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业经济
-
企业环境治理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傅鸿震本书以2012-2018年我国深沪两市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手工收集企业环境治理变量数据,其他变量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本书主要理论分析并实证探讨企业环境治理的影响因素及其可能带来的经济后果。首先,从公司特征、行业竞争属性、董事会特征、所有权结构、制度环境五个方面,实证探讨企业环境治理的影响因素;其次,从企业价值及债务融资成本两个角度,探讨企业环境治理的经济后果;最后,得出研究结论,根据结论分别对企业及政府部门提出相应建议,并分析本书局限性,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
供电企业管理实践与思考何朝阳 著本书以提升市县供电公司管理水平为出发点,选取供电公司在安全生产、经营服务、党建文化等多个类别的管理项目,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供电企业管理的一般规律。 本书分为三篇,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知识两个方面。实践篇中案例是经过单位实践并获得奖励的项目,可复制、可推广。思考篇是针对发现的问题,深度思考,采取应对措施,具有可操作性。杂谈篇运用多种文体反映笔者工作中的所思所想,让读者喜闻乐见,具有可读性。 本书可供市县供电公司管理人员学习借鉴,亦可作为供电公司新员工的培训教材,以及关心供电企业发展的社会人士的参考用书。
-
医患信任关系建设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汪新建等暂缺简介...
-
中国互联网营销发展报告喻国明,陈永本书为年度研究报告,已连续6年由中关村互动营销实验室联合普华永道、秒针营销科学院 与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共同发布,为我国互联网行业提供了-份全面的发展概要。本年度报告记录了2021年中国互联网营销的轨迹与路径,探索发现中国互联网营销创新特征与发展趋势,揭示了传播生态改变对产业发展及业态模式的影响。本书参考了行业通行的数据分类标准,不仅涵盖了数据梳理与统计,也包含对未来趋势的分析与展望,是指导和判断行业发展趋势的重要参考。
-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2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进行了战略性、全局性谋划,发出向世界科技创新强国进军的号召,科技创新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近年来,科技创新在防控疫情、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保障国家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应对风险挑战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科技创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和区域发展。区域创新是国家创新的基石,对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国家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众多创新高地引领带动作用持续增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的协同创新逐步形成,东西部科技合作创新凝聚力初步显现,国家自创区和高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区域科技创新已成为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区域科技创新评价缘起于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是在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科技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实践。近年来,科技部、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的要求,逐步开展了国家、区域、企业、典型创新密集区等创新能力的监测评价工作,并陆续发布了国家、区域、国家重点园区等创新监测报告和评价报告,《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是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系列报告之一。《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是迄今国内持续时间最长的评价报告之一。经过多年专业经验积累,在区域可比性上付出很大努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运用十分适合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区域发展存在明显差异的特点,与区域科技管理、科技规划制定、科技发展目标密切联系,基本囊括了区域科技规划和发展目标的主要指标,这些指标的趋势和走向可以敏感地反映出各地区在科技创新主要方面的水平和不足。特别是采用了一套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评价标准,不仅可以进行不同地区位次的动态比较,还可以进行不同地区各级指数值的动态比较。在与位次相邻地区的比较中,能够明确指出与提升或落后关联的定性定量变化。持续稳定和系统创新的完美结合是研究项目生命力之所在。《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2》在遵循评价结果动态可比的原则下,为了与“十四五”规划重点突出的高质量发展相衔接,对评价指标进行了部分调整。一是增加了反映高价值专利的指标:“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二是为了反映基础研究投入情况,增加了“基础研究人员投入强度指数”和“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强度指数”两个指标;三是增加了反映上市公司研发经费投入的指标:“上市公司R&D经费投入强度指数”。为了与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系列报告保持一致,今年报告标题中的“2022”指的是报告发布年份,报告所用数据标注为“当年”的均为2020年数据;标注为“上年”的均为2019年数据。在评价指标中,有些是与人口和就业规模相联系的相对指标,如“万人R&D研究人员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数”等。为了在评价中尽可能避免一般年份人口抽样调查误差的影响,考虑到数据获取的可得性和可比性,采用了统计指数的“同度量”技术,即“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报告中使用的人口和就业人员数均采用2010年(普查年份)数据。区域评价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努力,需要各地区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重视。希望社会各界在本报告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而具体的分析研究,共同为加快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建成创新型强国做出贡献!
