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企业家
-
亲历微软(美)卡林·卡特(Karin Carter)著;孟永彪等译;孟永彪译本书讲述的是那些在微软以超常速度从一无所有到声明远扬的人的亲身经历。你将通过他们的眼睛,发现微软令员工热爱工作、疯狂工作的秘密;通过他们的故事,体验微软给予的平凡而不平凡的职业生涯。微软的雇员经常会被问及两个问题:“你认识比尔·盖茨吗?”和“你是个百万富翁吗?”“有关比尔的故事,以及史蒂夫的传闻都层出不穷,但是这本书并不是关于这些大人物的。这是一本关于那些在一个公司里以超常的速度从一无所有到声名远扬的普通人的,是讲述他们的成功历程的。要想充分了解微软,就要了解那些能够真正代表公司的人。如果你希望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方面获得帮助,希望了解那些年轻时就能获得财富的IT精英的成功秘密,或者还希望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同样成功,那么,《亲历微软》一定是你不能错过的!事实上,本书之所以回味无穷,是因为它是那样的引人入胜,每位作者都力争把最有趣而独特的经历和体会展现给我们。跟随着作者的娓娓道来,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徜徉在字里行间。阅读他们的生活,就仿佛夏日的傍晚躺在海滩上看一群富足的人在嬉笑打闹。他们如孩童在用湿沙堆城堡一样,深陷于工作本身的乐趣并乐此不疲。具体来说,本书主要还是“以人为本”,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微软员工狂热的工作与生活的画面,讲述了他们是来自何方的神圣,在微软的喜怒哀乐以及部分人现在离开微软后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不但使我们看到了微软的员工,也使我们通过它看到了微软不为外人所知的另一面。本书不像一般书那样完全以微软为主题,并且也没有涵盖微软整个发展阶段的全貌。本书讲述的是那些在微软以超常速度从一无所有发展到声名远扬的人的亲身经历,让读者通过他们的眼睛,去发现微软令员工热爱工作、疯狂工作的秘密,通过他们的故事,去体验微软给予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职业生涯。目录:译者序本书讲述的是那些在微软以超常速度从一无所有到声名远扬的人亲身经历;让读者通过他们的眼睛,去发现微软令员工热爱工作、疯狂工作的秘密;通过他们的故事,去体验微软给予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职业生涯。前言微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软件帝国,而我们的职业生涯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微软带给我们的,是那样狂野和美好的经历……第一章微软是那么需要我们——卡林从内部看微软是大有不同的。我所知道的微软,是一个让我们中的许多佩服的小型组织,而我们就像尽力快跑的小蚂蚁,背负着虚拟区间里的庞大数据单位。而从外面看微软,我们却像一台运转良好的大型机器。我看到的只是为科技献身的狂热,不为控制世界,也不为聚敛财富,只是为了解决真正的难题:只有这才值得深思熟虑。第二章微软乐意与员工分享财富,尽管没有人是出于钱的考虑来为微软工作的——罗杰微软乐意与员工分享财富,在这方面其他公司绝无可以出其右者。这里没有贪婪的投资者。在一开始微软的股东就没有打算过放弃公司。比尔、史蒂夫和保罗·艾伦都乐意把股票分给员工。对待员工,他们一点都不吝啬。他们带领我们创造财富,然后大家分而享之。我们的出发点只是,以百分之百的时间修补我们所能修补的漏洞,因为那是顾客所期望的。第三章这里的一切都堪称极品——艾米丽我爱微软,因辚在我生命中,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有人让我解脱了束缚,并且给了我思考的能力。我爱微软,是因为微软里面到处都是我喜欢和尊敬的人。我爱微软,还因为它拥有许多有趣的程序员。我爱微软,因为微软的员工都很有特色。我爱微软,因为我是个爱家的人,而微软给了我家的感觉,微软件包的成员如同我的家人。我爱微软,是因为它对一切世俗的观念都那么地不屑。我爱微软,因为这里有最优秀的群体。这里的一切都堪称极品。第四章如果你不正确,你也就没了骄傲我资本——斯图尔特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哪个团队能像在微软中的团队那样有智慧。即使在微软像霸王龙一样趾高气扬地支配世界之前,当我们还是一家小公司的时候,我们就十分清楚自己的骄傲。第五章你就是这个工作,这个工作就是你——瑞娜第六章我们属于微软这个大家庭——杰克第七章好好吸收一种新的文化,好好享受它的乐趣——格哈特第八章我们将竞争到底——吉村第九章每家每户每张桌子上的电脑都运行着微软的软件——本第十章灵魂的快乐与金钱没有直接联系——卡洛斯第十一章重新发现自我——吉娜第十二章享受工作带来的那种自我满足感——康拉德第十三章重新证明自己——伊恩第十四章微软有潜力改变人类——爱德华第十五章因为微软,我的生活如此美好——安妮第十六章成功在于不断努力——斯科特第十七章我被自己雇用了——TC第十八章在这块土地上建造你的宫殿——玛丽第十九章不是自大,恰恰是我们正确而已——彼得第二十章一群按照微软模式聚集起来的聪明人——卡林后记附录时间表
