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理论
-
上确界ADF类型泡沫检验的理论扩展及应用于寄语 著本书对已有的泡沫检验模型和方法进行梳理,由此引出近期广泛应用的 Sup-ADF类型检验,在水平及时间趋势变化场景下对现有Sup-ADF类型泡沫检验进行修订和完善。本书研究内容进一步扩展了现有资产泡沫计量检验的理论框架,相应应用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我国资本市场风险量化探讨的相关工作,对于监管层更好地审视、洞察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表现以及现实风险防范和监管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书同时为计量经济和应用经济专业读者了解泡沫计量检验的研究脉络和最新方向提供了一个框架性指导。
-
金融学案例李玉双,戴夏晶,张学峰 编本教材适用于本专科学生学习使用,本书立足现代金融学理论,结合我国实际,较为全面地阐述了金融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本教材共分四篇十六章。第一篇货币、利率与汇率,包括三章,分别是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利息、利率以及汇率与汇率制度。第二篇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包括五章,分别是金融体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第三篇金融运行的微观基础,包括二章,分别是资产组合与资产定价以及公司投融资与资本结构理论。第四篇货币均衡与宏观政策,包括六章,分别是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与失衡,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以及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
-
城市群地区道路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刘永伟 著城市群是社会生产力高度集聚的空间表现形式,是城市化在地域空间上的反映。城市群地区道路交通能够克服时空障碍,促进城市群人口及经济集聚发展,从而对区域整体的土地利用产生影响。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土地利用规模和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以珠江三角洲作为研究案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基于此,以珠江三角洲581个镇街为单元,以交通和土地用/覆盖数据为基础,以地理加权回归、地理探测器等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为依托,在探究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交通发展对土地利用规模和格局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验证了经济发达的城市群地区人类活动在交通、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相互关系理论中的重要作用。
-
遗传经济学原理朱晨 著本书是本遗传经济学领域的中文书籍,系统性介绍遗传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内容框架、学科方法,并运用实例说明遗传经济学基本原则在社会实践领域的具体运用和相关软件的操作,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
中国私营企业家管理劳动与行为模式研究刘一鸣 著本文主要从私营企业如何摆脱“融资难”困境,通过采取非正式制度策略获取外部融资,进而用于研发创新项目等方面以维持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着重研究了企业家的管理劳动和行为模式,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配置和企业的经费配置来更好地维持、推进企业的发展。研究发现,企业家往往通过进行慈善捐赠、构建社会资本等非正式制度方面的替代性策略,以应对目前所面临的所有制歧视、制度环境不完善、政策不确定性等层层限制。基于上述结论,本文继而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希望政府能够继续对私营企业伸出“扶持之手”,促使其与政府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同行合作者之间建立良好的社会资本网络体系,增进社会信任,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政治环境、法律体系、信贷市场的完善及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有效保障私营企业的合理权益和健康发展,为私营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空间。而且,私营企业家也不应该过分地关注对外部环境的政治操作,应该注重强化自身能力,不断自我创新、提升内在,再加以政府外部保护、社会资金支持,才能使得私营企业得以健康快速发展。
-
国际分工下的价值链与中国产业竞争力姚美琴 著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论述了研究国际分工下的价值链与中国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背景,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飞速发展,跨国企业的经营和竞争方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并出现了一种组织分散和空间分散的国际商业活动模式。在政策主导下实现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的目标要求从中国产业部门分工及其治理的视角,分析全球分工下中国产业链与供应链动态,以把握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实现产业升级。同时还指出了从产业角度分析全球分工下中国价值链供应链问题的四个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第二部分采用先整体后局部的分析方法,整体分析是指从全球视角出发,通过三个方面对全球价值链动态和治理研究动态进行分析。首先是对全球价值链及其治理因素研究的综合论述。其次从全球生态资本与价值链治理、企业绿色治理化与可持续性、作为战略的可持续治理以及可持续治理的企业价值创造四个方面对全球价值链下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讨论。最后将全球价值链与经济升级结合,提出了经济升级过程中所呈现的局限性及其所对应的拓展主题。局部分析则具体着眼于中国产业部门的价值链与供应链研究。第三部分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的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对2015—2020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产业链竞争力进行了测度和国际比较,并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整体以及大部分细分行业的产业链竞争力很强且不断提升,但部分行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的产业链竞争力还有待提高;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竞争力提升主要面临高技术制造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高度依赖进口,以及中低技术制造业向外转移的压力不断加大等问题。第四部分基于贸易增加值分解模型从生产端和需求端评估了中国制造业价值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GVC收入主要基于国内大循环产生,外部冲击的影响有限,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能够基本保持,并且竞争力稳步提升,但须首要警惕美国政策变动产生的波动,其对中国的影响较大。另外,从产业角度看,中国制造业价值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低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因此,稳定国内市场和高技术制造业是当下的首要举措。
