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
-
西湖游览志余(明)田汝成辑撰暂缺简介...
-
澳门与澳门基本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澳门基本法协进会,澳门日报主编暂缺简介...
-
湖山便览(清)翟灏等辑;(清)王维翰重订附:西湖新志/胡祥翰辑。
-
西湖游览志(明)田汝成辑撰暂缺简介...
-
游记二种丁文江著;陈子善编订《漫游散记》和《苏俄旅行记》这二部别具一格的游记作品,被胡适誉为“都是《独立》里具有永久价值的文字”。它们不仅记述谨严,文笔清通,可当作学者的学术随笔来读,而且前者提供了大量清末民初西南、西北各省矿产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后者系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三十年代苏联社会的形形色色,堪与瞿秋白的《饿乡记程》、胡愈之的《莫斯科印象记》等名著相对照,都是很值得注意的。太行山里的水道很值得令人注意。中国的传统地理学都把山脉当做大水的分水岭。太行山就可以证明这种说法与事实不符。唐河发源于浑源,经过倒马关到唐县;滹沱河发源于繁峙,经过榆枣关,卧石口到平山;漳河两源,一发源于昔阳,一发源于榆社,出了太行,才合流到磁县。这几条大水,都从山西穿过太行,流到河北。不但大水如此,就是小水,许多也是如此。在我听调查的区域以内.有两条比较大点的水:一是棉水,发源于寿阳,经过娘子关到井陉;一是沾水,发源于昔阳,经过畅庄口到平山;也都是穿过太行。从浮山和蒙山向西看,就知道这两水支流的复杂。平定昔阳是一个南北的低地,而且南高于北;西面一个高原,东面一条太行山。我们以为最天然的水流,应该是一条从南向北流的水,吸受东西高处的支流。那知事实上完全不然。所有这区域内的水,除去昔阳城南的南河之外,都发源于高原,从西向东、横穿过平定昔阳间的低地,直入太行山里,成功峡谷。最奇怪的是在平定以南的棉水的两条支流,南川河和和马房河,都不从很松的黄土地流入棉水正流,却都向东流入太行西坡边上,在石岩上面,冲开一条南北的浅谷。可见得这些水道都与现在的地形有点冲突。研究这种水道的成因,是地文学上极有兴味的问题。第一讲炼锡。因为锡砂里面没有硫化物,所以很容易提炼。但是土法炼锡不加溶解料,所以矿砂一定要洗得极净,方可以上炉。用新式的炉子,加点白沙(矽养)做溶解料,含锡百分之五十的砂就可以不必再洗。土法炉子所用的砂,含锡平均总在百分之五十五以上。又因为同样的原因,炉子的温度比较高的,流出的渣子里面含锡在百分之三十左右。不错,这种渣子,还是要辗,要洗,要再上炉,然而洗的最后那一次仍然有许多锡要流到废水里去。这还都不是土法的致命伤。土法所最不能存在的原因是它完全要用木炭。每炼锡一吨用炭在四千五百斤左右。以个旧每年产锡八千吨计算,每年需用木炭一万六七千吨。个旧附近没有一根树木。所用的木炭来路在百里以外。在民国三年土法炼锡每吨用款一百五六十元,锡务公司的新式炼炉,不用木炭而用煤,每吨用款不过一百元。当日据我的计算从民国三年起再有二十年必至无木炭可用。照最近我所得的材料,我的预计果然没有错误。民国三年一斤木炭平均价目是洋二分七厘。到民国十二年一斤要卖四分五厘。民国十七年涨到一角二分。炼锡的成本从民国三年的一百六十元涨到六百余元。大概不出五年,土法炼锡因为没有木炭,一定要完全淘汰了。第二是洗砂。土法洗砂最少要洗六次,多则十几次。每次所用的人工极多,时间很长,极不经济。假如个旧所产的砂都集中到个旧锡务公司洗砂厂淘洗,则一次就可以洗完!不但如此,因为山上没有水所以非在雨期土法不能洗砂,一年之中不到半年可以工作。新法洗砂厂移砂就水,终年可以不停。即此一端就可以增加一倍以上的效能。第三是采矿。个旧采矿的习惯与别处微有不同。办草皮的应向地主租地,每年不论出砂多少,应该付一定的租价。租价则看水路的宽狭而定,所以论槽而不论亩。每有可以洗一槽塃的水,再有相当的塃,办矿的人出租金三四百元不等。办硐尖的人也要纳租于地主(叫做抽收),但是以所得的矿砂为标准:普通硐尖所得的砂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六为地主的租价,不得矿砂则不完租。所以无论是草皮或是硐尖,地主的租价是开矿的人一笔重要的担负。而其实开矿的地方本来是寸草不生,并没有经济上的价值。地主不但有取租的权利,而且有在硐子里挖境的权利,叫做开还尖。