-
德隆内幕李德林著企业运营的最类端形态——资本运营,是国内企业界最熟悉也最陌生的课题。本书以中国资本市场上赫赫有名又争议的集团为研究蓝本,追踪它从成功到失败的全过程,在大量第一手内幕资料的基础上,企业在资本运营方面的均衡挑战和极限风险,是20多年来中国企业资本运作的典型案例。本书共分四个部分:72小时目击、帝国是这样建成的、神话解剖、生死进行时,讲述唐万新四兄弟缔造出德隆帝国的历程,勾勒出德隆18年间快速扩张的全景图,梳理出德隆下属间错综复杂的金融关系以及德隆金融圈的形成过程,剖析德隆帝国的财务机密,挖掘德隆系崩溃的真实原因,聚焦德隆当家人唐万新与唐万里的个人世界,揭开德隆“私生”公司面貌,展示全面真实的德隆。一直被媒体高度关注的德隆集团也引起了出版界的关注。近日,一本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德隆内幕—挑战金融和实业的均衡极限》面世。作者李德林为《证券市场周刊》资深记者。该书定价30元,红色封面别具一格,德隆“老三股”股线图洞穿标题。该书以国外企业近百年的发展轨迹和中国二十多年间的企业发展状态为宏观背景,将中国资本市场上赫赫有名又颇受争议的德隆集团置于其中,作为一个微观案例进行深度研究。该书追踪了德隆从崛起到危机的全过程,资料丰富详实。不仅首次披露了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的37个股东的隐秘身份,还全面展示了德隆自救行动的“A计划”。是目前了解德隆最全面、最深入的读本。在大量第一手内幕资料的基础上,作者凭借其对“德隆神话”长时间的分析和对中国资本市场情况深刻的洞察,对中国企业产融结合命题进行理性探讨,解析了企业在资本运营方面的均衡挑战和极限风险。书中讲述了作者目击唐万里被债权人逼债的现场情况、唐万新四兄弟缔造出德隆帝国的历程;梳理出了德隆下属公司之间错综复杂的金融关系以及德隆金融圈的形成过程;近距离勾画德隆当家人唐万新与唐万里的个人世界;揭开了深藏不露的德隆“私生”公司的面貌。更为精彩与难得的是,作者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批阅德隆控股的新疆屯河、沈阳合金、湘火炬历年来的财务报表,对德隆帝国的财务机密加以剖析,其发现令人触目惊心,揭示了德隆系崩溃的真实原因。德隆在辉煌时刻,其运作模式曾吸引了许多企业家探讨;而德隆的突然崩塌,同样应该引起人们警醒。目前德隆危机渐趋平缓,但德隆对中国企业的启示却有长久的意义。
-
世界100位首富人物发迹史张剑编富豪的第一桶金是怎样掘来的?他们是怎样造就人生辉煌的?随着一个欣欣向荣的财富时代的到来,这成了许多人想知道并感兴趣的话题。它值得追求成功、创造财富的人们思考和关注。本书的内容涉及面较广,参考和引用了许多专家的有关资料和图片。限于时间和条件关系,不能与他们一一取得联系,借此我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并希望此书出版后,能与我们取得联系。同时,在此感谢陈济忠、石火、任维维、陈颐、孙石夫、邓枫、张鑫焱、龚伟同等作者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 《世界100位首富人物发迹史》一书收编的100位富豪,基本上是2004年美国《福布斯》杂志排行榜所排列名次的人员,有一部分是往年排行榜所列人员,还有个别是老一代富豪。本书所排列序号“001~100”不代表财富多少的先后次序,仅是本书的先后排列序号。世界100位首富人物,他们大部分堪称是世界上有名望、有深度的人类精英,写好他们并非是件轻而易举之事,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写上一部很厚重的巨著,故在此匆匆将每个人的传记浓缩成几千字,其难度很大,恐难达到各位读者、书友的满意。同时,为尽快将此课题完成,热乎出炉奉献大家,成书仓促,还有不少不尽人意之处,诚望批评指正。
-
