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
-
公债管理教程肖鹏,李新华 编公债管理实践层面上的改革与创新呼唤《公债管理》教材建设的与时俱进,因此,结合公债市场发展,《全国高等院校财政学专业干课程教材:公债管理教程》增加了公债余额管理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相关内容。公债是筹集财政收入、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工具,也是金融市场交易的重要品种,是联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纽带。公债管理是政府围绕公债运行过程所进行的决策、组织、规划、指导、监督和调节等的一系列工作,包括公债规模管理与控制预测,公债的发行、流通与偿付管理,公债的风险管理,以及公债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等问题。公共债务管理的主要目标也就在于确保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使政府在中长期内尽可能以最低的成本实现融资需求,履行偿还义务。
-
人民币升值的结构效应与经济增长结构的平稳转换刘喜和 著经济增长结构的调整有其自身的动力机制,它需要“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和“自下而上”的利益驱动,不同的政策环境和价格信号体系会导致不同的调整方向。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有其特殊的结构效应。于是,如何发挥汇率政策在实现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中的独特作用,特别是人民币升值的结构性效应对经济增长结构的调整具有哪些正负作用,其作用方向和力度如何,需要何种配套政策去规避其副作用并确保经济增长结构的平稳转换,等等问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解决上述问题是不能从构造纯思辨的理论框架出发的,而必须立足于对中国经济增长结构发展的历史轨迹及未来趋势的把握,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等更诸多战略问题相结合,扎扎实实地从对现存问题的具体分析入手。《人民币升值的结构效应与经济增长结构的平稳转换》的研究分为七个部分。其一,构建可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综合对比考察国外产出缺口、外商直接投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人民币汇率等国际经济有关的宏观变量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生产者价格指数、资本市场价值以及国内居民收入等国内经济变量在不同的国际环境和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下对中国总需求冲击的变动轨迹,从中甄别主要的驱动因素和具有长期影响的驱动因素,也从另外角度进一步证实我国总需求结构在世界经济增长共生模式下的基本特征,从而对我国经济增长结构转变的路径提出一些建议。其二,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产业分工的背景下,世界经济的增长形成了资源核心国、制造核心国和货币主导国相互依赖、彼此共生的模式。本部分实证分析了世界经济增长共生模式的基本特征;在世界经济增长共生模式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对外依赖特性;当前的经济增长结构下经济增长与人民币升值的关系。其三,研究了经济增长结构转换的汇率驱动效应条件与辅助条件。理论上说,汇率变动会通过“相对价格效应”、收入效应、资产组合调整效应、分配效应、预期效应、财富效应等路径影响到一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事实上,每种效应的产生都是基于特定的经济环境。本部分研究逐一分析了每种效应释放的条件以及相应的辅助条件。其四,将汇率与物价置于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共生模式之下,通过对新开放经济学基本模型进行修正与拓展,并结合当前中国经济的现实,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汇率变动的根源以及物价变动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识别汇率在通货膨胀形成、通货膨胀预期管理中的作用;利用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的综合比较了各变量对我国短期价格体系的影响方向和力度。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其五,研究了人民币升值与资产价格波动的关系。为了比较资产价格波动的各种驱动因素的作用方向和力度,本部分将国内外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如通货膨胀、货币供给、经济增长,国际资本流动、美元流动性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全球性因素纳入同-SVAR模型中,试图辨识各变量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冲击效应及其相互关系。为了更清晰的认识汇率与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本章还比较了美国资产价格波动的汇率驱动效应。其六,研究了人民币升值与我国的贸易结构的变化状况。本部分从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实证分析。首先利用SVAR模型对比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影响;其次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省际间贸易结构的影响;最后利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比较分析了我国贸易条件在2006年至2011年出现异常变动后的国内外驱动因素。其七,基于DSGE模型建立了小型的国际货币核心国、制造核心国和资源核心国互相作用的经济均衡系统,首先利用时变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动和实际汇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相关变量的影响轨迹,然后利用校准参数、系统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经济增长相关变量的冲击状态。总结归纳各部分的研究结果,《人民币升值的结构效应与经济增长结构的平稳转换》主要得出如下简要结论:其一,中国是以要素禀赋融入了世界经济增长共生模式中,形成了以满足国际货币核心国等国家和地区需求的生产结构。外部消费需求和外部资源品供需成为左右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由此出现了国内总供给与国内总需求严重扭曲,外商直接投资具有“马太效应”等等宏观经济特征。人民币升值是这种经济结构输出的自然结果而不是原因,并具有自我增强的特征。当前人民币的升值幅度不是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充分条件,要使人民币升值发挥调整经济增长结构的功能必须辅之其他政策工具。