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
-
丝路城市2.0屠启宇本书全面采取中观维度研究“一带一路”建设中战略支点城市、主要经济走廊以及丝路城市网络的识别、评价与培育。研究创新性地提出进入“工笔画”阶段的“一带一路”建设,应推动工作的战略重心从“优选战略支点国家”向“精选战略支点城市”转变的新思维。成功地将“点-轴-网”理论运用到洲际尺度,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空间可视化分析和经济计量建模等方法,对一带一路沿线138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和城市间陆海空国际联系格局进行了整体分析;重点对350个节点城市予以了比较全面的考察,从中识别了65个战略支点城市,并根据分级、分项、分区的细化研究成果,推荐作为中国开展对外城市间合作的优先对象;基于战略支点城市分布情况,对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的建设成熟度予以鉴别,围绕如何同沿线国际区域和国家空间战略开展协同和中国城市群对接六大经济走廊建设提出工作思路;从完善对于一带一路主要经济走廊和新兴战略通道的节点支撑能力出发,识别了15个新兴战略支点,推荐作为主要的培育孵化对象;最后提出以上海、香港、新加坡等沿线主要国际大都市为枢纽等画好“一带一路”建设“工笔画”的操作性策略。
-
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本书是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金德尔伯格在1990年代的一部著作。作者考察了近五百年中世界经济霸权的更替现象,从最初的意大利城邦,到欧洲低地国家,再到法、英、德、美、日,论述了各国从贸易到制造业和金融业的经济活动重点转变对其经济实力的影响。作者提出了观察世界经济霸权更替的一种新观念,认为国家也和人一样,是有生命周期的,要走过它的幼年、青年、老年和暮年。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也会发生从兴旺到衰弱的变化。作者试图用这种观点来洞悉世界经济中主导国家可能出现的变化,特别预言了美国主导地位的衰落和中国的可能兴起。
-
世界矿业发展报告吴爱祥,陈红薇,王冰《世界矿业发展报告(2022~2023)》是北京科技大学矿业与钢铁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公开出版的第一部代表性研究成果,由北京科技大学矿业与人文研究团队完成。本报告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矿产行业发展与当前全球能源转型、重视环境保护、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等新要求相结合,以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为指引,以维护我国矿产企业海外利益为抓手,利用研究院在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专长,通过深入剖析全球矿产行业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为矿产行业提供人文社会学科的解决方案。本报告旨在为政府制定矿业政策、行业抓住发展新方向、企业适应海外环境变化提供智力支持。
-
南水北调与汉江生态余淑秀本书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到汉江生态经济带提出为背景,梳理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省份(包括水源区和受水区)水资源水环境水利建设历年情况,以及汉江生态经济带沿线17省市水资源水环境水利建设历年情况,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环境保护与制造业发展协调问题、汉江生态经济带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问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制造业经济与生态政策效果评价问题,提出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东西部协作蓝皮书汤敏,冯宇坤《东西部协作发展报告(2023)》是中国第一部专题论述东西部协作工作的蓝皮书,标志着东西部协作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报告致力于深入研究东西部协作的各个方面,聚焦2022年及以前东西部协作的历史演进、工作成效和发展趋势。报告分为总报告、专题报告、区域协作东部案例篇和区域协作西部案例篇四大部分,详尽梳理了东西部协作在产业转移、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实践与探索。同时,报告还全面介绍了各结对省区市的协作模式、典型案例和宝贵经验,为推动新时期东西部的产业、劳务、消费协作以及组团式教育医疗帮扶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
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报告成长春,徐长乐,叶磊本书是由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主编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概况与协调性均衡发展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样本量覆盖了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研究成果较具实践指导意义,有一定出版价值。本报告的创新之处在于,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对长江经济带的协调性均衡发展水平展开多方位的科学测度与系统分析。报告构建了由协调度指数、均衡度指数和融合度指数三大分指数构建的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标评价体系,指标体系涵盖人民生活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公共设施等,对长江经济带协调喜均衡发展的总体情况和分层情况展开计算和排名。在此基础上,报告对包括上游的三省一市、中游的三省和下游的三省一市的协调性均衡发展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明确不同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存在短板,继而提出未来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