联想风云凌志军著这是一部社会意义深远的企业传奇、这是中国信息产业的坎坷发展之路、这是一部中国经济二十年的发展史。本书对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联想20年的历史进行了全面揭密。诸多广受瞩目的人物和事件的真相终于大白。“柳倪之争”等一系列人事争端实情如何?先后有数位中层管理者被送交司法机关,联想怎样克服“派系斗争”?在民营企业改制纷纷折戟的情况下,联想改制成功了,秘笈何在?转轨时期,柳传志等人如何把握联想的命运?用12.5亿美金并购IBM的PC业务,联想要的是什么?如此种种,这本书都给予了真实、大胆的呈现。 作家凌志军在对联想进行了长时间的实地采访后,以史学家的深邃目光、思想家的批判意识和文学家的灵动文笔著就了这本融恢宏的气势、深刻的思想和迷人的情节为一体的大书。它不只是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历史,也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的历史。在这本书里,读者既可以感受到一个中国企业20年的坎坷历程和生存智慧,也可以体会到中国社会20年的沧桑巨变。
-
大野语录(日)门田安弘著;李伟,李晴译;李伟译这本新书的很多章节都增加了丰田生产方式的新的发展状况,特别是新增加了以下两章:第五章 连接丰田和经销商、零件制造商的生产计划第十章 海外的丰田现场管理第五章描述了丰田最近利用计算机生成的计划系统,这是对顾客多样化需求的一种应对措施,是一种灵活的生产计划。同时,我们还详细叙述了集团整体的网络化对策。而为了克服日元升值的贸易摩擦所带来的困难,在最近的产业界里运用了非常盛行的海外生产方式,第十章的内容应该能够适时满足世界需求。同时,本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1.丰田生产方式的体系2.生产时间缩短法3.生产平稳的程度4.布告牌方式的运用5.订购销售的顺序6.根据作业顺序的变更而精简职员除了以上这些增补之外,我们删除了初版中那些已经老旧的内容以及现今不使用的技法和体系。可是,由于丰田生产方式的理念基本没变,因此,初版中的大部分内容仍被保留下来。
-
新浪之道陈彤,曾祥雪著互联网新闻传播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最为重要的新闻传播模式,中国互联网新闻传播对中国社会和国际社会正在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说,互联网改变了世界,雅虎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那么,改变了中国人生活的就是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在2003年,中国网络媒体对事件发展的推动表现得尤为明显。“孙志刚事件”等通过网络媒体的传播之后,都会在网上引出数万个跟帖,这是任何其他传统媒体不曾有过的现象。与日俱增的网络新闻影响力2003年的中国网络参与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确立了网络的超强影响力。实际上,网络传播的影响力在日益扩大,包括高层领导在内的党政官员也把网络作为了解社会民情的一个重要渠道。比如,在2003年SARS肆虐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广州看望第一线的医生代表并和他们座谈时对一位医生说:“你的建议非常好,我在网上已经看到了。”此外,深圳市市长与网文作者对话也曾引起不小的轰动。2002年11月16日下午,名为“我为伊狂”的网友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和新华网“发展论坛”分别发出的一篇近两万字的长文《深圳,你被谁抛弃?》,吸引了网络媒体的广泛关注。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都以专题的形式做了突出处理。该文发表两个月后的2003年1月19日,深圳市市长于幼军与文章作者“我为伊狂”(真名:呙中校)进行了对话。于幼军在此次对话中说:“文章上网第二天我就看见了,下载下来看了两三遍,很有感触!”此后,2003年7月29日,国务院调研组到达深圳,专门邀请“我为伊狂”参加了深圳问题研究座谈会的交谈。可以说,正是网络传播的力量,使得网络文章的传播效果向着纵深发展。《深圳,你被谁抛弃?》一文也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新浪等三大门户网站取得的成就在中国的门户网站中,新浪的新闻被公认为是最出色的,“看新闻上新浪”成为共识。《南方周末》在2003年年底进行的一次评选中,新浪被评为“致敬之年度华文媒体”。新浪新闻所取得的成绩,构建了整个新浪网站的内在核心竞争力,并成为中国门户网站的领跑者。新浪新闻与新浪网创造了中国媒体发展史上的一段神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在研究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及其传播规律、探讨影响互联网发展的各种因素及相互关系之时,不能不把新浪网作为重要的考察对象。