常是在主要工作完成之后和睡觉之前动笔写成文字。也许很多朋友都已经知道,我的另一个“业余爱好”是每天记录自己的学术流水帐。自从1998年以来每天如此,只是流水帐记录的内容一年比一年多多了。有意思的是,到我20年退休之后,我的这本流水帐将是厚厚一大本侧面记录中国经济发展和变迁轨迹的书。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应邀担任《经济观察报》、《上海证券报》以及《互联网周刊》的专栏作家,同时还不定期地为一些报纸和周刊写过些短论的文章。虽然背负着写作专栏文章的责任,但这些文章大多数还是出于我的好奇心与责任心而写就的。我写这些文章的过程是很愉快的,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更是愉悦的。往往是在旅行期间写下思考的文字,或者是在夜深人静时写完最后一个字。我庆幸我把思考当成了愉悦的事。既为愉悦,思考与写作就是了享乐。这就解释了我为什么可以坚持这样“享受地工作”这么多年。为了本书的编辑出版,我要感谢中信出版社和《比较》的肖梦女士的热心与支持。我也要感谢中信出版社的王颖女士为本书的出版做出的编辑和协调贡献。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我的家庭对我的支持,尤其是我的妻子和儿子对我的鼓励和无私的爱,给了我长期努力不懈的精神动力。
-
谋略书(西班牙)巴尔塔莎·格拉西安(Baltasar Gracian)著;薛杰译杰出者应该是“一个完美而成熟的人,是一个判断准确、品位成熟、能够倾听他人、谈吐充满智慧、行事非常精明的人,同时还应该是集所有完美特性于一身的人。”本书是一本关于处世智慧之书,让你在这个被表面现象甚至欺骗所主宰的竞争社会中日臻完美,成为一位杰出之人。《谋略书》不是一本教你如何使用政治手腕,也不是教授你某种处世哲学,而是运用简短的话语诠释亘古不变的真理,向你传授一种自我管理的艺术,为你提供一枚指南针,使你变成一个伟大的人、一个完美的人,甚至一位君主。作者巴尔塔莎·格拉西安是一位充满智慧和深邃判断力的西班牙耶酥会教士,其经典之作《智慧书》以300则简洁的格言警句征服读者,流传至今,经久不哀,《谋略书》则运用更为轻松、不同的文学形式,如格言臀句、对话、散文、神话、寓言等,对人性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刻画。本书的第一版献给了国王菲利浦四世,被国王誉为“精品中的精品”,后被译成数种版本。法国著名格言家拉罗什福科是格拉西安作品风格的沿袭者,尼采和叔本华是他的崇拜者中最著名的两位。
-
忍经的智慧[元]许名奎原著;司马哲解译元代著名学者许名奎,博学多才,注重修身养性。他将一生的所为,以一个“忍”字概括。人生在世,生与死较,利与害权,福与祸衡,喜与怒称,小之一身,大之国家天下,都离不开忍。成大业要忍,谋生存要忍,保平安要忍,解困境更要忍。现代商界的众多成功人士,将“忍”做为修身立世的真经。甚至许多犹太企业家的办公室中都悬挂着巨大的忍字条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忍学是世界上成功的政治家、企业家、军事家的必修之术。本书原作者许名奎,出生于元代,他博学多才,注重修身养性。他认为,“忍”是一个人为人处世、事业成败的关键。元武宗至大三年庚万戌(1310年),许名奎把古代史籍中有关“忍”的格言、要训和历史典故搜集成册,共100条,名为《劝忍百箴》。内容涉及到经、史、子、集各个方面,既有关于“忍”的理论、方法、功用、要诀,又有关于“忍”的故事、实践和历史,形成了一个以“忍”为核心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本书在原作基础上进一步引经据典,每一条里都包含有一个栩栩如生的故事,使得这部书可读性、趣味性极强,同时又能让读者受益匪浅。我们相信,古人的典籍精粹,加上融会贯通的故事案例,一定能让你用“忍”的原则,赢取卓越人生。
-
与孙子兵法同步思考李安石著一部世界上最具神秘性和实用性的战争智慧书,一部百看不厌/游刃有余的交际全书,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领导管理圣经。《与孙子兵法同步思考》是作者「孙子兵法三部曲」中的二部曲。李安石先生钻研《孙子兵法》近十年,《与孙子兵法同步思考》和首部曲《你能懂的孙子兵法》最大不同的是,这次更进一步从每一字、每一句直接切入,试图与孙夫子同步思考,根据文义线索追踪,尽可能把孙子的整个战略体系,用现代人的思考逻辑、现代人的语言,重新建构起来。为了让读者能真正进入孙子兵法的世界,作者尽可能逐字探索、解释;除此之外,更大胆地把注释融入内文,让注释文章化,最大目的,就是要打破读者和孙子之间的那道「文字铁墙」,让读者真正享受到阅读孙子的乐趣。
-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大观郝勇主编关于智谋,永远是传统而又新鲜的智慧行为。说到传统,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长于思辨,善于筹谋的智慧民族。我们的祖先曾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继承它们仿佛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变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无法拒绝“传统”的诱惑,是因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承积淀而成的……说到新鲜,是因为祖先们从自身的生存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这些生存智谋,其精髓不仅适用于当时那个时代,也一直成为后人的智慧宝库。我们应当承认,祖先的这些生存智谋,早已潜移默化地融入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引领着我们的思想。几千年来,乃至今天的人们,之所以能从中获取到神秘而制胜的力量,是因为祖先的智慧魅力对后人的支配力量是无法撼动的……正因为此,本书在有限的内容内,分策略、机敏、语言、洞察、处世五篇,精心选择、编写了古代先人们在治国安邦、治军用兵、断案决讼、平定动乱、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智谋故事,并配以“智谋点拨”,旨在让读者不仅能徜徉其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故事中,而且还会有深切的领悟,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更富有智慧的选择。读罢此书,相信你从中所获得的助益是不言而喻的……
-
