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料典籍
-
善与忧愁朱新屋本书收入了作者有关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的13篇论文,大体上按照研究主题和时间顺序分为“时代与心灵”“社会与文化”“思想与学术”等三组,先后聚焦汪辉祖、冯桂芬、王毓英、严复、高谊、聂云台、福建籍南社成员、顾颉刚、江绍原等“过渡时代”的知识分子,从精神史、阅读史、书籍史或观念史等层面,展开对诸如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变迁、中国现代学术的形成等宏大命题的掠影式描述。既有对历史深处的细节描摹和深度解读,也包含研究者个体情感的主观投射。
-
中国物质文化史料丛编赵连赏舆服是中国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桑蚕、纺织、印染、服装、饰物、纹案、色彩、甲衣武备、车舆等,其中蕴含着古代的辛勤劳作和发明创造,也作为传统社会礼仪制度的载体,承担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物化体现。相关内容,形诸文字者也为数不少,但散落各处,缺乏系统的整理,制约了服饰史研究的发展。《丛编》对中国舆服图书史料首次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类影印,为学界提供一套目前为止为全面的舆服史料丛书。在全书排序上,按成书朝代排序,其下再大致按礼仪、典制、风俗、工艺、纺织、农业及调查报告等类排列。此外,每部著作前都有专门为该书撰写的提要,介绍作者生平、版本特点、主要内容等,不仅能方便读者和研究者快速了解文献信息,更可助于可考镜学术源流,勾勒出一部舆服文化的学术史。
-
近代日本汉文文献丛刊·第一辑章清,陈力卫 主编,张明杰,陈捷,陈继东 副主编本丛书为近代日本汉文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中日交流源远流长,日本汉文文献也汗牛充栋。19世纪以来,日本汉文文献内容、数量都有很大拓展,对中国及日本的现代化进程起了重大作用。丛书对近代日本汉文文献进行系统分类,并开展个案研究,逐一探讨其产生、传播至中国之过程,对中国学术、文化产生的意义等。
-
扶桑十旬记(清)杨芾等著,杨早整理本书原为“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辑)之一种,先经作者修订,仍名为《扶桑十旬记(外三种) 》,并加入了吴真教授的《一个清朝官员在东京逛博览会》一文,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此日记的背景情况与其中的相关内容,作为“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典藏本”而重印。本书收录了1903—1907四位出使日本的清朝官员的见闻笔记:杨芾《扶桑十旬记》、王景禧《日游笔记》、许柄榛《甲辰考察日本商务日记》、张维兰《乙巳东游日记》四种。对于了解和研究清末中国与日本在政治、经济、科学、法律、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有着重要的价值。
-
英轺日记两种(清)载振 唐文治 著,董佳贝 李文杰 整理《英轺日记两种》含日记两种,《英轺日记》12卷、《白话演说振贝子英轺日记》12卷,后者为前者之白话本。日记虽署庆亲王载振名,实为七下属唐文治执笔。日记详细记录了1902年载振随赴英国,庆贺英王爱德华七世即位,回国途中,路经比利时、法国、美国、日本等国的见闻及思考。描写了各国20世纪初的政风民情,记录了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制度以做推行新政的参考。晚清众多的出使日记,多为外国报章内容的摘编,本日记则针对
-
丁帆研究资料周明全丁帆是中国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学术成果丰硕,影响广泛,现为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会长等。该书稿内容主要有四部分:“生平自述”,学者自述学术经历;“研究论文”,选取多篇研究该学者学术思想与成果等的优秀论文;“思想碰撞”,该学者与其他学者的深度学术对话;“创作年谱”,整理了该学者从发表作品至今的学术成果。书稿资料丰富翔实,编排规范科学,全面系统地呈现了该学者的学术脉络、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
-
钱理群研究资料姚丹钱理群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有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鲁迅、周作人研究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等,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该书稿内容主要有四部分:“生平自述”,学者自述学术经历;“研究论文”,选取多篇研究该学者学术思想与成果等的优秀论文;“思想碰撞”,钱理群与其他学者的深度学术对话;“创作年谱”,整理了钱理群从发表作品至今的学术成果。书稿资料丰富翔实,编排规范科学,全面系统地呈现了该学者的学术脉络、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
-
陈平原研究资料王风,李浴洋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走过了数十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文学创作的繁荣也带来了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繁荣,然而,与创作界的繁荣和各类研究文集、作品文集出版相比,文学研究领域资料的整理出版却显得相对滞后。对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化依旧薄弱,对当代文学研究者、文学批评家进行研究的资料整理和出版这样的基础性工作也没有系统地做起来。只研究作家、作品,不研究批评家和文学史家,对研究整个文学的历史是不全面的。此套丛书的出版,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极具开创性,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
清代江南机器制造局档案汇编上海市档案馆《清代江南机器制造局档案汇编(套装共4本)》编录上海市档案馆保存的清代江南机器制造局档案,共30卷,计有2000余页,始于1855年,迄于清末。档案涉及江南制造局买地建局时的购地契单、田单,江南制造局内外基地、房屋清册及购地总簿,购买宝山县衣周塘地基作为船勇操场和煤栈之用的契据等有关文书,还有早期制造局车间、厂房的老照片,工厂平面图纸等。2001年,国家档案局为保护国家历史档案文献,建立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江南制造局档案一经发现,即入选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且是当年上海的入选项目,可见其历史与文物价值的珍贵。这批档案包括文书与图纸、照片等,其中1911年之前约有4000多页,虽然不是当年江南制造局档案全貌,但却是迄今发现的江南制造局早、集中的档案。编者精选出有历史研究价值和保存完善可辨、内容相对完整的案卷,整理影印出版,并对档案加以编目、说明,为读者提供研究方便。《清代江南机器制造局档案汇编(套装共4本)》为首次公开的历史文献资料,它对于中国近代工业史、经济史、军事史研究具有推动意义,尤其是对江南制造局这座近代著名工业企业早期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沈辑刑案汇览三编沈家本 纂辑,李贵连 孙家红 主编,沈厚铎 总顾问本书在沈家本《刑案汇览三编》稿本基础上编校整理而成。原稿自光绪己亥年(1899)秋完成,长期未得刊布,几经辗转,现为中国国家图书馆重要馆藏。原稿大部内容为书手抄写之官方文牍,或刻印版刑部《通行章程》,小部分文字系沈氏笔录。整理本尽量遵依沈氏原意,对所抄录之司法文牍、章程条例,删削连缀,加以句读。全书分为50卷(每卷又有2到6个分卷,最末尚有10个未归类散卷,合计124个分卷),收录了清朝道光至光绪年间的大量法律案例,最末一卷收录清政府与俄、英、法、德、美各国交涉案件各若干起,为其他“刑案汇览”类著作所未见。这部巨著的出版,不仅将推动关于清代法律制度与实践的学术研究,更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传统司法的实践特征,理解传统法律文化和近代法律转型对于现代中国的深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