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料典籍
-
唐前兵部尚书研究张金龙本书魏晋南北朝部分的内容是作者2009年结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魏晋南北朝军事职官制度研究》的部分内容,该项目结项鉴定为“优秀”。 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的转变,是中国古代官制发展史上z重大的变化,而魏晋南北朝便处于这一承上启下的时代。汉代三公九卿制的式微和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乃是这一时期官制演变的大势。本书研究的对象——魏晋南北朝隋代兵部尚书即为三省六部制下的重要职官制度。 兵部尚书作为尚书省六部之一,在历史上存在了一千五百多年时间,本书所研究的内容为兵部尚书形成、确立和定型时期的历史。兵部尚书(五兵尚书)的z初出现是在曹魏时期,但现存史料难以看到相关记载,故本书的研究始于西晋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在个别政权也可见到“兵部尚书”和“兵部”之名,但主要是以“五兵尚书”和“七兵尚书”之名而存在。隋朝建立后继承北齐及北周“兵部”相关制度,确立起完备的兵部尚书制度,并为唐朝所继承。隋朝尚书六部二十四司制度的全面调整,确立起更为成熟完备的兵部尚书制度,兵部四司有的承袭自魏晋南北朝五兵尚书或七兵尚书,有的则承袭自其它尚书部门。 兵部尚书作为中国古代(魏晋以后)z高军事行政机构,承担武官选举和兵役征调、武器营造管理以及国土资源管控等重要的职责,是官僚机构中举足轻重的部门。然而遗憾的是,学界对这一制度的系统研究尚未出现,本书是学术界*部有关兵部尚书制度的研究专著,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有关这一时期兵部尚书的文献记载颇为零星,本书全面钩稽传世文献和碑刻资料,穷尽史料内涵,对兵部尚书制度的渊源流变、担任者的人员构成以及兵部尚书的职能、兼职、迁转及其在尚书省的地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考察。 笔者曾指导数位博士生对唐代尚书制度进行个案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申报并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资助,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尚书分部制度的研究也成为近年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一个增长点。本书的出版,相信将对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和中国古代官制史、军制史的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
盛宣怀与晚清招商局和电报局盛承懋盛宣怀一生创办了众多实业,其中经历时间*长、在中国近代产业发展中影响*深远的,要数轮船招商局与中国电报总局。轮、电二局创办之初的目的,都是抵御西方列强对我国的侵犯,试图在局部领域中挽回被列强夺去的利权。其创办创办与发展,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对我国当时的军事、经济、民生的发展与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又推动与促进了矿业、钢铁、造船、纺织、制造、军工、铁路等实业的建设与发展,促使中国近代产业的架构逐步趋于完善,并向金融、保险、服务、教育、文化领域不断扩展,为我国近代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书按历史阶段梳理了轮、电二局创办与发展的过程,并着重探讨了盛宣怀与轮、电二局的密切关系,及其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
清代乡居进士与官府交往活动研究王志明本书为一部清代乡居进士的活动为线索,探讨中国绅士性质问题的学术著作。将社会史与科举史相结合,视角新颖,得到近两千案例,对乡居进士的行为进行分类整理,通过大量的表列一目了然,澄清了这样的事实:乡居进士其实主要居住在城市,他们与官府有密切交往,通过官府人脉关系和权力资源优势及自身特长,他们*主要的活动是做书院教师,组织团练武装维护地方社会秩序,从事慈善事业,这些活动都有很强的官府性质。至于为民请命、家族活动等等与自身利益关系不太大,活动事例并不多。通篇事例突出了上层绅士的权力依附性和作为基层社会活动家的政治局限性。本书从案例计量和分析检讨以往关于绅士研究的理论,涉及到基层政权的实际运作、地方知识型人才的政治和社会作用等方面,对当代政府决策、社会管理、地域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等均有参考价值。
-
口述嘉定改革开放(1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党史研究室本书是“上海改革开放40年口述系列丛书”中的一本,由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全书由38篇文章组成,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版块,五位一体地展现了嘉定区人民在40年改革开放发展历程中,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于各方面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在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党史研究室的组织下,嘉定区的各界市民和有关人员讲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亲身经历和嘉定区日新月异的变化,辑录成册,是珍贵的口述历史资料。
-
唐宋历史评论包伟民,刘后滨《唐宋历史评论》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历史刊物。唐宋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继周秦之变以后再次经历重大社会与文化变迁的时期,魏晋以来相承之旧局面,赵宋以降之新文化都在此时期发生转变与定型。唐朝以其富强,振作八代之衰,宋代以其文明,道济天下之溺;唐宋并称,既有时间上的相继,又有文化上的相异。唐、宋的时代特色及其历史定位,要求唐宋历史的研究突破原先单一的唐史研究、宋史研究画地为牢各自为战的旧局面,构建“唐宋史观”的新思路,树立“唐宋史研究”的新框架,在更为宏观的历史视野中观察、理解中古史上的唐宋之变。中国人民大学唐宋史研究中心的成立,以及《唐宋历史评论》的创办,正是这种唐宋史研究新思路的践行与推动。《唐宋历史评论》以关于唐宋历史的专题研究与评论为特色。主要刊发问题导向的关于唐宋历史专题研究,以及以专题述评以及书评为主的唐宋史研究学术史的梳理。文章形式为论文、书评、序跋、读史札记等。
-
走读马邑朔州市朔城区文物旅游局暂缺简介...