新浪新闻造就了一种全新的网络传媒方式,其发展对中国整个网络新闻行业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经过六七年的发展,不仅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成功上市,而且三大门户网站的市值总额已达30多亿美元(2004年9月29日收盘价,其中新浪12.9亿美元,搜狐6.1亿美元、网易10.19亿美元)。从2002年年底开始,中国三大门户网站宣布赢利,标志着新经济背景下一种全新的网络商业模式的成功。其中,网易创始人丁磊在2003年作为《福布斯中国富人排行榜》上的中国内地首富,成为当代中国年轻人的创业楷模。进入2004年之后,中国的互联网继续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从访问量角度看,独立第三方统计表明,新浪网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门户网站,中国的另外两个门户网站网易和搜狐也跻身全球10大网站的行列。更有意义的是,三大门户网站作为中国新媒体的典型代表,在社会发展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跨越袁卫东著柯达——一个在胶片行业中创建帝国的商业巨擎;一个致力于为中国人留下美好回忆的温情公司;一个深谙中国古典哲学的智慧企业。它并不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它没有最宏大的投资规模。但是柯达的中国10年,使它成为最成功掌控中国主流趋势的跨国公司。柯达将在中国战略的支撑下,迅捷地完成将其未来置于数码之上的决定性步骤。支点中国,让柯达撬动整个世界。《跨越——柯达在中国》一书,是目前第一本也是惟一一本全面解析柯达中国大跨越的秘密、揭密跨国公司中国生存智慧的权威著作。全书讲述了柯达在1994年开始推行“柯达与中国感光全行业合资合作计划”,期间经历了竞争对手富士和阿克发的阻击,克服了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障碍,由于朱镕基总理等人的大力支持与推动,到1998年完成 “98协议”,即与中国除乐凯之外的六大感光产品生产企业顺利合资。全书客观、生动的描述向读者深刻揭示了柯达在中国获得如此成功的核心所在:它是跨国公司中惟一依靠中国完成其全球重大战略转折的公司。在中国的战略和行动,成为柯达面对21世纪——将其未来完全置于数码之上——的决定性的步骤,中国成为柯达全球战略的支点。《跨越》是柯达集团在汹涌澎湃、快速变革时代进行战略转型和跨越经验的一次系统性总结,既有战略与变革的恢弘,更有一个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成功的一些基本机制以及后台决策者的决策之道。它不仅为日益走向世界,并处于风云激荡的变局中的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模式,还会让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决策者掩卷三思!每个人生下来就注定要经历两种个人历史,一种是上帝眼皮下的历史,一种是被影像记录的历史。一个制造胶卷的公司,它认为企业的历史就是每一个员工的历史,这样的记录方式是诚实的,秉承了影像的艺术原则。在这样的基础上,我认为,柯达(中国)的历史,基本上就是某个年代中外合资企业的一个代表影像。
-
解读顺驰郑爱敏著开连锁店卖房子,以百亿元领跑同行,以后来居上的姿态切入并迅速改写了中国房地产的版图;在分享中国城市成长价值的同时,也生猛地给行业重新洗牌。2004年末,顺驰从万科、上赛道、中国移动、国美等几个候选巨鳄企业中脱颖而出,荣膺由《新周刊》、新浪网、东方卫视等传媒主办的“2004大盘点·中国年度新锐企业”。《天津日报》记者郑爱敏跟踪报道顺驰十年,采访过从顺驰创始人孙宏斌到普通员工数百人,作为顺驰十年成长轨迹的见证人,记者依据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不讹传、不捏造、不谄媚、不猎奇,真实鲜活地记录了顺驰从十年前的50万元起步,2000年之后的爆发期,2002年开始全国化扩张,到2004年销售回款100亿元,成为中国房地产界NO.1的成长历程;对顺驰的商业模式、企业文化、营销理念和地产业人士对顺驰的质疑、嘲讽——资金链绷得太紧,全国化风险太大,扩张速度太快容易失控,上市受挫,挑战霸主等等,做了视角独特的精辟分析和解读。近两年,到处攻城掠地的顺驰“狼群”和他们的“头狼”——“地产骇客”孙宏斌,或许是最具争议和悬念的商业人物。他们是否会像德隆一样倒下去?能否继续超常规扩张,保持中国房地产NO.1的地位?它独特的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是否会再创造一个奇迹?本书将帮你解读这些悬念。本书分三部分,在上编,首先从顺驰名声大噪的华彩段落入手,对黑马的形成轨迹有一个概括性了解。再以倒叙的手法,切入它的起步期、2000年之后的爆发期、2002年开始的全国化扩张,以求勾勒巨型企业的成长全貌。在中编,将导入管理学理论,剖析这个大企业的内核、架构和肌理。在最后的几个章节,则落笔在管理层人物、顺驰的抱负以及发展中的包袱等方面。