其二,在2005年至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期间,通货膨胀率理性预期因素和通货膨胀惯性因素对此具有显著的影响。经济增长和国外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是此轮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从统计意义上看,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不显著,从通货膨胀的汇率冲击弹性系数变动的轨迹看,人民币升值并未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其三,在2005年至2011年的样本区间内,人民币升值与上证股指之间具有微弱的负向关系,这与“人民币升值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的结论相悖。国内流动性释放、经济增长和国际资本流入与上证股指具有正向关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通货膨胀与上证股指具有负向关系,并大于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相对于中国而言,美元流动性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对美国股指波动的影响始终比较大,美元汇率和通货膨胀在短期对其股指的影响较弱。其四,从总体上看,人民币升值对一般贸易的冲击远大于对加工贸易的冲击,但弱于外部需求对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冲击。外部需求与外商直接投资变动对加工贸易的冲击最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对二者的影响微弱。在2006年到2011年的区间内,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各省市的贸易总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其影响程度显著高于各省外商直接投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世界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但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结构性变化不显著。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受外部需求冲击的影响最大,人民币升值并未改善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相对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国内通货膨胀因素看,人民币升值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收入贸易条件,说明我国对外出口商品的汇率转嫁能力较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也降低了我国的收入贸易条件。其五,人民币升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内置于外部需求、固定资产投资、社会融资总量、国外直接投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国内通货膨胀、进出口等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共同作用。经济增长和国外直接投资是人民币升值的主要推动力量,对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影响高于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反过来,人民币升值是通过对进出口和国外直接投资的影响间接传导到到经济增长。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动对我国的进出口在短期内具有抑制作用,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的进出口具有促进作用。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对国外直接投资影响微弱。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 主编人民币国际化是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为了忠实记录人民币国际化历程,客观反映这一漫长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挑战,中国人民大学从2012年开始每年定期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陈雨露主编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2)》首创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用来概括和反映人民币实际行使国际货币职能的程度。该指数可为管理层提供简明直观的决策依据,也是学术界研究相关问题的实用量化指标。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和金砖国家经济地位提升为人民币国际化展现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仍要面对来自国内外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多重挑战。《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2)》强调实体经济面的决定性意义,主张将人民币国际化与利率、汇率、资本账户管理等金融改革有机结合,并建议优先考虑对外人民币贷款等资本输出方式。政府只要顺势而为,经济规律和市场力量自然将推动着人民币国际化水到渠成。
-
都是货币惹的祸路瑞锁 著本书作者凭借深厚的历史和财政金融知识积淀,用大量鲜为人知的史实和数据,以浅显幽默的语言,生动具体地描述了中国有史以来,历朝历代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怎样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为读者提供了一幅金钱影响历史的广阔画卷,揭示出一个惊人的事实:货币财政政策是治国之重器,可以决定社会的兴衰、政权的存亡。这是被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反复证明了的。贝壳钱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变成青铜钱的?齐国地处僻壤,靠什么成为春秋霸首?秦国为什么能一统天下?秦国统一六国的雄厚财力来自何处?唐朝为什么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宋朝、金朝和元朝都是怎么灭亡的?鸦片战争到底是为什么打起来的?袁世凯靠什么窃取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宝座?抗战胜利后,为什么国民政府会在几年的时间里急速垮台?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从货币中寻找到答案。“历史可以很有趣,货币可以很精彩!”
