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国别史
-
英国的东南亚区域合作政策李峰.著本书在建构“身份地位化”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借由相关解密外交档案,探究了1945年至1967年(二战结束至东盟成立)期间英国的“东南亚区域合作”政策,揭示了这一政策实践对东南亚的区域影响。研究认为,英国的“东南亚区域合作”是其东南亚政策而非现代意义的区域合作,但在区域“身份地位化”进程中,英国的政策实践从合作成员共享、集体身份塑造、组织经验积累及区域规范扩散等4个互为一体的方面,影响了现代东南亚区域建构及区域合作起源。
-
人类不会停止说谎[英]娜塔莎·蒂德 著,刘杰,陈锐珊,李秋宜 译世界史是一片汪洋,与人类相关的一切都可以汇入其中,而说谎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或为保护自己,或为达成目的。人性古今相通,中外无别。 本书以微小的视角切入,从“谎言”这一奇特角度审视历史。从公元前6世纪的古波斯帝国,到近现代的切尔诺贝利灾难,视野遍及全球,涵盖两千多年的时间长河。作者讲述的案例中,有引发冲突与战争的伪造文件,如神秘的《君士坦丁赠礼》和《彼得大帝遗嘱》,也有大规模的媒体粉饰,如英国的布尔战争时期的集中营,法国的德雷福斯事件。 当然,在这些谎言之中也不乏“冤案”,如西班牙异端裁判所的黑暗传说和对中国女皇武则天的妖魔化。作者犀利地指出,在一代一代人讲述历史的过程中,不少属于小说的离奇内容变成“历史事实”取代了真相,甚至还有一些谎言,深刻地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作者截取了五个时代,古代世界、中世纪、近代、19世纪与20世纪,分别选取其中神秘且影响广泛的历史流言与迷案,将它们一一拆解,揭示谎言如何成为影响历史进程的有力推手,背后的说谎者又有着怎样的动机与阴谋。
-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家庭罗曼史林·亨特(Lynn Hunt)“家庭罗曼史”的概念借自弗洛伊德的理论,指在幻想中挣脱自己平庸的父母,以某些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取而代之。在本书中,林·亨特以此概念指称政治或群体的无意识状态,将其视为构成法国大革命政治理念基调的某种集体而无意识的家庭秩序想象。由此家庭成员的论述构成了本书的叙事结构,并以家国互喻的方式,分析18世纪法国小说、版画中所表达的集体想象,陈述18世纪的法国人视其统治者为父,视其国为家的想法。历史学家林?亨特采用艺术作品与史料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以下几个方面:人类是如何——不自觉地,无意识地——对权力运作进行集体想象;而这种想象,又如何塑造政治与社会的进程,最后这种想象又如何被反塑造。另外,本书的论述并非沿着时间的脉络直线前进,而是在革命十年间颠来倒去地反复叙说,颠覆单一观点的直线史观,呈现给读者另一种解读历史的典范之作。
-
纯粹·理性的光辉宋协立本书是一部关于欧洲文明史的作品,作者通过对欧洲文明发展历程的深入研究,并结合自己的留学经历创作而成。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围绕哲学和社会思潮的问题展开,是对欧洲文明发展过程中重要思想家的思想、社会思潮和社会变革等的基本论述;下篇则是对欧洲从古代至20世纪前期科学和科学方法发展概况进行阐述,包括欧洲文明各个历史阶段科学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其对于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作者在论述中尽量减少对历史事件的铺陈,注重理论和观念的价值,力避内容意义的一般化。
-
希腊和古代中亚余太山本书为余太山近年研治古代中亚史的学术成果结集。马其顿亚历山大东征是古代世界史上的一件大事。为了彻底征服阿喀美尼德帝国、使自己成为亚洲之主,在大流士三世死后,亚历山大开始进军中亚。此举在中亚史上影响深远,尤其是亚历山大去世后成立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给中亚乃至西北次大陆打上了深深的民族的、文化的烙印。不仅如此,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对于东西文化的接触和交流也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由于资料、特别是文献数据的匮乏,上述历程中许多问题至今不甚了了。本书拟在尽可能吸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考述其间若干主要环节,以填补自己对这段历史认知的空白,亦为国内中亚古代史研究者提供参考。