硐的主权是开尖子人的。他可以允许旁人在他的硐子开分尖,叫做子尖。子尖出矿硐主也有抽收和开还尖的权利。以此类推,子尖之中,又可以由旁人开孙尖。各硐尖本来相距不远,时常容易发生纠葛。再加上这种极复杂的权利和义务,其为障碍自不待言。用新法开矿,至少硐尖的地主权可以取消,开采的工作可以合理化。出了旅馆不远就看见许多百货商店,但是里面的货物的质量都极其不堪。亚细亚小姐说,要买东四一定要到“现金交易店”(Torgsin)去。在这种店里买东西,完全要用外国货币,或是金卢布,或是可以换现金的东西。这是苏俄政府吸收现金的机关。表面上说是为外国人开的,所以用外国货币,其实买东西的大多数是苏俄的人民。他们有外国货币的当然是少数,但是从前所藏的金卢布、金银器具、首饰、珍珠、金刚钻等等。凡是可以向国际市场换现金的东西都可以拿到现金交易店来用。货币是不成问题的了。非货币的物品须先由店员估价,然后发给买货人一种用金卢布买东西的票子。这种票子很像我们的邮票——大小和数目也与邮票相仿。有这种票手的人可以随意在各现金交易店买东西。现金交易店比普通的百货商店好的多。不但是货物的种类多,品质好,而且数量没有限制,价钱比较的便宜。譬如黄油是当日莫斯科最缺乏的东西,合作社里几乎完全买不到。百货商店的纵然买得到,要四十多个纸卢布一基罗!在现金交易店,里黄油都是大堆的陈列着,价钱不过百货商店的十分之一,但是要用金卢布,或是可以换金卢布的物品。黄油如此,其他一切的食物、衣服、器具等等都是如此。于是苏俄人民凡是藏得有现金或是与现金相等的东西的人,忍不住都要来做现金交易店的主顾。用这种方法,凡是农民所藏在地下的金币,贵族所缝在鞋底下的宝石,革命兵士所抢不尽,秘密警察所查不到的东西,都和和平平的送到政府手里来了。最后一辆是“文化车”(Culturalcar)。好像美国的“观察车”(Observationcar),不过没有那样华丽。车里有报纸和杂志,无线电收音机,晚上还有电影。一张票要卖一个卢布。管“文化车’的侍者会说德国话——欧战期中在德国做俘虏的时候学的。第一次布先生睡了觉,我一个人去看电影。片子是无声的。而且异常的陈旧,我看不懂字幕,许多情节就不甚明白,只知遭许多老农民反对新医药。以后有一位青年把他的父亲接到疗养院去。他到处惹祸,时时闹笑话。终久相信了新制度,新医药。第二天,“文化车”的侍者又来邀我。我对他说道:“你的片子太陈旧了,不值得一个卢布。”“先生!今天的片子比昨天大不同了。昨天的是五年前的旧片子,今天的是一九三三年的出品。”我于是拉了布先生同去。请他逐次的给我说明。一位忠实的女共产党,以开电车为工作。在一群做私生意商人的屋里占了一间房子。当然她的邻舍对于她不和睦。她却每天晚上读列宁的著作。一位私商的儿子看中了她,屡次向她追求,都被她拒绝。以后她看中了一位开汽车的同志。常常同他出去娱乐。一天夜晚这位汽车夫送她到家,遇见了大风暴雨,无法回去,就在她房里借了“干铺”。第二天早上男的还没有醒,女的先去做工。许多恨她的邻舍都聚在她房门外大声的批评。这位私商的儿子又用白粉在她板门上写上:“淫妇”一晚一个男人!”那一位汽车夫被他们闹醒了。听着许多污辱他女友的话,又看见板门上的白粉宇,以为这女子真是一个淫妇,就留了信给她与她断绝往来。她知道时神经几乎错乱,而同时私商的儿子从窗子里抛进一把尖刀,正抛中了女的脑袋上。不多时警察来了,立刻破案,把私商和他的儿子同时捉去。女的送入医院以后,并没有死;汽车夫知道了,立刻到医院里与她团圆。这片子情节既然如此呆板,照相光线也很不合式,而且胶片上有许多裂痕。我问布先生道:“一九三三年的,出品何以糟到如此?”那里是一九三三年的出品!这片子至少是六年前的照的。你不看见里面还有私商吗?一九二八以后私商已经不存在了。”我问那位侍者道:“今天的片子究竟是那一年的?”他面不改色的说道:“一九二六年的!”苏俄旅行社的人天天来问我:“丁先生!你今日可以出去参观巴库市吗?我们这里有亚拉伯的建筑,有旧日的可汗的宫殿、礼拜寺、新式的大学、博物院、工人俱乐部、工人住房。你好容易来到这里。难道油矿以外,你什么都不要看吗?”我天天对他们说:“我今天没有功夫!”最后的一天,从地质研究所回来,已经很困倦。旅行社的招待人——一位犹太妇人——又来催我出去。我说:“时候不早,我们单去看看工人俱乐部和工人住房罢。”工人俱乐部却在西南,与BibiGibat油田相近。建筑与其他苏俄的建筑一样——宽大而不坚固,朴实而近于陋简。其中却有一个绝好的地质陈列馆。有各种的地质图,地层的柱面,岩石油质的标本,BibiGibat油田的模形。我又乘机详细温习了一遍功课。