创造性解决问题张子睿编著前言第一章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基本问题/1第一节创造力开发的重要性/2第二节创造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回顾/5第三节创造学和创造教育的发展历史回顾/7第四节创造教育中的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17第二章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2l第一节突破传统观念直接解决问题/2l第二节保障逻辑思维的严密性/4l第三节变换思维角度/53第三章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87第一节思维激励技法/88第二节提高联想能力的方法/100第三节类比法/109第四节提高逻辑推理能力的方法/117第五节信息资料收集方法/126第六节系统综合能力培养/131第七节应用预测能力解决问题/139第四章创造性解决问题实务/142第一节解决问题概述/145第二节技术发明中的解决问题训练/154第三节新产品开发中的创造性解决问题/190第四节创造性设计/206附录l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简介/249附录2“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介/254附录3创业计划写作的参考材料/260附录4大学生创业大赛参赛创业计划书作品/27l参考文献/291
-
活用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千艺主编;杨万里,曹志彪编写西方国家花了2500年时间,经历了无数战争,才认识到孙子的伟大和英明;“三十六计”更使无数政治家、军事家、商人成名于天下。“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精华,本书将两者合而为一,不仅对原文进行注释和讲解,还用古今中外商场、战场等领域的故事进行举一反三的阐述,通俗易懂,活学活用。 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隆重推出《活用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以中国古代先哲的兵法谋略启迪您的智慧,拓展您的思路,助您在激烈的竞争中运筹帷幄,百战不殆。 孙子生活在齐国的时候,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公元前532年,齐国的田、鲍、栾、高四大家族争权夺利,发生内乱。作为田氏宗族支脉的孙氏,担心田氏宗族一旦失势,会殃及自己,于是便弃家奔吴。孙武就这样在吴国都城姑苏(今苏州)不远的边邑定居了下来。孙武奔吴前后,楚国的伍子胥、伯G87BA也因先父祖被楚王无辜杀害,逃到了吴国,想借助吴国的力量,替父祖报仇。这时候,孙武正在边邑过着种田与研究兵法的隐居生活,伍子胥恰好是他的近邻。孙武身处战争频繁、诸侯间兼并异常激烈的年代,加之他的父祖都是有名的将领,特殊的年代和特殊的身世,都为他写作兵书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伍子胥很器重孙武,对他的军事才能和造诣非常钦佩。 公元前515年,吴国发生宫廷政变。吴国公子光与伍子胥密谋,派专诸刺杀了吴王僚,光自立为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阖闾。阖闾即位后重用伍子胥,伍子胥向阖闾推荐了孙武。孙武向吴王上兵书十三篇,吴王读后击节赞叹,决定任用孙武整治军队。从此,孙武与伍子胥一起,为吴国的争霸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公元前506年,吴国举全国之兵伐楚,以伍子胥、孙武为将军,千里迂回,深入楚境,大破楚军,攻占了楚国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纪南城)。吴国发动的这次战争,从规模和实际效果来说,都是春秋时最大的,所以有的历史学家称此战是“东周第一大战”。 孙武献给吴王的十三篇兵书,就是后来的《孙子兵法》。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我专敌分”(即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兵贵神速”、“出奇制胜”、“避实击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等等,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至今仍有无比巨大的方法论意义,足以指导今人的生活实践。 如今,《孙子兵法》被译成多国文字,是很多著名的军事院校的必读教材。很多国家都成立了孙子兵法研究会,研究他的军事思想。随着世界统一市场时代的来临,《孙子兵法》中的作战思想也渐渐运用到管理领域,成为管理学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理论依据。
-
守弱学(西晋)杜预原典;马树全注译世上存在着强弱之分,有强者,但更多的是弱者。难道弱者便永远处于弱势,强者便可恒强吗?人的一生为何有时处于强势有时又处于弱势?强弱之势又是如何转化的?著名古籍整理专家马树全先生,便根据西晋名臣杜预有关强弱之“势”的散见论述,整理编著了这一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守弱学》。它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弱者要准确定位自己;二、弱者要坚守自己的根本;三、弱者要学会化劣势为优势。《守弱学》的著者杜预是西晋初年的名臣,由于他文武全才,人称“杜武库”。杜预对于“守弱”的论术不是偶然的。审视他一生的为人经历,“守弱”可以说是他保身、立命及发迹的秘密利器。他一生演绎了由弱转强、强者恒强的过程。史载、杜预步步高升后,每逢过年过节,他还是和以往一样亲自打点礼品,给晋武帝身边的宠臣送去,又亲书慰问信,身段十分柔软。人有向他质疑,杜预回答说:“我以一个弱者出现,便会消除别人的忌恨,省去许多麻烦。‘弱’的妙处还有很多,只是人们视而不见罢了。”的确,人们对“弱”的妙处知之甚少,其实,“钢”的强度是由于它的韧性决定的,只要正确认识和善加利用,“柔弱性”它不仅不是短处,恰恰是立身的巨大长处。“柔弱处上,刚强处下”,便是讲的这个道理。不言而喻,这是一种极具实用性的大学问。
-
妙用三十六计文武本书则致力于更好地挖掘出《三十六计》博大精深的智慧并延伸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生活、商业、处世等各个方面,对《三十六计》进行全新的注解和解读,并对每个方面都辅以现代的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