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理论
-
现代河漫滩沉积特征与环境意义张凌华 著稳定的河漫滩沉积中含有丰富的流域洪水事件和环境污染信息,为开展河漫滩环境沉积学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长江南京—镇江段地处长江下游,沿岸发育了较大面积的河漫滩。《现代河漫滩沉积特征与环境意义:以长江下游为例》所记录的研究在长江南京段采集了3个现代河漫滩沉积岩心,在镇江段采集了2个现代河漫滩沉积岩心,综合运用地貌与沉积学的调查和方法,结合实验室137Cs测年、粒度、磁化率、地球化学分析,系统分析长江下游感潮河段现代河漫滩沉积特征与环境意义,探讨河漫滩沉积记录的洪水事件,评价现代河漫滩沉积环境质量并重建长江南京段河漫滩沉积记录的重金属污染历史。研究发现,长江下游南京—镇江段现代河漫滩沉积物以粗细交替的含砂或者黏土的粉砂沉积为主,局部有薄砂层或者粒度较粗的层位,对应流域大洪水事件的沉积。长江下游地区的污染历史具有阶段性特征,沉积物中虽然存在部分元素的富集,但重金属污染并不严重,这与长江特定的沉积环境有关。
-
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对策研究张林波,吴丰昌 著《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对策研究》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研究(四期)”成果系列丛书的第四卷。《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对策研究》围绕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对策研究。课题组主要由中国工程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的院士和专家组成,并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组成专家组。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课题组组织十余次相关领域专家咨询研讨,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生态文明建设典型地区开展调研,最终形成了《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对策研究》成果。
-
促进地理科学的变革性研究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 等 著,程昌秀,高培超,宋长青 译校变革性研究能否在其提出阶段就被明确地界定出来,而不是在执行、传播或对学科的影响已经变得明显之后才被研究人员和决策者感知?地理科学领域的历史经验可给我们怎样的回答?这便是本书编撰委员会面临的挑战及核心命题。 本书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专门成立的委员会执笔,以“促进地理科学的变革性研究”为主题。变革性研究是指挑战或颠覆原有研究范式、能够创造新范式或新领域的科学研究。鉴于变革性研究对学术界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潜在的深远影响,变革性研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受到了科学家、科研工作者以及科研资助机构的高度重视。 全书分为四大章节,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 Chapter 1:什么是变革性研究 综述并探讨了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英国经济和社会研究委员会等科研资助机构对变革性研究的定义、资助策略和评估方法。介绍了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专门成立的委员会(即本书成果的贡献者)是如何针对地理科学领域的变革性研究开展调查工作的。 Chapter 2:地理科学领域近期的变革性研究 回顾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地理科学领域的变革性研究,识别出五大典型研究案例:政治生态学、空间社会理论、环境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总结了这些变革性研究的特点、发展与传播过程以及经验与教训。 Chapter 3:当前背景 分析了当前美国的知识生产体系、研发经费水平、大学生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变革性研究的作用,总结出美国研发机构和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四大挑战。 Chapter 4:促进变革性研究 逐一回应了美国研发机构和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四大挑战,并从教学、研究文化、职业发展和资助机制等方面对如何在地理科学中促进变革性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
地球大数据支撑的美丽中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高峰 等 著《地球大数据支撑的美丽中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针对美丽中国建设评价工作,构建了以地球大数据为支撑、以可持续发展(SDGs)指标与本土指标相融合的美丽中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美丽中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从单项评价、综合评价及公众满意度评价入手,开展了2015年全国地级市尺度的全景美丽中国建设水平全景评价,并对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的天蓝、地绿、水清、人和4个维度进行了相关指标的评价和研究。