出了俱乐部,匆匆回到市内,乘着汽车走了一遍。只觉得这是小亚细亚的人种博物院。最后到了西北部新建筑的工人住房。外面看起来好像美国中西部MiddleWest小城里的住宅,大部分是三层的楼,接连四五十座。我对向导说道:“外面看看没有意思。请你想法子带我到里面看看”。她踌躇道:“事先没有接洽,人家未必准我们进去的。”说着看见有两家的女客立在门口闲望。她上前询问,知道一家是工程师,一家是工人。我请她说明我的意思之后,工程师的太太说:“不嫌污浊,尽管请进来坐坐”。于是我们走上二层楼,开了门进去。一间卧房,一间饭厅,都不过一方丈多点。此外还有一间半方丈的小房,厨房,门后面一个喷水浴所。主人收拾得还算于净,不过衣服什物零乱一点。我听说对门就是工人住宅,也要求进去看看。那位工人太太不甚欢迎。经向导请求,工程师太太劝说,“强而后可”。那知道她家里比工程师家洁净的多!卧房里床上的被褥枕头,洁白如雪。小房里住着一位老妇人是女主人的娘,靠着女儿吃饭的。厨房里却坐着女主人的丈夫——放了工在家休息,正在那里刮脸。见了客人,也不理会。我又看见喷水浴所的喷壶锈得很利害,似乎多日没有用过。如此就完结了我游览的任务。我们所住的旅馆叫做NovaEuropa,是巴库唯一的旅馆,是欧战以前的建筑。楼上有平台可以望见全市。但是房间的陈设,异常的腐旧。床上的草褥子高低不平,睡下去骨头痛,而且满床都是臭虫。我再三向他们交涉,第二天换了一张床,比较的好点,但是旅馆里嘈杂的不得了,终夜有人上下,楼上有跳舞场,天亮才完结。茶房聚在一块,大声谈笑,电铃常常不响,响的时候人也叫不来。我三晚没有睡好。饭菜很不坏,但是饭厅上也是很混乱,客人高声谈笑,和中国酒馆一样。土耳其人吃饭,往往从自己的盘子里取菜送给客人。有时还拿叉叉一块肉,隔着桌子,请客人尝尝。合计起来很可以与我们的远东扬子等饭店比美。想来也是东方精神文化的结晶!……
-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黄景略,叶学明著《中国历代帝王陵墓》的前身有110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现由编委会对类目重新加以调整,确定了考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经济、文艺、体育十个门类,共100个专题,由商务印书馆独家出版。每个专题也由原先的五万多字扩大为八万字左右,内容更为丰富,叙述较前详备。
-
千古奇人生命的最后旅程夫巴著本书客观系统地介绍了徐霞客游丽江的史实,并对此作了不乏新意的探究,有助于了解纳西族的历史与文化。
-
云南云南民族学院编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有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多样化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自古以来各族人民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各个民族、各类风情、各种文化汇聚于此,长期并存,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生活画卷,孕含着极其深厚而又多样化的文化内涵。由于历史的原因,云南的经济发展和交通状况相对滞后,长期以来不被人们所认识;然而,人们又不断传诵着各种离奇的故事和传说,使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本书包括了云南的自然概况、人文地理、历史沿革、民族文化以及经济和科技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资料比较丰富,叙述简明扼要,有定的可读性和参考价值,将会受到国内外读者的欢迎。
-
灵岩寺王荣玉[等]主编;《灵岩寺》编辑委员会编本书将有关灵岩寺的知识系统化,用图文穿插的形式,多侧面地反映灵岩寺的面貌。
-
