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理论
-
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侯德娟 著本书探讨中学生掌握和应用视觉工具应具备的素养。从符号学视角出发,系统阐释地理视觉表征的内涵、结构、特征和分类。依托建构主义认知观,构建了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形成的学习过程模型。在此基础上,深度融合扎根理论的研究结果,萃取出地理视觉素养的内涵、特征、核心要素及表现标准。结合学习进阶理论,探讨各要素的进阶水平和行为表现。采用德尔菲法对研究的理论构想进行优化,形成了完整合理的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结构框架。以项目反应理论中的Rasch模型作为测验工具编制的理论基础,基于威尔逊“四基石”模型开发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测验工具。运用优化后的测验工具进行大样本测试,并对测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探讨了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的培育体系。
-
面向仿真推演的网格地图建模原理与应用张锦明 等 著《面向仿真推演的网格地图建模原理与应用》是一本介绍网格地图模型核心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的专著。《面向仿真推演的网格地图建模原理与应用》共分8章,包括推演网格模型的基本构成,平面网格模型、球面网格模型和球体网格模型的建模方法,以及推演网格模型在兵棋推演系统和移动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面向仿真推演的网格地图建模原理与应用》不仅全面介绍了网格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建模原理,还关注网格模型的应用,力求涵盖各相关领域的前沿应用。
-
祁连山人类活动变化与影响李新 等 著《祁连山人类活动变化与影响》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祁连山关键区人类活动变化与影响”科学考察的总结成果,由工作在青藏高原一线的科研人员共同完成。主要内容包括:祁连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人类活动发展进程,以及2017年重锤治理后的人类活动变化;区域矿山开发对水环境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区域经济及农牧民生计转变的影响;基于条件估值法核算祁连山生态系统服务的远程耦合价值;提出祁连山生态与生计双赢的绿色发展策略等。《祁连山人类活动变化与影响》系统综合前期数据及科学考察中获得的第一手观测资料,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提供数据支撑,为区域生态补偿等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为生态资产向金融资产的有效转换提供科学依据,为祁连山地区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提供路径。
-
土壤侵蚀与关键地理要素空间分异蔡崇法 等 著《土壤侵蚀与关键地理要素空间分异》全面总结了作者多年来在土壤侵蚀机理及环境要素耦合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土壤侵蚀与关键地理要素空间分异》分为上、下篇。上篇介绍中国南方主要土壤(第四纪黏土红壤、花岗岩红壤、泥质页岩红壤、紫色土)侵蚀的机理、过程与调控,以及植物篱控制土壤侵蚀的机理。下篇介绍主要地理要素空间分异与生态效益。《土壤侵蚀与关键地理要素空间分异》可为水土流失危害评价、侵蚀退化土壤修复、土壤保护对策制订等提供科学依据。
-
滇东北地理要览邓敏,赵菊,刘圆,沈波 著本书立足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的理念,结合滇东北自然、经济、历史、文化,在地理学的基础上,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将区域内广阔知识浓缩为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纷繁的信息被梳理为明晰的词条,以全方位、全新的视野实现对滇东北地理进行全面系统、浅显易懂的表述,力图将其打造成为兼具通俗读物之生动有趣与知识词典之简洁准确的科普读本。采用词条为纲目,是为实现形式上的简明,支持一定程度的随机或跳跃式阅读,给予读者较大的阅读自由度,便于读者能够利用较少的时间吸收有用的知识。本书内容框架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自然地理,涉及地质、地貌、土壤、气候、水文、植物、动物、生态等;第二部分为经济地理,涉及与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物产等;第三部分为历史地理,主要为历史时期与人类活动相关的事件、古遗址、故居、古镇等;第四部分为文化地理,包含民俗、饮食、文娱活动等。
-
京津冀古地图集·国图卷唐晓峰本书是从国家图书馆地图专藏和书型古籍中遴选出的有关京津冀地区的古旧地图,以清代地图为主,辅以少量民国时期的地图,按成书(图)的时间先后编排而成,旨在通过地图展现古代京津冀地区的区域治理特征,直观展现了 京津冀地区的离宫、园囿、守备军营、水利、漕运的情况,并通过文字介绍相关背景,解读这些古旧地图背后的历史,为全方位了解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提供丰富的信息。可供地理学者、历史学者、地图史学者以及今天的规划学者研究参考。
