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料典籍
-
福建海上丝绸之路 厦门卷福建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著本书分七个部分,绪论总述了厦门的地理、气候等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条件以及厦门因之而形成的外向型经济特征;第一至第三章,以时间为轴线,探讨了厦门自宋至民国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兴盛和变迁;第四至第六章,重点讲述厦门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东北亚、东南亚的贸易往来,并普及厦门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研究厦门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进一步增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责任感。
-
人圈张明云 著《人圈》一书通过对千里“无人区”25个县(区)之一宽城县的调查,特别是对360多位亲历者的调查采访,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用珍贵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口述资料、专题资料、统计资料等,客观真实地记述了日军在宽城“集家并村”制造“无人区”的历史背景、过程,人民群众在“人圈”中的悲惨遭遇等,有力地揭露了日本侵略者“集家并村”制造“无人区”的累累罪行。这是一部集口述史料、图像史料、历史史料等为一体的史料文集。《人圈:侵华日军在河北宽城实行“人圈”暴行的调查实录》一书为日军的侵华暴行又添了新证,同时也填补了有关日军“集家并村”制造千里“无人区”研究的一项空白。
-
上海图书馆藏唐绍仪中文档案上海图书馆 编《上海图书馆藏唐绍仪中文档案》共含各类档案文件二千余件,涵盖范围自咸同之间至一九三〇年代,时间跨度达六十余年。档案种类包括合同、条约、信函、公牍、章程、账册账单、奏折、电报、地图、谕旨、宣言、名帖等凡十余种。档案形态丰富多样,包括手稿本、抄稿本、木活字本、刻本、电码本、铅印本、墨印本、蓝印本、油印本、石印本、手绘本等。“唐档”内容丰富,许多部分为首次披露,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政治、外交、经济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相信出版之后会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深度,推动近现代史研究的发展。
-
苏轼的自我认识与文学书写宁雯“苏轼的自我认识”是以往研究中容易被忽视的考察角度,却可能为深化苏轼研究提供一种不同于单纯客位评判的新思路。本书通过文本细读,梳理整合苏轼文学书写中关于自我的信息,包括其笔下大量出现的自称、自喻、自嘲、自许等现象,以及苏轼在仕宦体验、社会关系、自然观照中的自我体认,从多个侧面呈现了苏轼自我审视下的个体形象与人生状态。本书借助苏轼反观自我的视角,努力拼合其“冷暖自知”的人生痕迹,较为深入细致地揭示了苏轼的精神面貌与生命体验。
-
古代作家传记史料述要祝鼎民《古代作家传记史料述要》是一部探讨中国古代作家传记史料的专书,内容包括四部分:一、有关各种史料书的概况和重要书籍的选介;二、介绍各种传记史料所收传记的特色及其价值;三、有关传记史料的考订,包括姓名、籍贯、生卒年、事迹诸方面;四、作家传记史料的索引。这四部分内容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古代作家传记史料述要》也是从事古典文学学习和研究的参考书,可为广大的文化工作者查检作家传记史料之用。
-
德性、政治与礼乐教化张树业礼乐文化深度塑造了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生活形态和精神世界,是华夏文明的根本标志和传统教化的重要形式。《礼记》因其荟萃早期儒家礼乐释义文献,全方位论析礼乐之本原、本质、结构、特性、功能与意义,成为理解礼乐文化精神的核心经典。《德性、政治与礼乐教化:礼乐释义研究》致力于回归传统经学诠释思路,化用章句、义疏等解经体裁,通过对《礼记》的精细解读,勾勒儒家礼乐政教思想之全貌,阐扬其理论特质和精神价值。作者首先系统疏解《礼记》通论部文献,以考察儒家对礼乐文化之形上哲理根基、价值观念系统、社会政治理想和生命意义追求的理论诠表,阐发其一天人、本性情、合外内、通物我、协文质、尚中和的思想主旨;其次,对《礼记》礼仪释义专论进行阐释,集中呈现儒家对冠、昏、丧、祭、乡、射等礼仪之情感内蕴、象征意义和政教功能的深刻理解;最后,以《乐记》为本诠解儒家乐论,推明礼乐同源、相成互补之义,探析乐何以成为古典教化的形式和儒家德性人格、生活理想的表征。
-
吴中海岳朱圭铭《吴中海岳:祝允明人生与书学考论》以明代中期代表书家祝允明为研究对象,结合地域环境、时代背景、历史评价等诸多因素,对祝允明的家世、生平事迹、主要交游、书学思想、书艺风格、传承影响和历史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综合深入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学界对祝允明研究的不足,进一步明确了祝允明对书学的具体贡献及其在书史上的地位。
-
古代中国与世界刘家和内容简介:本书是著名史学家刘家和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收录了刘先生自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撰写的论文共20篇,涉及社会经济史、政治制度史、思想文化史、中外古史比较研究等,对古代世界主要文明地区的社会阶层与社会结构问题、中西思想文化的深层结构问题,以及古代文明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
永恒的友谊中国画报出版社 编《永恒的友谊 国际友人援华抗日映像》为中英文画册,通过对海外国际友人援华抗日事迹的记述,以丰富的图片资料和文字,系统地再现了国际友人支援中国抗战的光辉历程,弘扬国际友人在支援中国抗战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国际主义精神。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本画册可以隆重纪念抗战胜利,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进一步宣传我国和平发展的一贯主张。
-
中国养父母历史档案鲍海春,车霁虹,胡晓慧 等 编《中国养父母历史档案》所述“中国养父母”,是指在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日侨俘撤退遣返期间,自愿收养被遗弃的日本孤儿的中国人民。在战后为艰难的历史条件下,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中国人民,收养了4000余名日本遗孤,以父母之思,善待昔日的敌人之子。这既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严守波茨坦公告、信守承诺、珍爱和平所产生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博大、宽厚、仁爱、善良的民族性格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