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
-
唐代交通图考严耕望 撰本书为严耕望先生史学著作的代表作,颇受国内外史学界的推崇。本书考订唐代的交通地理沿革,以区域分卷,按京都关内区、河陇碛西区、秦岭仇池区、山剑滇黔区、河东河北区、河南淮南区分为6卷,以路线为篇,如长安洛阳驿道、长安太原驿道等路线,考论沿途所经州府军镇、馆驿津梁、山川形势、道里远近,并及古迹诗篇,引证史料繁富,考订详核,每篇考论结果,皆绘制地图,颇便读者了解和应用。
-
美术考古概论赵丰《丝绸之路美术考古概论》收录了7篇论文,分别从纺织品、金银器、木雕、彩陶、陶俑、墓室壁画等方面,对丝绸之路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作者既有赵丰、齐东方、李文瑛等著名专家学者,也有几位青年学者。该书不但具有较强的资料性,还有着较高的学术水平。
-
中国老房子之谜聂鑫森《中国老房子之谜》引领读者走近传统建筑中的亭、台、楼、阁等经典形态,追溯它们的历史渊源、文化特征、建筑样式、对中国“老房子”得以全面领悟和认知;并向读者介绍全国许多历史文化重地的名人故居,探寻历代名人的文化传承、人生际遇及最终归宿,引用多方史料,加以评点臧否。作者不仅带读者以识了造型独特、风格各异的传统建筑,更吸引读者走进那些围绕老房子发生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勾勒出一幅多彩多姿的历史画卷。
-
双泉古里郭洞何胜云郭洞村位于武义县城之南约20公里,村的东西两面有群山夹峙,山中有宝、漳二泉终年流水不断,合成溪河自南而北贯穿全村。因村落处于群山之中,四周层峦环抱如郭,幽邃如洞,故称郭洞,又有双泉,所以在村口城墙门头上刻有“双泉古里”四个大字。据史料记载,远在宋朝就有人在这里居住,元朝中叶,何姓族人何寿之自武义县城迁居于此,子孙延绵而发展成为当地第一姓大族,使郭洞成为一个何氏家族的血缘村落,传沿至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 郭洞村范围不大,处于两山夹峙之间,东西宽约250米,南北长约900米,自南而北,分为郭上与郭下两座村落,两村首尾相接,处于溪河之东为郭下村,面积略大于郭上村。两边山上自古以来林木昌盛,有南方红豆杉、红皮树、虎皮楠、浙江樟等名贵树种和大量乔木与灌木。它们不仅提供薪火燃料,也可调节气候,使村里冬不过寒而夏免酷暑。村之北,自武义县南行,渐入两山夹峙的盆地,先后经过三道关口,在第二道关口的西侧山上建有鳌峰塔一座成为标志。第三道关口即为村之北面水口,东西两侧山峰直落,水口只有100米宽,溪河自南而北流出村口,溪河之上横架石桥,桥上建亭,桥旁建有寺庙海麟院与文昌阁。在寺庙与山脚之间建有一道城墙。水口的如此经营不仅具有收财纳福的风水象征意义,而且形成为极佳的景观。郭洞的上下两村均建有何氏家族的祠堂,郭下村还有几座各房派的称为厅的小祠堂。两座村内都保存着相当数量的一批明、清两代建造的住宅,从简单的一字形到三合、四合院以及不规则的变异形,其中不少住宅都有形态多样的门窗,这些门窗和房屋梁枋上附有精美的木雕。郭洞村至今仍保持着原有的自然环境与村落格局,村内新建筑不多,是一处具有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的古代血缘村落。
-
水道寻往天津图书馆 编清光绪末年,国门洞开,受西学东渐的影响,有志之士纷纷倡建具有现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当时担任直隶省提学使的卢靖先生向光绪皇帝奏请,倡建直隶省图书馆,获准建馆,并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建成。直隶省图书馆便是天津图书馆的前身。建馆伊始,满汉官吏纷纷捐献自己的藏书,由此奠定了本馆藏书基础。以后通过捐赠、拨交和采购等多条渠道,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馆藏图书总数达到了300余万册,以藏书宏富和影响,跻身全国十大图书馆之列。丰富的馆藏文献,为我们参加《清史·图录》项目提供了前提条件。我们为《清史·图录》数据库项目提供了有关清史图片资料近7000幅,包括多个门类,而舆图类的特点最为鲜明,所以,本次我们选录舆图作为《图录丛刊》的首批图书予以出版。本书收录水道图和古迹图等两大类图籍,其中包括《治河全书》、《山东省黄河图说》、《山东黄河全图》、《山东黄河简明全图》、《水道提纲》、《保定府属河图》、《冀赵深定易五直隶州属河图》、《正定府属河图》等水道图8种,《大沽炮台图》、《圣驾回鸾行宫图》、《文登威海等地古迹图说》等古迹图3种.