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
-
基于代际传承的浙江家族企业创始人烙印演变研究刘晖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人物,浙江家族企业创始人历来以艰苦奋斗、勤劳勇敢闻名于世,他们经历了企业的从无到有,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贡献颇多,也在此过程中积累了特有的经验,可以说创始人在企业多年的经营管理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企业认知、结构、资源和文化等层面的核心内容中。当前浙江家族企业处于代际传承的关键时期,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敏感期,而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本质是显性控制权和隐性权威在创始人和继任者之间的传递,在此期间企业会经历一系列巨大变化,新的规则和信念逐渐替代旧的规则和信念,创始人烙印也必然发生相应的改变。从现有研究看,关于家族企业创始人烙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初创期创始人烙印的形成机制上,而鲜有文献将代际传承过程和创始人烙印演变过程“并轨”,并站在代际传承的视角研究创始人烙印在传承过程中的整体演变机制及演变对企业传承效果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书通过应用代际传承理论和烙印理论等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探索性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将创始人烙印演变置于家族企业传承的特殊背景之中,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①代际传承背景下创始人烙印演变的路径。在总结归纳敏感期含义的基础上,本书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过程中创始人烙印的演变分为渐变期、剧变期和质变期3个时期,并对应传承的准备阶段、进行阶段和完成阶段3个阶段,分别研究创始人认知烙印、结构烙印、资源烙印和文化烙印4种烙印在3个不同敏感期的演变情况,研究发现在各个敏感期创始人烙印的演变有所不同,在渐变期认知烙印和结构烙印不发生演变,而资源烙印和文化烙印会发生小幅衰退,在剧变期认知烙印和结构烙印衰退较快,而资源烙印和文化烙印衰退较慢,在质变期4种烙印均会呈现大幅衰退。②代际传承背景下创始人烙印演变的影响机制。本书将传承情境作为影响创始人烙印演变的本质原因,以代际冲突、组织变革和创始人帮扶为解释变量,以隐性知识转移为中介变量,以认知烙印、结构烙印、资源烙印和文化烙印4种烙印为被解释变量,构建了“传承情境—隐性知识转移—创始人烙印演变”的影响机制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过程中,创始人与继任者的冲突及发生的组织变革会加快创始人烙印衰退,而创始人对继任者在继任方面的帮扶则有利于创始人烙印的维持,同时,双方有效的隐性知识转移也能够对创始人烙印的维持发挥积极作用。③创始人烙印演变对传承效果的影响。本书主要探究代际传承结束后创始人烙印的演变结果对家族企业传承效果的影响,以认知烙印、结构烙印、资源烙印和文化烙印4种烙印为解释变量,以跨代创业为调节变量,以任务绩效、关系绩效和创新绩效为被解释变量,为家族企业传承效果的差异性提供新的解释,研究发现创始人烙印的不同演变情形对企业传承后的绩效有着显著影响,继任者的跨代创业发挥了显著的调节作用。本书的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代际传承作为家族企业生命周期中的特殊敏感期,其与初创期所经历的环境资源和家族情境有着本质区别,并进一步认为家族企业创始人烙印演变的差异性是由代际传承过程中家族情境的异质性造成的,据此探究在代际传承背景下家族企业创始人烙印是如何演变的,其影响机制是什么,以及烙印演变后的结果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后的成长所产生的影响,这将有助于拓深在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与烙印动力学等领域的成果。这在实践上为维持浙江家族企业创始人烙印提供了可行性路径,也有利于浙江家族企业创始人和继任者更清晰地透视创始人烙印演变对家族企业传承效果的影响,从而为浙江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提供一定的管理经验。本书的出版得到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余威’尚在?基于代际传承的浙江家族企业创始人烙印演变研究:路径、影响机制与效果”(课题编号:21NDJC319YBM)的资助。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是家族企业为保持家业长青所必须面临的问题,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长期深入研究的课题,本书以代际传承的视角研究家族企业创始人烙印的演变路径、影响机制与效果,由于存在样本量较少等客观因素,因此研究成果仍有诸多不足之处,欢迎社会各界批评指正,以助我们进一步修改完善。
-
广东省高校院所十三五科技成果转化研究报告邓媚我国自2017年起正式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制度,为研究全国及各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整体情况开辟了更全面的数据统计来源。本书主要利用2016—2020年纳入广东省及国家统计范围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数据,对“十三五”期间广东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规模、转化方式、定价方式、转化流向、收入分配、机构建设等多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并就统计结果开展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之间,广东与全国及其他各省份之间的对比研究;同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为政府部门、社会各方准确研判广东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进展情况,以及推进相关工作提供有效支撑。本书在统计方法上的创新点是以年度存续单位作为各统计维度多年横向对比的对象范围,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可比性,真实、科学地反映了广东省高校院所“十三五”期间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发展趋势。
-
中日韩农产品贸易增长及RCEP背景下自贸区前景研究张奕辉 著.
