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
-
保险学张玲,方华,高广阔 著第一篇 保险原理
第二篇 保险公司经营
第三篇 传统保险产品
第四篇 非传统保险产品 -
保险营销实训杨华书、徐平目录
-
社会保障预算管理林治芬、高文敏第一章 社会保障预算的产生和发展1.世界社会保障预算的产生2.美国社会保障预算的变化3.中国社会保障预算的发展第二章 社会保障预算管理的必要性1.社会保障预算的特点2.社会保障预算的理论依据3.社会保障预算管理的优越性第三章 社会保障预算管理国际经验借鉴1.美国社会保障预算管理2.英国社会保障预算管理3.日本社会保障预算管理4.国际社会保障预算管理经验总结第四章 中国社会保障预算管理现状分析1.社会保障资金的基本认识2.社会保障预算管理现状3.社会保障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4.国内社会保障预算经验总结第五章 中国社会保障预算的制度基础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目标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路径3.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责任划分第六章 中国社会保障预算的总体设计1.社会保障预算模式选择2.社会保障预算的指导思想和原则3.社会保障预算体系设计4.社会保障预算科目设计5.社会保障预算的实施步骤第七章 社会保障预算的编制方法1.社会保障预算一般编制方法介绍2.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的编制3.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的编制4.预算内社会保障支出项目预算的编制第八章 社会保障预算管理体制 1.社会保障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2.社会保障统筹层次3.社会保障事权划分4.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第九章 社会保障预算管理制度建设1.社会保障预决算管理制度建设2.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制度建设3.社会保障资金财务管理制度建设4.社会保障资金会计核算制度建设5.社会保障预算监督审计制度建设6.社会保障统计制度建设7.社会保障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参考文献
-
最新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政策问答晓朗《最新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政策问答》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现行政策问答。从什么人、什么单位应该参保讲起,按参保登记、申报缴费、个人账户管理、待遇审核与支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全流程,对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做了详细说明,并介绍了企业年金及现有在企业与军队、机关事业等各类单位之间转移、养老保险衔接等规定。第二部分是完善制度解惑。
-
中国寿险需求决定因素研究徐美芳寿险是管理人的生命价值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随着人类对人的生命价值的重视,寿险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逐渐被认识和重视。为了更好地理解寿险业对社会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发挥寿险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寿险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意义重大。本书运用制度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比较等方法,找出影响中国寿险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寿险业发展的影响,清晰地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与寿险业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一本比较全面地研究中国寿险需求决定因素的理论专著,具有开拓性价值。
-
21世纪的老年收入保障罗伯特·霍尔茨曼、理查德·欣茨《21世纪的老年收入保障:养老金制度改革国际比较》是世界银行关于多支柱养老金制度的又一部力作。世界银行建议的养老金制度由5个支柱组成:(1)非缴费养老金或“零支柱”(待遇形式为国民养老金或社会养老金),以提供最低水平的保障;(2)“第一支柱”为缴费养老金制度,与本人的收入水平不同程度地挂钩,旨在替代部分收入;(3)强制性的“第二支柱”基本属于个人储蓄账户,但建立形式可以各有不同;(4)自愿性的“第三支柱”,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完全个人缴费型、雇主资助型、缴费确定型(DC)或待遇确定型(DB),该支柱性质上比较灵活,个人可自主决定是否参加以及缴费多少;(5)非正规的保障形式,为家庭成员之间或代际之间对老年人在经济或非经济方面的援助,包括医疗和住房方面的资助。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养老金制度应由尽可能多的支柱组成,至于支柱的具体数量及构成主要取决于各个国家的取向以及交易成本的水平和影响程度。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才能为老年人更有效地提供退休收入。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到,世界银行关于养老金制度改革的观点发生的主要变化有二:一是进一步关注基本收入保障对相对弱势的老年群体的作用;二是对强制性养老金制度内外的所有支柱,都进一步强调通过市场手段的运用以期达到为个人烫平消费的作用。
-
保险精算技术杨全成 主编精算是以数理、经济、财务、法律、金融与保险、投资等相关学科所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其应用范围涉及保险(含社会保险、保障)、企业、证券、投资等各经济领域,通过精算技术的应用可有效预测、控制甚至化解各经济部门所面临的诸多风险,尤其是财务中的风险。随着我国保险业的迅猛发展,保险业对外的进一步开放,它已逐渐成为保险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精算起源于人寿保险的保费计算。1693年,英国大数学家、天文学家哈雷编制出第一张生命表,这就标志着精算学的诞生。1757年,英国人简姆士·丹松首先提出应按保险人的年龄和保额收取保费,即提出保费的计算应考虑死亡率的大小。至此,精算思想正式进入人寿保险领域。1764年,英国的爱德沃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伦敦公平人寿保险社,采用了简姆士·丹松的计算保费的思想和方法,并设立了专门的精算技术部门,承担分析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编制生命表、测定人口死亡率等,把精算技术作为保险经营决策的依据,使得保险公司的效益稳定、业绩领先。