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
-
数字出版基地集群产业融合研究杨庆国 著《数字出版基地集群产业融合研究:机理、模式及绩效测度》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为研究对象,系统解析了技术驱动与嵌入集群内数字出版产业多主体融合机理,总结概括其产业融合模式,借助相关统计数据及案例分析,实证研究了数字出版基地集群的融合绩效;并通过国外、国内文化传媒集群的产业融合比较分析,形成经验借鉴,提出了基地集群数字出版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设计与政策建议。《数字出版基地集群产业融合研究:机理、模式及绩效测度》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集群建设与转型升级、打造入驻企业良性竞合生态及其产业融合优化、加强基地集群制度供给与管理创新等,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经验借鉴与决策参考。
-
平台创新陈光华当前,平台经济呈指数级增长态势,成为新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的主要来源。平台型组织作为平台经济发展的主要组织模式,展现出颠覆性的经济效应、管理效应与创新效应,大国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平台之争。本书从三个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工作:一是分析平台型组织发展的总体趋势,包括发展态势、理论基础、崛起动因等方面;二是分析平台型组织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组织架构、竞争优势、开放赋能、跨界融通、创新生态、价值创造、演化路径等方面;三是分析平台型组织发展的应对策略,包括治理体系和促进政策等方面。
-
华为通信科技史话戴辉 著华为公司作为中国科技企业的代表,其发展历程是中国或者全球信息通信科技发展的缩影。在本书中,读者将会领略通信行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和惊心动魄的商业竞争,并从中领会到,企业只有满足老百姓的普遍需求,才能奠定成功的基石。在《华为通信科技史话》中,通信行业老兵、华为早期员工戴辉,作为众多关键事件的经历者,梳理了华为无线通信技术、核心网技术、光传输与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脉络,也回顾了华为芯片和操作系统的起源和成长。《华为通信科技史话》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不管您是电子信息科技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还是对现代科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从华为以及中国通信科技奇迹般崛起的故事中得到启发。
-
云计算与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毛善君 等 著政务大数据和智慧政府建设,是现代社会治理需求与现代信息技术碰撞融合的产物。大数据和智慧政府建设必须以社会治理需求为起点,建立现代的社会治理理念,创新发展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模式理论,政务大数据和智慧政府本质上就是现代社会治理需求的信息技术映射。 黔西南州政府总结梳理长期的信息化建设实践成果,从新型政府管理模式和社会治理资源的层面创新拓展出云化治理思维和云政府治理架构。通过物理资源虚拟化、逻辑资源池化、业务重组编排把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可用的社会治理资源整合在统一的逻辑治理框架之中,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建立统一的社会治理资源基础设施(即云政府,Clouding Government),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面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组织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高效的实施社会管理职能,超越时空间限制提供公共服务。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智慧金州建设的理论基础:云化治理思维和云政府治理架构,宏观介绍了黔西南州政府的智慧金州建设之路、顶层架构设计、核心技术平台、大数据支撑体系以及面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一系列关键应用系统。
-
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转型与发展研究徐军伟,毛捷 著本书为“新时代地方公共债务的理论与实践”系列丛书中的一册,本书主要围绕融资平台公司相关内容展开介绍,其中包括如下内容。,融资平台公司的精准界定。通过系统梳理相关政策文件和社会各界对融资平台的概念界定,对融资平台公司进行精准界定,并给出如何通过公开数据收集融资平台的方法和步骤。第二,融资平台公司的主要特征与风险。主要介绍融资平台举债的整体特征、区域与层级的异质性特征等,并阐述可能引致的相关风险。第三,微观动机机制——金融势能。本章主要阐述融资平台公司不同于一般市场公司的两类核心特征(资产延伸和风险联保),并基于资产与风险的不对称性提出金融势能的市场机制,作为解释融资平台持续大力举债的微观动力机制。第四,多维分类与市场化转型。在功能、层级和区域的多维度上,通过资源禀赋、动能禀赋和市场禀赋等三类要素对平台公司进行全方位个性刻画,以便分步、分类实施融资平台的市场化转型。同时,基于实地调研,梳理若干典型的市场化转型案例。第五,融资平台公司全国名单与主要指标比较。以省份为单位列明已发行过城投债的融资平台公司新名单,并对资产扩张倍数、风险敞口倍数等核心指标进行比较排名等内容。本书对融资平台相关研究者、行业管理人员和从业者都具有指导意义,为融资平台相关金融理论研究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参考意义。
-
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成长期战略适应研究夏婧 著本书从问题导向出发,通过认识-发现-分析的递进式研究逻辑,开展了三部分工作,形成论文主要的三个章节:①认识技术资源在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动态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②发现技术资源是影响战略决策的主要因素;③分析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技术资源对战略适应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的安排如下: 首先,对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的概念、特点和动态性,以及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成长理论进行了阐述;然后,对资源基础理论进行了阐述,总结整理了学者们对技术资源如何影响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的研究;最后,阐述了战略适应的概念,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总结整理了学者们对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成长期战略适应性理论研究。 