-
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我国林产品进口贸易的影响研究侯方淼等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已实施20年并将继续实施,恢复生态和改善农民生计是退耕还林工程的两大核心目标。学界已广泛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但鲜有关注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消费支出、结构及不平等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连续跟踪实地调研获得的长期大样本农户面板数据,以生产要素配置理论和持久收入假说理论为基础构建相应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生产要素配置、收入及其结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消费支出、结构及不平等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决策者提供备选政策方案。
-
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劳动者研究吴鼎铭 著传播技术的“革命性”不断激发着大众对于技术、文化与民主的多重想象,然而,本研究认为,这一表象遮蔽了其中所隐藏的互联网产业的经济与商业属性,以及互联网公司以政治、文化之名剥削网民劳动来实现商业盈利的根本目的。基于此,本书从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以网络“受众”与“劳动”、“劳工”之间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切入点,将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的引入与普及放置于中国特殊的政治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社会情境之中进行分析,指出这场由中国绩效合法性与技术民族主义所催生的信息传播技术狂热,裹挟着技术精英与民间大众对中国现代性的想象,迅速推动了网络技术的扩散以及大众对网络技术的接受与使用。在这一过程中,网络技术被建构出工具与玩物双重属性:首先,为适应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迁与满足人类沟通与交流的本能追求,大众不得不使用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技术,并将其当作一种生存工具,也因此,网民不得不臣服于数字资本所主导与设计的传播结构,并由此成为数字资本运作下的数字劳工;其次,网络技术释放了被政治体制与媒介生态长期压抑的表达与参与欲望,在网民心中建构出网络技术与公共领域之间的想象性关系,因此,网民自觉自愿成为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内容生产者与传播者。通过话语分析法,研究者发现在“分享”、“参与”、“民主”等商业意识形态的掩盖下,数字资本的运作不仅没有挑战货币时代的商品化逻辑,而且以一种更为创新的面貌肯定与加强了资本主义的商业剥削性质。
-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财政政策体系研究肖潇 著本书探讨了 新发展格局与扩大内需的逻辑联系、新发展格局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新发展格局与扩大内需战略、新发展格局对财政政策提出更高要求、 扩大内需战略的现状与政策支持、扩大内需战略的提出与发展、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目标、 扩大内需战略的政策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条件与面临的形势、 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的基础条件、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的基本形势、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与趋势分析、我国财政政策空间分析及展望、扩大内需战略实施的矛盾问题与制约因素、国内需求面临的结构性与体制机制问题、扩大内需中存在的若干具体问题、城乡区域分化与协调联动问题、扩大内需中的农村市场发展、财政政策影响国内需求的作用机理、扩大内需中的财税工具手段、扩大内需中的财政可持续问题、扩大内需中的财政政策主要方式、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财政政策体系思路、我国扩大内需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财政政策体系总体考虑、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财政政策重点任务、健全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的财政政策体系、 促进新型消费实现多层次发展、推动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协调发展、激发出行等传统消费领域发展、 加强新基建等基础设施投资、 提升制造业有效投资更好振兴实体经济、 健全服务流通体系建设的财政政策体系、新发展格局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内在逻辑、新发展格局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重点、 当前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问题剖析、 建立与高质量现代流通体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提升宏观经济治理的政策协调性、。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协同问题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环境政策研究甘黎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在此背景下,系统研究我国农村环境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步推进研究。首先,通过阐释研究缘起与意义,述评文献研究现状,论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环境政策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次,从不同的角度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环境政策的指导思想;再次,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环境政策的发展历程,解析其主要内容,总结其演进特征,评析其实践成效并总结经验;最后,思考如何完善我国农村环境政策。通过上述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考察和深入分析,力求多方面全方位呈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环境政策的整体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