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
-
贫富与政治(美)戈登·图洛克(Gordon Tullock)著;梁海音,范世涛等译乐善好施的初衷与实际行动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作者考察了这种差异在民主社会中所隐含的重要政策含义。他主张,如果转移给穷人的财富数量确实反映了投票者的意见,那么,对政策的改进必须限制在民主国家所能支配的资金数量之内。本书指出,现实中采取援助活动必然会受到限制,但他绝不是在反对援助穷人。而且。图洛克还考察了一种在其他关于贫困的研究中很少讨论的情况:投票表决过程的本质,决定了政府进行的许多收入转移并未转给穷人,而是转给了组织完善的人们。
-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金圣才主编本书是基础专业课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各个高校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是参考西方经济学权威教材、最新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联考大纲及全国各大院校西方经济学考卷的结构和内容编著而成。本书是西方经济学的微观部分,共11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考点难点归纳;第二部分是考研真题与典型题部分,按概念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形式对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进行了整理;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部分,对第二部分的所有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本书特别适用于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西方经济学科目的考生,也适用于各大院校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师生参考,对于参加经济学职称考试、自考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来说,也是学习西方经济学的一本很好的学习资料。
-
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美)弗兰克著;安佳译本书是经济学历史上伟大的里程碑式著作。乔治·斯蒂格勒誉之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写就、今天仍然具有重大影响的两部著作之一。在20世纪的一百年中,经济学思想经历了三个交叠而又充满争论的阶段。第一阶段是由马歇尔集大成、并梳理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思想的“边际革命”阶段;第二阶段是“凯恩斯革命”,对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自由放任原则产生怀疑的阶段;第三阶段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史称“新古典主义的反凯恩期革命”,这场革命实际上经过很长的酝酿,有很多支持者,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本书作者弗兰克·H·奈特。本书提供了关于新古典经济学的标准表述,在书中,奈特致力于解释完全竞争并不必然消除利润的原因。他的核心之点是有别于风险的“不确定性”概念。按照奈特的解释,风险指可以确定其结果的概率的情况,能通过保险来转移;而不确定性则指其客观概率完全不可知的情况。奈特认为,即使在长期均衡中,企业家也会因为承担了不确定性而获得作为回报的利润。
-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金圣才主编本书是基础专业课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各个高校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是参考西方经济学权威教材、最新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联考大纲及全国各大院校西方经济学考卷的结构和内容而编著的。本书是西方经济学的宏观部分,共11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考点难点归纳;第二部分是考研真题与典型题部分,按概念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形式对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进行了整理;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部分,对第二部分的所有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本书特别适用于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西方经济学科目的考生,也适用于各大院校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师生参考,对于参加经济学职称考试、自考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来说,也是学习西方经济学的一本很好的学习资料。
-
财产权力和公共选择(美)A.爱伦·斯密德《财产、力和公共选择》一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具体细致的深入分析,对新古典经济学中的许多观点提出了质疑,对法和经济学作了更进一步的思考,大大推进了人们对许多经济问题,如交易类型、外部性、产权结构、经济绩效等的认识,并得出了发人深省的结论。该书出版后在国际经济学界引起了极大关注。随着中文版的出版,我们相信它一定会引起国内经济学界的关注,并加深人们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等问题的思考。
-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演化黄志贤,郭其友 著详细介绍20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的主要观点及其演进过程,包括主流派与非主流派两部分。前者有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或凯恩斯主义主流经济学)、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后者有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演进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激进政治经济学、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发展经济学等。
-
新制度经济学罗必良随着教学经历的延续,教材及专著无法满足教学要求。一方面是国内外出版的专著由于研究角度与兴趣的不同,只能丰富学生的阅读范围;另一方面是已经出版的教科书,要么覆盖范围有限,要么深度不够。重要的是,仅仅限于文献资料的介绍,是难以满足教学要求的。本书追求的特点:第一,能够综合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领域与基本内容,具备全面性、完整性;第二,能够反映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进展与主流成果,具备前沿性、权威性;第三,理论叙述与案例分析结合,一般问题与“中国问题”结合,具备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特点。 第四,是我国目前出版的《新制度经济学》教材中最具化表性的专著型教材,也是与国际规范接轨的标准教科书。
-
从理想到实证于长江 著《从理想到实证:芝加哥学派的心路历程》虽然没有对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专门进行论述,但联系了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实际问题来研究外国的经验,并明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看法是好的,抓到了问题的本质。美国学者通过实践,把一门本来兴起于欧洲的学科,顺利地引入美国社会,很快成为美国有影响的学科,同时自己也理所当然地步入国际社会学研究的行列,并获得了比原来欧洲人更引人注目的成就,对美国的社会产生重大的良性影响。这种引进、加入并发展的过程,既反映了一个学科的发展史,又反映了一种学术思想的“移植”史,对我们引进和消化本土之外的社会学学术思想,进入国际学术研究领域,都具有参考价值。
-
中西方经济思想的演化及比较研究陈勇勤中国和西方的经济思想都有25个世纪的演化历史,本书沿着这条时间线路对两者作出比较研究,并采用了两种论述方式:中西方经济思想的演化及比较研究。作者设置“同一时间段”和“相关概念范畴”两个板块进行比较。前一个板块的内容又从两方面定位。一方面,主要涉及:秦汉前后中国的经济思想与古希腊的经济思想;唐宋元明时代中国的经济思想与中世纪西欧的经济思想;清及民国时期中国的经济思想与近代西方的经济思想;共和国时期中国的经济思想与当代西方的经济思想。另一方面,主要涉及:比较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思想体系;古代、近代、当代能够影响一个时代的学说;中西方对经济问题的关注点的差异。后一个板块的内容也从两个方面定位。一方面,主要涉及:从比较哲学、比较经济哲学角度分析不同经济思想的形成;从比较经济政策角度分析经济思想的不同效应;从比较经济制度角度分析经济思想的时代个性。另一方面,主要涉及:文化比较反思;政治思维互动作用。本书在最后一个章节,对未来的中西方经济思想也作出必要的预测性研究。本书主张划分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性经济四个时段比较中西方经济思想,认为中西方经济思想是从唐代与西欧拉开距离,注意到中西文化中文明、宗教等因素对经济思想的影响,强调从短期看管理力量大于文化力量,从长期看文化力量大于管理力量。本书有助于读者思考中西方经济思想的异同,以及拓展到其他领域中相关的一些问题。
-
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汪海波本书是首部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用基本经济制发(或经济体制)作为首要标准,用生产力作为第一标准,合理地划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时期。本书以历史方法为主并结合逻辑方法。恰当地安摊了每编的章节构架。并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有详尽的史实叙述,又附有37张珍贵昀统计资料。本书真实、清晰、简明地再现了新中国成立56年来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并有画龙点睛的经验总结。每编后均附有复习题要、重大历史事件和复习题,便于读者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