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
-
英国经济史[英]邓肯·韦尔登(Duncan,Weldon)英国经济处于非常奇怪的矛盾状态:它既是世界上成功的经济体之一,也是欧洲落后的经济体之一。就人均GDP而言,它是领先的,但生产率水平却比发达经济体要低得多。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英国陷入经济衰退,作者认为英国的经济衰退并非因这一件事造成的,而是由过去200多年的历史形成的。在观察英国经济在过去两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作者邓肯·韦尔登探讨了200多年来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所采取的(或未采取的)选择,并揭示了这些选择是如何塑造了英国所有人所面临的结果和未来的。本书讲述了从工业革命时期到2020年疫情期间,英国的经济和政治如何相互作用的故事。皮尔、格莱斯顿、艾德礼和撒切尔等少数政治家成功地塑造了经济,但被经济影响的远不止政治。19世纪40年代的皮尔和科布登关于经济开放与主权之间的平衡的争论在英国退欧后重新出现。自2010年以来,政府赤字的规模一直主导着政治,但自维多利亚时期起,对国家债务规模的担忧几乎是这个国家的后遗症。在劳合·乔治和阿斯奎斯的时代,对职业培训失败的担忧和对德国制造业正在蓬勃发展的偏执是很常见的,现代社会对新技术对就业和不平等的影响的担忧至少可以追溯到斯温上尉和内德·卢德。随着经济从新冠疫情带来的衰退中复苏,英国也开启了脱欧后的新未来,理解过去对了解未来可能如何发展至关重要。
-
黑金时代[美]西恩·帕特里克·亚当斯18世纪晚期到美国内战前,正是美国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美国建国后的半个世纪里,弗吉尼亚州一直主导着美国的煤炭交易;然而到了19世纪,宾夕法尼亚州快速崛起,成为美国矿物燃料的主要供应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弗吉尼亚州煤炭产业的迅速衰退。为什么两个拥有类似资源的州会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本书指出,作为一种资本密集型产业,煤炭产业的发展极其依赖政府的支持,因此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政策会对煤炭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弗吉尼亚州的里士满煤田靠近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区,生产的煤炭品种也更符合人们的消费习惯,这使得弗吉尼亚州的煤炭产业从一开始就被寄予厚望。然而,弗吉尼亚州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让当地的种植园主成了煤炭产业的主导者,整体政治氛围也更偏保守。随意、短视的采矿计划使得弗吉尼亚州无法满足市场对优质煤炭的需求,反而进一步巩固了以奴隶制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利益。与此同时,宾夕法尼亚州政府正在努力维持东部和西部、城市和乡村、农民和工人以及其他利益集团之间的平衡,将企业家、科学家和政客联合起来,为推广当地煤炭提供支持。宾夕法尼亚州拥有丰富的无烟煤,在技术创新、企业家推动和政府的大力推广下,燃烧时间更久、价格更低、火焰更明亮的无烟煤终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并逐渐主导美国的工业生产市场。本书将煤炭作为经济变化的晴雨表,讨论了政治、经济政策对美国早期工业化发展的影响。
-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是傅筑夫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代表作,从西周至两宋,论述了近三千年中国经济发展、经济制度演进、经济结构变迁的历程,以及就中国经济史的分期、一些重大问题的性质和原因等提出了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见解。本卷阐述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后的经济制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情况,其中,论述了汉代商品经济的发展、黄金与铜钱复本位币制度、汉代奴隶制较前代更为发展的原因、东汉黄金消失原因和庄园制经济的发展等论述,颇为新颖独到。此外,关于汉末开始的经济波动也进行了阐述。总体上说,本书论证缜密,史料扎实,见解独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敢于打破教条主义的主张,提出自己的观点,体现出很强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是傅筑夫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代表作,从西周至两宋,论述了近三千年中国经济发展、经济制度演进、经济结构变迁的历程,以及就中国经济史的分期、一些重大问题的性质和原因等提出了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见解。本卷主要阐述了中国古代次经济大波动的情况,其中,论述了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南北方庄园经济的发展,两晋南北朝时期奴隶人数的增加及奴隶在经济生活的作用,货币的消失以及实物货币的使用情况等,观点独到,颇具创新性和启发性。总体上说,本书论证缜密,史料扎实,见解独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敢于打破教条主义的主张,提出自己的观点,体现出很强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
傅筑夫文集 第一辑傅筑夫傅筑夫教授是我国负盛名的经济史学家之一,系中国经济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与推动者,其论著深刻影响了四代学人,且今后还会深远影响国内外学术界尤其经济史学界。 “傅筑夫文集”(辑)共五册,具体包括:《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西周、春秋战国卷);《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秦汉三国卷);《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两晋南北朝卷);《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隋唐五代卷);《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两宋卷)。