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料典籍
-
流沙坠简罗振玉,王国维编著《流沙坠简》按简牍的内容和性质进行分类,析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小学术数方技书,涉及《苍颉》、《急就》、《力牧》、《历谱》、《算术》、《阴阳》、《占术》、《相马经》、《兽医方》等多种典籍。第二大类是屯戍丛残,其下又按内容分为簿书,烽燧,戍役,廪给,器物,杂事等六项。第三类是简牍遗文,汇集各式书信。第一,三类由罗振玉完成,第二类是王国维撰作。此外,王国维选 作《补遗》,考释斯坦因于尼雅河下游所获晋初文书;又补《附录》迻录、考日本大谷探险队橘瑞超于罗布淖尔北所获前凉西域长史李柏书稿,另据斯坦因《塞林提亚——中亚和中国西域考古记》绘制敦煌鄣燧分布图,并将各燧编号及其汉诗名称、所出木简列为一表。本书所录包含了两汉至魏晋间的木质、帛质及纸质文书,其中两汉文书多木质,少量帛质,魏晋所出则木质、纸质并存。为便利读者,此次影又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将原来的线装八开本三册缩影为精装十六开本一册;二是对原书统一另编页码,并新编目录置于卷首。
-
清代武定嶙族那氏土司档案史料校编葛小冲 编辑内容提要此书为赫赫有名的云南彝族那氏土司,收藏于土府中的清代档案文献,材料上限顺治年间,下限为同治八年。所录史料为武定慕连土司那德洪、那嘉猷、那显宗、那振兴的禀复呈文稿,民间诉讼状文、具结保证书、土司出征记录,土司衙内行号薄、立嗣承继以及家谱等。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司法、立嗣、禁烟、民族关系等内容。是研究我国土司制度特别是彝族封建领主土司制度的第一手材料。
-
黄宗羲年谱(清)黄炳垕撰;王政尧点校黄宗羲年谱,原名黄梨洲先生年谱,清黄炳垕撰。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不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一六一○),卒于清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年,门人私谥文孝。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杰出史学家、思想家,清代史学的重要奠基者。其父黄尊素,明天启间官御史,东林党人,为魏忠贤所害。崇祯元年(一六二八),黄宗羲入都讼冤,锥刺魏阉遗党许愿纯等,羲声大振,时年十九。清军南下,同其弟黄宗炎于顺治二年(一六四五)募兵抗清,官明鲁王左副都御史,明亡后,他避居乡间,潜心研究历史,眼力讲学,勤奋著述,凡三十余年,创立了清代史学中具有深远影响的浙东学派。清初纂修明史,曾向他求教。毕生著作六十余种,一千三百余卷,内容广博。其中,影响最大的著作有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行朝录及文集南雷文定等。其所撰自着年谱,正本及副本皆毁于火。
-
后汉书(宋)范晔,(晋)司马彪撰;陈焕良,李传书标点《后汉书》是我国古代史学名著,“前四史”之一。所记史事为后汉一代,起自光武帝建武元年(25),终至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凡195年。全书120卷,其中纪10卷,列传80卷,志30卷。纪、传部分是南朝宋人范晔主持撰写的,志部分是晋人司马彪撰写的。本来,范晔原定写成10纪、10志、80列传,合为100卷,以与《汉书》卷数相合,志这一部分是邀请谢俨收集材料并肯定写成了一部分,但由于范晔被杀。谢俨的手稿散佚,而使《后汉书》的志阙如。到了萧梁时,刘昭为《后汉书》作注,才将司马彪所撰的《续汉书》中的“八志”,厘为30卷,并且也作了注,补入,《后汉书》才纪、志、传完整了。不过,相当长时期,纪、传和志是单刻流传,到了北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在孙奭的建议下,才使纪、传与志合刻。《后汉书》于“前四史”中,成书最晚,这使范晔有条件吸取经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写出一部水平较高又颇具特色的后汉一代之史来。
-
文史通义校注(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是清朝乾、嘉时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的着作。章学诚(一七三八——一八零一)字实齐,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是著名的史学家,曾经为和州永清县和亳州编写县志和州志,又编写《湖北通志》,着有《章氏遗书》,从中选出精要部分为《文史通义》,后附《校雠通义》。《文史通义校注(套装上下册)》是一部开新学术风气的着作,书中主张借古通今,所论涉及史学、文学、校雠学等多种领域,创见颇多。此校注本不但对原书作了补漏正误和注释,还从章氏的全集中征引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资料。章学诚着作《文史通义》想挽救当时的学风。他在《上辛楣宫詹钱大昕》的信里说:“世俗风尚,必有所偏,达人显贵之所主持,聪明才俊之所奔赴,其中流弊必不在小。载笔之士不思救挽,无为贵着述矣。苟欲有所救挽,则必逆于时越。”他看到当时学风的流弊,想加以挽救。
-
