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料典籍
-
荣禄年谱长编王刚荣禄(1836—1903),字仲华,号略园,别号田舍主人。 早年曾任步军统领、户部左侍郎、内务府大臣、西安将军等职,甲午战争时期派督办军务处大臣、总理衙门大臣,与闻机要。 戊戌政变后入值军机处并节制北洋各军。 庚子事变后,在西安行在中枢中,任领班军机大臣,是《辛丑条约》谈判及”清末新政”开端时期之政府首脑。 荣禄属慈禧太后亲信重臣,其女指婚于醇亲王载沣,其外孙溥仪被立为皇帝。本书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荣禄折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荣禄传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荣禄存札》及《荣禄存各处禀稿》、清华大学图书馆藏《荣禄函稿底本》为主干资料,同时搜罗散见于时人日记、函札、笔记、年谱及报刊上的零碎素材,编撰而成的首部荣禄年谱长编之作,累计约百余万字。 资料之取舍、编排,除反映荣禄之生平行述外,亦考虑作为史料集供学界利用。
-
老照片 第一四二辑冯克力 主编《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讲述了一位坚定的革命者——王林组织青岛大学学生请愿团赴南京请愿要求抗日的往事,刊登了流光旧影里的广州、专拉洋人的北平车夫等的珍贵老照片。
-
李朝实录中的北京史料杨宇,刘朝霞 主编本书是从6000余万字的《朝鲜王朝实录》中选取与北京有关的史料,以时间为序,汇编成册。主要包括14-20世纪中国和朝鲜间的使节往还,朝鲜对中国的岁贡,中国对朝鲜的赏赐训谕,朝鲜官民在北京的生活与交往,朝鲜使节回国后对国王汇报中有关北京的内容,朝鲜使节在北京居留期间的所见所闻,等等。为保证历史资料连贯性,还选取了《高丽史》恭愍王、恭让王世家中有关北京的内容。
-
文本的力量翟金明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的”中国历史研究学术文库”丛书之一。为域外汉籍研究著作,书中借助”汉文化整体研究”以及传播学、文本学等相关理论,以《史记》《汉书》在古代朝鲜半岛传播、接受评论的史实为基本资料,全面探讨了两书作为历史文本在域外语境下的”事、文、义”方面表现出来的力,指出两书在朝鲜传播过程中受经体史用、文道一体等理学史学观念影响较多,从而使史汉文本的力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制约。同时,在此研究基础上,作者又将史汉两书在朝鲜与在日本、越南等地的传播情况进行了横向对比,指出它们在政治、文化、思想、学术背景下的不同表现。全书资料梳理详实,脉络清晰,是域外汉籍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同时也可以为朝鲜以及东亚其他诸国近代化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和视角。
-
青云志景燕春,朱健刚 著《青云志:顺德青云儿教院口述史研究:1941-1945》以顺德青云□□教养院(1941-1945)为核心,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对同盟会元老周之贞于抗战时期在家乡顺德倡办义学、为国之未来培养人才的地方实践进行研究。作者在广州、顺德、四会、香港和旧金山访问了27位青云儿教院当年的学生及其家属、后人,收集整理青云儿教院的学员收藏的校史资料,记录儿教院办学过程、生活学习样貌的手书、画稿等,并以此为基础制作专题片。以史料为基础,作者试图去理解周之贞及其创办义学的实践活动对地方社会的影响,同时也通过社会史钩沉、民族志描述和口述□□的方式,挖掘□□事件背后的乡邦精神。
-
清代《孔子家语》王肃伪作说再检讨石瑊本书在当代学者反思“《家语》王肃伪作”说的基础上,立足于古典文献学史与学科理论,对这一《家语》伪书说的演进历程、概念内涵,以及前人论证此说的方法逻辑、心理意图与研究实质等问题再做检讨。结论认为“《家语》王肃伪作”说于清乾隆年间论定,强调王肃从诸多古书中选取素材,有目的地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改动以伪造《家语》,从而使得此书在整体上反映王肃个人的观点意见,带有其自身的风格色彩,应当被视为其个人的创作。以范家相、孙志祖为代表的清代《家语》辨伪者在阎若璩所开创的疏证辨伪范式的影响下,以比勘疏证的方法尝试对《家语》中王肃作伪的痕迹进行清理,以此证明“《家语》王肃伪作”这一命题。然而他们在辨伪中存在着预设立场以循环论证和过度推衍以强行将王肃与伪迹相绑定的情况,其实未能证明自己的观点。联系时代风气,“《家语》王肃伪作”说在清代之所以形成并大盛,这与当时学术界“崇郑黜王”的风气有着密切而重要的关联。而清代辨伪者围绕《家语》所进行的比勘疏证工作,实际上是要说明此书与权威经籍不相符合,在义理上存在重大缺陷,从而消解《家语》充当经学论据的资格。有鉴于此,“《家语》王肃伪作”说并非追求客观真实的文献学研究,其结论不可靠,相关影响宜渐渐得以消除。当代新材料的发现促进了人们对于过去研究的反思,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围绕《家语》的研究应从真伪问题中超脱出来,转向对其生成问题的动态把握。
-
鬃人人生—白大成口述史周鼎,李芳暂缺简介...
-
宁波评话口述史竺蓉本书为宁波文化研究工程丛书之一。本书通过对宁波评话代表性传承人张少策及其他相关的人物,包括曲艺从业人员、曲艺专家等的访谈,反映民国至今的宁波评话的发展历史;以《宁波曲艺志》中提到的宁波评话为线索,对奉化、余姚、慈溪等评话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尚健在的艺人群进行口述访谈,梳理这些地区从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评话发展状况;对宁波评话观众群、书场管理人员进行口述访谈,描述宁波评话演出市场盛衰情况,反映了各个历史阶段宁波市民文化生活的变迁轨迹。
-
一战小人物口述史[英] 彼得·哈特 (Peter Hart);徐萍 译2009年,随着仅存一位一战退伍军人的谢世,英国口述史专家彼得·哈特对英国的一战老兵进行的183次口述历史访谈,成为了罕见的战争记录。彼得·哈特以这些记录作为基础,重新将他们带回历史舞台,让一战亲历者讲述自己真实的战斗岁月。这些受访者不但向哈特讲述了堑壕战、毒气战、无限潜艇战的惨烈,还向他讲述了恼人的虱子、泥泞的战壕、短缺的衣食等战争中真实的景象……
-
我知道的杨振宁葛墨林 口述并审定 金鑫 整理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葛墨林从20世纪70年代末结识杨振宁先生,80年代多次赴美跟随杨先生开展研究,后来在杨先生的直接领导下参与南开大学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的创建和教学科研,在杨先生创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初期又作为兼职教授短期参与教研工作。葛墨林院士与杨振宁先生合作了近半个世纪,亦师亦友,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在本书中,葛墨林院士以真挚动人的感情,回忆了杨振宁先生在开展物理学研究、支持祖国教育科技发展、维护祖国名誉尊严、关心提携后辈学人等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