第二,阐述了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成长过程关键节点,从而提出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成长过程模型,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演绎过程模型,探讨学术研究者的行为活动和角色,以及技术资源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丰富了对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相关研究。基于成长过程的动态性,通过总结整理了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成长过程和影响因素相关文献,构建了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通过分解系统动力学模型命题,运用案例研究对命题进行演绎,阐述了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最后,总结了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成长过程的动态性,认识和理解了技术资源在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动态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在初创期和成长期不同的成长特征,介于技术资源在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成长期的作用,引发了技术资源对成长期战略适应影响的关注和思考。第三,阐述了技术资源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以及技术资源与成长过程的动态匹配关系,然后总结和整理学者们对技术资源的划分基础上,本文把技术资源分为技术深度和技术宽度两个维度,在学者们对技术深度和宽度的测量研究基础上,测量和分析了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技术资源深度和宽度,为实证研究技术资源对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成长期战略适应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
-
中国式分权治理模式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研究席建成《中国式分权治理模式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研究》从发展中国家“实施产业政策具有现实合理性”的前提出发,研究了中国式分权制度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 全书共分 8 章,具体内容包括:导论、文献综述、中国式分权治理模式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中国式分权治理模式的特征及其对产业政策影响的典型事实、中央政府考核内容的变化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财政分权程度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双重转型背景下中国式分权治理模式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影响的差异、结论与展望。《中国式分权治理模式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研究》可作为从事经济、管理类等领域的研究者的参考用书,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人员阅读与参考。
-
数字化时代的商业模式转型[加] 鲍勇剑,[加] 奥雷克谢·奥西耶夫斯基,邓贻龙 著企业的胜败存亡,本质上就是商业模式的优胜劣汰。 疫情后的数字化时代,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要如何转型,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要如何保持竞争力,是当下企业的痛点所在,更是企业布局未来发展时必不可少的考量环节。在未来的新国际经济秩序中,中国企业要想保持增长,需要更主动地探索原创商业模式。 本书正是针对上述痛点,介绍了商业模式的四种形态,设计商业模式时需要考量的四大要素,商业模式创新的八种基本演变方法,以及如何设计全球化商业模式,如何验证商业模式设计。结合丰富的国内外案例,本书为读者提供了设计与创新商业模式的系统方法,帮助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与组织活力。
-
旅游全程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及应用研究田大江,王云 著本书基于旅游相关利益主体需求和旅游产业价值链分析的视角,采用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通过跨学科交叉分析、文本挖掘、实地调查与专家访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中外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旅游全程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及解决方案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前瞻性的优化建议及提升对策。其中,就核心架构的三个关键问题,即“如何评价旅游全程电子商务?”“怎么比较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电子商务的优劣势?”“如何破解旅游全程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难题?”作者也给予了专题解答。
-
管流程就是管业务曹灿武 著本书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从业务管理的角度重新定义了流程。从流程的起源出发,指出流程的本质即是业务的分工与协作,并进一步阐述流程的基本要求是“高效、管控、连通、一致”,指出流程管理的目的和评价标准是业务绩效不断改进。同时,通过常见误区进一步澄清对流程的认知。 基于第一部分阐述,把流程管理提高到正确的位置:管理流程就是管理业务,流程管理是业务管理者的基本工作,是各级管理者必须要投入精力去做的事情。 第二部分,从流程的定义和要求出发,提出了全新的流程设计和优化方法。流程设计和优化不再局限于活动的测量、分析和操作,而是在于业务分工与协作,在于业务的高效、管控、连通、一致。并从流程管理的目标出发,阐述如何通过流程管理改进业务绩效。 第三部分,从实践出发,阐述流程管理体系。本部分既阐述了完整的流程管理体系框架,更从实践出发,总结了流程管理落地过程中的坑坑洼洼,针对不同的情形给出了相应的经验和对策。并通过常见误区澄清对流程管理的认知。在本书最后,更以研发为例,详述了具体业务领域如何建立流程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