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典籍
-
西人中华西南行纪·金沙江(英)吉尔 著,(英)尤里 编,曾嵘 译作为一个探险家,吉尔在短暂的一生中,足迹遍及中亚、西亚、北非及中国的广大地区。本书虽然主要是其中国之行的记录,但亨利·尤里编撰的《吉尔上尉小传》,实际上已概括了吉尔一生中大部分的探险与考察历程,所以,本书涉及广大区域范围内差异巨大的地理、历史与文化面貌,也涉及19世纪中后期上述地区的很多重要历史事件。译者虽然尽了很大努力,但仍感翻译本中尚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敬希读者批评指正。 由于前面所述的特点,也导致本书在翻译过程中可想而知的难度。吉尔所行范围之广,其间百年沧桑,很多地方现今已不复存在或地名几经更替,而其在中国境内的旅行,也往往绕过大城市,不走寻常路,因此导致地名考据方面的困难,幸有厦门大学鲁西奇教授一细致考据。并为本书编制了3幅地图;此外,本书第六章引述了一首当年川人怒斥洋人的古体诗,由于目前已经无法找到原诗出处,特请云南统计局的李丁先生照原意挥就。而整个编校过程中,若无中国地图出皈}土的各位编辑耐心审校、清绘插图,也必然无法圆满完成这—译作。 最后-由于此书译自《金沙江》第二版,因此书中的注释较为复杂。凡未加说明的皆是吉尔的原注,此外还有尤里和译者的注释,则分别进行了标注,特此说明。
-
1860年的中国战争(英)乔治·奥尔古德 著,沈弘 译乔治·奥尔古德编写的《1860年的中国战争:信札与日记》,1901年在伦敦出版。奥尔古德是英军中负责军需后勤的准将,本书是他用日记和书信的形式逐日记录战争进程的回忆录,引用了随军摄影师意大利人贝阿托拍摄的大量老照片,非常直观,真切地反映了宏大而惨烈的战争场面,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
远征中国日记(法)查理·德·穆特雷西 著,魏清巍 译《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圆明园丛书:远征中国日记(上)》收录了当年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亲历者的回忆录15种,这是英法两国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尤其是圆明园劫难历史资料大规模、成系列地在我国翻译出版,披露了当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的大量历史细节和第一手原始资料。
-
军旅回忆(法)阿尔芒·吕西 著,王眉 译《军旅回忆:1860年征战中国之私密家信集》收录了当年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亲历者的回忆录15种,这 是英法两国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尤其是圆明园劫难历史资料大规模、成系列地在我国翻译出版,披露了 当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的大量历史细节和第一手原始 资料。 《军旅回忆:1860年征战中国之私密家信集》由 阿尔芒·吕西所著。
-
远征中国日记(法)查理·德·穆特雷西 著,魏清巍 译《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圆明园丛书:远征中国日记(下)》收录了当年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亲历者的回忆录15种,这是英法两国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尤其是圆明园劫难历史资料大规模、成系列地在我国翻译出版,披露了当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的大量历史细节和第一手原始资料。
-
西人中华西南行纪·马嘉理行纪(英)马嘉理 著,(英)阿礼国 编,曾嵘 译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中华帝国的大门洞开,西方人纷纷来到中国,他们对中国境内的自然地理、人文社会的考察和观察所留下的文献记载,向来受到学术界与社会大众较普遍的关注,也得到中国近现代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等领域专家的重视。“马嘉理案”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历史事件,也使马嘉理成为历史名人。本书收集了马嘉理在中国学习、工作时期的书信、日记和考察工作日志,特别是他奉命“探路”,从汉口出发沿长江上溯,再穿越贵州、云南进入缅甸的行程中所写的详细日志和书信,对于我们了解一百多年前中国人的习俗、观念和某些社会现象很有价值。文字通俗易懂,适合对中国近代史感兴趣的专业人士和大众阅读。
-
运书日记陈训慈 著,周振鹤 整理自1937年8月初,为避日本侵略军炮火,时任浙江省图书馆馆长的陈训慈力主将文澜阁《四库全书》等善本书从杭州向南迁移。但战事日紧,军运日繁,资金日蹙,为转运书事,陈训慈不得不多方周旋。至1938年2月底,文澜阁《四库全书》及浙江图书馆馆藏善本书共二百余箱,辗转运抵浙江龙泉。为安全计,陈训慈数次呈请迁《四库》于内地。虽然教育部当局主文澜阁《四库全书》迁黔,但浙江省府则不以为然,存置不议。陈训慈奔劳其间,为保《四库》之周全费尽心力。
-
近代史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 编《近代史资料(总127号)》的主要内容有抚东奏稿(七)、李鸿章等致陈鼐手札、庚子天津保卫战史料一则、康有为未刊函电稿、血钟、安福秘史(二)、中南银行档案资料选编等信息。为读者更详细的展现了中国近代史的详细信息。
-
近代史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 编《近代史资料》的主要内容有抚东奏稿(八)、曾国藩致沈葆桢手书五通、弢园随笔、清末实行世界标准时史料、辛亥革命时期新编《三字经》三种、知识青年从军记——张谦日记(上)、台湾省收复计划大纲、政治协商会议经过检讨等。
-
失落的一代(法)潘鸣啸 著,欧阳因 译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引述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达到了轰轰烈烈的高潮。这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人口大迁移不仅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这一代人被称为“失落的一代”。如今,“失落的一代”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新一届领导人,7个政治局常委中,4个当过知青。现在,中国的命运已然落在了他们的手中,他们将如何实现最伟大的“中国梦”。这本书将带我们深刻地认识并了解这一代人,了解他们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