-
联想局迟宇宙著本书作者尝试用一种“作局”理论来描摹联想的成长史。大多数中国企业,并不了解“局”的实质,有些对“局”一知半解的,又往往陷入到“诡道”和“智巧”中不能自拔。并且中国企业之局,大多全神贯注于布局、对局和结局阶段,罕有企业真正关心局后和局外。真正关心局和局外的,是那些有资格成为领军人物的家伙,他们关心局后是为了企业“做一个长久性的公司,做百年老字号”;关心局外是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以经商作为一种志业的真正的企业家,在充满权力欲、不义与强力的错综复杂的经济生活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切事的热情、人与事保持一段距离的判断力以及超越虚荣心的责任感。作者无意对联想是优秀还是卓越作出评价,他只是借这个中国本土企业的故事来提醒每个中国企业的领导者:经营之道不仅仅是从理性上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还是回到信仰上来。本书作者描摹的这部联想的企业史,不仅仅是研究联想的历史,还要研究联想这家领袖企业身上的中国智慧,研究它和中国本土企业之间的共性以及它自身的特性,以之作为样板,为中国企业获得更多的谋略智慧、解决更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提供历史借鉴。
-
雄霸亚洲钱为礼,施振荣,朱博涌著如今,庞大的资产与尖端科技已不再是企业维持成功的保证;享誉全球的品牌及屡试不爽的投资策略在面临亚太市场的复杂局势时,也必须寻获破冰之道。很多外资参与亚洲市场的经验常以惨痛教训收场,因为他们未能在与欧美迥然不同的竞争环境里,针对亚洲文化、市场实际状况和当地顾客期待,制定明确完整的经营策略和执行方案。不过也有很多外商公司在亚洲成功的事例,它们对亚洲市场和本国市场微妙的差异了解透彻。这些企业不见得在其行业内是全球第一,可是都很重视在亚洲建立独特的专长并有效地利用当地资源。它们深知新兴市场比已开发市场起伏大,因此多半肯从中长期观点来拟定成长策略。本书三位作者参考多种不同产业的众多实例及个案研究,从中突显出根据当地市场特性,包括竞争环境、成本因素和技术能力等等,来制定亚洲策略是多么重要。以规划完善的执行方案为基础,善用地方资源及赋予经营团队有效的行动力,是在亚洲成功的关键因素。本书作者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他们系统化地运用分析模型及简单易懂的曲线,描述了复杂的商业环境。例如施先生在1992年首度提高的“微笑曲线”模型,现在已扩大应用到好多种以创新为基础的产业。另外,书中提出的所得分配模型对市场规划也极具启发性。作者们又进一步阐述了制作商业实力矩阵和策略方向矩阵的计量化方法,帮助读者订出亚太地区经营策略。书中引有物许多方法,像是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和A.T.Kearney顾问公司的商业实力矩阵模型,都经过扩大与修正,纳入了与亚洲市场相关的诸多因素。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于国家财富、个人所得、政府政策、财务稳定(第一章)、亚洲文化背景及商业习惯(第二章)、新兴市场商机(第三章)等总体因素,这些对企业制定亚太成长策略都相当重要。第二部分探讨个体竞争因素,包括进行竞争者分析(第四章)、评估技术因素(第五章),及采用最佳方法确立成本竞争力(第六章),这些对界定企业成长策略中的竞争优势很有用。第三部分包括制定企业成长策略的流程(第七章),提出不同的投资选择(第八章)、建立有效组织(第九章)、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潜力(第十章),及执行与追踪企业成长策略(第十一章)。书中举出了众多实例,再加上每章最后的个案研究,希望使本书尽可能具有实用价值。每一章所附的个案研究,都是运用书中提出的原则和方法,比较相同或类似产业内一家知名跨国企业和一家成功的亚洲公司,其中有很多值得其他跨国公司和亚洲企业学习的地方。对于有西方文化背景的外资企业,本书提供了实用的策略指导。对于有亚洲背景的国际化大公司,本书有助于基深入认识一般跨国企业的优缺点,在比照中汲取称雄亚太市场的经营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