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理论
-
世界昆虫地理申效诚 著昆虫地理学是昆虫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又是生物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本书是生物地理系列专著的第二部。书中简要回顾了世界生物地理学的发展成就,比较了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方法与诸多传统方法的区别。用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方法对全世界31目1 208科104 344属1 033 656种昆虫的分布进行了定量分析,制定了7界20亚界的世界昆虫地理区划方案。本书的出版,把生物地理学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发展又推进了一步。 本书采用的分析方法新颖先进,材料丰硕全面,论证周密严谨,结论客观合理,是世界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证昆虫分布规律及地理区划的专著。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昆虫、生物、地理等专业师生以及从事昆虫学、动物学、植物学、地理学、生物地理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和自然保护工作人员参考
-
传承地理许世远,王铮,宁越敏,陆珏 著华东师范大学建校于1951年。建校之始,即设立地理系。7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地理人传承老一代地理学家筚路蓝缕的开创精神,栉风沐雨,兼容并蓄,艰苦奋斗,为我国地理学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主要记述前40年进校的地理老师教学科研业绩,以事带人,据实叙事,不仅记录了从20世纪50年代初创时期地理学单一学科,发展到今天拥有20余个分支学科、众多研究领域和先进技术设备的现代地理学科体系的全部历程,也是华东师范大学新老地理人不忘使命的真实写照。
-
庐山地理学野外实习教程林爱文 等著,林爱文,李全,郑永宏,戴侦勇,赵林 编庐山地理学野外实践教育基地适合开展多学科综合性野外实践教学活动。本书在全面介绍庐山实则、区域地理特征、实习路线及其教学设计基础上,分别从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人文等方面叙述庐山地理学野外实习的背景资料、基本技能、实习要求和观察内容。既注重实践技能提升训练,又注重综合能力培养,突出探索创新和研究性过程设计,同时充分发挥数字化平台、互联网、移动设备、手机APP等技术手段对实习内容和模式创新的支撑作用,增强实习过程的自主性和互动性。
-
扬子北缘钟祥-京山地区南华系-志留系研究刘浩,金鑫镖,邓新,张维峰,徐大良等 编扬子北缘钟祥—京山地区的扬子陆块和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的结合部位,南华纪—志留纪地层分布齐全,沉积类型复杂,地层中矿产资源丰富,但地层和古生物的调查与研究资料显得陈旧和不系统,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作出取舍或者更新。本书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积极消化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的国际地层表和地层及古生物研究前沿,对钟祥—京山地区南华纪—志留纪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层序地层及地层含矿性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建立了多重地层划分和对比,探讨了寒武纪早期的古地理格局,重点对早奥陶世地层及笔石进行了研究,新建温峡口组和钟祥组,建立了早奥陶世笔石序列,研究了单枝笔石属Azygograptus的生态习性及占地理意义,讨论了铜家冲铜矿的成因机制和成矿模式。本书可供从事地质调查、地质科学研究等科技人员和地质相关大专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
土地利用变化多主体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闫慧敏,潘理虎,黄河清 著土地利用变化是人与自然耦合的复杂过程。多主体建模方法通过自底向上的方式刻画仿真实体agent的自主性与社会性,在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及人类组织等系统的建模、仿真建模与规律认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土地利用变化多主体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由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的研究进展出发,首先介绍多主体模型的发展、应用与原理;然后选取农牧交错区、草原牧区和南方农业种植区三类典型案例区,完整详实地展示从数据采集到模型构建与结果分析的思路与过程;*后对多主体模型的应用与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酒鬼酒地理生态环境保护区袁志忠,陈功锡,张鹤鹑 著本书根据酒鬼酒地理生态环境保护区的基本特征,运用生态学的方法,首先对酒鬼酒地理生态环境保护区自然生态背景调查相关技术规程进行了系统阐述。其次,着重研究了酒鬼酒地理生态环境保护区生态环境因子,特别是土壤、水中的微量元素等的分布规律。再其次,在对酒鬼酒地理生态环境保护区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保护区内水和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就生态保护等七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包括:(1)小气候特征;(2)土壤环境特征;(3)水环境特征;(4)植被与植物资源;(5)植物区系多样性特征;(6)主要植物群落结构特征;(7)生态功能重要性。根据上述七个方面的研究,本书最后提出关于实施生态补偿、加强酒鬼酒地理生态环境区生态功能保护的建议,该建议从生态补偿的定义出发,论述了在酒鬼酒地理生态环境保护区建立生态补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针对酒鬼酒地理生态环境区生态功能保护提出了八条构建可持续性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
干旱区科学概论陈亚宁 著《干旱区科学概论》系统介绍干旱区科学的理论内涵及学科发展。《干旱区科学概论》分上下两篇,共11章。上篇介绍全球干旱区的地理分布和演化,干旱区生态环境要素的特征和规律,干旱区科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问题。下篇由干旱区气象与气候学、干旱区水文学、干旱区绿洲学、干旱区土壤生态学、干旱区生态学和干旱区风沙地貌学六章构成。《干旱区科学概论》是对全球干旱区前沿科学成果的总结,旨在推动和完善干旱区科学的理论体系,促进干旱区科学的学科发展。
-
三江平原孤立湿地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刘吉平,李闯 著受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几十年来三江平原湿地景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由过去以大片湿地为基底的景观转变为现在以农田为基底的景观,湿地破碎化,形成孤立湿地。孤立湿地是三江平原一种主要的湿地形态类型,孤立湿地具有哪些主要功能、它的形成和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对其保护与合理利用,这些都是需要回答的科学问题,因此,研究三江平原孤立湿地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三江平原孤立湿地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基于景观生态学、自然地理学和保护生物学理论,结合野外调查,采用“3S”技术、空间自相关和景观指数模型,研究三江平原孤立湿地景观空间格局、要素结构、景观生态功能和栖息地功能,分析孤立湿地形成和维持的机制,并提出三江平原孤立湿地保护管理措施。
-
周代南土历史地理与文化徐少华 著徐少华,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专长:中国历史地理、先秦历史与文化、青铜器与简帛文献研究、楚文化考古。本书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出发,以历史文献、考古材料及实地考察相结合,借鉴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调查报告和地图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分不同的层次,对周代南阳盆地、淮河上中游地区各诸侯国的族属来源、历史发展、地理变化和文化特色进行系统分析,弄清他们各自汇入楚民族的不同时期和为此后楚文化的形成、发展所提供的历史、地理、文化背景,进而探讨这两个地区在楚国历史发展和文化演进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楚国在这两个地区的长期开发、经营中所作出的贡献。
-
地理学评论张景秋,刘志林 编空间行为与规划研究会的主旨是推动微观数据与空间分析方法的结合,并将这种结合应用在城市研究与规划中。所以,我们每次都希望在方法论层面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基于此,本次会议设计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就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在自己研究中的经历,着重交流基于微观数据,包括调查数据以及空间分析中碰到的一些挑战,特别是针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能有一个深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