中国都城辞典陈桥驿主编片断:六大古都谭其骧《中国七大古都序》认为,在本世纪30年代,学术界才有论著在“五大古都”之外,加上杭州,成为“六大古都”。按“六大古都”作为专著出版,首见于陈桥驿主编的《中国六大古都》(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出版)。此后又有台北锦绣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陈桥驿作序的大型画册《雄都耀光华——中国六大古都》(陈桥驿)七大古都80年代后期,谭其骧首先提出安阳应列入大古都的意见。当时北京、西安、河南、江苏、浙江五个电视台,正在组织拍摄《中国六大古都》电视系列片。1988年10月,五个电视台的负责人与系列片顾问史念海、陈桥驿到安阳进行了考察研究,同意安阳加入中国大古都之列。于是“七大古都”之名出现。接着,《中国七大古都》电视系列片拍摄完成,1990年开始在国内外播放。陈桥驿主编的《中国七大古都》(谭其骧序)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同年,大型画册《中国七大古都(中文版和英文版)》(陈桥驿序)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陈桥驿)中世纪城市革命这是美国著名汉学家施坚雅(G.W.Skinner)在其主编的大型论文集《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TheCityinLateImperialChina)一书中提出的有关中国历史上城市发展的理论。所谓“中世纪城市革命”。是指从唐末到宋初在中国发生的一种市场与城市化的革命。这种革命的影响,兼及大都城和中小城镇。其主要现象为:一,放松了每县一市、市须设立在县城的规定;二,官市组织衰落,终至瓦解;三,坊市制度消灭,而代之以自由得多的街道规划,可以在城内或四郊各处进行交易买卖;四,某些城市迅速扩大,城郊商业区蓬勃发展;五,出现了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大批中小城镇。按历史上中国城市的重要标志和特色是城垣,“中世纪城市革命”以前的城市格局,政治中心如皇宫和州(郡)衙门均位于城垣中心。在“中世纪城市革命”以后,这种城市格局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首都为例,北宋以前皇宫必位于都城中心,但北宋、南宋与明初期的首都就打破了这个格局。明清北京虽然仍以皇宫为中心,但内外城和附廓均有发达的商业区,已经完全不同于汉唐首都。(陈桥驿)中国都城发展史现代意义上的都城,是从氏族部落中心的大邑发展而来的。为了防御和保护人口、财富.各氏族部落在聚居地周围设置栅栏或构筑墙垣,逐渐形成了人口聚居的部落中心。这便是都城的萌芽。大约到传说时代.中国便已出现了都城。《史记·五帝本纪》载舜“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世本·作篇》有“鲧作城郭”。这些记载在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中已得到证实。到夏商时期,中国都城的建筑规模和设施等都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如郑州商城遗址,总面积已达25平方公里,内有城墙、城门、宫殿和大型房基、手工业作坊等。至周代,都城建设已形成制度。西周初期。周公在洛阳营建东都时采用的城郭连结的布局,成为后世都城建设的准则,不但为春秋战国时代中原各诸侯国纷纷采用,而且也为秦都咸阳和西汉都城长安所沿袭。在西汉、东汉时期,都城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杨宽在《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序中认为,这个时期整个都城的造向由“坐西朝东”变为“坐北朝南”,由西城连结东郭或西南城连结东北部的布局,变为东西南三面郭区环抱中央北部城区的布局。后来魏晋以及北魏的洛阳都沿用东汉的布局,只是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北魏洛阳废弃南北二宫的结构,只保留北宫,并在宫门前建设两侧整齐排列官署的中轴线。到唐代,长安建成贯串皇城和郭城的南北向中轴线,出现东西两面郭区对称的街道、坊市的棋盘格式布局,进一步在布局上发展和完善了东汉洛阳“坐北朝南”的都城制度。唐宋时期,都城制度又一次发生重大变化,从传统的封闭式改变为开放式。五代后周皇帝周世宗对此做出了重大贡献。