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料典籍
-
尚书释读程水金 著本书以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嘉庆刊本为底本,参考道光重印本等诸本,充分吸收前贤研究成果,设计解题、释读、绎文、后案等。不仅揭示今文《尚书》每篇经文的述作之意及其流传背景,运用传统朴学方法对各篇经文做了切中肯綮的疏释与注解;在经学义理方面,也有不少度越前贤的思想发明。作者以文章学的方法,将《尚书》的每个篇目视为自我完足的内在言说系统,通过文章自身的前后关联及其相互照应的自我诠解性,解决了不少历来经注家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也纠正了不少因袭已久的曲说与误解。
-
海商、海盗、倭吴大昕 著“嘉靖大倭寇”的起因与海外贸易关系密切。16世纪中叶的明代中国,社会结构发生转变,经济发展显著,其成因较为复杂。《海商、海盗、倭——明代嘉靖大倭寇的形象》从“嘉靖大倭寇”最早发生的江南区域入手,从探究“嘉靖大倭寇”如何被记忆,以及这个记忆又是如何被传播的视角,去探讨处于学术争论中的“嘉靖大倭寇”问题。“嘉靖大倭寇”是明代的一件特殊事件,应该将其独立而非归类于长时段的倭寇,并从此处着眼来看明代中国面临世界体系中其他势力侵入时,是如何去应对的。在彼时的世界秩序观下,又是如何来认识世界体系中其他势力入侵的,这也许才应该是研究嘉靖大倭寇史的重心。
-
清代以来湘黔鄂渝桂省际毗连区城市发展研究王肇磊 著本书对清代以来湘黔鄂渝桂省际毗连区的历史演变及其城市发展变迁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研究;综合考察了该毗连区城市数量、城市经济、城市交通、城市文化与教育、城市规划与市政建设、城市内部功能结构、城市社会保障与社会治理、城市社会生活、人口发展与规模等级、城市分布格局与体系的演变、城乡关系、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制约因素、城市发展的内地化问题以及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等基本内容;并在总结清代以来该区域城市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其城市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的历史评估。
-
宋元南戏传播考论俞为民 著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产生了“南戏”、“杂剧”、“传奇”、“花部”四种戏曲形式,在这四种古典戏曲形式中,南戏形成早,产生于南北宋之际,是我国古代戏曲史上第一种成熟的戏曲形式,如宋末刘埙《水云村稿·词人吴用章传》中有关宋咸淳年间“永嘉戏曲出”的记载和明祝允明《猥谈》有关宋光宗时赵闳夫榜禁南戏的记载,都说明南戏在两宋时期就已经产生并流传了。作为第一种成熟的戏曲形式,南戏在剧本形式、音乐体制、脚色体制及具有写意特征的舞台表演等都为后世的戏曲形式如明清传奇及清代中叶以后兴起的各种地方戏奠定了基础。综观南戏的发展历史,无论是静态的传播,还是动态的传播,其对中国戏曲的发展和戏曲史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正因为此,对南戏传播的研究,也是南戏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
中国传统海洋宗教与民间信仰曲金良 著,孙关龙,宋正海,刘长林 编中国传统海洋宗教与民间信仰是指中国涉海民众创造和传承的有关海神信仰的生产、生活习俗的总称。《中国传统海洋文明丛书:中国传统海洋宗教与民间信仰》从四海海神、蓬莱仙境、徐福东渡、海神妈祖等维度对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介绍,提炼了其主要特点,概述了其主要作用,对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有一定学术参考意义。
-
芝车龙马王子今 著暂缺简介...
-
上海闵行英烈张乃清 著近一百年来,在今闵行区境内,有历史文献记载的出生或牺牲的革命烈士,以及目前安葬在闵行区烈士陵园的英烈,合计有285人。然而,由于历史资料有限,又缺乏全面深入地挖掘、整理、研究和宣传,以致今人知之甚少。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面传播闵行区革命英烈事迹,在近十年整理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在闵行区烈士陵园的大力支持下,在地方志资料和历史档案基础上,广泛收集历史资料,深入整理史迹故事,采访烈士遗属,考证历史细节,经综合整理,终于编成《英烈传记》。目前,该书的出版已被列为闵行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精品文物图录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编《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精品文物图录》收录了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馆藏三级以上文物463件,精选文物照片1200余张,文物信息详尽,包括收藏年代、来源、编号、类别、尺寸等,较为完整地展现了山西革命文物的内涵,涉及实物类图片主要有战役战斗缴获物品、抗战刊物、奖旗、证章等。
-
雅俗际会李建军 著宋代话本与文言小说既二水分流又局部交汇,既互相倚傍又彼此消长,是文学史上雅俗际会的共生典范。共生基础源于两者属于相异又相邻的叙事类型——士人叙事与市民叙事,源于两者在叙事话语、叙事行为、叙事旨趣、人物塑形、叙事伦理等方面的异质互补。共生机制是两者之间叙事观念的双向渗透、叙事题材的双向改编、叙事技法的双向借鉴。共生形态是世俗化传奇、准世俗化传奇、种本式文言小说、话本式传奇、传奇式话本等小说文体新样式。共生影响是推动小说聚焦从“人物”到“故事”、“意蕴”到“趣味”,推动叙事观念从“淑世”到“资暇”、“慕史”到“幻化”,推动中国文学由雅而俗、由文而白的重大转折,为近世叙事文学的繁荣奠定了观念基石和文体基础。
-
杭州文化史周膺,吴晶 著杭州是中国较早开启现代化进程的城市,其主要诱因是文化变革相对较早。本书以观念为主轴和路标,以异在文化与原在文化的冲突、融合为基本线索,为杭州文化史立传、构形。全书分为地缘文化集成与中国文明的起源、先宋思想文化交织与地缘文化主体再造、宋代新社会主体确立与思想文化近世化、元明清思想文化次近世化、晚清民国思想文化现代性转换几大部分。作者在研究杭州历史后有一种基本感受:之所以有今天的杭州,千百年以前就已经种下了根,这个根的最恰当的表达是综合性概念“杭州历史文化”。“杭州历史文化”决定了何以杭州。何以中国,情同此理。思考今天而探索历史文化是本书撰写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