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料典籍
-
历史只露半边脸刘绪义这是一部轻松解读历史的作品,所选文章均来自《南方都市报》历史评论专版。本书主要围绕着一些广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文化史上一些熟悉的学术问题进行了重新考察与分析,提出了新的观点,纠正了历史的误读,还原了历史的真相
-
汉代财经大辩论詹宏志《盐铁论》记录汉朝昭帝时期一场火辣辣的大辩论,环绕当时政府经济、财政措施的反省与检讨:提醒我们经济学本是环境的科学,启发我们各族群的权力如何取得平衡,以增进族群间的和谐发展。本书介绍了盐铁之论的历史大背景,以生动的文笔,向当代读者传达千古名著的精髓与神韵。
-
大元史与新清史沈卫荣本书为作者近年来对于蒙元史和清史理论研究的一组文章合编,为一本史学理论的学者散论。近年的历史研究中,关于“历史书写”、“话语权”的研究思路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相信“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样的说法,不管是“东方主义”还是“西方主义”,都是从各文化自身的立场、观念、需要出发去看待与自己不同的、他者的文化。中、西方的历史学者不管视角多么的不同,但一样难逃政治立场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历史的真实往往要比这种带着非此即彼的价值判断而建构、形成的历史叙事丰富和复杂的多。在对藏传佛教、以及基于元代西藏史、清代西藏史的实证研究之外,作者力求对于以往的中、西方历史学者视角下扭曲或片面的西藏历史做一些普及和解释的工作。在这本书中,作者梳理了以往和近年来对于蒙元史、清史研究方向和历史性质的不同呼声,认为历史研究不管大小、新旧,其最基本的学术实践还是应该回归到对多语种历史文献的发掘、解读和研究,并借此来重建历史的真实。历史研究需要把历史故事放回到其本来的语言的、社会的和历史的语境中来考察,以充分揭露历史的独特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从文本的和实证的研究中以小见大、推陈出新,尽量排除现实政治的干扰,得到可靠的历史真实,建构起能与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的学术要求和理想相适应的,但同时又超*现实政治、权力和利益束缚的宏大历史叙事,才真正可以算得上是“大元史”或者“新清史”。 只有这样,历史研究或才有可能对我们今天理解和解决现实政治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有所启发和帮助。
-
抗战时期大后方社会变迁研究暂缺作者《抗战时期大后方社会变迁研究(套装上下册)》为2017年9月召开的“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第二届高端论坛”论文合集。《抗战时期大后方社会变迁研究(套装上下册)》中,全国50多家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学者围绕“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抗战大后方的政治与经济”“抗战大后方的社会变迁”“抗战大后方的思想与文化”“抗战大后方的民族与边疆问题”“西北抗战大后方与西南抗战大后方比较”“抗战时期国际交往及国家地位”等展开研究与讨论,并发表著述。
-
秦史暂缺作者《秦史:崛起与统一》稿是共收录“秦的崛起与秦的统一”学术会议论文27篇,纪念林剑鸣先生逝世20周年暨林剑鸣先生从事秦史研究40周年。对秦文化的渊源、秦人早期的发展路径、秦的政治文化特色、经济生活、都邑营建、建通建设、政治人物、统一战争与外交史、历史地理研究、等均有涉及,对秦的崛起与统一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解决了学界关注的秦史研究的大量问题,追忆了林剑鸣学术成就与研究路径,对当前秦史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洛阳隋唐五代史郭绍林本书共37万字,系目前第一部全方位立体叙述和研究该时期洛阳政治、经济、文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专著,对于别的书籍根本未能提及的民间习俗、衣食住行、节令假日、社会生活等等,都以翔实资料予以展现。特别是对于名列《世界遗产名录》的隋唐大运河、丝绸之路,以及国花备选品种洛阳牡丹的来龙去脉,都作出有理有据的研究。古人向往的“生在苏杭,死葬北邙”,本书稿就隋唐洛阳丧葬情况作出阐释。这些内容都是本书的创新。本书所介绍的内容,包括方方面面,对于人们继续研究隋唐洛阳,利用隋唐洛阳历史文化为当今洛阳的发展提供借鉴,可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和线索脉络指示作用。
-
近代中国民间银行的诞生(日)林幸司本书从近现代中国内陆银行史的角度来探讨中华民国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社会经济上的变与不变。本书分析核心问题是1915年作为四川头一家民间银行开业的“聚兴诚银行”。该银行从成立到被共产党接收为止长达38年的历史中,从钱庄和银行折中的形式出发,1937年改组为有限责任股份银行,1953年公私合营,在组织上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随着这些组织的变化,聚兴诚银行的营业方针在地域性营业路线和全国化营业路线之间以及商业金融路线和产业金融路线之间摇摆。同时,随着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人际关系的构成以及参与政治的方法也有很大的变化。聚兴诚银行的变迁过程,可以说是如实反映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典型事例。研究方法:本书设定的研究视角如下:①探讨西欧·苏联为发端的银行制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②探讨中国的商业秩序变动,③根据实例来解明个别银行的“内部结构”。本书主要以上述三个视角来探讨如下问题。在近代以后出现的内陆地区商业银行究竟是如何得以发展?银行的经营者在中国政治、经济的变动规定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何种关系?通过研究这样的过程,我们如何看待近现代中国本身的面貌?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书采用的史料如下:①在重庆市档案馆收集的有关聚兴诚银行的档案史料;②于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以及国史馆收集的有关国民政府财政部的档案史料;③在重庆出版的报纸·杂志类史料如:《重庆商务日报》(1914-1951年)、《四川经济月刊》(1934-1949年)、《聚星月刊》(1915-1949年)等,④《四川经济参考资料》(1938年)等相关统计资料以及关于聚兴诚银行的回忆录;⑤相关人员的口述调查记录。本书利用这些多方面的史料,实证地研究民国时期到人民共和国初期银行业的发展过程,此前,在日本没有类似的研究著作。
-
从荒野芦滩到东方巴黎苏智良,将杰2016年6月由上海师范大学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史”创新型学科团队协办的“法租界与上海城市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办,本论文集就是此次会议的学术结晶。本书收录了大量关于法租界与上海的*新研究,涉及军警与司法、居民与市政、法租界文化等方面。难能可贵的是,许多研究者具有法国留学经验,能熟练运用法语,查阅法语原始档案,是有潜力的学术力量,他们正担当起法租界史、中法关系史研究的主力。
-
清代宫廷服饰冯林英本书分为:中国服饰文化的高峰——清代宫廷服饰、清代宫廷服饰分类、清代宫廷服饰制作、多姿多彩的清代宫廷服饰纹样以及清代宫廷服饰的鉴藏与保养等五章。书中内容包含了中国服饰文化的产生及发展;满族的沿革及清代冠服制度的确立;清代宫廷服饰的基本内容、主要特征及织绣艺术的辉煌成就;江南三织造的兴衰;清代宫廷服饰的制作流程、织造品种、工艺技法及服饰纹样;宫廷服饰的外流、市场价,以及如何鉴别、收藏和管理古代织绣服饰艺术品等相关内容。
-
步履维艰刘丽丽 编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开始了一系列救亡图存的探索,这些探索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变革。但由于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中国近代化一开始就在坎坷的道路上蹒跚跛行,曲折而又艰难。《步履维艰: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文史哲丛刊第二辑》收录研究“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与中国近代化起步相关的近30余篇论文,包括胡滨《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及其特点》、颜廷亮《维新变法运动与中国文学的近代化》、吴承明《洋务运动与国内市场》、丁守和《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思潮的再认识》等,向读者呈现了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如何开始于洋务运动,如何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如何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