城市群协同发展研究汪彬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产业分工视角下大城市群协同发展问题研究”(编号:18CGL046)成果。按照“城市群理论缘起—城市群协同发展—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逻辑思路,首先,从辨析城市群基本理论概念开始,全面梳理总结国内外城市群相关概念、形态演变及定量测度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实现机制进行详细地论述和深刻的阐释。其次,立足产业分工视角,研究城市群协同发展问题,在综述产业分工与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理论文献基础上,建构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模型,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如何优化城市群产业分工,构建紧密的城市间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城市群竞争力,打造全球一流的世界级城市群的政策建议。再次,结合国内大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实践案例,以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为例,重点分析了大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实践探索,与此同时,结合新发展格局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战略目标要求,提出了大城市群畅通循环的实现路径,立足打造“四个中心”、畅通“五维空间”,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最后,全面归纳总结课题研究的核心观点和主要结论,并结合理论研究和实际情况,提出了推动大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
我国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典型案例研究吴雨微“产融合作”是一种无须产权纽带的、产业与金融相互促进的新型合作模式。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我国于2016年、2020年先后组织两批产融合作试点城市的申报工作,最终共有70个城市(区)入选。产融合作试点的成效如何?其中有哪些值得推广、复制的产融经验?回答以上问题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提高产融合作效率,加快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在此背景下,本书构建产融合作的理论基础,对部分长江经济带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展开案例分析,聚焦它们的产融合作规划和成果,挖掘产融合作的成功案例,剖析成功的关键举措,最后从制度保障机制、政策体系、产融合作平台、科技金融框架、风险分担机制、直接融资能力、金融产品、绿色金融体系八个方面总结出有效的产融合作实施路径。
-
亚洲(亚太)企业重组与破产制度亚洲商法研究所《亚洲(亚太)企业重组与破产制度》是“亚洲企业重组原则联合项目”第一阶段的里程碑成果。该项目由亚洲商法研究所(Asian Business Law Instute)和国际破产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olvency Institute)联合策划并组织推进,对亚太地区16个司法管辖区的企业重组与破产制度全面进行“测绘”和“制图”,覆盖东盟十国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内地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近1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司法界、学术界和实务界专家参与本书研究汇编工作,为亚太地区企业重组与破产制度的理论研究、制度发展和实践指引奠定了重要基础,是研究亚太地区企业重组与破产制度的珍贵资料和依据。
-
基辛格传沃尔特·艾萨克森 朱敬文、李耀宗亨利·基辛格,德国犹太人后裔,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曾任美国国务卿。1971年7月,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的秘密特使访华,为中美关系大门的开启做出了历史性贡献。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基辛格的主要著作有《论中国》《世界秩序》《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等。这本书是著名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创作的基辛格传记全本。基辛格于1923年出生于德国,其童年和少年阶段在纳粹的迫害中度过。1938年,15岁的基辛格作为难民随家人迁往美国定居。1943年获得美国国籍并应征入伍,再次回到二战中的德国战场。1947年,他凭借政府奖学金进入哈佛大学学习,之后留校执教。1969年离开哈佛大学,出任尼克松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开启了他的“白宫岁月”,直至1977年。在长达8年的两届总统任期内,他作为白宫的外交智囊,负责制定和推行美国的外交政策,主导一个超级大国的外交战略。1977年退出政界,但至今仍以充沛的精力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在这本书的成书过程中,作者前后采访基辛格不下20次,并采访了基辛格的家人、前助理、事业伙伴、多任美国总统甚至基辛格的老对手,根据基辛格提供的诸多公开和私密材料,及不同的信息来源,以细腻的笔触全面讲述了基辛格风云变幻的传奇经历,挖掘了基辛格这位复杂人物的性格和他所探索的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阅读这本书,读者将跟随作者,进入这位多姿多彩、叱咤风云的政治家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