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
-
海盗的历史韩英鑫 吕芳海盗行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但海盗行为的准确定义必须联系到“海盗”这个词。在英文中,海盗行为这个词有很多不同的意思,而在今天这个词本身的一些意思已经几乎用不上了,海盗行为这个词最早的使用是在17世纪之前。而海盗pirate(peirato)这个词则是在大概公元前140年被古罗马的史学家波利比奥斯第一次使用。希腊的史学家布鲁达克在公元100年左右给海盗行为下了最早的明确定义。他形容海盗为那些非法攻击船只以及沿海城市的人。海盗行为最早出现在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在之后的很多年里海盗行为这个词仍然没有统一的定义。公元9世纪到11世纪的挪威掠夺者不被称为海盗,人们叫他们“丹麦人”或者“维京人”,在中世纪英格兰这个词另外一个比较流行的意思是“海贼”。与现代词汇连接最紧密的海盗解释出现在在18世纪,即为“歹徒”;这表示即使你不是军人也可以随时杀死他们。最早的国际法中也包括了关于针对海盗的法令。这是由于大部分海盗都在所有国家的国界之外活动。海盗的形象总是伴随着鹦鹉、黑眼罩和假肢而出现的。但事实上,文学作品中对海盗的描写并不真实。真实的海盗生活中充满了暴力,酗酒和污秽的语言。
-
虹口记忆宋妍 主编虹口是左翼文化史中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地方。民国时期,无数左翼文化名人曾在这里安家,许多里程碑式的文化事件在这里发生。这一切都与上海半殖民地城市发展中特殊的地缘政治有关。虹口南部紧靠苏州河地区直到今周家嘴路和海宁路一线在1899年正式划为美租界,并入公共租界。此后,租界当局继续以越界筑路的方式扩张其势力,建造或改造了以今四川北路为主干包括今山阴路、多伦路、溧阳路在内的数条马路,使这一地区成为租界在华界的延伸,而造成华、租两界政府在管辖权上的纷争,事实上形成了所谓“三不管”地带。政府管理的松弛加上便利的交通和适中的生活消费,使这一地区成为左翼文人的聚居地和地下文化活动的中心。左翼文化名人的生活和活动给民国时期的虹口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而这正是这本画册所要努力追寻、再现和重构的一段历史。
-
《外国文化导论》自学考试题解刘建军 主编《自学考试题解》是为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和自学者编撰的一部参考书。全书根据考试大纲的考核规定并依据组编教材《外国文化导论》的内容而写成,是考生平时自学和参加考试的重要参考教材。《自学考试题解》的编撰者是参加《外国文化导论》大纲与教材编写的主要成员,对大纲和教材的规定与内容具有很好的把握能力。为了使学习者、使用者和参加考试的考生更有效地学习和自查,本书采用了出题和回答的方式。全书在体例上按章节排列,每一章又分为三个部分,即:“学习重点说明”、“自我测试题”、“自我测试题参考答案”。这部参考书对自学考试的考生非常重要,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期间,更好地把握考核点和掌握重点内容,考出好成绩。
-
世界文明史(美)舍曼 等编著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概括性地介绍了整个人类文明6000多年的发展历程,描绘了人类文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理区域的发展状况及其相互影响。每一章以引言概述该种文明的相关主题,以时间为线索简略而直观地叙述该种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以及重要的人物、事件及其历史过程。本书用非常丰富的珍贵资料,客观、真实地再现了世界文明史上的人物和事件,为读者参与世界文明史的分析和研究留下了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本书所提供的资料极具学术价值,除了非常权威的文字资料以外,还配备了极其丰富的绘画、雕刻、制陶、照片、建筑物、纪念碑、硬币、地图等视觉资料,为读者提供了书面文献以外的历史证据。本书还为读者提供了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供学习者参考、分析和批判。因此,《世界文明史》是读者学习和研究世界文化、世界历史、世界经济、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的极为难得的重要文献。
-
1917年,革命中的俄罗斯(法)尼古拉·韦尔特;宫宝荣 译被战争搞得混乱不堪、又遭受反对派削弱的俄罗斯缓缓地沉沦着。在帝国首都彼得堡,人民饥寒交迫,革命自发而生。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逊位,临时政府宣告成立。与此同时,在各地成千上万个苏维埃和委员会里,工农兵破天荒地发表意见、主张权利、行使职责。整个国家都在进行“革命”。几个月的时间,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便营造了成功的条件。10月26日,一场军事起义之后,这个积极行动的少数派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一时间,政变与社会革命殊途同归。在这部生动而又清晰的著作中,尼古拉·韦尔特再现了紧张激烈的1917年。这一年承载着宏传的希望、正义和自由,同时也展现着人类历史上第一场社会主义革命——“伟大的十月革命”——所制造的误会与神话。
