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典籍
-
老照片冯克力 主编《老照片(第76辑)》内容包括:又是北山落雨时、永远的南中国海、我所知道的基建工程兵、“军管”时代的终结、乌龙江大桥纪事、一件往事、丰收的喜悦、袁世凯“总统图书馆”馆长孔天增、抗日名将张灵甫、父亲王林和廖运周、我的父亲胡萍、爱唱歌的母亲、优雅的战争、1935年:天津的白俄军官学校等等。《老照片(第76辑)》由山东画报出版社编著。
-
日本对南洋华侨调查资料选编·第二辑孙承 译《日本对南洋华侨调查资料选编》共出版三辑。本丛书译自2003年日本龙溪书舍整理出版的48种关于南洋华侨的调查报告书,在我国属第一次出版。正如译者在《日本对南洋华侨的调查及其影响》(见总序)所言:“1907年, 日本政府批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帝国国防方针》,确定了向亚洲大陆扩张国权和扶持民力向南洋发展的基本国策。从此, 日本政府有关机构和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调查部、东亚经济调查局、台湾拓殖株式会社等一批‘国策会社’开始对南洋华侨的历史与现状进行长期和全面的调查研究,直到日本帝国崩溃才戛然而止。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形式的调查报告资料,对于研究南洋华侨史乃至中日关系史和太平洋战争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亟待我国学术界的整理与研究。”因此我们相信,这套史料的出版,对我国史学界进一步了解20世纪前半期日本政府和“国策会社”关于南洋华侨调查的历史真相,开拓中日关系史研究的新领域等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本丛书是1925—1945年期间日本政府对南洋华侨的调查资料,其中的某些用语和措辞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的印记。特别是调查者提出的政策建议部分,使用“皇军”、“台湾本岛人”、“我方”等称谓,再如某些镇压华侨的政策建议。为了保持历史档案原貌,在出版过程中,我们对书中观点和称谓不以现在的提法和措辞加以替代。另外,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及当时调查、编写者水平所限,调查资料中存在一些不准确、不完备之处。此类问题无法亦不必以现今图书出版规范加以修正,为免繁琐,我们亦不在文中——加注说明。敬请读者在阅读和引用时加以注意,慎重取舍。
-
日本对南洋华侨调查资料选编崔丕,姚玉民 译《日本对南洋华侨调查资料选编》共出版三辑。《日本对南洋华侨调查资料选编》译自2003年日本龙溪书舍整理出版的48种关于南洋华侨的调查报告书,在我国属第一次出版。正如译者在《日本对南洋华侨的调查及其影响》(见总序)所言:“1907年,日本政府批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帝国国防方针》,确定了向亚洲大陆扩张国权和扶持民力向南洋发展的基本国策。从此,日本政府有关机构和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调查部、东亚经济调查局、台湾拓殖株式会社等一批‘国策会社’开始对南洋华侨的历史与现状进行长期和全面的调查研究,直到日本帝国崩溃才戛然而止。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形式的调查报告资料,对于研究南洋华侨史乃至中日关系史和太平洋战争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亟待我国学术界的整理与研究。”因此我们相信,这套史料的出版,对我国史学界进一步了解20世纪前半期日本政府和“国策会社”关于南洋华侨调查的历史真相,开拓中日关系史研究的新领域等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日本对南洋华侨调查资料选编》是1925-1945年期间日本政府对南洋华侨的调查资料,其中的某些用语和措辞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的印记。特别是调查者提出的政策建议部分,使用“皇军”、“台湾本岛人”、“我方”等称谓,再如某些镇压华侨的政策建议。为了保持历史档案原貌,在出版过程中,我们对书中观点和称谓不以现在的提法和措辞加以替代。
-
温州经籍志(清)孙诒让 著,潘猛补 点校《温州经籍志》为温州地方艺文专志,共三十六卷,记载了温州旧属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泰顺、玉环六县自唐迄清道光年间温州人或有关温州之著述,共收1300余家,1759部。按四部分类,于每目之下,则按朝代排序,其下再按作者排序。每书录书名、卷数、前志著录情况、原书序跋及前人之评议识语等,并注明存、佚、缺、未见四项。若存,则多载明版本。如有评论考证,则加案语于后。全书考证精详,体例谨严,网罗宏富。所加各条案语,甚为精到,于“学派升降、文人风尚异同之微尤详”。被学界目为地方艺文志之冠,有“一郡文献之帜志”之誉。此次整理,以孙诒让再稿本为工作底本,参以初稿、定稿以及孙延钊批校的浙图刊本,并利用孙延钊所撰校勘记。同时除对文字进行校勘外,还就孙诒让考订疏误之处及其云“未见”、“已佚”之书而今存者,略加考辨。
-
事林广记陈元靓 著《事林广记》首次白话插图缩译本,主要以元代类书《事林广记》为原本,收录其中与现代生活相关的内容,按照不同的类别将其划归为六卷。其中包括:礼仪、闲情、巫蛊、耕织、悬壶以及穿戴。《事林广记》原书是一本学术界公认的研究中国古代日常生活的重要史料,而白话插图缩译本经过译者精心翻译,收录原书200多幅珍贵插图,是一幅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
元代行省制度李治安 著李治安编著的《元代行省制度(套装共2册)》为国家社科基金首届重大招标项目,是“我国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书稿分为三编,上编对行省制度进行本体考察,中编研究各地诸行省,下编探讨行政、军事、检查机构与制度同行省制度的关系。全书资料丰富,论证谨严,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和参考价值。
-
海路与陆路刘迎胜 著《海路与陆路:中古时代东西交流研究》是蒙元史、海外交通史专家刘迎胜教授近20年有关中外关系史研究成果的精选。全书分为海、陆两编。“海路编”从新的视角考察了“东洋”与“西洋”的概念,探求了郑和及其以前时代中国在西太平洋-北印度洋海域的活动,澳门在东西交流中所起的作用。“陆路编”从中古时代大漠南北游牧民族的迁移活动出发,以汉-伊斯兰史料对比的角度,研讨元明两代汉地与内陆亚洲之关系。
-