他适应时代的需要,在宫城和州城外围加筑外城,准许居民沿街造屋,开可占有街道十分之一宽度的面积用来种树、掘井和搭盖凉棚等,使得都城居民在饮食起居和文化娱乐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北宋东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形成宫城、里城和外城三重城圈的结构,并且以宫城为中心,全城交通四通八达。后来南宋临安以及辽、金、元、明、清的都城建设,都沿用了这种布局并有所发展。(徐吉军)都城城垣中国都城的标志和特色是都城聚落外围筑有城垣。即一般城邑,在城邑聚落外围也都筑有城垣。美国著名汉学家施坚雅(G.W.Skinner)所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一书中,收有夏威夷大学教授章生道《城垣都城的形态》(TheMorphologyofWalledCaprtals)一又,专论中国都城的这种特色。按城《说文》卷一三下载:“城,以盛民也。”本书前言前言《中国都城辞典》的编纂是近年来历史城市研究和古都研究不断发展的结果。没有这方面研究所积累的大量成果和研究过程中发掘出来的许多资料,这部辞典的编纂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历史城市的研究发轫颇早,1977年,美国著名汉学家施坚雅(G.W.Skinner)主编的巨著《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TheCityinLateImperialChina)已在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古都研究实际上是历史城市研究的延伸,其发展较前者稍晚。我在我主编的《中国七大古都·后记》中提及:“我从八十年代之初,开始主编《中国六大古都》一书,那个时候,古都研究的学术空气,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浓厚。”1983年,以史念海教授为首的中国古都学会在古都西安举行成立大会,从此,古都研究的学术空气迅速提高。当时正值《中国六大古都》出版,我则应日本关西大学研究生院之聘,正在彼邦讲学,西安之会不能恭逢其盛。但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胡晓谦编审,曾携此书百余册赴西安分赠与会代表。我自己也带了一批赴日,我在《中国六大古都·后记》中写到:“在日本与不少学者进行了古都研究的学术交流,让我初步了解了日本学者对中国历史城市和古都的研究概况。”1985年,我应聘到日本国立大阪大学讲学,当时,我正在主编《中国历史名城》一书。如我在《中国七大古都·后记》中所说:“我特别注意了日本历史地理学界对中国城市的研究概况,我先后访问了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国立大阪大学、关西大学、奈良女子大学、广岛大学等高等学府,与许多学者进行畅谈,发现日本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是非常可观的。”我几次在日本了解的有关这个领域的研究概况,后来发表在《日本学者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历史地理》第6辑,1988年)一文中,我在该文中说:“历史城市地理研究或许是日本学者在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成果最多和最富于创造性的部门,从50年代以来,在这方面已经出版了许多专著,发表了大量论文。”日本学者的中国城市研究,其实是包括古都研究在内的。例如山根幸夫的《中国中世纪城市》(东京学生社,1982年出版),研究对象主要是唐末、五代和两宋的城市。他根据《东京梦华录》和《清明上河图》等资料研究了北宋首都开封,又根据《梦粱录》和《都城纪胜》等资料研究了南宋首都杭州。由此可见,中国历史城市研究和古都研究,实际上已经国际化,而《中国都城辞典》所汇集的,实际上包括中国和其他不少国家的国际研究成果。这部辞典既然以都城为名,收入其中的,当然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都城,即所谓古都。所以在这里必须说明关于一个现代城市获得古都称号的标准。