-
像自由一样美丽林达 著作者以数十幅“二战”中犹太人集中营被害儿童的幸存画作为主,围绕在苦难中坚守人的尊严、坚持美的创造和智慧的思考这一核心内容,讲述相关背景和有记载的人物及故事,内容涉及普通的犹太家庭、犹太儿童、犹太艺术家等大批浩劫受难者的遭遇和他们不懈的精神追求。六十年前,这些孩子们的老师,想尽办法艰难地把孩子们的诗和画保存下来,是为了让今天的我们,有那么一个片刻停下来,去了解——人们曾经有过这样一段真实经历。也让我们有哪怕是一小段的静默时间,去想一想,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和今天的儿童们一样的孩子,有了一个非常不同的、被突然中断的童年。这些孩子,成千上万的孩子,再也没有能够长大。可是,这些诗和画的存在,给我们讲述了那个令我们无法回避的、真实的故事。 ——林达我再也没有见到另一只蝴蝶那只蝴蝶,是最后的一只蝴蝶不住在这里不住在集中营*选自诗歌《蝴蝶》,作者巴维尔?弗里德曼(Pavel Friedmann),一九四二年囚于特莱津,一九四四年被杀死在奥斯威辛集中营,二十三岁。献上的这本小书是囚禁在集中营的犹太孩子,留给我们每一个人的遗产。 希望你一直保存着这本书,哪怕你在一年年地长大,哪怕它在书架上放了很久,落满灰尘。 只要你再次打开,你一定会庆幸,你并没有把它丢失。 像自由一样美丽——犹太人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沉沉的轮子碾过我们的前额把它深深地埋入我们的记忆深处。*选自诗歌《特莱津》,作者:男孩米夫(Mif),1944年囚于特莱津集中营,失踪。捷克斯洛伐克,纳粹德国侵略战争的第一个牺牲品。捷克斯洛伐克的犹太孩子们:在1939年9月,晚上八点以后,不准上街1940年8月,纳粹可能随时来抄他们的家,只要在搜查中发现拥有某些“违禁品”,比如,搜出一个苹果,就会被逮捕。1942年2月,不准上理发店,这一年的8月起,他们吃一个鸡蛋都是违法的终于有一天,在捷克斯洛伐克所有的学校门口,都贴出通知,犹太孩子不准上学。从1942年2月开始,纳粹开始勒令犹太人离开家,他们将被送往集中营。今天,集中营有了一种新的惊恐,被它攥在手心,死亡挥舞起冰刀。邪恶的病菌活跃地散布着恐怖,在它阴影下的牺牲者,在哭泣挣扎。*选自诗歌《恐惧》,作者:女孩爱娃?波兹科娃(Eva Pickova),十二岁,1942年被遣送到特莱津,1944年底被杀死在奥斯威辛集中营。布拉格西北方向六十公里,特莱津集中营在这个集中营存在的两年多时间里,还有近十万的囚徒被临时安排在这里居住,然后再被送往死亡营。这里原来是个小镇,但是除了有犹太人被送来和送走,这里的出口永远是封锁着的。被关在这里的,除了捷克斯洛伐克的犹太人,还有来自德国、丹麦、匈牙利、奥地利、荷兰等其他欧洲国家的犹太人。在他们中间,有过一万五千名犹太儿童。最后,只有一百多名存活。只要是八岁以上的孩子,他们就被迫和父母分开。孩子们仍然住得很挤,二十到四十个孩子住一间屋子,很多男孩只能两个人挤在本来只能睡一个人的板铺上。到处是臭虫、虱子和跳蚤,冬天没有足够的毯子。平时饿,冬天冷,营养不良,生病,想家。他们只有恐惧,却忘记了什么是快乐。孩子们像在命运的水流上漂浮的树叶,他们的命运吸引了集中营里的成人囚徒的目光。 在非常时期,在危险之中,有一些成年囚徒虽然对未来十分悲观,不相信自己能支撑着活过这场灾难,活到战争结束。可是,看到这些孩子,他们暂时放下自己的不幸,暂时忘记了飘荡在自己头上的死亡阴影…… 这些成年人开始想:应该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度过非常岁月?我们作为成年人,要对孩子说些什么?我们也许无法活过这场战争,他们却可能活下来,未来属于他们。我们今天怎么做,对孩子才是最好的帮助?他们除了生命,已经一无所有。 通过努力,他们让纳粹同意了让一些年轻的犹太人囚徒,和孩子们住在一起,管理和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在竭力照顾孩子们生活的同时,他们几乎是本能地,开始考虑孩子们的教育。他们要把知识、艺术和良知,交给孩子,让他们的灵魂得到支撑。于是,他们只能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甚至违反禁令。他们把一些教师安排为宿舍的管理员,这样,就可以在带领孩子做游戏的时间里,悄悄地给孩子上课。 我想飞翔,可是能去哪儿,又能飞多高?假如我也挂在枝头,既然树能开花为什么我就不能?我不想就这样凋谢!*选自诗歌《一个日落余晖的傍晚》,作者:特莱津无名小诗人 ,1944年来到这里的孩子们开始并不知道,特莱津也囚禁着许多一流的艺术家、音乐家、学者和教授。他们和孩子们在特莱津相遇。 他们教孩子们上着数学、地理、历史,还有犹太民族的语言希伯来语的课程他们教孩子们画画,教孩子们如何“重新会唱歌”他们甚至带领孩子办了一份自己的地下杂志,这杂志留下了孩子的诗文和宝贵的历史纪录他们中有人曾经写道:“在我们中间,一定有人会幸存下来。”然而他们和孩子中的大部分都被纳粹杀害……但是,特莱津犹太人在默默坚守的他们民族的文化,在坚守的一种精神,纳粹却没有力量扼杀。你们特莱津的画家们,你们要把窗户敞开面对世界,飘浮在你们田园诗的云朵的背景上:有一天,你可能跌入痛苦的口子里。要挣脱那通向深渊的轨道,要活着,在黑暗中,仍然创造!*选自诗歌《画》作者:男孩哈努什?哈申布尔克(Hanus Hachenburg),1943年底失踪。在战争结束的时候,特莱津的幸存者们将这些奇迹般被保留下来的绘画、文字带了出来。人们终于看到,有这样的一种文化:不仅是一部音乐歌剧的演出,不仅是教会孩子写一首诗、引导孩子们办一份杂志,这是一种信仰的表达。在特莱津,艺术家在坚持正常的创作和教学,学者在坚持他们的学术讲座;艺术家们,不仅为集中营的孩子们,也为生活在今天和以后世界的人们,展示了生活本身的不朽,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不朽,展示了维护宁静心灵和智慧思索的必要。将近四千五百张由孩子们在特莱津创作的绘画作品,现在被布拉格犹太人博物馆收藏和展出,被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