《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是傅筑夫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代表作,从西周起,历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直到两宋,论述了两千多年中国经济发展、经济制度演进、经济结构变迁的历程,以及就中国经济史的分期、一些重大问题的性质和原因等提出了独具色、自成体系的一系列见解。其核心观点包括:(1)中国奴隶制度的发展与古代希腊、罗马相比很不充分,但残存的时间却很长,甚至在有些时候还较之前有了很大的发展。(2)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可以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即典型的封建制度和变态的封建制度。前者主要存在于西周时期,基本特征是领主制经济;后者产生于东周前期,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前的清代,基本特征是地主制经济。(3)中国在战国时期的社会结构中就已经有了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出现了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典型封建制度崩溃后以地主制经济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经济才被称为变态的封建制度。(4)中国的封建经济发展长期停滞,资本主义因素不能正常发展,小农经济是总的根源。(5)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轨迹不是一条直线,而呈现了明显的周期性,出现过几次巨大的经济波动,这些波动与封建王朝的更迭并不完全同步,具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是中国经济史分期的重要依据。上述这些观点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体现在“傅筑夫文集”(辑)中,因此,该文集堪称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学术精品。
-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是傅筑夫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代表作,从西周至两宋,论述了近三千年中国经济发展、经济制度演进、经济结构变迁的历程,以及就中国经济史的分期、一些重大问题的性质和原因等提出了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见解。本卷主要阐述两宋经济的发展情况,特别是阐述了宋代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商业的兴起等,作者同时也指出,宋代的商业仍然是以官营为主导的,对于民营商业的管控较前代为松;对于宋代发达的海外贸易情况,作者也做了详尽论述。书中不少地方观点新颖独到,颇具创新性和启发性。总体上说,本书论证缜密,史料扎实,见解独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敢于打破教条主义的主张,提出自己的观点,体现出很强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是傅筑夫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代表作,从西周至两宋,论述了近三千年中国经济发展、经济制度演进、经济结构变迁的历程,以及就中国经济史的分期、一些重大问题的性质和原因等提出了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见解。本卷阐述中国非典型奴隶制与西周领主制经济的特点,认为西周是中国典型封建制度的代表,春秋战国时期则是中国由典型封建制向变态封建制转变的重要时期,深远影响了此后中国古代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方式。总体上说,本书论证缜密,史料扎实,见解独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敢于打破教条主义的主张,提出自己的观点,体现出很强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是傅筑夫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代表作,从西周至两宋,论述了近三千年中国经济发展、经济制度演进、经济结构变迁的历程,以及就中国经济史的分期、一些重大问题的性质和原因等提出了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见解。本卷主要阐述隋唐再次统一后经济发展情况和安史之乱后直至五代时期中国古代经济第二次大波动的情况。其中,论述了唐代中期两税法改革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唐代农业发展情况特别是唐代对农田水利的建设不重视导致唐代农业的发展情况长期停滞等观点,自成一家,新颖独到,颇具创新性和启发性。总体上说,本书论证缜密,史料扎实,见解独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敢于打破教条主义的主张,提出自己的观点,体现出很强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
制造为王[荷]托马斯·克伦普对众多史学家而言,工业革命是史学研究的一大挑战。少数史学家,甚至拒不承认工业革命的历史价值。然而,如果我们不了解 18 世纪的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所打下的基础,就无法理解我们日渐熟悉的 21 世纪的世界。从18世纪初到维多利亚时代,世界被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所改变。发明家、商人、科学家、探险家都在工业革命的故事中扮演了自己的角色,托马斯·克伦普将他们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并说明技术发明、制造业的发展如何将原本相互隔绝的世界,打造成互联互通、休戚与共的全球化体系。
-
世界古代货币与重量标准[英]罗伯特·泰伊 著 徐丽丽 译本书的一大创作灵感来自斯金纳(Skinner)在1967年出版的《砝码与度量衡》(WEIGHTS AND MEASURES)一书,作者通过查找大量文献、分析推理等方式找出代表关键重量标准或与关键重量标准密切相关的古代钱币,并描述这些钱币背后的故事来阐述货币重量制度的发展规律。本书共分为四章:章从地理和历史两个维度详述了古代货币的起源、传播和发展,据此呈现古币设计的某些“形态变化”;第二章对古希腊币、古罗马币、古印度币、古中国币、中世纪欧洲币、中世纪伊斯兰币等重要货币发行或流通的历史进行阐述、考据和推理;第三章主要介绍货币单位随时间和空间演变的历史以及相关理论;第四章是通过分析度量衡的演变来阐述货币重量制度的发展规律。本书是作者经过多年研究和论证形成的成果,相关结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为货币研究者提供理解世界古货币演进脉络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