-
玉堂杂记校笺(宋)周必大玉堂杂记,三卷,五十七则,为周必大於孝宗时两入翰苑、历经十载所撰,并由其子周纶裒集编订。玉堂杂记记载了南宋中兴以来的「九重之德美,前辈之典刑,恩数之异同,典故之沿革」(丁朝佐跋语),是一部为後人时常称引的重要翰林文献。玉堂杂记的版本主要因文忠集的版本繁多而繁多,目前笔者所见版本主要有四种:明代祁氏澹生堂钞奉(简称「明钞本」)、文渊阁四库全书之文忠集本(简称「四库文忠集本」)、文渊阁四库全书单行奉(简称「四库单行本」)、傅增湘校清欧阳药刻奉(简称「傅校本」)。其中,傅校本综合诸多版本之长,是诸版本佳者,故《玉堂杂记校笺》主要以此本为底本,同时参照其他三版本,进行校勘、笺注。
-
清史论丛二〇一八年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清史论丛》坚持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办刊方针,以促进清史研究的发展与繁荣。凡是对有关清史的某一问题确有认真研究,哪怕这种研究成果还不够成熟,但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有助于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与探讨,都尽量予以发表。文章字数一般不作限制。潜心研究、学风严谨、把握学术前沿是该集刊的重要特色。该集刊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颇受学术界的重视。在由中华书局出版期间,一直被作为重点图书出版。《清史论丛》自创办以来,一直被海内外清史研究者、高校及相关研究单位广泛收藏。美国哈佛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台湾中研院等许多著名科研机构的图书馆,均将该集刊作为清史研究必备图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本辑是2018年第二辑,主要关注清代侍卫、侠客、小说《红楼梦》、徽商家族、恩丰仓储、御史南巡,以及云南移民与盐业等主题研究,颇具水准、
-
民国研究 2018年秋季号 总第34辑朱庆葆《民国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1994年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后,即邀请国内外数十位专家组成编委会,以著名民国史专家张宪文教授为主任编委,开始出版《民国研究》,为海内外学者提供了一个学术研究和学术讨论的园地。《民国研究》目前为半年刊,入选CSSCI来源集刊。主要刊载有关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相关史实与理论的研究论文,设有专题研究、专论、学术动态、书评等多个栏目。在到一些重要的周年或者大事发生的时候,即设立相应的历史研究专题。对于一些热点问题和史学动态,本刊也始终关注。创办十余年,先后和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32辑的《民国研究》,集中代表和反映了多年来史学工作者的成果结晶,作者既有海内外著名历史学者,亦有崭露头角的学界新秀。编辑部与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一些著名学者和学术团体建立了较密切的联系,每期兼采国内、港台和海外学者稿件,以简体汉语和英语为发文语言,体现国际化特色。《民国研究》栏目主要有“抗日战争”“经济与社会”“南京大学校史研究”“城市史研究”“专题研究”“学术综述”“书评”“史料视窗”等栏目。 《民国研究》编委会阵容强大,汇聚了海内外众多的知名专家学者,为组编高质量的学术刊物奠定了基础。
-
巴拉聚克(美)约翰·梅里曼全书通过作者对法国巴拉聚克村各个历史时期人们日常生活细致入微的描述,对不同层次人物的思想和行为的刻画,让读者感受到法国城乡间的竞争,感受到中世纪人们观念的顽强,感受到现代社会发展的力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