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
-
中俄关系历史档案文件集·清代编李静杰中俄关系,逶迤曲折,以史为镜,鉴往知来。《中俄关系历史档案文件集·清代编》共19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静杰主编。本书收集和编纂了清代 1653 年至1911年中俄关系历史档案文件,反映了两个相邻大国长达 259 年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历史。本书以我国海峡两岸档案为主体,兼及外国档案,文件质量高,来源全面;不是档案文件的堆积,而是对大量文件的筛选、点校、注释、翻译和论述,为中俄关系史、清史、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资料和视角,堪称一部清代中俄关系的“百科全书”。
-
樱与兽[美]伊恩·J.米勒 著;张涛 译本书是一本动物史、社会文化史研究专著,主要研究日本第一座现代动物园——成立于1882 年的东京上野动物园,在日本快速近代化、帝国崛起和陨落的历史背景下,叙述这座动物园从明治维新时期到当代的历史,讲述这座动物园发挥的具体功能和作用。本书认为,这是第一座有别于西方世界的各种影响而独立建设成立的动物园,不仅是日本东京的著名观光景点,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一方面从独特的角度体现了日本自明治时期以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剧变,另一方面反思了人类与动物、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
万物皆可测量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 著,谭宇墨凡 译《万物皆可测量》讨论的是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在西欧发生的从“定性认知”到“定量认知”的划时代转变。这一转变使得现代科学、技术、商业实践和官僚制度成为可能。西欧人,如果不是早,肯定也是属于早发明机械时钟、几何上精确的地图、复式簿记、严谨的代数和音乐符号,以及透视法的人。到16世纪,与世界任何其他地方相比,西欧都有更多人习惯定量思考。这些人也因此成为科学、技术、军备、航海、商业实践和官僚机构中的领袖,并创造了西方音乐和绘画历史上的许多伟大的杰作。简言之,《万物皆可测量》旨在探讨1250—1600年间在西欧发生的关于“定量思维”的心态革命,揭示这一划时代转变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
失落的文明[意]安娜·玛丽亚·利贝拉蒂 等失落的文明系列1辑3册包含《古代中国》《古罗马》《古墨西哥》。每个文明都分为3大篇章讲述。开篇讲述古代文明的兴起、动荡与繁盛。继而从精神生活到物质生活,从建筑到音乐,从贵族墓葬到农民日常,全景式地展现古代文化。在历史与文化的叙述中,穿插着相关文物的讲解,在历史里说文物,用文物证历史。之后,本书走进古代遗址,身临考古现场,触摸历史的遗迹,开展一趟跨越时空的访古之旅。
-
贺葆真日记贺葆真 著,徐雁平 整理贺葆真(1878-1949),字性存,桐城派晚期重要古文家贺涛之子。其日记又题为《收愚斋日记》,时间跨度从作者十七岁到五十三岁,清光绪十六年正月至民国十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原阙民国九年至民国十八年),几乎涵括了著者的一生。贺葆真记日记详于记事,其文字可作为个人实录来读,同时有人主动提供素材,因而《贺葆真日记》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乡村社会经济、士绅家庭、传统文人群体、书院教育的转变、士绅投身实业的尝试、各种党派活动的展开、股票的买卖、直隶和山东土匪的横行、政坛变换以及五四运动的旁观实录,还有北方社会风俗的描绘等,可以著述待之。
-
征服希腊[英] 罗宾·沃特菲尔德(RobinWaterfield) 著,韩瑞国 译对罗马共和国来说,能够一跃成为称霸地中海世界的强盛帝国,波利比乌斯提到的53年时间,即公元前219~前167年极为重要。而截至目前,人们往往将关注放在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三次大规模战争上而忽略了罗马在东地中海地区的扩张活动。本书记述了包括波利比乌斯提出的53年在内的公元前229~前146年的罗马扩张行为,详细讲述了罗马对其东方邻国日益增长的统治,呈现了罗马循序渐进、势不可当的称霸趋势。罗宾·沃特菲尔德按照时间线索,以快节奏的叙事方式追溯了罗马先后在希腊各地区树立权威,并通过保持权力之间的平衡来维护自己在东地中海地区的霸权地位,终消灭马其顿,君临希腊;兼顾论述了同时期罗马西向扩张的活动,揭示了罗马东方政策——远程控制的特殊性质:为与迦太基的战争节省兵力,并避免不必要的军事开支。沃特菲德尔聚焦于军事与外交方面的运作,同时着眼于罗马文化的渊源,探讨了罗马人在与希腊文化接触的过程中怎样不断调整对希腊文化的观点以及不断找寻和塑造自身文化。这是罗马雄霸整个地中海历史中极其精彩且关键的一章,也是描绘欧洲文化不可缺少的一笔。
