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
-
吃草!朱迪思·温劳布 著,扈嘉翼 译本书是一部介绍沙拉发展历程的简史,全书正文共六章,主要探讨了自古罗马帝国以降的欧洲沙拉的发展轨迹,兼论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沙拉菜肴与欧洲沙拉的不同之处。沙拉这道菜肴最初由从山坡上采集的野生植物调制而成,在古代被认为没有特别的营养价值,它们总是在质地、味道和热量方面与正餐形成对比。随着生蔬菜和新鲜蔬菜被视为健康的饮食选择,沙拉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食物。作者揭示了沙拉是如何在一餐饭中占据自己的位置——有时是在正餐之前,有时是作为正餐,有时是作为最后一道菜,以及沙拉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世界各地演变成一种价值极高的单独菜肴。本书描述了沙拉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发展,并介绍了知名沙拉的历史及食谱,因此是一部食物历史学家和各地美食爱好者的书目。
-
鼓楼新悦 坏血病(加)斯蒂芬·鲍恩著对坏血病的治疗是最伟大的军事胜利之一,但它对历史的影响却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本书回顾了从16世纪坏血病最早出现以来,到18世纪这个疾病的病因和疗法之谜被破解,再到19世纪早期预防药物最终投入使用的历史。故事情节百转千回,讲述三位传奇人物如何克服18世纪思维的限制,解决了他们那个时代最大的医学之谜,并对19世纪的国际政治带来深远影响。本书以历史作家的口吻叙述,内容丰富有趣,涉及医学史、风帆时代的海军史、拿破仑战争等,既有专业价值,又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
浙江海港海关史话刘玉婷、白斌、陈育峰本书是“浙江海洋文化史话丛书”之一,以时间脉络为索引,聚焦浙江沿海港口的演进、地方海关的出现与发展以及浙江沿海区域的开发和对外贸易,重点探索浙江沿海港口的开发遵循自北向南、自河口向海口演变的空间地理形态规律。将历史时期的浙江沿海港口和海关分成三个区域单元,分别是杭州—嘉兴港群、宁波—舟山港群和温州—台州港群。本书征引广泛,对现代浙江港口与海关发展的历史溯源、浙江海洋文化的研究与发展具有一定价值。
-
文书之力郭桂坤文书,中国古代各王朝维系统治的要件之一,至迟在秦汉时期便已高度成熟。王充《论衡》即有言曰:“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在唐代文书体系中,奏敕——臣民上报的奏事文书与皇帝颁下的命令文书,居于核心地位。它们是朝廷日常政务信息往来的主要载体,紧密关系着王朝的统治。奏敕处理流程,实际上就是唐王朝日常政务运作与中枢权力运行的过程。本书从公文形态与政务运作联动关系的角度入手,对唐代奏敕体系的变化与中枢政务运作机制的演进加以研究,既丰富了唐代文书运作与制度变迁的若干面相,也可以为认识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系提供参考。
-
血液传[比利时]马克·博加茨 著,张轶弛 译从维京部落饮血治癫痫,到次真正意义上的输血;从毫无底线的水蛭吸血术,到吸血鬼德古拉的诞生;从脐带血银行的泛滥,到干细胞移植与癌症治疗……没有什么比血液更让人着迷又害怕的了。本书以全面的视角将六千年来围绕血液发生的故事娓娓道来,有荒诞、不可思议的奇闻轶事,也有令人唏嘘、引人深思的严肃事件。让我们跟随血液学家马克•博加茨的脚步,踏上一次血液的探索之旅,看血液在医学、政治、文化、艺术等领域掀起了怎样的惊涛骇浪。
-
历史、制度与选文张惠苑本书以晚清到民国时期的小学国文(国语)教材为对象,打破学科壁垒,从历史、制度与选文的角度,对近代中国小学语文教材的诸多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全书立足教材本身,采用史料学与文本解读的研究方法,围绕以下四个问题展开:首先,通过对教材选文历史的演变研究,考察在文本与教材的双向互动中,文学作品如何在教育的场域中传播与接受;其次,通过审定制度与教材编写关系的研究,还原小学国文(国语)教材从传统走向现代并逐渐规范化的历史过程;再次,通过对小学国文(国语)教材的文本与图像进行深度解读,探究早期教材编写者在文化传承与融合上的努力与贡献;最后,通过史料钩沉,使一些编写理念独具一格,却被研究者忽略的国文(国语)教材凸显其研究价值。本书希望为教材学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与方法。
