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
-
中国经济史评论 2020年第2期 总第12期魏明孔,戴建兵 著《中国经济史评论》由中国经济史学会主办,内容涉及经济史理论与方法、中国经济史、世界经济史、中外比较经济史诸方面,以及中外经济史论著评论与国外经济史理论评介,专题研究成果述评与国内外经济史研究前沿或研究动态的报道,等等。本书鼓励经济史学者在研究中挖掘新资料、运用新方法、提出新问题,深入剖析历史上诸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对经济史重大问题的理论探讨与经济史前沿问题的研究。
-
中国经济史学会会刊魏明孔,戴建兵,隋福民 著《中国经济史评论》由中国经济史学会主办,内容涉及经济史理论与方法、中国经济史、世界经济史、中外比较经济史诸方面,以及中外经济史论著评论与国外经济史理论评介,专题研究成果述评与国内外经济史研究前沿或研究动态的报道,等等。本书鼓励经济史学者在研究中挖掘新资料、运用新方法、提出新问题,深入剖析历史上诸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对经济史重大问题的理论探讨与经济史前沿问题的研究。
-
外国经济学说史周志太 著《外国经济学说史(第3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充分吸收理论界的前沿成果,打破经济学流派的结构,将这些流派梳理、整合起来,论述经济学说的发展,介绍各个新兴经济学派的新进展。包括经济学说史的八次革命,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古典政治经济学,斯密学说、李嘉图学说、制度经济学,边际主义、马歇尔学说和凯恩斯主义,以及重商主义、穆勒学说、西斯蒙第学说等。在第2版的基础上,《外国经济学说史(第3版)》新增转型经济学、比较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法国调节学派、新经济地理学等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介绍和分析各派的经济理论及其之间的传承关系,说明主要经济范畴的演变。《外国经济学说史(第3版)》文字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活泼,言简意赅,便于自学和讲授。适用于经济管理和思想政治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社会其他人士阅读和参考。
-
贸易经济地理研究贺灿飞,杨汝岱 著本书基于经济地理理论和方法,结合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中国出口贸易格局及其动态演化。在系统梳理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和贸易地理研究文献基础上,提出基于中国视角的贸易地理研究分析框架,在宏观上重视地理因素和文化制度等非经济因素对中国贸易扩张的重要性;在微观上,建构基于企业的贸易地理研究框架,探究制度、贸易保护、知识溢出、网络等对企业开拓出口市场的影响机制。本书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政策体制演化和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化,进一步探讨中国出口的源地格局及其演化,最后从多个视角深入研究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
-
中国中古社会经济史论稿李天石《中国中古社会经济史论稿》是作者李天石教授在中古经济史研究领域的论文集,是作者从事史学学习与探索四十年以来陆续写就的,大多已在中外正式刊物或出版物上发表过。本书内容大体涉及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关于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二是关于六朝史;三是关于唐宋史。这几方面大体上反映了作者在史学领域学习与探索的范围。此外,本书还收录了部分序跋、书评、学术综述类文章。本书主题广泛,论述深刻,视野开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英国煤业史马瑞映 等本书系统地论述了近现代英国社会经济繁荣的重要基础与工业革命的核心支柱——煤炭产业的发展和影响。煤炭产业的技术创新、贸易、信贷、产业内分工等生产要素相互强化、联动的创新发展形成的合力效应,使煤炭业成为英国工业化大发展的核心。英国去煤化的道路是一本活体教科书,对逐渐减少煤炭依赖的中国有借鉴意义。
-
从 国富 到 民富刘绮霞 著“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日本经济目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在20 世纪 60-70 年代实施该计划,日本不仅实现了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而且有效规避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这一世界性难题, 实现了“国强民富”。本书以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为背景,围绕一系列时事问题,通过解析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历史意义、基本框架、核心内容以及助推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中小企业现代化、振兴科学技术等的具体举措,同时追踪日本各界对该计划历史意义的评价,归纳其相关经验。通过比较研究,本书为我国实现居民收入倍增、建设“科技创新型强国”、实现“国富”到“民富”的决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
孔凤春王国平 著,王艳,王露 编《杭州全书运河河道丛书》,通过收集运河老字号的生命信息,破译运河老字号的遗传密码,透视运河老字号的核心价值,全景式、立体化、多角度地展现杭州运河及其支流沿线老字号的发展历程和属性特征。《孔凤春:杭粉飘香美名扬》是该系列丛书之一,介绍了孔凤春的品牌传承与发展,及其特色口述史。
-
近代中国商人与商会朱英中国历史上的商业常被“贬之曰末务”,商人则被“贱之曰市侩”,长期背负着锱铢必较、唯利是图的污名。及至近代,商人仍屡遭讥讽,被指责为“在商言商”,对民族和国家存亡漠不关心。商人之真实面貌,被严重遮蔽而难以为今人所公允认知;商会的特点与作用,也难以为今人所知晓而得到应有之肯定。本书之主旨,即在于依据史料,揆诸史实,拨开层层历史迷雾,帮助读者了解和认识近代商人与商会的客观真实面貌。诸如对商界“联合”、“爱国”、“政治”、“实业”论说之条分缕析,了解清末民初商人思想之重要变化及其影响;以近代商人对“辛亥”记忆的建构与阐释,分析其“民国”印象与政治、经济诉求;对“在商言商”的产生及其积极与消极影响的剖析,探讨近代商人的政治性格特征;对“钱业巨子”秦润卿之个案考察,再现上层商董在抗战期间的生活日常与爱国情怀;揭示商会独特“联动”机制,窥探近代商人在政治、经济、外交领域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与影响;论证清末商会确立的选举制,乃投票选举这一先进制度在近代中国的率先尝试。本书对于近代商人与商会之考察分析,力求既不溢美也不讳过,尽力予以客观描述与评价。
-
多元视角下的徽商与区域社会发展变迁研究何建木 著婺源商人是徽州木业、茶叶和墨业等几大行业的主要经营者,在整个徽州商帮中,是极为重要的一支,也是徽州商帮中为活跃的一支。本书以清代、民国的婺源县为中心,围绕徽商与区域社会之间的互动、融合、发展与变迁这一核心问题,通过对商人群体兴起和形成的原因、商业经营网络及其主要经营行当、商人流动迁徙及其组织形态、同乡组织及其慈善事业、乡村的人口流动与商业移民、商业移民与侨寓地的社会变迁、商人和商业与市镇之间的关系等内容的分析,结合家谱、档案以及民间文书等资料,对《婺源县志》收录的婺源商人的具体活动进行补充论述,揭示了婺源商人所具有的独特面貌及婺源的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