-
人民币升值的特征及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马光明 著《人民币升值的特征及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兼论人民币国际化对出口的作用》经研究认为,在人民币基于外部市场占有率结构性上涨导致的持续升值背景下,长期内中国出口贸易总额受到抑制,短期内内资企业主导的盯市行为也可能造成出口利润受损。现阶段通过扩大对外直接投资降低资本与贸易顺差、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降低不对称升值幅度并缓冲升值影响、推进出口产品结构和技术升级的“积极盯市”等则是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人民币升值的特征及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兼论人民币国际化对出口的作用》得到中央财经大学学科建设基金资助(项目名:《人民币国际化缓解升值对出口冲击的机制研究》)、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我国出口的效应研究——理论机制、现状与对策》(课题号12YJC790137)资助。
-
信用战张捷 著《信用战:全球李氏演进元规则》是推动全球历史演进的潜规则,全部人类社会演进的历史,就是一部建立信用体系、信用体系博弈、维持信用体系和博弈信用体系位置的斗争史。金融危机大势下,“货币战争”成了热炒的概念,但是货币只不过是世界经济棋局当中的一个侧翼,各方博弈的真正核心,是世界的信用体系。信用战争是比货币战争内涵和外延更广泛、更具历史决定意义的终极元规则之战。在现代的世界格局中,信用战争的主角是政权、金融和宗教力量,而总结和金融资本的力量已经对于国家主权形成制衡,宗教和金融资本力量的联合完全可以让一个大国独立,也可以让一个超级大国解体,主权国家之间较量的终极形式则从摧毁对方的有形物质实体变成打击对方的信用。西方信用社会的罩门在于其社保体系,社保体系是西方人生存的信心来源,也是西方最大的信用体系,如果这样的体系破局,将对于西方社会造成颠覆性的影响。而西方进行信用战争的利器则是信用评级体系,西方全球霸权首先体现在全球信用评级霸权上。评级体系是整个信用体系当中的制高点,信用评价权则是西方霸权的核心,认识评价霸权以及其中的不平等,是认识世界信用体系的关键点之一,而支撑美国评级霸权的,是巴塞尔协议。面对西方信用霸权,中国未来需要做的就是定向宽松,把宽松的利益留在国内而不是给外来热钱方便,是要配合人民币国际化的海外战略而不是被海外舆论所绑架。在金融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国家的货币政策要有全球博弈的视野和全面系统的思维。
-
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王艳君,郭瑞云,于千程 著《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高职高专金融类“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以商业银行授信业务流程为主线,搭建授信业务的知识架构。在系统、全面介绍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突出教材的实用性、通用性和时效性。《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高职高专金融类“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每个教学任务及教学活动的设计与金融机构授信业务岗位的业务活动完全同步,并在实训室环境下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教材紧密贴近金融行业发展实践.内容除涵盖金融机构授信业务岗位的主要业务外,还将新业务、新方法、新工具、新政策和新规定纳入其中。教材设立知识链接、背景知识、案例分析等项目,帮助读者更好地将理论基础与实务操作相结合。
《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高职高专金融类“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既可作为高职高专金融类、经济类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高等成人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用书及商业银行培训教材。 -
上市公司货币资金使用效率问题研究韩世君 著作为社会科学中发展得最早和最为成熟的一门学科,经济学历来都是一门显学。以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其巨著《国富论》为标志,在现代经济学诞生的200多年中,经济学取得的进展和成就真是令人惊叹。这门学科虽然并非发轫于中国,但却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大放异彩。今天,离开了经济学的思维和语言,我们就无法对丰富多彩的经济问题进行恰当地思考,更不用说提出解决问题的适当方案了。另一方面,作为当代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深刻转型,也为经济学绽放异彩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此,中国的经验和发展模式需要用经济学的工具去概括、去提炼、去升华;同样,中国在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众多难题,特别是空前的地区差距与贫富分化,日益严峻的生态与环境灾难,逐步蔓延的腐败和亟待修补的制度漏洞,乃至宪政体系的完善与和谐社会的构造,亦需用经济学的视角去审视、去反思、去应对。
-
中国农业银行及其三农事业部陈方 著《中国农业银行及其三农事业部》为对小额信贷研究有兴趣的研究人员、相关决策制定者、从事发展金融教学与研究的大专院校师生以及从事相关金融业务的从业人员提供最新的发展背景与基本情况,供大家参考。
-
中国现代流通硬币标准图录孙克勤 著《中国现代流通硬币标准图录》收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所有流通硬币,包括4套流通硬币和流通纪念币,重点介绍流通硬币的珍稀品种和细分版别,以钱币收藏爱好者及金融系统工作人员为读者对象。为了方便读者全面而准确地了解中国现代流通硬币的版别,笔者设计了一种三段式编码方式,对钱币进行编号。这种编号系统而简单,是开放型的,对于今后发行的币,或新发现的版别,还可以继续进行编号,而不影响已有的编号,充分考虑到了今后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