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
-
农商行网格化管理之术陈向红,方茁,王蕾 著《农商行网格化管理之术》是作者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成果总结,其中一些章节的内容曾被多次用于农商行等农村金融机构中高层干部公开课、经营转型专题研修班的授课,以及标杆银行参访交流、新闻媒体采访、监管部门汇报等,得到了银行同业、新闻媒体、监管部门的认可和好评。
-
穿越周期张明 著在金融国际化的大背景之下,中国的汇率改革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势在必行。本书分为上下两篇,针对这个两个问题分别阐述了明确的观点以及其背后的逻辑。 本书分为两篇,上篇主要梳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从2005年7月汇改至今,人民币汇率改革经历了几个很重要阶段,但总体来看,2005年至2014年上半年是在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下的改革尝试,而2014年下半年至今是在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下的改革尝试。人民币汇改的大方向是走向市场化,但这一过程也面临周期性波折,2015年811汇改之后汇率形成机制的频繁变化就是明证。 下篇主要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自2009年以来至今,中国央行一直在通过“三管齐下”的方式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也即鼓励跨境贸易与投资进程中的人民币计价与结算、发展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中国央行与其他央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总体来看,人民币在2010年至2015年上半年期间取得快速进展,但从2015年下半年至今速度明显放缓。本书认为,跨境套汇与套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与放缓。而在新形势下,中国央行亟需转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 随着中国经济与综合实力的崛起,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注定会走向浮动汇率制,人民币注定会成长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这是能够穿越周期的长期趋势。然而,从短期来看,无论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程、还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都依然会受到国内外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的影响。
-
社区e银行汪小亚,孙斌,张丽平 等 著当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农信社正处于向农村商业银行转制的关键时期。“互联网+”有助于农信社降低运营成本,在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更好地应对银行间竞争,是农信社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 安徽农金社区e银行立足服务社区,实现线上线下、有形商品和无形服务的有机融合,搭建起集快捷支付、便民惠民、信用增值于一体的移动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改善了信用和消费环境,也助推了农信社的转型发展,实现了客户、商家与安徽农金的三方共赢。 安徽省农金社区e银行的实践是“互联网+”战略在“三农”领域的重要探索,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利用农商行拥抱互联网,促进农信系统转型发展。第一,支持农信社及农商行对接“互联网+”战略,发展互联网金融和电子商务,推动传统业务转型发展。第二,鼓励农信社/农商行的互联网平台与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实现互补发展。第三,在农信社/农商行系统构建并完善信用信息网络。
-
货币与强制[美] 乔纳森·科什纳 著,李巍 译本书考察了国家如何将国际货币关系和国际货币安排当作一种强制性权力工具来运用,进而来提升国家的安全。首先,科什纳对货币权力的形式及其发挥影响的条件进行了分类,这为货币权力的研究进行了重要铺垫。其次,他通过大量的历史事实,其中包括贯穿整个20世纪以及来自全球各地的诸多案例,论证了货币权力的真实存在。在此基础上,他揭示了不同的货币体制如何影响货币权力的运用、货币权力运用成败的条件,以及影响国家使用货币权力的各种因素。对于这样一种被忽视但却在后冷战时代日益重要的国家权力形式,科什纳成功地建立了一个一般性的分析框架。尽管之前也有一些非常杰出的学者触及货币权力的问题,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能在该领域与本书比肩。通过整合安全研究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本书也体现了整个国际关系学不断走向学科融合的大趋势。
-
货币理论与政策中的自然利率及其估算李宏瑾作为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的实际利率“锚”,自然利率能够为设定基准政策目标利率水平、评价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制定货币政策提供合理可靠的参考依据。深刻认识自然利率的理论内涵并对其进行准确可靠的估算,对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实现货币价格调控方式转型,做好新常态下的利率政策调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指导意义。《货币理论与政策中的自然利率及其估算》以货币中性这一货币理论的核心命题为主线,对自然利率理论在货币理论与政策中的背景、内涵及思想演变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通过对货币体系和政策变迁的考察,深入说明自然利率思想在货币政策实践中的作用;在深入全面综述总结国外自然利率的估算方法基础上,指出目前国内估算自然利率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分别利用泰勒规则、基于新凯恩斯理论的半结构化的状态空间模型和结构化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对中国自然利率水平进行了估算,分析了自然利率和利率缺口与宏观经济、货币政策的关系,进而说明自然利率在利率市场化和货币价格调控方式转型中的重要意义。
-
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李祥发《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的重点在于综合我国经济金融因素,注重经济主体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通过构建DSGE模型,在检验货币政策不同中介目标对最终目标的效应,比较分析不同中介目标效应的有效性、强度和持续时间差异的基础上,构建引入银行部门的DSGE模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价格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等观测变量的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时变参数模型,从经济周期视角研究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时变特征,以及经济基本面间存在的结构性变化和风险传染、周期联动等,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其次,检验我国货币政策通过风险承担渠道对信贷余额产生的效应。
-
银行与未来张衢走进银行才能体察经营内涵,跳出银行才能理解银行地位,搞懂银行不易。作者以银行家的视角,牵手读者去探究银行的奥秘,揭示金融新需求,预判银行发展,告诉你什么是银行?未来向哪里去?银行经营建立在市场规律、政策调控与技术演进之上,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变化多端,市场与监管的魔道之争一次次波及到社会。大国银行家在扪心自问:在民族崛起中如何走出中国之路?需要政治责任去担当,依靠信仰去认定方向,依靠经营本领去把舵,坚定从容地踏向未来。谁也挡不住社会走向金融化,这是财富规律在驱动,不管愿意不愿意;谁也挡不住经济走向市场化,这是富裕社会的特征,不管喜欢不喜欢。金融是经济的影子,一旦财富聚集起来,金融的功能便压抑不住,金融力量不断向社会散发出去,去驾驭经济方式,这是经济的规律。金融化是市场的财富特征,是富裕的社会形式,中国-定驶向这个阶段。关注未来就是关注命运。优秀者鲜明的特征是思考未来、部署明天,明察秋毫掌好舵,从感知时代、感知客户、顺应市场开始,解决眼前的问题,策划未来的发展。何以望远,莫属登高。未来的金融是希望的田野,是祈盼的境界,站上中国的高地,不可缺少市场眼光、专业能力和国际视野。因为金融要为国人服务,立足经济是源泉,立足业务是本分,立足服务是宗旨,立足国情是方法,立足资本是归宿。《银行与未来》推荐给金融从业者、经济研究者、关心经济金融和金融科技的人士。
-
花溪农商银行志暂缺作者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以风景优美而闻名遐迩。在这风景优美的地域上,有一家为贵阳“三农”、贵阳经济做出重要贡献的民营金融机构——花溪农商银行。花溪银行正式成立于2013年,其前身为花溪农村信用合作社,后来为花溪信用合作社联社,进而又发展为花溪农村信用合作银行,再发展为今的花溪农商银行。《花溪农商银行志》是贯穿古今的金融专业志。该志书略古详今,运用系统完整的史料,记录了花溪农商银行从农村信用社到股份有限公司60多年的发展变迁,展示了银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改革开放精神的指导下,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服务社区”的定位,不断拓展服务业务、推动花溪区经济快速发展的辉煌成就,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人文特色和专业特色。
-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之路邵赤平暂缺简介...
-
红色银行刘师博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