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
能源环境治理理论基础陈凯,温馨,陈钰能源环境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书融合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传统经济理论和西方现代经济理论,探索能源环境治理规律、原理和机制。全书设置5篇17章。第一篇阐述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治理机制、中国传统治理思想;第二篇描述低碳经济、碳交易;第三篇分析能源和环境安全;第四篇论述外部性理论、产权界定、排污收费与补贴、排污权交易、责任法则、生态补偿;第五篇系统化介绍我国能源监管体制、能源效率、绿色经济增长与能源转型、能源与环境治理综合调控等。
-
2020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研究报告李维安本报告以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为依据,运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CCGINK),从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治理六个治理维度对我国2020年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进行了总体、分维度、分行业、分地区、分板块的评价。本报告是国内外从事经济学、管理学教学与研究的广大学者及研究生了解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参考;监管机构、机构投资者、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等也可以通过本报告了解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质量。报告通过对公司治理评价的研究,有助于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以及董事会的治理行为,建立良好的高管层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保护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终实现良好的经营业绩。
-
2019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研究报告李维安本报告以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为依据,运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CCGINK),从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治理六个治理维度对我国2019年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进行了总体、分维度、分行业、分地区、分板块的评价。本报告是国内外从事经济学、管理学教学与研究的广大学者及研究生了解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参考;监管机构、机构投资者、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等也可以通过本报告了解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质量。报告通过对公司治理评价的研究,有助于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以及董事会的治理行为,建立良好的高管层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保护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终实现良好的经营业绩。
-
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周肖肖全球碳中和背景下,中国承诺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技术创新作为实现碳中和的路径被广泛接受,特别是能源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直接针对经济发展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问题,对于节能减排、实现碳中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书基于环境成本内化的视角,从缓解碳成本的目标出发,解析碳中和目标驱动技术进步向节约能源、环境的方向发展的机理,在经济增长理论体系框架下,构建能源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模型,梳理各项内外部因素对能源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路径和传导机制。在准确衡量能源、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基于中国面板数据,评价多维结构变迁、多样化环境规制、多维金融发展对能源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并从市场和政府两个角度探索制度环境优化和市场化改革对促进能源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实现碳中和的可能性,最后,落脚于碳中和综合体系构建,为碳交易市场完善、碳中和政策体系构建以及其他配套政策体系协同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
数字经济背景下技术创业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丁小洲,郭韬,李盼盼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新创业活动发生颠覆性变化。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由传统的成本、产品及技术创新竞争转为商业模式竞争。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改变着企业价值创造的方式和竞争优势来源,大量技术创业企业在面临高度不确定环境和资源约束的情况下,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了快速成长。学界已开始关注到数字经济背景下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的重要价值,但现有研究成果仍不够丰富,尤其是数字经济新情境下技术创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前因的相关研究并不充分。 本书基于资源基础观、动态能力理论、商业模式理论、演化博弈理论、权变理论及复杂系统理论,构建数字经济背景下技术创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研究框架。在充分开展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数字经济背景下技术创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开展针对性研究,深入剖析数字经济背景下技术创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策略选择及作用路径等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环境分权下环境规制的碳排放效应评估与减排政策研究张华本书结合环境分权的制度背景,以环境规制的碳排放效应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双碳目标下中国碳减排长效机制的环境政策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立足环境规制竞争现状,揭示环境规制执行困境的原因;第二,从理论上剖析环境规制影响碳排放的作用机理,厘清内在传导路径和竞次机制;第三,实证检验环境规制的绿色悖效应和竞次效应;第四,评估了评估两个个正式环境规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创新城市试点政策)和一个非正式环境规制(ENGO披露的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后,设计了环境规制执行的保障机制、绿色福利效应的优化机制和竞次效应的规避机制。本书结论为国家实现“30-60”的双碳目标提供有益的政策参考。
-
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与山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段国蕊,于靓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红利“走出去”。在深度融入开放经济的同时,通过国际要素整合、产业联动转型等途径,实现产业升级和发展质量的提升,从而在新一轮产业链的调整中占据主动地位。“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顶层设计,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和新动力。“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带来了山东省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塑造了山东省制造业在全球分工领域的新格局。在经历着从工业化到“再工业化”、全球化到“再全球化”的进程演变中,山东省制造业如何应对新一轮“工业4.0”的变革、通过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制造业发展质量的提升,着实值得我们思忖。在山东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入探求如何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统筹山东省制造业发展质量提升的关键着力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山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高效对接、增强经济发展的区域依托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我国西部地区特色产业政策实施绩效实证研究哈梅芳本著作立足特色产业,以提升其绩效为主旨,以探寻西部地区特色产业绩效构成要素、产业政策实施对特色产业绩效影响效应、产业政策在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关键点等作为基本研究问题,并从产业政策视角凝练出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绩效的政策启示作为落脚点,利用理论分析后结合实证检验的思路和方法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第一,基于对样本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分析后,结合实际,从质、量双视角、四个维度构建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绩效结构模型,以量化方式剖析西部地区特色产业绩效各绩效要素间的内在关系,并分析讨论。第二,在对特色产业政策体系概括与实施绩效描述性统计分析基础上,基于罗斯威尔的政策分析框架,建立产业政策实施对西部地区特色产业绩效影响效应模型,运用样本数据,实证测量产业政策实施对特色产业发展绩效影响程度。第三,围绕产业支持类政策、促进类及其规范类政策,从实践环节中寻找产业政策实施中问题存在的现实依据,并结合实证分析,从产业政策视角凝练出提升其绩效的政策启示。
-
创业板公司上市前专利突击行为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廖成本书以2009-2018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企业在上市前的专利突击行为,并分析了这一行为对专利质量和上市后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创业板公司上市前存在明显的专利突击现象,具体表现为专利申请数量在上市前激增,在上市后增长停滞,相较于发明专利,非发明专利的突击现象更明显;第二,创业板公司的专利突击行为降低了企业上市前的专利质量;第三,2014年证监会规定创业板上市公司不得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已申请但未经授权的专利,这一规定改变了公司专利申请策略,专利突击申请时间前移,上市前已申请但未授权的专利占比降低;第四,相较于专利突击保守组公司,专利突击激进组公司的长期经营业绩更差,投资这类公司获得的长期股票回报更低;第五,创业板公司的研发投入并不存在上市前激增,上市后增长停滞的现象。这进一步说明企业临近上市前专利申请数量激增现象更可能是企业的一种策略性行为,而非企业正常申请专利的结果;第六,本文发现在无产业政策支持、市场环境更差、同侪压力更大的时候,创业板公司上市前专利突击现象更明显。最后,本文还考察了科创板是否存在类似创业板公司的专利突击行为,研究发现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表现为发明专利与非发明专利协同增长,不存在利用非发明专利进行上市前专利突击的现象。
-
政府储备物资管理研究李森财政管理包括财政收支流量管理和作为存量的资产管理两大内容,但长期以来,政府财政管理都侧重财政收支流量管理,而忽视政府资产管理。政府资产管理一直是财政管理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这与财政理论界对财政概念的界定与理解有关。我国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分配论认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包括收入筹集和支出安排两个方面,基于这一认识和理解,财政管理通常被划分为收入管理和支出管理两大块内容,从而在概念界定上把政府资产管理排除在财政管理范围之外,但实际上在财政安排的支出中,除了消费性支出,还包括一定数量的投资性支出,这些投资性支出会形成政府资产。随着时间推移,政府存量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呈扩张趋势,如何管好用好这些政府资产,对于提高政府资产使用效益、财政支出效率乃至整个财政运作效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政府资产管理在政府财政管理中的地位日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