-
城郊休闲农业消费研究姜友雪 著概括起来,《城郊休闲农业消费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根据消费场强理论,休闲农业消费场强的大小和城市质量紧密相关。城市质量可通过城市居民对休闲农业的消费能力来体现。为此,该书采用2010~2014年的省域数据,定量分析休闲农业消费能力的各种影响因素,以此研究休闲农业消费场强。通过比较混合回归、固定效应回归、随机效应回归以及标准误为Driscoll-Kraay的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方法,得出:以标准误为Driscoll-Kraay的固定效应为适回归结果,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是休闲农业消费场强实现的重要因素,提高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有助于休闲农业消费场强的增加。城市人口是休闲农业消费的客源保障,人口的增长扩展了休闲农业消费场强的影响范围。此外,城市居民教育文化水平的提升和私家车拥有量、参与养老保险人数、医疗保险收入的增加都有助于提高休闲农业的消费水平。(2)为深入理解消费者对休闲农业距离的感知态度和行为,该书对南京市市民的休闲农业消费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取了635份样本。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小时的自驾车程是休闲农业消费强度较高的范围,短途旅游(一日游、两日游)是城市居民休闲农业消费的主要特征。在出游方式上,大部分消费者选择自驾,少部分群体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该群体多为学生。消费者对于不同距离要素(时间距离、空间距离、费用距离)的态度,呈现群体差异性。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关注时间距离,其次为空间距离,最后是费用距离。年龄、收入、职业类型皆影响着消费者对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及费用距离的感知态度。40岁以下和65岁以上的消费者对时间距离更为关注;高收入群体较低收入群体更看重时间距离,低收入群体相对而言更多地关注费用成本。从职业角度来看,各类人员仍然更关注时间距离。(3)依托引力模型及其演变形成的场强模型,该书对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距离要素进行探讨分析与当量转化。基于物理学电场概念,对休闲农业消费场和电场进行类比,进一步完善和明确了休闲农业消费场强的内涵,测度了休闲农业消费场强,并诠释了休闲农业消费场强的叠加效应和距离衰减特性。在对现有距离衰减研究进行归类总结的基础上,该书对休闲旅游距离要素做了种类划分,提出了三维距离概念并对其测度方式进行了辨析,明确了休闲农业消费场强的测度方法,分析并讨论了休闲农业消费场强随距离的变化,得出了消费场强与三维距离、直线距离的量化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三维距离对于诠释休闲农业消费场强的空间分布特性更为合理与有效。(4)考虑到测度得到的休闲农业消费场强和实际所产生的消费强度的差异性,该书采用2010~2015年江苏省县域休闲农业消费的面板数据,在检验休闲农业消费强度空间依赖性的基础上,通过引力模型建立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基于此模型,研究休闲农业消费强度的内涵并检验其空间相关性,测算休闲农业消费强度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析休闲农业消费强度叠加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人均GDP、景点质量、交通可达性因素的提升和农业消费强度相对较高,邻近地区的人口密度、自然生态环境对于城郊休闲农业消费强度具有叠加效应,这种叠加效应对于驱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评估与优化研究杜伟等本书首先分析了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现实背景和重要意义,以及中国传统“两权分离”制度的历史贡献和现实弊端。其次对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政策开展风险评估、激励效应评估、绩效评估。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政策风险评估体系,提出风险防控建议,分析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政策的规制效应以及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政策的激励效应。最后基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个指标对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政策实施绩效进行评价,提出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政策的优化路径。
-
新农业创业法[日]山下弘幸《新农业创业法:如何用产业思维做农业》结合大量生动的新农商经营成功案例,介绍了日本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和新农商的经营方式。作者山下弘幸写这本书的出发点,是想招募那些寻求新生活方式的有识之士加入农业。日本的农业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农业技术发展惊人,转型为“需要运用智慧的职业”。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将农业理解为商机而获得成功。有人开始把农业作为经济,并称为“新农业经济”,新的经济模式推陈出新,接二连三地出现了年盈利额达1亿日元的新农业人。而且随之产生了很多新人才,社会也开始需要拥有农业以外技能的人才。现在人们运用在工作中掌握的诸多技能大展宏图,而农业界也同样需要这些技能。事实证明,在农业经济的最前线,越来越多的机会能令大家利用上各自的技能,并且需求也与日俱增。
-
从农户到农企[日]泽浦彰治《从农户到农企:农业经营的7项准则》的作者泽浦彰治是普通农民出身,一步步从小到大将家族式农业发展成为年销售额20亿日元的集团公司。泽浦借由自身总结的7条农业经营法则,以自身经历以及公司发展历程为例,阐述了如何才能长久、成功地开始、发展农业经营。泽浦生于农家,且经历了家族农业到法人经营式农业的培养过程,并在其中获得了一些思考和经验教训,书中列举出的七大准则就是他亲身的经验总结。比如:为了作为先行者创造利润,学习成功者身上共通的秘诀;将农作物商品化,以此来创造利润;利用农家特色进行食品加工来提高利润率;根据经营规模,开发自己的客户;实干农户每天都要记日记;即便手头有钱,设备资金也要采用借款;活用个人和组织的“管理方针手册”,持续产出利润,等等。希望这些准则能给从今往后想要从事农业的人、对农业经营感兴趣的人、正在考虑参与到农业中的企业以及正在从事农业的人提供一些参考,能让更多的民众对农业形式有多一点认识。
-
第三次农业革命[法]Sylvie Brunel 西尔维-布鲁内《第三次农业革命》共分12章,在总述了农民之于农业的重要性的同时,对比了现行具有代表性的多种新型农业模式,也对当前人们关于农药、杀虫剂、有机农业、动物福利等的片面主观认识进行了反驳。《第三次农业革命》的现实背景是世界第三次农业革命到来之际的法国。此时,法国奋力走在发展的前列,探索着没有前车之鉴的探索道路,随时可能犯错;与此同时,法国社会也出现了一些极端思潮,随时可能激化乃至完全撕裂社会矛盾。文中详尽地介绍、比对了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新型农业模式,农业模式的变革确实是第三次农业革命的助推手,但是农业革命似乎不该以技术的革新作为重点。文中还深刻讨论了一些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的矛盾问题,包括气候变化问题、农药问题、有机食品问题、动物福利问题。如何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满足世界人口的农业?面对粮食危机、卫生健康危机,禁用农业是否依然符合现实需求?备受消费者推崇的有机食品是否值得推广,是否足以养活世界?在动物福利的汹涌呼声之下,农业发展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