影印善本书序跋集录北京图书馆善本组编宋巾箱本诸经正文,今存者八经。凡《周易》一一十二叶,《尚书》一一十八叶,《毛诗》四十叶,《礼记》九十三叶,《周礼》五十五叶,《孝经》二一叶,《论语》一十六叶,《孟子》二一十四叶,盖九经三传之仅存者耳。半叶二十行,每行二十七字,细黑口,左右双欄。板心下方记刊工姓名一二三字不等。補板则标明係刊换某某板字。宋讳贞、恒、桓、慎、惇皆缺末笔,廓字不缺,宁宗以前刻板也。世传宋巾箱本诸经正文,各家目録多载之,其行格正与此同,所谓行密如樯,字细如发者。然简端加欄,上注字音,与此本異。且笔书板滞,以视此本精簏方峭,真如婢学夫人矣。昔人指为明靖江王府翻刻,殆非无见也。忆十年前,述古堂于估得此书于山左旧家,余偶得瞥见,诧其板式有異,即知为《延令书目》冠首之帙。嗣为寒云公子所收,癖八经室以储之。于时董君绶金、张君庚楼,徐君森玉特为欣賞。展转假得,留此影本,缄缄箧中。勿勿数年,世事遷移,风飞雨散,原书流失,渺不可追。爰嘱陶君兰泉覆板行世,而諉余记其颠末,得已见书,如逢故人,益不胜中郎虎贲之感矣。考景定《建康志》书籍门,载五经正文有四:日监本,日建本,日蜀本,日婺本。归安陸氏刚得世行小帙,即断为婺州刊本,谓与婺州本《重言重意尚书》、《周礼》相似。今此本结體方峭,笔锋犀锐,是闽工本色,决为建本无疑。明靖江本即据以覆本,而加上欄焉。故行格同,尺寸同,避讳之字亦无不同。至秦氏刻《九经》,则改为半叶十八行。而面目逈異矣。此巾箱本诸经正文相传遞嬗之大略,愿与海内识者共证之。丙寅十月傅增湘凤阿丙舍书。清抄同文尚书序王獻唐山东棲霞县牟庭先生,生于一七五九年(清乾隆一一十四年),卒于一八三二年(清道光十二年)。在他七十四年的生活中,最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读书著书。生前只刻行《楚辞述芳》一种;死后,他儿子牟房又刻了《周公年表》並将所著及批校各书五十多种,编印《雪泥屋遗书目录》。
-
清代人物传稿张捷夫主编;清史编委会编雍正朝是“康乾盛世”中承先启后的朝代,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三年,但它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日本著名清史专家佐伯富曾说:“王朝基础多奠定于第三代,雍正帝正为清入关后第三代君主,有清二百数十年之基盘,即为其所奠定。”杨启樵先生也说:“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满清恐早衰亡。”(见杨启樵:《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一书的《佐伯序》和《引言》)雍正四十五岁登基,正值春秋鼎盛之时,且对清入关以来,特别是康熙后期以来的各种积弊痼习早已一清二楚。所以,他一即位,就雷厉风行地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使康熙后期出现的衰败现象,得到有力控制,吏治、财政明显好转。《清代人物传稿(上编)(第9卷)》收入的六十篇传记,内容涉及这一重要时期的方方面面。
-
清代人物传稿王思治,李鸿彬主编;清史编委会编《清代人物传稿(上编)(第8卷)》主要是康熙朝的人物传共60篇,传主多是康熙朝中后期的重臣、督抚、著名学者思想家、文学艺术之士、少数民族的重要领袖以及来华的知名耶稣会士。康熙一生的主要历史功绩,是致力于国家的统一,经过对内对外的长期斗争,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长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一台湾,三次亲征噶尔丹,是完成国家统一的重大历史事件;为收复祖国领土所进行的雅克萨之战并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则是抗击外国势力的侵扰。收入本卷的一些重臣、将领,有的是这些事件的主要参与者,他们或立功边疆,或战死沙场,或最终促成国家统一,其事迹虽人人各殊,然则都有功于国家的统一各传的作者稍详其事迹,以期能勾画出当年各次斗争的壮烈情景。
-
民国职官年表刘寿林等编本书所列,包括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至1949年10月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统治结束整个民国时期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要职官。为区别民国政府机构分属于北洋军阀和国民党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 中央之部:起自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止于1928年6月奉系军阀退出北京;地方之部:起自1911年辛亥革命后各省独立,止于各省脱离北洋军阀,建立国民党政权。下编 中央之部:起息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中经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止于1949年10月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统治结束;地方之部的起止期限,则因各省(市)国民党政府成立和结束的时间不同而有所先后。
-
二十六史精粹今译门岿本书是二十六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清史稿)的精要译注本。计选译约4500段文字。本书除《新元史》以中国书店本为底本,其余各史选文一律采用中华书局标点本为底本,唯将不影响文义的繁体字、异体字改为简化字。选文标准有二:其一取对今天有借鉴意义的内容,其二取在历史上有重大意义和影响的内容。各史选文段数不求平均统一。选文力求精要,多取篇中选段形式。选文中省略的原文,用删节号标明。为了突出选文的意义和内容,每段选文前均加有小标题。在每段选文后注明选自何史何篇。选文以朝代先后为序,在每一朝代内以史书原篇先后为序。各段选文中极生僻的字词及在译文中难以表达的文字加以注释,一般能在译文中说明者则不出注。译文以能表达原文本意及被今人所理解为准,基本以直译为主,在文句通顺的前提下,尽可能兼顾文采。译文一律使用简化字和现代标点,对古纪年及古地名一般皆括注公元纪年和今地名。译文中为连贯上下文或说明句义词义而由译者所增的词语,加有括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