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典籍
-
北大岁月北京大学校友会 编1946年5月4日,由北大、清华和南开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宣布解散。1946年10月10日,复员后的北京大学正式开学,到1948年12月建校五十周年时,已发展成设有文、理、法、农、工、医等6个学院33个系,有3800多名学生和1300多位教职员工的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并在文史哲、数理化、农学和医学等诸多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北大校史翻开了新的篇章。《北大岁月:1946-1949的记忆》分为“我们的家园生活”“我们的师长学友”“我们的峥嵘岁月”“我们的社团报刊”四部分。通过130多篇校友的回忆和专题文章,展现当年北大的校园历史文化,动荡不安的学习生活,栩栩如生的师长风采,蓬勃发展的爱国民主运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师生们坚持爱国进步、追求真理、严谨治学、勤奋学习的精神风貌。书中评述了校长胡适、代校长傅斯年的功过是非,介绍了汤用彤、郑天挺、周炳琳、饶毓泰、曾昭抡、张景钺、钱端升、俞大绂、许德珩、贺麟等一代名师的学术成就、教学经验和道德文章。《北大岁月:1946-1949的记忆》收录回忆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和迎接北大新生的多篇文章,体现了师生们自觉地与民族的兴盛荣辱紧密地连在一起的革命精神,这种“常为新”的精神和传统已成力北大校史上光辉的一页。
-
皖江历史与文献丛稿张宪华 著张宪华编著的《皖江历史与文献丛稿》一书,内容包括皖江地区的世家大族、皖江古代经济,皖江文献、芜湖文献诸多方面。通读《皖江历史与文献丛稿》,作者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与正确的理论、方法,对皖江历史上一些世族人文现象、社会经济、移民问题、相关历史文献等,做出了深入的、细致的、许多甚至是带有本质性的认识,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其中有些内容足可以为现代文化建设及相关政策的制订,提供很好的借鉴。相信《皖江历史与文献丛稿》的出版,会进一步扩大皖江历史文化研究的影响,推动皖江城市带经济及区域文化建设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
淄川文化遗产唐加福 著《淄川文化遗产(共2册)(精)》由唐加福所著,书中《文物卷》选取了全区500处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五大类文物点,79件馆藏重点文物入册。《非物质文化遗产卷》囊括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曲等九大类268项内容。这套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知识性、科学性和可读性,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料,为全区的文化遗产建立了一份图文并茂的历史档案。
-
中国乡村的基督教(美)史维东 著,吴薇 译《中国乡村的基督教:1860-1900年江西省的冲突和适应》作者史维东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撷取了“教案”这一晚清中国社会最为敏感而且频繁发生的事件与关注重点,并针对以往研究者注重城市“教案”研究而忽略乡村地区的不足,对基督教在中国乡村地区的生存、发展及其在地方冲突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乡村教案的本质内容等作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和透彻分析,尤其是通过对《教务教案档》中材料的梳理,揭示江西市镇和乡村天主教徒与非天主教徒之间丰富多变的的各种关系,努力还原一个处于内外交困、社会动荡中的晚清地方社会。作者通过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描述和分析,得出与以往研究者截然不同的结论,城市中的“教案”大都由地方精英主导,但在乡村地区绝大部分所谓的“教案”和基督教本身没有太大关系,而个人或家庭纠纷、贫困以及日常的疏远也成为冲突的缘由;基督教徒并未脱离地方社会而聚居,江西乡村地区的天主教徒恰恰是仍然融入其生活的地方社会的;引起民教冲突的原因是普遍存在于中国乡村的日常矛盾,而并非宗教问题;而且这些乡村冲突最终大部分都得到和平解决。《中国乡村的基督教:1860-1900年江西省的冲突和适应》中对清末江西地方社会生活多有鲜活描绘,读来饶有趣味。
-
老照片冯克力 编《老照片(第87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
-
绝密档案背后的传奇北京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档案》栏目组 编2009年2月4曰,一档令人耳目一新的电视栏目{档案》在北京电视台卫视频道亮相,从此《档案》以其第一手的档案资料、引人入胜的故事、新颖的节目形式和讲述方式,在全国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迅速拥有了一批固定的观众群,栏目的品牌效应在全国悄然兴起。{档案)栏目立足于中国国内和世界各国档案机构解密的档案资料,通过解密尘封档案里隐藏的人们不曾了解、不能想象的真相,用现代的视角解读历史,用独特的方式为群众提供留存的真相。这些真相就是一个个比想象更精彩的故事。广大观众将随着《档案》栏目每期节目的播出,踏上一条曲折、惊奇、真实的揭秘之旅。
-
台湾史稿张海鹏,陶文钊 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丛刊:台湾史稿(套装上下册)》是迄今为止全面、系统、完整叙述台湾历史的一部通史性著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丛刊:台湾史稿(套装上下册)》从台湾的三处旧石器时代文化开始一直叙写到2010年底,对台湾古代、近代、当代的历史做了细致的考察、研究和叙述,观点正确、资料丰富、叙述准确。《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丛刊:台湾史稿(套装上下册)》对于正确传播台湾历史知识、全面认识了解台湾、正确处理今天海峡两岸关系,认识台湾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将发挥极大的作用,因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丛刊:台湾史稿(套装上下册)》不仅具有学术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
锦官城掌故白郎 编成都别称“锦官城”,最早源于西汉时专门织造蜀锦的锦官城,位置大概在今百花潭一带,不复存在久矣。对这座悠久的大都会来说,令人眼花缭乱的华丽与遗恨背后,历史讳莫如深的洗牌方式全然不可思议。过去两千多年的城市历程证明,人定胜天是一条错误的道路,其结果必然是天定胜人;唯有人天和合,方能执天而行。从一个角度来说,作为一个地域之核的传统成都现已消逝,今天的生活“与渗透着我们先辈的希望和沉思的房子、果实和葡萄毫无共同之处”(里尔克语),故国的重重叠影,亦仅能回首一二于星辰下。将来如何修复根脉,这是一个问题。《锦官城掌故》有幸人选2012年度成都市重点文艺扶持项目,方能顺利面世。
-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文献汇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译室 编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是1939年1月成立的,至1946年曾先后四次举行参议会会议,《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文献汇辑》即为这四次会议的文献汇辑,全面地叙述了有关边区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为研究陕甘宁边区的重要资料。《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文献汇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译室编著。
-
潮青学刊陈景熙 编《潮青学刊》是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主办,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青年委员会承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面向海内外公开出 版的学术年刊。主要收录符合当代中国学术 规范,遵循本学刊《文稿格式》的有关潮汕历史文化研究的高层次、高水平研究成果, 欢迎国内外学术同人踊跃赐稿。 《潮青学刊(第1辑)》收录潮汕历史 文化研究中心青年委员会委员代表性学术论文50篇,内容涵盖方言歌谣灯谜、潮剧艺 术、区域历史、侨批侨汇、文化遗产、历史 文献、潮籍贤哲、教育事业、宗教信仰等潮汕历史文化领域的新近研究成果。 《潮青学刊(第1辑)》由陈景熙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