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
-
货币金融学钱水土 著本书是在作者多年教学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高校教材,既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介绍,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是能密切联系当前中国的银行业、金融市场以及货币政策实际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非常适宜专业学生阅读。特别地,全书还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了若干以案例为主要内容的专栏,使金融理论表述得更加清晰、准确和简练,以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培养他们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在相应的教学网站上,授课教师也能利用教学录像、课程讨论、测试和作业等丰富的教辅材料方便地授课。本书适合金融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也可作为经济类相关专业的选修教材。
-
金融科技助推商业银行转型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 编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历史阶段,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将在推动中国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进程中再次迸发。而金融作为经济体系运行的核心,其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就像一场深刻的“化学反应”,正在不断拓宽金融发展空间,扩展金融服务边界,使得整个金融业的竞争格局发生着深刻改变。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发展的推动作用正在持续显现,商业银行在风险防控、产品设计、客户服务、运营管理等关键领域的新技术应用已经实现了重要突破,金融科技逐步由支撑业务向引领业务方向发展,推动银行服务的创新与重塑,金融科技已经成为了商业银行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本书主要从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动力与方向、国内外银行业金融科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金融科技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挑战、现状、问题、对策、监管政策诉求几方面,从金融行业应用需求出发,明确技术应用的市场价值,深入浅出地阐述技术基本原理,明确在金融领域技术应用的特殊属性,重点分析技术应用的具体场景,详细描述应用细节。最后,针对政策监管、监管重要性、金融科技监管建议三方面,进一步分析预判了金融科技前沿技术应用发展的新趋势及我国商业银行转型的政策诉求。
-
投资银行学许林 著国内投资银行学同类教材主要是借鉴国外的投行背景、业务框架、法律法规与案例素材进行编写的,而本教材更注重国内投行发展实际,结合本科生教学的要求与知识结构,深入浅出地通过案例给学生讲透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本教材共有十章内容,自成体系,内容包括:投资银行概述、证券发行与上市、上市公司再融资、公司分析与价值评估、公司并购与反收购策略、资产证券化业务、项目融资、资产管理、风险投资与股权投资、投资银行的风险管理等内容。每章配有案例导入部分,讲清投资银行及其主要业务的基本原理与概念,尽可能用图表梳理清楚投行概念及发展历史,对基础理论和运作模式尽量提出贴近现实的观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
货币与强制[美] 乔纳森·科什纳 著,李巍 译本书考察了国家如何将国际货币关系和国际货币安排当作一种强制性权力工具来运用,进而来提升国家的安全。首先,科什纳对货币权力的形式及其发挥影响的条件进行了分类,这为货币权力的研究进行了重要铺垫。其次,他通过大量的历史事实,其中包括贯穿整个20世纪以及来自全球各地的诸多案例,论证了货币权力的真实存在。在此基础上,他揭示了不同的货币体制如何影响货币权力的运用、货币权力运用成败的条件,以及影响国家使用货币权力的各种因素。对于这样一种被忽视但却在后冷战时代日益重要的国家权力形式,科什纳成功地建立了一个一般性的分析框架。尽管之前也有一些非常杰出的学者触及货币权力的问题,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能在该领域与本书比肩。通过整合安全研究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本书也体现了整个国际关系学不断走向学科融合的大趋势。
-
货币国际化的国内政治根源刘玮 著,张宇燕 编货币国际化是主权货币的职能向国外扩展的过程。货币国际化通常主要表现为商品、服务或金融资产的跨国交易中,交易双方使用第三方货币对本国货币的替代。跨境贸易结算和国际金融产品计价是货币职能扩展的主要方向。《货币国际化的国内政治根源》试图建立一个基于国内政治的分析框架,来解释工业崛起国在走向开放经济的过程中对货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本币跨境使用在国内层面带来的分配效应,使得国内经济部门形成不同的货币国际化政策偏好并组成政策联盟。不同经济部门的偏好通过货币制度聚合成政府对货币国际化的政策,形成特定的货币国际化路径。
-