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水利是其重要的制约因素。《治河全书》收录了大量的水利图像,具有重要的价值。该书是康熙四十二年张鹏翮在河道总督任上时,将皇帝巡视河工之上谕、历任河道总督治理京杭运河、黄河、淮河及诸泉的奏章等纂辑而成。书中绘制了诸河诸泉之图甚多,共有24种,均为彩绘本,主要是《运河全图》、《黄河全图》、《淮河全图》、《卫河图》、《下河图》、《五水济运图》以及山东诸县的各泉图。各图绘制十分写实,于各个河段的险工描绘细腻,其中有不同形式的闸、坝,诸如滚水坝、乱石坝、土坝、圆形坝、十字形坝、“竹络坝”以及砖闸与板闸等水利工程,并且记录沿线各地水道水域变迁,同时还真实地绘制了各河道沿岸城郭形制、名胜古迹,是研究京杭运河、黄河和淮河等治理情况以及城池发展的重要文献。而《水道提纲》之水道图,则是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齐召南编著的有“清代水经”之称的《水道提纲》的附图。《水道提纲》共28卷,洋洋约67万字,但各家图书馆现存的版本均不见图像,所以其价值非常之大。从这部《水道提纲》的书衣上书签所题“齐大宗伯水道□□”,可以推知即为齐召元所撰,齐召元曾任礼部侍郎,故而后人可以如此题写书名。该书详细绘制了各水道流汇情形,应是在齐召元参与皇朝舆地测量的基础上所绘,因而其准确性不可质疑。此外,关于水利图,还有清后期黄河诸图以及直隶各府州县图。关于黄河治理更是历代治河之重心,图上以文字记录某处漫口与合龙的具体时间、河兵驻防情况等,对于研究黄河史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直隶各图按照分县的原则绘制境内水系,非常详尽,形式基本一致。各河图对每个州、县河道绘制都很详细,在重要的河工地段以红签标注各处筑堤建桥,挑宽分流等各种情形,是当时详尽的治水记录。清朝直隶水利是一个大问题,所以直隶三种舆图很有价值。而且,这三种水道图的还有交叉重复部分可以互相比勘。关于古迹图,主要是彩绘本《圣驾回銮行宫图》、彩绘本《文登威海等地古迹图说》、清后期郑介成绘《大沽炮台图》。《圣驾回銮行宫图》绘制了皇帝从关外奉天宁远州向西行,至通州境界止回銮京师的各行宫,共经12站,于每站开始首页之右上角,以明黄绫题圣驾回銮第几站至行宫多少里驻跸等字,每站驻跸一个行宫或一个大营。按其装帧形式,可以推断此图基本是皇宫之物流散外传的,应为当时的进呈孤本,其价值更为凸显。彩绘本《文登威海等地古迹图说》,以图说的形式,详细描绘、记载了文登八景和威海八景。举凡名胜古迹,村名道里,一一详明。尤其是以当时的社会基层组织“都”为单位,图说进一步记载各村保甲数量情况,诸如多少村多少甲多少牌多少户多少口等,表现深度到达社会最基层的细胞,超乎一地古迹指南的初宗,等同于详尽的乡村行政图与人口统计表,所以,其意义已超出舆图的原始功能,并且成为研究社会史重要的资料。清后期郑介成彩绘《大沽炮台图》,按图的背面收藏者吴宜常的题识文曰:“大沽炮台庚子联军入寇为平毁。此图盖建筑之初奏呈图样。民国以来,由清廷散遗,余得之于宣内小市。回忆庚子后,此炮台被外人威劫,不能重建,深为国耻,存此可作我国历史一大纪念。己巳秋吴宜常识于燕寓”;并从此图正面左下角所题“臣郑介成恭绘”,可以确认此图确是当时进呈本。图中详细绘制了各炮台与营堡设置,可以明晰当时炮台建制之完备,对于研究军事史具有重要价值。而对比庚子之乱后大沽炮台的残垣断壁,也可以想见当时战斗之惨烈。以上各图除了重要的历史价值外,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每幅彩图,都以工笔绘制,宛如一幅画卷,另观者赏心悦目。
-
洛水瀍河映王城端木赐香 著当历史的面纱一层层褪去,山西商人在历史上制造的辉煌与奇迹慢慢在世人面前展现,时至如今,他们留给后人的财富依然很多。这些财富中,无形的,是山西商人的经商理念与诸多人文启示;有形的,是晋派建筑艺术,当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山西老宅院时,山西商人留在洛阳的两处建筑——山陕会馆和潞泽会馆,自然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明清的山西商人已风云不再,这两座会馆却以无声的形式,凝固的音乐,弹奏着山西商人曾经的辉煌,走进这些建筑,发现山西商人的生活点滴与商业足迹,体会山西商人的商业理念与地方人文,感受山西商人的文化之脉与建筑风格,触摸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底蕴与价值伦理,并遗过它们,看中西建筑之文化差异与路径依赖,以期对现实社会有所启迪与借鉴,实在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