-
江瀚日记(清)江瀚 著;郑园 整理江瀚,字叔海,博学能文,著述有《慎所立斋诗集》十卷等。八册手稿《江叔海日记》传世,四册藏于北师大图书馆,另四册藏江氏后人处。《江瀚日记》的整理是以2016年国家图书馆影印本为底本,附录《江叔海先生遗像等四种》三种。江瀚曾任京师大学堂教席、故宫博物院馆长等要职,所接触者多为近代文化名人,日记涉人涉事丰富,是交游世界的复现,是其新学发展的记录。其所记日记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为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以及士人百态,提供了丰富的一手文献。 本书系晚清著名学者江瀚日记的首次整理,原为《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之一种,此次升级为《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典藏本)》系列。
-
探寻罗马人﹝英﹞詹姆斯·伦肖(James Renshaw)《探寻罗马人》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历史书,收录了大量古罗马帝国的考古学史料,并配有大量的照片、时间线、地图和平面图,从历史、宗教、社会、娱乐、战争和古城这6个方面详细探究了它在欧洲的人文影响力,从而引申出古罗马人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贡献。本书作者詹姆斯·伦肖(James Renshaw)是欧洲古典文学学者,英国“九大公学”之一圣保罗中学(St Paul's School)、戈多尔芬和拉蒂默学校(Godolphin and Latymer School)古典文学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极具权威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全方位了解古罗马历史的入门读物,带领读者重新领略古罗马帝国的精彩史诗。
-
十二恺撒[法]维尔吉尼·吉罗(Virginie Girod)受到古罗马历史学家苏埃托尼乌斯作品《罗马十二帝王传》的启发,本书作者在二十二岁时便立下志向,要重新解读深刻影响罗马帝国历史走向的十二位恺撒。她将皇帝置于社会、政治和最重要的家庭背景中,重新审视一个个关于背叛、阴谋和受挫的爱情的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在这里,关于帝王的神话被打破,他们更具人性的一面重新浮出水面。塑造他们的不仅是战场上的胜利和元老院的演讲,成长的环境、与家人的关系也至关重要。他们冲动、脆弱、偏执、自卑,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不知如何驾驭,最终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走向扭曲,不惜伤害家人甚至自己。十二位恺撒既不是英雄,也不是怪物,而是神话包裹下的普通人,作者希望读者带着同情的态度,重新审视这十二个人:恺撒和奥古斯都是如何成功占领罗马的?提比略、卡利古拉和尼禄为什么会走向暴政?克劳狄乌斯究竟是白痴还是伟大的统治者?皇帝的母亲和皇后们对他们产生了哪些影响?皇帝为什么难以达到民众心中优秀统治者的标准?
-
人文主义与史学[美]约瑟夫·莱文(Joseph M.Levine) 著,王伊林 译作者开篇即梳理并阐释了15世纪的历史写作方法,以及那个时期人们区分历史和故事(fiction)的各种做法。在随后的章节中,通过回顾现代史学编纂中最著名的事件之一(即《君士坦丁捐赠》真伪之争),以及1500—1800年古文物研究的发展,作者指出,人文主义者通过模仿古典作品来撰写历史,而古典冲动则促成了现代考古学的诞生,由此也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现代史学编纂的发展方式。除此之外,作者还借助对培根早期生活和思想的密切关注,试图找到其自然哲学和新科学对英国史学的影响,因为和人文主义者一样,培根也无法容忍中世纪浪漫史和圣徒言行录中的故事,他认为新科学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通过最新的观察和实验准确地描述自然。在最后部分的章节中,作者引入了18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关于“古今之争”中那些针对自我意识问题的回应,由此也向我们呈现了吉本对于近代早期英国史学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