-
廣西富川石刻集江田祥,曾志輝,黎家志主编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桂、粤三省交界,南岭西段的都庞、萌渚两岭余脉之间,是一座有着数万年原始文明、五千年历史文化、两千多年建县历史的三省边城。这里是海上丝路两广段的起始点之一,是当下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富川石刻集》的编撰是积极响应并因地制宜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大力发掘富川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广西富川石刻集》这一著作包括两大内容:一、资料篇(石刻碑文整理)在拓印专家协助之下,尽可能地予以拓碑,按照石刻碑文格式(横排或竖排)进行整理,简体,标点,注明石刻存地、长宽高、字径、书体等各种信息,有少量拓片图片。收集约150篇碑文全文,少量明代碑文,清代碑文为主,10幅拓片图片或照片,碑文多为道路建设、风雨桥、书院教育、官府修城、告示、祠堂、门楼等内容。二、历史文化篇(围绕着石刻资料按专题进行介绍研究)撰写全书导论,总体概括富川石刻保存与分布特点;选取几个主题进行专题研究,如富川潇贺古道、交通与社会、风雨桥、民族文化、门楼文化等,凸显富川碑刻集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
西南记杨献平 著《西南记:北纬三十度的河山地理》是实力散文家杨献平的一部散文随笔集。全书以一个“异乡人”漂泊或漫游的视角切入,以大西南北纬三十度附近最为神秘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及历史典故为叙述内容,全方位解读西南边陲重镇的河山地理、奇特构造:既有李冰父子水利工程都江堰沃野千里的不朽传奇,又有名将余玠钓鱼城抗蒙三十六年的威武霸气;既有诸葛亮运筹帷幄七擒七纵孟获决胜千里之外的神机妙算,也有冀王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为救部下随从投降惨遭凌迟的悲壮激越;既有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跳出敌军重围的气冲霄汉,又有毛主席神鬼莫测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强攻大渡河的天降神勇……作者或独行,或同伴,翻山越岭,实地考察,用心观摩,凭吊先贤,热情澎湃,以文字当笔、以热情作墨,在风光神奇隐秘的西南大地上勾勒出一大批或忠臣良将、或世袭豪强、或文化巨匠、或专家学者、或豪侠英雄、或障匪强人、或佛门高僧、或奇人异士的群体形象,在字里行间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可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讴歌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千古不变之真理。全书内容厚实,丰饶的沧桑历史、奇绝的地理环境、优美的典故传说、玄幻的仙风道骨以及作者的博闻强记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不失为一部北纬三十度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的导游书,读来令人欲罢不能,爱不释手。
-
中华帝国的轮廓吕澎 著这本小书试图用八个板块讲述两千多年的中华历史。这么小的容量显然不是挂一漏万的问题,而是太多的历史故事不能够在这样的篇幅中讲述。作者将中华史中的一些问题按照从秦汉直至辛亥前夕的时间顺序进行整理,内容涉及政治、制度、文化、文明交往等方面,以及20 世纪前夕出现的一些历史现象,让读者对历史上的重要节点有初步的了解与反思。
-
农业地理信息学侯彦林 著本书以农业地理标志作物为例,在农业地理学的基础上,基于农学、地理学和信息学等提出农业地理信息学理论,基于大数据挖掘方法建立农业地理信息学研究方法;挖掘气象条件和立地条件的产量提高和品质提升潜力及重大病虫害生态防控方法。研究结果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依据,提供了数据就是生产资料的实现途径,为种植业数字化和信息化提供了通过产量提高、品质改善和病虫害防控而实现高效生产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大数据算法和预测模型。研究结论展示了农业地理信息学的前瞻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丰富和深化了农业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使农业地理学进入到定量化研究阶段,并形成新的研究分支。本书包括:农业地理信息学理论和方法,广西典型地标作物农业地理信息特征定性解析,基于气候和气象条件的柑橘黄龙病发病预测方法和模型,基于气象条件的沙田柚柚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年型等级预测模型,基于气象条件的芒果产量大小年年型等级预测模型,基于气象条件的荔枝产量大小年年型等级预测模型,基于气象条件的柑橘产量大小年年型等级预测模型,基于立地条件的容县沙田柚柚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预测模型;农业地理信息数据挖掘案例共性问题对比研究。本书可供从事园艺学、农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生态学、地理学、农业信息学的科学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