黄河汴京徐府街李驰 著古城开封因宋都而闻名中外。汴梁城不仅是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在其之后的很长时间仍然交通便利、水路畅通、商业繁荣。明清时期,南来北往的行商一度云集于此,并在这帝王之地设立行会,修建会馆。其中,山西、陕西、甘肃三省商人修建了山陕甘会馆。本书以明清时期开封商业经济发展、晋商的兴衰为历史背景,通过描述山陕甘会馆典雅精致的建筑群落、精美华丽的木雕、石雕、砖雕“三一绝”,以及会馆陈年旧事的述说,使山陕甘会馆成为折射明清时期开封经济、社会风貌的一面镜子。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山陕甘会馆,不仅记录了开封曾经容光的历史,也记录了她历经苦难的历史,更记录了她催人奋进、珍贵并弥足典藏的历史。
-
《山海经》与《三江并流》考李道生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书,它在记载地理内容的同时,还记载了其他许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历史。该书集中地记载了我国历史黎明时期的炎帝、黄帝及尧、舜、禹等伟大人物的事迹,他们生活和活动在昆仑山上,死后即埋葬在那里。
-
肇庆鼎湖山余秀明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首,距肇庆城区东北18公里。因地球上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干草原,所以鼎湖山又被中外学者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 。 1956年,鼎湖山成为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9年又成为我国第一批加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保护区,建立了“人与生物圈”研究中心,成为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基地。鼎湖山面积1133公顷,最高处的鸡笼山顶高1000.3米,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沟谷雨林、常绿阔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等森林类型。而保存较好的南亚热带森林典型的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是有400多年历史的原始森林。鼎湖山因其特殊的研究价值闻名海内外,被眷为华南生物种类的“基因储存库”和“活的自然博物馆”。本书为“岭南文化知识书系”之一,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肇庆鼎湖山。
-
经典黄浦陈海汶黄浦区的历史建筑是最特殊的,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起始点,这里有着上海得以生存并成长的老城厢,那些留存至今的历经五六百年沧桑的城墙、建筑、园林、调宇和宅邸,这里既有中国传统的历史建筑,也有近代上海最辉煌的建筑。“经典”一词,最能概括其本质。黄浦的老建筑是经过历史的涤荡而遗存下来的。在同一片地块上,曾经有过多次的翻建和扩展,建筑领域的大浪淘沙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应当是一种汰劣存优。从这个意义上说,黄浦老建筑是精品,浓缩了上海的历史与文化。它们是东西方各种异质文化的并存,是海派文化的见证,也是世界文化的凝炼。在列入上海四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史单的632处建筑中,黄浦区就占了146处,是上海各区县之最。这是历史的遗产,这是时代的结晶。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没有哪一处城区像这里那样密集地汇聚着色彩斑斓、丰富多彩、风格迥异的建筑和建筑群,就像是一部石头和砖头的史书,记载着上海,乃至全人类的历史与文化。这本书里展现的不仅是作为物质存在的历史建筑,同时也是人文历史和城市精神的传承。通过这本书的编撰,人们正在回忆、收集、研究、保护并发扬历史,为保护上海的历史文化风貌和历史建筑,开创城市未来经典,增添光辉的又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