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料典籍
-
边疆多民族背景下的高校四个选择认同教育研究何博 著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综合运用民族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知识,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深刻阐述了“四个认同”的深刻内涵以及在边疆多民族高校开展“四个认同”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四个认同”形成的内在机制和社会机制的角度分析了“四个认同”意识形成的内在规律,并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四个认同”教育现状的深入调查和分析,对“四个认同”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在阅读大量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和经验总结,提出了加强边疆多民族高校“四个认同”教育的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 著《中国近代史/国民经典文库》是蒋廷黻先生以不一样的视角写就的不一样的近代史,叙事明白流畅,历史人物有血有肉,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读来有种聆听大师心得,与大师深刻交流的感受。
-
台盟创建初期的地方组织吴国华,吴艺煤 编《台盟创建初期的地方组织》以翔实的资料记述了台盟创建初期地方组织的成立与发展沿革,尽管台盟创建初期的地方组织的历史只是台盟历史的一部分,无法详尽地反映台盟在祖国各地的发展状况,但我们依然可以深深体会到贯穿其中的拳拳报国心、浓浓爱乡情,感受台盟在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里永不褪色的光辉事迹。
-
征缅歼敌亲历记张业辉 著《征缅歼敌亲历记》是张业辉先生在晚年对自己作为中国远征军战车营一员,赴印度接受美军训练和赴缅抗日的那段历史的详细记录。书中所记皆为真人真事,因为战车营入缅参战人员不足一千,目前在世者更是寥寥无几。因此,该书所记对于了解战车营的组建、训练和赴缅参战的经历都是弥足珍贵的史料。特别是书中记述的一些重要战斗事件,不仅真实、具体,而且颇为生动、详实,可以补历史记载之不足。
-
夜袭阳明堡刘建军,吴耀明 著本书为“抗战十四年·中华儿女传奇”丛书(14册)中的一本,内容是八路军夜袭阳明堡机场的战斗。1937年10月,八路军靠前29师385旅769团决定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19日凌晨,部队悄悄摸进敌机场,与敌展开激烈战斗,毁伤敌机20余架,歼灭日军守备部队100多人,有力配合了忻口正面战场,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全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故事、准确的历史史实,珍贵的历史图片,展示了这场振奋全国的额辉煌战役,具有爱国教育意义。
-
蒋家河口战斗 韦岗战斗韩洪泉 著本书为“抗战十四年·中华儿女传奇”丛书(14册)中的一本,全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故事、准确的历史史实,珍贵的历史图片,生动地再现了新四军首战告捷的场面,分为“江南沦陷”“重建铁军”“首战告捷”“挺进苏南”“弯弓射日”“永载史册”六个部分。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与此同时,日军相继侵占芜湖、蚌埠、合肥、巢县等地。驻扎该区的国民党军闻风而逃,纷纷溃退。皖中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蒋家河口战斗是新四军组建后在抗日战场上打的靠前仗。首战告捷,军威大振。韦岗战斗是新四军进入苏南后的靠前仗,它的胜利击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不仅打击了敌人的横行,而且振奋了广大人民的抗战情绪,提高了胜利的信心。
-
千年北邙司卫平 著唐代诗人王建在《北邙行》中写道:“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邙山上的陵墓多得“几无卧牛之地”,长眠着自东周一直到明清各朝代数不胜数的王侯将相、才士名流。邙山上的墓葬分布之密、数量之多、延续年代之久。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远在洛阳千里之外的韩国人,对北邙也有一种向往、追思之情感。这又是为何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思绪,引发思古幽情,感受千年北邙的内涵和厚重……本书讲述了安葬在洛阳北邙山上自东周到清朝的王侯将相、才士名流生前的传说和故事,以及他们与北邙的渊源,读来犹如重新回到了那段历史。
-
刘老庄战斗铁春燕 著《刘老庄战斗》是真实记述抗战时期发生在苏北的新四军某部四连与日军一次悲壮遭遇战的纪实作品。该书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依据,重点描绘新四军在刘老庄乡抗击日军进攻的一场战斗。生动再现了四连82名勇士面对强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战斗作风,以及很终全部战死疆场的英雄壮举。讴歌了以“刘老庄连”为代表的新四军和人民抗日军队,为民族而战、为正义而战的殊死抗争和坚定意志,并因此升华出“人民军队英雄主义的优选表现”。
-
车桥大捷胡兆才 著新四军1944年3月举行的车桥战役,是新四军在华中战场规模优选的一次战役。新四军一师在车桥战役中,集中5个团的优势兵力,以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的作战方式,给日军、伪军以沉重打击,战果之辉煌,俘日军很多,我军损失之小,实为抗日战场上所罕见,是中国抗战目前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作者以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叙事笔法,再现那一场烽火硝烟,作品气势恢宏,场面雄奇,为历史留下一部关于新四军英勇抗击日、伪军的真实纪录,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
中国通史三秦出版社 编华民族的历史纷繁错综,治乱兴衰交错更迭,其中不乏可歌可泣的民族抗争史,也不乏悲痛屈辱的民族血泪史。历史不是简单地记录事件的发生,史学家们所争论不休的也决不仅仅局限于无足轻重的细枝末节,学习历史的目的应该是了解历史、感悟历史、以史为鉴、古为今用。鉴于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部《中国通史》。《中国通史》以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时间为线索,以生动客观的语言为载体,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宗教、思想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来反映历史发展的进程,力求为读者展现一部清晰的中华文明史。《中国通史》是按照现代新型教育理念,在吸收靠前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按历史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记述了从170万年前至公元1912年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