-
行星冰冻圈胡永云 等 著冰冻圈不仅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一个重要圈层,也是其他行星气候系统的一个重要圈层。《行星冰冻圈》系统介绍太阳系行星和太阳系外行星的冰冻圈及其在行星气候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地球冰冻圈在地球长达46亿年的演化历史中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行星冰冻圈》首先介绍地球历史气候演化中的几次重大的全球性冰期事件;其次介绍太阳系的形成以及太阳系水分的来源和分布;再次介绍行星冰冻圈探测技术;*后简要介绍目前已确认的太阳系外行星、可能的宜居行星及其冰冻圈特征,这对寻找宜居行星和地外生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对行星冰冻圈的研究将进一步加深对地球冰冻圈的理解。
-
转型期制造业空间重构与城乡空间结构响应周蕾 著1978年以来的经济体制转型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40余年城乡发展的动力基础,是城乡经济社会形态变化和城乡空间结构重组*重要的塑造力和演进动力。体制转型对产业空间布局和城乡空间的影响已成为人文地理学界的热点研究领域。《转型期制造业空间重构与城乡空间结构响应》将制度因素引入空间研究,以“制造业空间重构”为切入点,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探寻企业资本与政府权力在城乡空间发展中的作用,总结市场经济自组织和政府调控他组织过程对城乡空间结构演变的作用机制,揭示体制转型期我国城乡空间结构演变的体制动因。《转型期制造业空间重构与城乡空间结构响应》所引介的文献资料与观点反映了国内外城市研究界对经济体制转型期中国城乡空间响应研究的*新动态,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广东省地理信息产业技术路线图胡月明 等 著《广东省地理信息产业技术路线图》介绍了广东省地理信息产业技术现状,分析了广东省地理信息产业的市场需求、产业目标、技术壁垒、研发需求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绘制了广东省地理信息产业技术路线图,对广东省地理信息产业技术发展趋势提出预测和建议。
-
地理学视角下的空域研究路紫 等 著《地理学视角下的空域研究:交叉与创新》立足于空域研究急剧变革的时代背景,聚焦地理学视角下的空域研究,为动态空域配置创建一组数据/通信传输支持的协同作用模型,旨在解决释放空域容量、提高空域利用率的有关问题,推动国家空域配置与管理形式的转变,丰富经济地理学流理论的内涵。 《地理学视角下的空域研究:交叉与创新》共分9章。第1章和第2章阐述空域、人类-空域关系、空域系统等概念,综述时空连续数据支持下空域资源配置的研究进展,归纳地理学视角下空域研究的优势:航迹数据分析和航迹时空图开发。第3章至第7章分别以空中廊道、机场终端空域、多机场系统以及我国正在实施的空中大通道等为空域单元,聚焦于航空流网络结构和运行结构两个主题,进行了理论和方法论研究,其中第4章是延续第3章专门分出高密度空中廊道进行的典型案例研究。第8章和第9章关注空域研究的两个特殊方面:城市超低空空域无人机活动通道划设和航空碳排放环境损害。
-
俄罗斯联邦和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与条件[俄罗斯] B.M.科特利亚科夫 等 著,李泽红 译《俄罗斯联邦和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与条件》综合了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科学部第13号基础研究计划“俄罗斯联邦和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地理基础”(2012~2014年)中一些用于探索俄罗斯联邦可持续发展条件和资源的研究成果。专著表明了针对国家自然生态潜力和自然资源潜力的观点,综合评估了作为俄罗斯联邦和各地区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组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对20世纪90年代初期和现代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在俄罗斯发展中的地位进行了地缘上的比较分析。根据20世纪90年代中期俄罗斯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倡议编写了分析报告——《俄罗斯战略资源》(1996年)。在分析报告中从生态地理角度评估了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20年后,权威专家组(B.M.科特利亚科夫、В.А.鲁米扬采夫、И.И.莫霍夫、Э.А.利哈切瓦、Н.И.科龙克维奇、А.Н.佐洛托克雷林、А.А.季什科夫、Н.Н.克柳耶夫、О.Б.格列泽尔、А.В.普季奇尼科夫、М.А.瓦伊斯费利德、В.Ю.马斯利亚科夫等)再次重复了自己同行20年前的分析,并提示了保障国家经济多样性的战略资源更加重要的意义。*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在俄罗斯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自给自足的背景下,在俄罗斯经济中利用好战略资源将有助于俄罗斯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
中国地学会研究谢皆刚 著本书首先厘清中国地学会学理与体制的中、西、东学渊源,以及在古今华洋映照下的变形与变态,理解其具有远较东西及后世专门学会更为复杂的面相;其次,顺时序重现中国地学会在学术与政治领域的活动脉络,探究其组织、事业、人事和影响,根据内部的自我变更与外部因素的互动,揭示其与学界、政界及社会的联系;最后,在分析章程条文的基础上,解析中国地学会主导者的言行及学会内外的争论,了解其背后的人事与利益纠葛,探究其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