-
大西洋史保罗·布特尔本书以独特的海洋视角,重新讲述全球历史。全书以伊比利亚人发现大西洋之前的传说与现实开篇,描述了冒险家们在大西洋上的经历,各强国在大西洋上的贸易和争夺,纽约和利物浦等大西洋上港口城市的发展,各时期发生在大西洋的重要历史事件等,还全面分析了海上民族的命运改变以及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中大西洋战役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历史都是从陆地(通常是国家)的角度来书写的,而海洋则提供了另一种立足于接触、交流和转变的视角。布特尔的书为当下大西洋历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将有助于深化、精细在这个方面的认识。
-
中世纪感官文化史[美]理查德·G.纽豪瑟 编, 钱文逸 译理解感官对于理解中世纪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在这一时期的思想架构和文化实践的发展中,对诸感官的理论探讨和实际运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漫长的中世纪千年里,人们对于感官的认知与如今并不相同:例如,言说就被认为是嘴巴的感官之一;视觉和听觉并不总是最主要的感官;对于医学界来说,味觉更具有决定性……感官也不仅仅是被动的感受器官,人们认为它们在感知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也是每个人的道德身份形成的重要因素。 从具体的都市或集市中的感官到医学、科学乃至哲学中的感官,从作为社会地位象征的感官到用于学术分析中的感官,本书揭示了中世纪有关感官的多种解释,并揭示了感官经验的重要性。
-
阁楼里的南军托尼·霍维茨(Tony Horwitz)当普利策奖获奖战地记者托尼·霍维茨离开波斯尼亚和中东的战场,来到蓝岭山脉一处安静的角落时,他认为他已经远离了战区。但是某天早晨,窗外的枪声吵醒了他,于是他开始记录发生在身边的一场战争。随着童年时代对内战的热情被唤醒,他开始探访仍旧保留内战鲜活记忆的南方各地。在弗吉尼亚,他加入了一支“硬核”内战重演者队伍;在肯塔基,他亲历了一场无法避免的种族冲突;在安德森维尔,他发现,曾经作为战犯被绞死的战俘营军官现在成了烈士和英雄。对于许多人来说,内战尚未结束,而作者的南方之旅也见证了美国足够多的分裂和不统一的迹象。
-
追忆阿哈纳格兰理查德·怀特(Richard White)本书生动讲述了爱尔兰女子萨拉·沃尔什在20世纪上半叶移民美国、跨越大西洋两岸的社会边界(包括国籍、宗教信仰和阶级)的经历,是通过口述历史讲述家族历史的经典之作。作者理查德·怀特通过母亲的口述历史讲述移民追寻美国梦的故事,探究历史与记忆的关系,语言优美,融史料于叙事之中,对于口述历史、家族历史正日益发展的中国而言,具有借鉴意义。本书不只是萨拉·沃尔什的回忆录,萨拉的儿子、杰出的历史学家理查德·怀特与家族其他人进行交谈,搜集所能找到的证据,对记忆进行检视、证实和情景还原,并且多次发现,档案记录并不支持他母亲、家庭其他成员乃至他本人回忆的内容,而历史记录有时也会与真相不符,从而再现了一个比回忆更丰富、更全面、更准确和更有意义的过去。
-
现代伊朗的政治经济学刘岚雨译本书是了解20世纪伊朗政治、经济最全面也是最为权威的书籍之一,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作者运用了跨学科、跨方法论的研究方法,并综合运用了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与社会学的理论来研究问题,同时还兼用了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本书不仅在西方伊朗学术研究界饱受推崇,在伊朗国内的影响更为深远,甚至对我国伊朗研究也有建设性的影响。本书是伊朗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专业必DU书目之一,深受东西方伊朗学研究者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