穿越周期张明 著在金融国际化的大背景之下,中国的汇率改革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势在必行。本书分为上下两篇,针对这个两个问题分别阐述了明确的观点以及其背后的逻辑。 本书分为两篇,上篇主要梳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从2005年7月汇改至今,人民币汇率改革经历了几个很重要阶段,但总体来看,2005年至2014年上半年是在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下的改革尝试,而2014年下半年至今是在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下的改革尝试。人民币汇改的大方向是走向市场化,但这一过程也面临周期性波折,2015年811汇改之后汇率形成机制的频繁变化就是明证。 下篇主要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自2009年以来至今,中国央行一直在通过“三管齐下”的方式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也即鼓励跨境贸易与投资进程中的人民币计价与结算、发展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中国央行与其他央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总体来看,人民币在2010年至2015年上半年期间取得快速进展,但从2015年下半年至今速度明显放缓。本书认为,跨境套汇与套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与放缓。而在新形势下,中国央行亟需转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 随着中国经济与综合实力的崛起,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注定会走向浮动汇率制,人民币注定会成长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这是能够穿越周期的长期趋势。然而,从短期来看,无论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程、还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都依然会受到国内外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的影响。
-
社区e银行汪小亚,孙斌,张丽平 等 著当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农信社正处于向农村商业银行转制的关键时期。“互联网+”有助于农信社降低运营成本,在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更好地应对银行间竞争,是农信社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 安徽农金社区e银行立足服务社区,实现线上线下、有形商品和无形服务的有机融合,搭建起集快捷支付、便民惠民、信用增值于一体的移动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改善了信用和消费环境,也助推了农信社的转型发展,实现了客户、商家与安徽农金的三方共赢。 安徽省农金社区e银行的实践是“互联网+”战略在“三农”领域的重要探索,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利用农商行拥抱互联网,促进农信系统转型发展。第一,支持农信社及农商行对接“互联网+”战略,发展互联网金融和电子商务,推动传统业务转型发展。第二,鼓励农信社/农商行的互联网平台与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实现互补发展。第三,在农信社/农商行系统构建并完善信用信息网络。
-
数字加密货币交易平台监管研究张运峰,曾艳,肖文昊 著《数字加密货币交易平台监管研究/光明社科文库》遵循从现实到理论,再从理论到现实的研究思路。具体为,首先,考察数字加密货币交易平台的发展及其经营活动特点;其次,分析交易平台的性质、积极作用及不利影响,并按照金融监管和平台监管原理,构建平台监管的内在逻辑;再次,梳理世界各国政府监管的实践,说明监管的共性与差异;后分析各国监管对比特币价格及交易平台的影响。
-
金融学郭丽,刘芳,邱兰 编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金融环境日益完善的背景下,在金融国际化进程中,不断学习和探索金融专业技能,是我国金融人才专业水平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任务,也是对高等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鉴于此,编写了《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学【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是教学团队在长期实践中获得的教学灵感与创新。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创新,课程体系逻辑结构严谨,紧密联系我国实际,力求达到全面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的金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
产权异质、产能失衡和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研究洪昊 著现阶段,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一种结构性困境:流动性的释放难以充分进入实体经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难以有效调节企业投资经营需要。基于这样的困境,《产权异质、产能失衡和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研究》尝试将融资配置过程对国有和民营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纳入到产能周期波动的理论分析框架,探索利率管制、融资偏向和产能失衡的微观基础,并运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对利率管制、融资偏向等造成的企业投资非对称效应展开分析,力图将产权异质、产能失衡和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研究从微观领域拓展至宏观领域。这项研究是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所研究的领域涉及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等多个学科分类。与同类研究相比,《产权异质、产能失衡和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研究》内容更加全面、系统,分析方法更加新颖,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能够指导我国货币政策实践,为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