-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与区域经济增长金田林本书以城市规模分布与区域经济增长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归纳的方法抽象研究主题,采取逻辑演绎的方法推理论证,结合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笔者首先通过梳理和归纳学术界有关城市规模分布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演化过程与文献研究脉络,构建城市规模分布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全景式理论视图,在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后我们从制度背景、政治基础、运行机理和传导机制四个维度构建了城市规模分布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其次,我们从城市规模分布演进的历史脉络入手,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发展演变的总体脉络和总体特征,然后引入数据,对中国近年来的城市规模分布现状与特征性事实进行完整地描述和梳理,从而得出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特征。再次,我们对城市规模分布影响区域经济增长这一核心命题进行实证检验,我们以城市生产集中度指标为核心解释变量,运用1994-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检验其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验证本文的核心命题;然后进一步分地我们研究了城市规模分布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我们从空间功能分工的视角研究传导机制,尝试构建区域空间功能分工指数,将其与城市生产集中度的交互项分工引入计量方程,探讨城市分布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具体实现路径。最后,结合本文的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提出了优化城市规模分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
中国物流包装行业发展报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装备专业委员会、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面临新的形势,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是必由之路。当前,现代 物流高质量发展将重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新变化。 新阶段:从粗放式规模扩张向精益化提质增效转变。我国物流 业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物流业收入增速也保持了相对较高 的水平,但是企业盈利能力总体不高。随着我国产业加快迈向价值 链中高端,对物流交付、时效、品质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倒逼物流 业转型升级,进入追求高品质、高效率、高效益的精益化新发展阶 段。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助力提质增效,将成为现代物 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 新任务:从单纯降低物流企业成本向降低供应链全流程物流成 本转变。当前,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CDP 的比率维持在14.6% 左右已经有较长一段时期,下一步单纯依靠降低运输、仓储、配送 等单环节费用达到成本下降目的的空间较小。未来,国家间的竞争 就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现代物流贯穿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随 着物流与制造业、商贸业、农业等深度融合,通过资源整合、流程 优化、组织协同、生态共建,来降低供应链全流程物流成本,进一 步推进物流运行水平提升。 新模式:从传统物流模式向数字经济、枢纽经济、低碳经济转 变。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物流模式向 以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为特点的智慧物流模式转变。随着区域 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畅通国内大循环,带动原来 以沿海布局为主的物流设施向全国延伸,将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 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助力产业升级和梯度转移,构建区域经济新增 长极。
-
灯塔高家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具体到工业战线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本书以中国工业大奖为切入点,旨在为我国工业领域树立新时期工业发展方向的标杆和榜样,引导并推动数千万工业企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制造强国。全书分三篇:上篇叙述中国工业大奖奖项创立与实施的过程;中篇论述中国工业大奖申报流程以及培育要求,并对往届获奖企业和项目实例进行解读;下篇选定11个典型案例,将他们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为中国工业企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参考。本书将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道路和方向落实到奖项评审标准中,指导企业如何做到既要保持工业发展,又要保住绿水青山,坚定树立民族工业品牌,弘扬自主创新精神。
-
新时代八桂实践与探索成伟光这是一部由广西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领导依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所需,以及发改委承担的职能,在日常工作中,结合广西各方面的发展需要尤其是蓝图规划方面,而从顶层设计角度,提出各种政策性建议的智库类作品。作者依据丰富的理政经验,经过调查研究,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参考国内外的文献,最终落脚于、服务于广西的发展所需,而讲述了诸如广西区内自身的西江经济带、西部资源富集区、临海产业带等区域的发展建议,进而通过向东向西向北发展,延伸起与诸如以粤港澳为核心的珠三角区域、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云贵川渝为核心的西南地区的合作,通过吸收运用兄弟省份的经济技术市场资源等优势,与广西达到互利共赢,最终实现全国范围、三大经济单元的均衡发展。由于广西独立的地理区位优势,作者也分析提出了用好区位优势,通过积极参与北部湾经济区、湄公河次区域、东盟等国际性区域合作,来充当中国走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通道,通过跨境经济合作,提高广西的综合实力。本书的实用参考价值很强,是部优秀的政策文件集锦,以及智库文章荟萃。
-
中国和东盟地区贸易效应及产业结构研究张晓旭,汪寿阳本书系统、科学地测算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情况,评估了双方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和东盟地区的产业结构现状,探索了双方如何以共赢之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本书综合运用投入产出模型、量化贸易模型、计量经济模型及扩展天际图等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方法参考。本书的研究结论为中国和东盟地区的未来贸易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
国际贸易实务周松兰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其在外贸领域的广泛应用,国际贸易实践已步入新的阶段,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所占比重日益增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外贸企业急需高端复合型、创新型的数字贸易人才,为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奠定人才基础。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数字贸易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支撑,教材内容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 本教材结合国际贸易实践和数字贸易发展趋势,按照国际经济与贸易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方向,重点介绍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主要内容、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履行,以及数字贸易下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等。
-
化危为机林建海 蒋旭峰 刘菲IMF作为世界经济体系的支柱机构,在国际经济金融领域中扮演着关键作用。当前,中国是IMF的第三大股东国,人民币在2016年加入了IMF的SDR货币篮子,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迈出的重要一步,IMF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日益彰显。本书从IMF视角向读者阐述解读世界经济金融重大问题,全面生动描述IMF是如何在风云变幻中成长、发展,成为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中流砥柱。本书各章节的作者均为在IMF工作的中国经济学家和其他领域专家。他们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多年的政策实践经验,赋予了本书相当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政策操作的实际案例,展现了国际经济工作多年的感悟和体会。本书对政策制定者、经济研究者、高校师生、企业工商届人士和其他所有关注国际组织和经济金融领域的读者将大有裨益,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IMF如何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应对经济金融危机的策略和方法、理解全球经济金融动态和发展趋势、了解国际组织的治理和决策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