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研究唐洪森、田庆华、欧阳城旺这是一个传颂了六十多年的悲壮感人的故事:1942年10月2Et,一艘满载,816名英军战俘和侨民的日本运输船“里斯本丸”,因被美军潜艇“鲈鱼”号击中,在中街山列岛(东极)的青浜岛外海沉没。当时青浜、庙子湖、西福山等几个岛的渔民奋不顾身,在波涛汹涌的洋面上救起T384名英军战俘和侨民。虽然其中大部分又重新被日军掳去,但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藏匿下了伊文思、约翰斯通、法勒斯,并辗转护送三位英国人抵达中国抗日安全区域。本书作者经过数年研究,并对相关档案、资料进行了扎实的比对、分析,寻访了大量当事人或知情人,成就了这部既有学术价值,又极具可读性的抗战史作品。这部书的内容,有力地诠释了中国人民的大无畏精神和人道主义品格,揭示了日本法西斯的凶残,为人们研究、了解那段战争,铸就了一个有力的支点。
-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埃及)艾哈迈德·爱敏 著,史希同 等译本书为全书八册本的最后一册,即“正午时期”的第四卷。本卷依据大量原始资料.详细考察并介绍了伊斯兰教各主要教派——穆阿台及勒派、逊尼派、十叶派、苏非派在阿拔斯王朝后期的发展及各派之间的分歧,并对各派的主要教义、著名人物和文学作了充分的阐述。在附录部分,作者对伊历6世纪至近代启蒙时期学术、文学及宗教活动作了介绍,并对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衰落的原因作了精辟分析。本卷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全书的最后一册,至此,被誉为“划时代的伊斯兰百科全书”全部译介完成。
-
远东耶稣会史研究戚印平 著《远东耶稣会史研究》研究内容为传教史与东西文化交流史。全书由12篇文章及其附录资料组成,大都涉及以前不太为人关注的“边缘问题”。例如沙勿略与中国的关系、耶稣会士的商业活动、武力征服中国的计划、耶稣会内部的通信制度以及远东地区的主教任命问题等等。涉及的内容和范畴亦颇为宽泛,正如《远东耶稣会史研究》的标题所示,作者试图从远东、甚至更为广阔的视角来解读相关历史人物与事件。如果将以往对入华耶稣会士的研究称为正史的话,那么《远东耶稣会史研究》的论述更像是前史、外传或新编。
-
外国音乐简史王丹丹音乐教师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艺术教育赖以发展的基础,是决定艺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教师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本世纪初开始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对音乐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为满足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应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呼唤,适应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改革的需要,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和反复征求意见,研制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两个重要的教学指导文件。《方案》和《纲要》进一步明确了音乐学(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对于我国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的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方案》和《纲要》颁发后,与之配套的教材建设随即被提上了工作日程。这是实施《方案》的重要环节,也是为落实《纲要》提供必要的课程资源。我们本着“先主干课(全体学生的共同必修课),后选修课;由点带面,分批推出;精心组织,注重质量”的原则,对教学急需而又实际紧缺的11门专业主干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力量进行了教材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