-
葡萄酒的世界史山本博诞生于中近东的葡萄酒先是传入埃及,经过希腊,向西扩展至欧洲,但它并没有进入东方。暂且将伊斯兰教禁酒这样的宗教、文化壁垒排开,印度、西亚、中国、以及更东的日本等国,也是葡萄酒的不毛之地。中国虽然自汉朝起,就因张骞出使西域而带来了葡萄,到唐朝时,文人墨客也开始喝到葡萄酒,并栽植葡萄,但在此之后,葡萄酒却忽然消失了。大洋彼岸的南北美洲也一直没有葡萄酒的身影。南北美洲开始酿造葡萄酒要到西班牙征服之后,由传教士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葡萄酒文化也没有在这些地区诞生,这并不是由于亚洲像中国人、日本人等地区的人们不喝酒造成的。在日本,酿造以米作为原料的清酒时,为了产生酿酒所需的微生菌,使用了醪糟和酵母,它的酿造技术和工艺在世界上也属唯一。而世界各地也有椰子酒等用果实酿造的独特且种类繁多的酒,人们亦享受着他们带来的乐趣。从葡萄酒发展分布图就可知,埃及、犹太、希腊、罗马等文明在形成欧洲文化底色的“两希文明”(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的同时,作为其中一环葡萄酒文化也逐渐发育起来。那么,葡萄酒是如何开始在美索不达米亚起源,并在埃及、希腊、罗马、欧洲、世界范围内传播的?旧约与新约中对葡萄酒的描述有何不同?葡萄酒如何在罗马形成了平民化与贵族化的差异?葡萄酒在欧洲中世纪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又如何?本书对葡萄酒的历史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和影响做了详尽的叙述。
-
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李剑鸣本书取材于古今中外成名史家的治学经验和经典论著,吸收国内外历史哲学、史学方法和史学史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作者本人研究和教学的体会,采取深入浅出的笔法,运用平实晓畅的文字,系统而条畅地论述治史所应具备的修养、技艺和规范,并对史学的学科特性、历史知识的性质、历史理解的意义、历史的用途等问题加以讨论,对后现代主义的史学理念也做了适度的回应。本书在方法论方面推许开放性、多元性和实践性,强调历史主义、语境主义和历史语义学的重要性;在研究策略方面主张兼顾实证性、理论化和可读性,提倡“以大观小、小题大做、因小见大”的选题和写作方式。
-
中国符号赵亚男 著,朱辉 编《中国符号》系列是一套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普及性读物。该系列图书选取了民俗、节气、瓷器、建筑、诗词、骈文、家训、汉字、绘画、楹联等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符号,以通俗的语言解读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阐述其发展历史和思想流变,力求多角度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独特魅力。《中国瓷器》一书从瓷器的起源与发展、初具规模、成熟与革新、复兴、由盛转衰等几个阶段对瓷器的发展历程进行介绍,以通俗的语言介绍瓷器的派别、种类、造型、材料、工艺等,并简单介绍了瓷器的外销,以及与中国各类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一本了解中国瓷器的普及性读物。
-
中国前近代的出版、文化与权力周启荣本书应用新文化史理论分析晚明蓬勃的商业出版对社会、文化各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作者从多个角度考察了16—17世纪中国书籍的生产,涉及商业出版的运作方式、商业出版扩张如何为科举士子提供艺文劳动机会、艺文市场的交易、商业性“四书”论集对官方解释的挑战、艺文权威由朝廷向职业批评家的转移、复社作为能够对科举考官施加影响的职业批评家联盟的性质、八股文评选家通过出版市场而成为公共批评家的地位、科举考试与商业性书籍出版的关系,以及诸多晚明人士在商业化艺文公共空间的表现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