关于这种标准,我在《中国六大古都·前言》中已经有所表达,此后,我为台湾锦绣出版企业1989年出版的《雄都耀光华——中国六大古都》、日本东京大明堂1990年出版的《中国の诸都市——ゑの生ハ立ちと现状》以及河北美术出版社1991年以两种版本(中文和英文)出版的巨型画册《中国七大古都》等书所写的序言中,也都有所表达,包括我多次在国外讲学中涉及这个课题(例如广岛修道大学在其《学报》1990年31卷1期刊载的《中国の古都研究》,即是我在该校讲学的记录稿),都同样作过这类表达。不过我把这种多次表达过的观点,归纳成两条文字,却始于《论绍兴古都》(《历史地理》第9辑,1990年)一文,后来又录入《中国七大古都·后记》之中,我提出的两条标准是:“第一方面,在历史上,朝代有大小之分,建都时间有长短之别。汉、唐、明、清都是版图广阔的大朝廷,而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都是地方性的小朝廷。西安历周、秦、汉、唐诸盛世,洛阳为九朝名都,而五代闽建都长乐府(今福州)只有37年,五代南汉建都兴王府(今广州)不过55年。但不管长乐府和兴王府只是一个地方政权的都城,也不管它们建都的时间都很短促,而事实是,它们都曾一度作为一个独立政权的都城,因此,称它们为古都,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第二方面,一个现代城市要获得古都称号,还必须符合另一种历史事实,那就是当年的古都所在,是不是落于现在这个城市的境域之中。例如公元前3000年的巴比伦国都巴比伦城,常常被误作建立于公元762年的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前身。其实,前者位于幼发拉底河沿岸,后者位于底格里斯河沿岸,两城相去甚远,不能混淆。正如建于公元7世纪的福斯塔特和建于公元10世纪的开罗不能混淆一样(前者的废墟在后者南郊)。现在,我们把西安定为古都,因为现代西安在地理位置上虽然与周丰镐、秦咸阳、汉长安无涉,但它毕竟建立在隋唐长安的故址上。同样,我们把洛阳定为古都,因为现代洛阳虽然与东周王城及汉魏故城无涉,但它毕竟建立在隋唐故城的基址上。六大古都是一样,都是从这两方面符合历史事实的。”在提出了这两条作为古都的标准以后,由于出现了六大古都和七大古都的问题,我又补充了一个现代城市可以称为大古都的概念,发表于《中国的古都研究》(《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后来又在当年发表的《聚落、集镇、城市、古都》(《河洛史志》1994年第3期)一文中重述一次。我所提出的大古都条件是:“首先要符合一般古都的条件,另外还要符合作为大古都的特殊条件。什么是大古都的特殊条件,具体地说,大古都必须曾经是中国传统王朝的都城。上起夏、商、周、秦、汉、晋,下至隋、唐、宋、元、明、清,都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传统王朝。这中间,晋室曾经东渡,但西晋、东晋,原是一晋;宋朝虽然南迁,但北宋、南宋,都属一宋。除了上述中国历史上众所公认的传统王朝以外,历史上出现过的其他割据政权,如春秋各霸、战国列雄,此外如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等等,都只能算是地方政权,有别于传统王朝。”我之所以在前言中着重论述关于古都标准的问题,这是因为这种标准对我们这部辞典关系重大。确定古都的标准,实际上就是我们收词的标准。现在我们面临的一种情况是,颇有一些按我们的标准并非古都的城市,却为了提高城市的知名度,追索传说,穿凿资料,力求自己的城市列入古都之林。也有一些古都,搜罗掌故,扩展声势,希望上升为大古都。对于这一些城市和古都,我们的辞典显然无法苟从,还请谅鉴。我忝为这部辞典的主编,由于杂务冗繁,所以在诸如辞书布局、词目设计、组织稿件、整补修润等许多工作上,多由常务副主编徐吉军先生主其事。有关辞典编纂中的其他一些问题,由他在《后记》加以说明。感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的大力支持,辞典诸顾问的指导以及为辞典撰写条目的许多学者的辛勤。敬希读者和学术界提出宝贵意见。陈桥驿1996年9月于杭州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