江西省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编著全书由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报告、民国档案资料、文史资料、日军在赣暴行录、重大惨案、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大事记、图片等7个部分组成,分上、下卷,共约100万字。本书以数据、表格、图片及文字资料等形式,真实揭露了日军袭赣8年中的种种残暴罪行,并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因日军暴行给江西造成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因年代久远,许多亲历抗战的人员早已故去,并且很多珍贵的档案资料业已散失,书中所用的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江西当时的受损情况,但仍足以揭露日军反人类、反文明的罪行,戳穿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谎言。 我们强调不要忘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让我们牢记60多年前发生在赣江两岸的惨剧,振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常山年鉴常山县地方志编纂地 编一、《常山年鉴》是中共常山县委、常山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地方综合性年鉴,旨在全面、系统地按年度记载常山县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实情,为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人士以及中外投资者了解、研究、建设常山,提供丰富翔实的地情资料,并为续修《常山县志》积累资料,是一部政府公报性的工具书,更是宣传常山、介绍常山的名片。,二、《常山年鉴(2010)》,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尽可能全面客观地记载2009年全县人民在中共常山县委、常山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工业立县”主战略,全面落实“实干兴县、项目强县”总要求,在保增长、主攻招商引资、加快项目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创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实效。三、《常山年鉴(2010)》记事时间为2009年1一l2月,以文字记述为主,辅以图表照片。四、《常山年鉴(2010)》采用分类编纂法,基本结构为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部分分目下面设副分目,分别用不同的字号和字体表示。类目标题标于书眉;分目单设一行;条目为年鉴基本记述单位,其标题用[]引出。五、以县级机关各部门、各乡镇(办事处)及有关驻常山单位为基本记述主体,以事物性质分类,设“中共常山县委员会”、“常山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山县人民政府”、“政协常山县委员会”、“民主党派”、“群众团体”、“政法”、“地方军事”、“工业”、“农业林业水利”、“商业贸易”、“信息传媒”、“交通”、“城乡建设与管理”、“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气象”、“经济综合管理”、“财政税务”、“金融保险”、“人事劳动社会保障”、“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旅游”、“卫生体育”、“社会生活”、“乡镇”等25个类目。为增加资料价值和使用价值,在卷首设“特载”、“大事记”、“专记”、“县情概览”,以反映总体情况;卷末设“组织机构及负责人名录”、“荣誉录”、“重要文件目录”、“艺文”、“国民经济若干统计资料”、“附录”、“索引”。六、资料由常山县各部门、乡镇(办事处)和驻常山的省、市属单位提供。稿件由各单位指定专人撰写,经编辑部编定再经各单位审核后定稿。撰稿人和摄影者统一署名于条目和照片之后的()内。七、“荣誉录”,收录2009年1—12月公布,由常山县委、县政府、市级(含部门)、省级(含部门)、国家级(含部门)命名、表彰、颁发的荣誉称号;“艺文”的录人为刊登在国家正规出版物上的作品或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民间故事。八、凡涉及常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性的数据,以县统计局提供为准;统计局未作统计的,由各部门、乡镇(办事处)提供。九、遵循现代汉语行文规范,行文力求简洁、准确、朴实、顺畅。有关度量等以法定单位为准。十、《常山年鉴》编辑出版,得到各承编单位的大力支持,不少同志为年鉴的编写付出了辛勤劳动,特借此深表谢意。编印、出版中的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提出批评指正。
-
辛亥江南鞠建林,张燕 主编辛亥革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浙江民气开通,商业发达,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辛亥英烈谱里镌刻着大量的浙江人的名字。江南独有的文化性和和开拓的人文基因,至今仍影响一代代浙江人。秋瑾、蔡元培、陶成章、章太炎……一个个人名在历史与现实中闪回。本书试图从江南的视角回望辛亥,寻访当年人物与故事,聆听历史的记忆。《辛亥江南》思考的是,看似柔弱的浙江人,何以在辛亥时选择将自己的命运与家国民族之命运联系在一起。在百年后平静的日子里,该书希望以江南独特的温婉来缓缓诉说那个狂飙突进的年代。在秋瑾之死的故事中,《辛亥江南》歌颂的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慷慨赴国、追求理想;在吴昌硕与西泠印社的传奇里,《辛亥江南》刻划的是浙江文人的气节与风骨;在浙江最早的一条铁路、江墅铁路曲折的建造过程中,《辛亥江南》展示的是浙江商人的先行者——湖商的毁家纾难、义助革命。《辛亥江南》不是一部宏大叙事为纲、试图重新定义辛亥的书,它也不是一本以挖掘史料为目的,从微观层面展现辛亥名人轶事的书。它以独特的视角,从辛亥年间江南的人物与故事出发,连接过去和现在,寻找浙江的独特气质和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无形却胜似有形的财富,它来自于浙江的历史文脉、形胜富庶,更来自于浙江的士子和民众对封建暴政刚烈的反抗。辛亥年间,浙江人在泱泱中华大地上此起彼伏地抗争,将辛亥革命推向了高潮。可以说,浙江人影响了一个时代的走向,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