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理论
-
大思政史卫民,陈晓莉,白呈明西安财经大学法学院以“课题式、调研式”组织研究生、本科生走进乡村,以社会调查为载体,在社会实践中紧扣主题强服务,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更加主动地干,以陕西大地为课堂,真正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法学院组织开展承包地延包第三方评估的根本目的就是将学校“三全育人”实施方案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扎实推进实践育人,融合“课程思政”目标内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开创新时代“三全育人”工作新局面。按照调研要求,同学们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关注“三农”问题、倾力乡村法治建设,结合调研所见所闻所思,在老师精心指导下,凝练调研报告题目,整理调研数据资料,妥善进行结构安排,深入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具体完善建议,完成了调研报告初稿。
-
公私合作下公用事业收费权的配置研究虞青松公用事业是指与国计民生有关的主要由政府主办或委托经营的一些大型企业化性质的事业,如电信,燃气,交通,供水等事业。本书就其收费权的性质与措施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这些部门如何处理企业性质与兼顾民生需要,提出了有益的建议。本书意在解决新时代条件下,社会资本参与公用事业时,政府对其收费权能配置策略选择的难题。本书根据象限分析框架理论,分析社会资本参与公用事业时,社会资本与政府、利用人三方形成的法律关系和形成纠纷的法律属性,从理论上提供判定的分析路径,从而理清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找到符合各方利益的收费框架,很好地发展公用事业,服务民生。本书对相关政府机关,公用事业单位及社会投资主体,皆具有参考价值。
-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分层结构与统计监测研究刘霞 等著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载体是金融体系,金融体系结构决定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风险源、影响程度、相互关系及其演化规律,当我们考察系统性金融风险时,首先要立足于金融体系结构,然而依据金融体系结构的特征去探讨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演化过程及其规律,并依此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统计监测系统,为防范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科学的依据及其有效的政策指引。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符合我国金融体系结构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模型。本文充分考虑了中西方金融体系结构的差异,并将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纳入到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研究中,在借鉴改造的基础上实现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定量表述与分类评价,从而为正确认识、评价和监测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合理性与特点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增长滕飞,秦建文本书按照“需求分析—现状与问题梳理—相关性与作用机制分析—路径政策建议”的逻辑框架开展研究。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实体经济增长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需求进行了系统性分析,进而对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商业银行有效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直接和间接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基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总体方向,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前沿底层技术围绕实体重点产业链发展与补充薄弱环节等提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增长金融创新的行动路径。本书能够丰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理论,进而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方向与实施路径提供借鉴与参考。
-
数字经济管理理论与应用杨国庆、史江兰、陈永昶本书共 11 章内容,系统地讲述了数字经济管理的相关知识。本书内容主要分成两个部分,第 1 章至第 4 章为部分,主要讲解了数字经济管理相关的基础理论、概念和数据管理相关方法等内容。第 1 章讲述了数字经济管理的概念、基本内容等;第 2 章以复杂系统管理和大数据决策范式为代表,说明了数字经济管理的研究范式的转变;第3 章介绍了当前企业常用的商务智能系统等;第 4 章介绍了数据交易管理中的诸多问题。第 5 章至第 11 章为第二部分,结合具体的管理领域,阐述了数字经济时代下的管理问题,依次考虑了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生产数字化转型、数字人力资源管理、数字财务管理、政府数字治理、智慧城市交通、智慧医疗管理等七个重要的管理领域,探讨了数字技术影响下的管理问题研究方向。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数字经济专业的数字经济前沿课程教材,同时也适合数字经济时代下对新管理问题感兴趣的读者自学使用。
-
大国崛起中的政府作用研究张进铭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角解读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这9个国家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根据世界上各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和现今的综合国力及现代化程度,我们选择了四个大国作为本书的研究对象:英国、美国、日本和中国。
-
社会信用缺失问题研究徐斌本书研究了我国社会失信问题的驱动逻辑机理,首先运用规范分析方法梳理了我国社会失信问题的特性,进而运用社会调查分析方法发现体制内机构与人员的社会失信行为对全社会的失信行为存在示范性效应,因此治理社会失信问题的突破口在于体制先行,进而带动全社会跟上,从而形成社会诚信构建的力争上游大好局面。其次,研究综合运用规范分析方法与实证研究方法分别分析了社会信仰和失信监督与社会公平效率和经济发展对社会失信治理的相互关系,提出强有力的监督与虔诚的诚信信仰体系是构建诚信社会最佳努力状态,提出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必须保证社会分配公平的观点,并且认为宁愿牺牲经济发展保证社会公平也是值得的。在此研究基础上本书系统地分析了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对社会失信现象影响的系统分析,提出经济基础决定社会失信问题,但是上层建筑对社会失信治理存在巨大的反作用,系统地提出社会经济、宗教文化、所有制结构、公检法司、政府行政以及舆论监督等不同因素对社会失信治理的作用,结合我国社会相关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再次,本书研究认为社会失信治理是所涉及的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主要包括失信主体与监管主体,而这些主体所构建的博弈支付函数是基于成本收入进行度量的,从而在进行一般博弈分析与重复博弈分析基础上进行决策分析,提出只有足够大的惩罚措施才能够遏制社会失信现象。进而本书以上章节分析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对社会失信问题的驱动逻辑进行系统地分析,相应地提出社会失信问题的治理措施。最后,全书提出我国社会失信问题治理的可行路径,即体制先行与司法护航、齐抓共管与信息分享以及道法并举与克己复礼等,从而为我国社会的失信治理提出了可行的治理途径。
-
政府非税收入研究云南大学政府非税收入研究院主办本书的出版旨在搭建汇聚管理部门和学术界共同探讨的平台,吸引更多专家学者和实际业务工作者关注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政府非税收入理论与实践、税收与非税收入的关系、政府治理能力与非税收入关系、财政收入质量、财税体制改革与非税收入征管、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法治化、政府非税收入与公共治理、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领域。通过刊载优秀学术成果,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研究的思想创新和学术争鸣;通过多元化的研究方法运用,提高学术研究水平;通过深入持续研究和探索,服务于国家和地方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发挥非税收入保障财政收支运行、优化资源配置、维护财经秩序等方面的作用。终形成中国理论解释中国实践,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的繁荣局面。本书为2022年辑。
-
后追赶时代浙江制造企业海外并购整合与创新能力研究陈菲琼本书旨在后追赶时代浙江制造企业选取有效的海外并购整合策略,把握海外并购机遇提升全球创新网络地位,提高后追赶时代浙江制造企业国际产业价值链地位,实现“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转型。全书紧扣后追赶时代,以提高海外并购协同效应、增强创新能力实现后发赶超为目标,从资源配置视角出发沿“企业海外并购整合—企业创新网络位置—产业创新能力”的逻辑链条,构建跨学科的后追赶时代浙江企业海外并购整合提升创新能力的理论体系,对拓展理论界后追赶时代浙江制造企业海外并购整合与创新能力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为后追赶时代制造企业和政府部门通过海外并购整合提升创新能力提供有益见解和借鉴,可供相关科研单位和管理人员参考。
-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制衡与资本配置效率蒋煦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着眼于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优势互补,实现国有企业的机制创新和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本文探讨了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与资本配置效率的关系以及股权制衡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异质股权制衡对混合股权多样性与资本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起正向中介作用,同时,混合股权制衡度的增加,也增强非国有股东监管的动力和能力,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且这种关系在“充分竞争类”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