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
-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阻滞研究李雪 著《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阻滞研究:供给侧价格粘性视角》在提出货币政策传导阻滞问题的研究背景之后,对部门价格粘性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响应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与评述,搭建出我国货币传导机制的理论研究基础。随后,对我国货币金融环境和货币信贷政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我国货币政策承担着既要兼顾总量,又要进行结构调控的重任,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转型难度较高。在实证研究中,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我国行业价格粘性进行了测度。其中,有效性的判断侧重于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信贷调控功能和长短期利率之间的传导效率。然而价格粘性则着眼于中观层面,分类测算了不同行业的价格粘性指标,判断了行业价格粘性高低所依赖的制度条件与行业特征,并对行业价格粘性与总量价格粘性进行了横向与纵向的比较;然后,构建价格粘性与货币政策存在关联的理论分析框架,从货币传导机制有效运行所依赖的条件着手,运用行业证据进行实证设计来检验行业价格粘性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程度,并提出价格粘性是货币政策短期非中性的内生变量,也是外生冲击导致名义扭曲的关键原因。从中观层面探索货币政策供给效应中调控行业结构的重要功能,为货币政策结构性转型提供新的依据。
-
大贬值[美] 亚当·巴拉塔 著,朱晔 译《大贬值》是关于全球经济状况写得最及时的书之一。通过本书,你将了解为什么当今世界面临的真正危机不是新型冠状病毒,世界面临的真正危机是爆炸性的政府债务和赤字;美联储的政策是如何以及为什么促进了政府债务的爆炸性增长,并以利润的名义系统性地破坏了世界金融体系。
-
货币的法律概念[英] 西蒙·格里森 著,张铮 译本书由2018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涉及法律、金融和历史的专业图书。本书从法律和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定义货币(包括硬币、纸币、信用和虚拟货币)所面临的挑战。随着新的电子支付机制的激增,这个定义问题很可能成为全球法律、商业、经济、财政政策制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书首先对货币的法律性质进行了概述,解释了货币与支付义务之间的区别,同时概述了货币的基本特征。阐述了货币与信用、货币与价值。其次,货币在银行系统中的作用,探索了各种货币如何被用作金融机构的债权,考察了行业的系统稳定性是否受到非传统货币形式的威胁。最后,这本书提出并试图发展一个概念框架,指出虚拟货币与法律、新世界的金融管制等问题。
-
加密货币、区块链与全球治理[加拿大] 马尔科姆·坎贝尔-韦杜恩 编,曾森,高奇琦,金华 译区块链技术正在开启一个颠覆中心化的“新信任时代”,不仅仅是一场技术创新运动,也使社会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更对国家治理的诸多方面带来革新和重塑。本书是第一部系统性地探讨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以及区块链技术对全球治理影响的论文集。本书汇集了人类学、经济学、科学技术研究、社会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学者的研究,从多个维度评估了比特币和区块链对当代全球治理的实际影响。本书对比特币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以及区块链技术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包括了比特币发展中的边缘货币和全球支付网络体系,到比特币的反洗钱治理、内外部治理以及科技创新,再到分布式自治组织DAO的治理以及区块链治理的谨慎乐观态度,一一进行深入浅出、生动的阐述,为学者、政府官员、行业从业者以及公众提供了技术变化的细微特征和发展趋势。本书指出了区块链对于全球治理的意义,并探讨了区块链对未来可能存在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
中国货币简史孟建华 著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较早的国家之一,纵观中国的货币发展历史,因社会变革与朝代更迭,先后铸造、印制的货币品种堪称世界之最。本书从中国货币的起源开始,按照中国历史纪年顺序,分别介绍古代各朝代主要的经济与社会基本情况,铸造发行的货币、货币制度的变革、货币流通的结果。对主要流通的货币材质、版别、钱文进行分别介绍,对货币流通的范围、社会历史作用进行分析。着重从大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背景下去了解货币铸造发行的原因与结果,把握货币流通与经济社会存在的必然关系。全面系统而简要的提供中国货币发展变革的历史过程,展示博大精深且内容丰富的中国货币文化。
-
晚清财政困局下的货币思想研究王海龙 著本书对晚清财政困局形成过程中货币思想的社会基础进行分析,在历史的动态发展中进行研究,以期能更好地把握中国近代货币思想发展的脉络。全书围绕“晚清财政困局下的货币思想”发展演变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整体框架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从文章选题、文献评述、研究方法等多个角度,阐述本书研究的可行性;二是对本书研究的基本理论进行梳理,如书中相关概念的界定、晚清时期的货币基础、财政与货币的相关关系等,总结晚清社会时期财政与货币发展中的问题,并分析其背后的经济规律,为文章的深入分析奠定理论基础;三是从晚清社会时期财政困局与货币思想发展的现实背景、社会动因及货币思想的承继与发展等不同层面,逐步、渐进地论述货币思想的近代化发展;四是从晚清政府的两次币制改革实践出发,对晚清币制思想进行比较,进而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角度,对晚清财政困局下货币思想的近代化发展总结历史经验,深刻认识近代货币思想的发展规律。
-
互联网、经济转型与货币变革周耿,张宸 著本书首先阐述了互联网经济的声誉理论、网络效应理论、长尾理论、个体与群体选择理论四大理论基础。随后,以零售市场、新农村市场、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为例,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揭示互联网对经济转型的进作用。最后,沿着这个互联网促进经济转型的理论框架,从金融科技的视角对未来货币变革进行分析和展望。
-
货币寻锚郭栋 著本书聚焦人民币“货币之锚”,选择基准利率和政策效应为研究对象,首先回溯美元等国际货币基准的演变,提出基准利率的国际标准特征;其次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际实践经验,人民币与世界货币的基准利率选择进行比较,观测国际标准的特征表现;最后进行多维度和多体系的方法论研究,基于数据实证和理论分析,为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基准选择提出切实可行的中国策,总结中国经验,为世界各国缓释政策传导梗阻贡献“中国智慧”。全书分为中期政策利率逻辑、货币规则政策效应、国债基准潜力发现和前沿问题研究四篇。
-
金城银行董婷婷,彭晓亮 编《金城银行》是2020年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资助项目《上海市档案馆藏近代中国金融变迁档案史料续编》之一种。本书选编的金城银行相关档案史料,悉数选自上海市档案馆藏金城档案全宗(全宗号Q264)。全书内容包括金城银行创立时期的注册、官方批复文件,董事监事换届改选、各方力量角逐,政府对其管理、限制,同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各时期的董事会章程、公司章程等制度规则,行务会议记录、业务会议记录、行史追溯,以及在上海解放后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关于金城银行决策层如何处理新与旧、公与私的问题,顺应潮流,积极向中国人民银行靠拢,主动接受新政府和人民银行领导,争取人民银行的帮助,踊跃参加公私合营等诸多方面,皆有一定反映。对于金融机构从业人员、高校金融专业师生,以及金融史爱好者都有一定的帮助。
-
金融风险、影子银行与宏观调控的创新高洁超 著本书以近年来金融稳定与经济稳定的分化为切入口,深入、系统的探讨了中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协调框架。以影子银行为抓手,剖析了金融风险的形成原因和后果。在分别就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转型与创新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从国别、性质、结构等多个维度深入研究了双支柱框架的协调路径和完善空间。本书的研究为理解近年来中国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改革逻辑和可能方向提供了一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