尤其在现代保险企业中,保险精算更成为保险业的核心技术。保险公司要承保某项保险标的,首先就须对该保险标的的潜在损失风险进行评估预测,确立出科学的保险费率。收取保费后,公司为确保保险公司的经营稳定,履行各种保险责任,必须提留各种必要的准备金,并把除准备金及支付必要的营运成本后的剩余保费收入进行科学的组合投资,以获取一定的投资回报。对于巨灾损失,为保证公司的稳健经营,又必须合理确立分保计划,等等。诸如大部分对保险公司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分析均离不开精算技术的应用。至今,精算被正式引入我国只有17年的历程。在这期间,人们对精算也逐渐从陌生走向了认识,在保险业中从认识、接受并加以了初步应用,对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逐渐提高: 保险企业不仅需要高素质的精算人才,同时亦需要具备了一定精算思想的保险人才。但时至今日,真正能满足各个不同层面的精算教材却不多见。《复旦卓越·保险系列丛书:保险精算技术》的出版则正是为满足这种需求而编著的。《复旦卓越·保险系列丛书:保险精算技术》由作者积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并参考了国内外大量教材、文献和科研成果以及国内保险公司的精算实务精心探讨、研究编写而成,其内容体系严谨协调,知识结构布局合理,知识阐述深入浅出,并设置了适量的例题和习题,以便读者能深入理解、掌握和运用。《复旦卓越·保险系列丛书:保险精算技术》共分14章,第1章至第10章为寿险精算技术,第11章至第14章为非寿险精算技术;其中,第1章至第7章由杨全成编写,第8章至第10章由李一鸣编写,第11章至第14章由陈飞跃编写。《复旦卓越·保险系列丛书:保险精算技术》在编著出版之际得到了保险职业学院院领导、学院教务处有关领导以及保险系主任的大力支持,其中我院的院领导吴金文教授更是在百忙之中对《复旦卓越·保险系列丛书:保险精算技术》的出版给予了极大关注,亲自审核、纠正书中的不当之处,并为《复旦卓越·保险系列丛书:保险精算技术》的出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此深表感谢。同时也要感谢出版社为《复旦卓越·保险系列丛书:保险精算技术》的出版工作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
海上保险原理与实务袁建华 编著《海上保险原理与实务》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吸收了现代保险的最新理论和国内外学者、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借鉴了国外海上保险的先进经验,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海上保险原理与实务》集理论、业务、实训为一体,具体表现为:第一,在强调海上保险基本理论的前提下,突出业务,特别是注重学生模拟实训。这是《海上保险原理与实务》的最大特点,也是与其他教材的不同之处。学生通过模拟实训,能掌握海上保险业务流程,理解海上保险运输货物英文条款、协会货物保险英文条款、船舶保险英文条款,熟悉不同险种的英语表达,学会批单、索赔函件的英文写作等。第二,对专业术语或名词解释采用了英语与汉语对照的形式,有些则完全用英文解释。这样作旨在让读者根据原文更好地理解专业术语的含义。众所周知,海上运输货物保险业务是国际性的业务,各国的保险条款、提单和信用证等均使用英语。读者在学习过程当中,有机会接触到专业英语词汇,以后从事海上运输货物或船舶保险业务时,就会感到得心应手。
-
社会保险通论刘雄《社会保险通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保险的基本理论,清晰充分地表述了社会保险学的理论脉络和社会保险的制度运行规律,以及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与改革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国外情况的介绍,从政策制定和制度实施角度对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总体框架及各分项保险制度进行了讲解和分析。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十章主要讲授社会保险基本原理与制度框架,主要内容包括:导论、社会保险理论与制度定位、社会保险基金和社会保险管理概述;第四章至第九章主要讲授分项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与疾病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农村社会保险概述等。全书每章都附有学习目标、本章小结、关键概念、复习思考题,并提供了与该章内容相对应的分析案例和参考文献。由于社会保险研究的政策性极强,《社会保险通论》在编写过程中,特别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课程内容与制度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力求内容的务实与可操作性,除提供基本理论指导和主流政策框架讲解外,还尽可能将最新的操作实施方法介绍给大家,使广大读者在学习和掌握社会保险基本理论和制度结构的基础上,既把握改革的思路,又能进行实际操作。《社会保险通论》是为普通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编写的适用教材,尤其适合于高等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主干课教材。亦可作为各级政府、企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从事社会保险事业的实际工作者的培训参考用书。
-
我国区域基本养老保险协调发展研究吴湘玲探讨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保险模式,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本书试图从一个国家内部各区域基本养老保险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的视角,探讨我国各区域之间基本养老保险协调发展的现状,提出我国区域基本养老保险协调发展的基本模式。 本书针对目前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区域分割、人群分割等现实问题,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能推进各区域基本养老保险协调发展的模式。首先,本书界定了区域基本养老保险协调发展的含义,提出了评估区域基本养老保险发展是否协调的指标体系,分析了区域基本养老保险协调发展的理论依据;然后,依据基本养老保险发展协调程度的评估体系,实证分析了我国目前各区域基本养老保险的协调发展现状,并针对我国各区域基本养老保险协调程度较差的现实,提出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能推进各区域基本养老保险协调发展的全国统筹的、全民性的、随收即付的基本养老保险模式;最后,为了保障新模式的顺利建立与运行,本书分析了目前我国存在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消除这些障碍的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