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理论
-
田野西行冯雪红等著田野调查作为人类学、民族学专业的“成人礼”,是每一位初学者的必经之路。本书主要呈现了冯雪红教授及北方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生、硕士生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调查时的田野故事。在西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作者在跌宕起伏的遭遇中与“他者”产生丰富的文化碰撞,从被误解到被接纳,从一筹莫展到柳暗花明,田野中的生命百态尽显人类学、民族学的田野物趣与返璞归真。在“理解他人的理解,解释他人的解释”的思辨中,初学者深切体会到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精神所在。
-
1816,奇异之年易丹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剧烈爆发,大量肉眼无法看见的灰烬颗粒,在一年内扩张蔓延,停留在距地球表面10至20公里的大气中,形成一张气溶胶膜,将太阳能量反射回了宇宙,导致了全球降温。1816年,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无夏之年”。本书以1816年全球气候突变为背景,将龚自珍、雪莱、乔治、嘉庆的生存状态并置,把中国和英国的文化语境并列,重现这一时间断面上,四个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境遇,以及他们对天气变化的认知,并重现中英之间的外交接触。由此,凸显两个国家和两种文化在这个时代的巨大差异,并试图通过剖析两国在鸦片问题的上交锋、在贸易领域的对话,来揭示清朝政权由盛转衰的根源。
-
历史脉络视角下大运河遗产整体性价值评价王燕燕本书借鉴国外大型遗产保护的先进理念,研究了基于历史脉络的大运河遗产整体性价值评价的体系与方法。通过梳理和分析大运河的历史演变,提出大运河遗产的历史脉络,并由历史脉络归纳整理运河遗产类型;其次提出基于历史脉络的运河遗产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进行权重赋值,最后以运河苏南段为例,对苏南段大运河的遗产进行调研统计和价值评价。
-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韩茂莉大地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也是人类活动的舞台,人类依托大地、利用大地、改造大地的行为,成为地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历史地理是研究往昔的地理,《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涉及历史地理研究的主要领域——疆域、环境、政区、农业、交通、军事、城市等,对这些领域的基本问题及其历史发展进行了梳理和介绍,是了解中国历史地理很好的入门书。
-
两汉治理西域问题的个案研究李楠综合运用历史学、考古学、历史地理学、民族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选取汉代西域边政与边吏的建置、屯戍体系和边疆军事防御体系的构建制三个方面的典型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汉代在西域的特殊管理模式,既是该时期当地政治局势的反映,又与该地区自然地理、社会经济与民族成分、风俗习惯以及军事形势息息相关。汉代对西域的经营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先河,为后代开发西域树立了典范,以后历代就是在两汉基础上加强对西域的经营,使西域始终成为中国统一领土之一部。
-
黄河画传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编,侯全亮 撰写本书紧扣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重大文化工程,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指引,全景阐述黄河的历史与现状,配以大量精美图片,呈现一个纵贯千年、立体多维的黄河全貌,讲好黄河文化和黄河精神的故事。
-
城市的记忆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著暂缺简介...
-
舆地广记欧阳忞 著,李勇先,王小红 校注《舆地广记》是宋代一部重要的地理总志,欧阳忞撰。全书三十八卷,记述历代地理沿革,反映了北宋后期的政区建置情况。《舆地广记》与以前和同时代的历史地理学著作相比,在编撰体例上具有许多独到之处。前四卷首叙历代疆域沿革离合,五卷以后分叙宋代路府州县及其沿革,前代州邑宋代所不能有者,如燕、云十六州之类,仍以“化外州”附各路之末。该书要言不烦,条理清晰,详今略古,纵横结合,为历代舆记中之佳本。本书的点校整理,以清代学者黄丕烈校印的《士礼居丛书》本为底本,参校国家图书馆藏宋刻递修本、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武英殿聚珍本等版本,并广泛参考历代正史地理志、历代地理总志、政书和其他典籍所引《舆地广记》的内容,吸收最新的文献整理与研究成果,校正文字,施加全式标点,编制附录和地名人名索引,为读者提供一个便于阅读利用的版本。
-
后现代地理学爱德华·W.苏贾在批判社会理论中,人们过去往往偏重于对人类历史的研究,沉湎于历史的想象;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对地理、空间的漠视。本书对这种倾向提出质疑。作者严厉批判“历史决定论”及其对地理学想象的限制作用。在论述福科、伯杰、吉登斯、贝尔曼、杰姆逊,特别是亨利•勒菲弗等“后现代地理学先驱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主一种历史的和地理的唯物主义,即对空间、时间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作根本性的再思考。本书意在将历史叙事空间化,赋予持续的时间以经久不衰的批判人文地理学的视野。
-
寂静的大地之书东·华尔丹,向锦程,东宇轩 著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赓续历史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丰富中华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日石刻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基于青海省泽库县和日村的田野调查,对和日石刻流程、技艺、内容以及石刻传承人、传承方式、石刻文化的传承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讲好和日石刻故事,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