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经济
-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竹俊,林永强,史振华,高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竹俊》紧扣国际贸易中的热点问题,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成果,从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政策两个方面,深入系统地介绍了国际分工、世界市场与世界市场价格,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理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出口鼓励与出口管制措施,国际贸易体制等内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竹俊》适合高等院校国际贸易类专业的学生使用,也适合其他跨专业的学生选修使用或作为国际贸易从业者的参考用书。
-
运营战略徐丽群《运营战略:目标、路径与措施》对企业运营逻辑进行剖析,探索其背后的基本理论,并将这些理论应用于产品价值链的重构与整合,主要内容包括:价值链与运营战略、竞争力与运营优势、服务化与产品战略、纵向集成与外包战略、全球化与设施战略、制造网络与协调战略、供应链协同与反应战略,以及准时化与物流战略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指导,并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希望能够帮助企业正确理解运营驱动力,制定科学有效的运营战略。《运营战略:目标、路径与措施》适合企业管理人员、大学本科及以上学生,以及从事企业运营管理研究的学者。
-
企业员工健康管理及其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宋志波健康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永葆健康与活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换代,一些传统的职业风险可能不再存在或者有所降低,同时又会产生一些新的风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员工健康贯穿企业的全过程,其安全健康状况与企业的管理息息相关,《企业员工健康管理及其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内容详实丰富,系统地对员工健康管理进行了由浅入深的分析与研究,对企事业单位更科学地管理员工具有指导意义。
-
新中国对外贸易体制与实践裴长洪,王万山《新中国对外贸易体制与实践(英文版)》是一部全程回顾我国对外贸易70年来的体制变迁与改革实践的著作。共和国七十年的对外贸易进程时而风雨兼程,时面康庄大道,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面对纷繁的事件和人物,面对多变的贸易环境、体制及政策,面对诸多的贸易摩擦与成败得失,作者紧扣“体制”这个核心展开阐述与分析,从“对外贸易背景、对外贸易状况、贸易体制、对外贸易政策”等方面剖析每个特定历史阶段的不同特点与管理层的改革努力。专著将把共和国七十年的对外贸易划分为以下各个阶段(时期):(1)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2)1953-1966年国民经济发展困难与调整时期;(3)1966-1976年十年文革时期;(4)1976~1978年拨乱返正时期;(5)1979-1984年改革开放之初时期;(6)1984-1989年城市改革与商品经济时期;(7)1989-1992年波动解困与转型时期;(8)1992-2001年市场经济建立与加入WTO冲刺时期;(9)2001-2008年加入WTO后至金融危机发生阶段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时期;(10)2009-20019年对外贸易摩擦增多与贸易发展转型时期。依据历史资料和文献资料,把各个时期的对外贸易体制及政策提纲挈领、突出重点介绍给读者,尽可能真实还原历史的脉络与进步。专著以阐述对外贸易的体制、政策变迁,改革的方向与国际的协调等内容为主,讲述我国七十年来的贸易体制变迁及其改革创新,展示我国的对外贸易管理及其政策模式,增进国外学者对中国贸易体制的理解与信任。
-
国际贸易学李保民,王玉娟目前,国际贸易合作正从过去较为单一走向全面合作,各国经济联系愈益深入,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国际贸易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政策;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及其扩展、国际贸易动态理论与新发展、国际贸易利得与分配、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以及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学》的主要特色为通俗性、实践性、即时性和前瞻性。教材编写者密切联系世界经济、贸易、金融不断变化的形势,运用的研究资料和典型性的案例进行编写。
-
离岸服务外包中的双边控制机制及作用效果研究郑淞月《离岸服务外包中的双边控制机制及作用效果研究》以我国接包方企业所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项目为研究对象,以接发包双方所实施的控制机制为核心研究变量,基于多个理论视角,考虑任务与关系情境特点,对离岸服务外包中双边控制机制的构成及其作用效果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实证检验。《离岸服务外包中的双边控制机制及作用效果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离岸服务外包中双边控制机制的主要构成及其直接影响。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考虑发包方与接包方各自的角色、任务与利益需求,区分了双方对项目过程与结果所采取的控制手段与方法,并阐明其对项目绩效的直接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发包方与接包方各自的过程与结果控制对项目绩效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现有外包控制研究多基于发包方视角,重点探讨发包方控制机制的决定因素,而检验这些控制机制对项目绩效作用效果的研究则相对缺乏,其结论也尚未统一。同时,作为外包项目承接者的接包方在既有研究中也并未受到重视,其对外包项目所主动施加的控制尚未被深入的探讨。实践中,由于外包项目在接包方企业内部完成,接包方的控制机制可能会对项目绩效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该书突破现有局限,将以发包方企业作为研究主体的单边视角扩展为发包方和接包方企业的双边视角,为离岸服务外包项目中的控制问题补充了新的研究视角。第二,任务与情境因素对离岸服务外包中双边控制机制效用的影响。基于交易成本理论与信息处理理论,该书识别了任务复杂性和关系亲密度两个关键的项目情境特征,分析并检验了它们对双方控制机制与项目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显示,在任务复杂性更高的项目中,发包方结果控制和接包方过程控制对项目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强,而发包方过程控制的有效性则有所减弱;同时,当外包双方的关系亲密度更高时,接包方的两种控制机制的绩效提升作用都会变得更强,而发包方结果控制的有效性却有所降低。
-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产业集群跨国合作网络的形成、 机制及演化研究许露元本书在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根据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相关理论,对区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及区域产业竞争力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探讨;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视阈,针对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市场失灵问题,探讨了政府在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方式,分析了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不同发展阶段政府的政策扶持、政府行为及角色定位。
-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案例精编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陕西自贸试验区紧紧围绕战略定位,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努力建设成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创新案例。《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案例精编》旨在对陕西自贸试验区的改革成果进行全面梳理、深度挖掘和提炼,总结工作经验、推广创新成果、放大改革效应。同时,也期待《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案例精编》为国内外学者搭建学术研究桥梁,关注陕西、研究陕西,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
出口产品异质性对出口持续期限的影响研究戴美虹稳定出口、延长出口持续期限,是保障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议题。该书在新新贸易理论框架下,探究出口产品异质性对企业出口持续期限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采用高度细化的中国微观数据,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异质性和出口持续期限进行现实考察和综合评价,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展开实证研究、检验理论命题。此外,《出口产品异质性对出口持续期限的影响研究》量化比较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出口持续期限的作用效果。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中,该书注重引入能够反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特征的因素。力争为促进中国企业市场存活提供现实依据,争取为中国延长出口贸易期限提供新思路。
-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要素禀赋升级效应研究杨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的出口导向型增长特征非常明显。为探讨其中的技术进步机制,《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要素禀赋升级效应研究》从外部压力倒逼的视角,选取了技术性贸易壁垒(TBT/SPS)由于从外部强制性的增加了出口符合成本,并由此产生的外部压力将会倒逼国内企业加强研发,通过技术追赶并最终实现技术超过。由此,《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要素禀赋升级效应研究》首先建立了一个在出口决策和国产化决策的技术发展模型,将出口决策视为技术追赶,国产化决策视为技术超过。同时,将贸易成本、出口的二元边际转换、生产要素禀赋结构提高,最后促进技术创新的理论逻辑内生于该模型之中。该模型较为完整的阐释了这四个变量之间的理论逻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外部压力下的国内技术创新路径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