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料典籍
-
走向新遗产刘保山 著作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一员,我坚守国际大家庭的共同信念,怀揣梦想循着遗产前辈的足迹前行,也时常被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感动。时间长了,想把自己的工作、学习体会整理出一个文化遗产的小读本,也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贡献一点萤火之光。现在有很多大学开设了文化遗产学,并有渐成显学之趋势。目前,国内有关文化遗产学的教材和著作较为匮乏,关于文化遗产学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方法构建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古往今来,国人素以实践见长,却较少将其提炼至理论乃至哲学范畴。本书虽不是一本专业著作,只是工作实践中的随笔,亦试图探讨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如果您已经是行业专家,又或者您对历史文化、人类社会、文化遗产相关工作一点都不感兴趣,您可以合上书,出门左转找家咖啡馆闲坐;如果您是想了解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学科方法论等教材类内容,您可 以合上书,出门右转找家书店买一本教材,没必要听我絮叨。除此以外,欢迎有兴趣的您和我一起走进文化遗产的大门,走马观花一番。毕竟大家都忙着生活,我尽量讲得简短一些,期望您用一壶茶的工夫,饶有兴趣地把这本入门读本看完,一起关心人类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命运。若是您在准备高考或者考研,在犹豫要不要报考文化遗产相关专业,想看看文化遗产行业在想什么、干什么,欢迎您通过这个读本来粗略了解一下,而不是通过《盗墓笔记》。曾经,文化遗产的话题是专业领域的事情,从一开始似乎是社会精英们思考和倡导的事业,如今这种趋势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公众对于文化遗产的关注热度持续升高。从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到实践,都有社会深度参与的印记。辽宁“最美长城”、北京“梁林故居”等一大批案例反映出公众对参与文化遗产的热切期盼,甚至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或争辩。这也是文化遗产领域所期望的,我们也期待利益相关者特别是所在地社区的共同参与。书中以人类学、考古学前沿话题为起点,结合遗产专业理念对相关文化现象和热点案例徐徐道来,是期望读者能够初步了解文化遗产的保护使命与共识,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线索——价值,这是文化遗产保护的灵魂。抓住了价值的线索,就抓住了文化遗产研究、阐发、保护、管理的关键点。书中初步阐释了价值的诞生、发展、特性等内容,提出了基于价值的保护方法(Value-Based Approach),这种方法充满了人文精神,这是我们一起关怀人类命运、携手共同前行的基础。而且这种基于价值的研究方法,提供了一个理性分析的新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加辩证、客观地看待文化遗产诸多争议分歧,化解心中的迷茫,相信对于探讨社会领域的难题亦颇有助益。很显然,即便是面对新冠肺炎这样的人类灾难,温暖心灵的人文精神给予我们的力量,是护佑人类披荆前行的内在动力。越是重大灾难,遗产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越显珍贵。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最火的一句汉语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我想这也是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如果说医生是为了拯救人类受损的体魄,而文化遗产从业者,则是为了保护人类美好的心灵!
-
晚清湖北现代化研究常城 著晚清湖北现代化历史内容丰赡、气势宏阔,是中国早期现代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清湖北现代化研究(1861-1911)》不拘泥于现代化的理论诠释,尽可能地搜集相关史料,着重陈述晚清湖北与现代化相关的历史变相,兼及探讨此种变相产生与运动的内在机制。就具体框架而言,本文分为两部分,纵深面与横切面兼顾,首部分以时间为轴,着重论述晚清湖北现代化的历史动态进程;第二部分横向剖析,主要探讨晚清湖北现代化的内在机制。
-
晚清的政局和人物系列姜鸣收录姜鸣所著晚清政局与人物系列三种:《天公不语对枯棋》《秋风宝剑孤臣泪》《却将谈笑洗苍凉》。将严谨的史学考证、细致的田野调查和生动的描写手法相结合,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公车上书、马嘉理事件、甲申易枢、辛丑议和、绑架孙中山等进行重新解读;围绕李鸿章、张佩纶、慈禧太后、珍妃、恭亲王、醇亲王、翁同龢、左宗棠、胡雪岩、康有为、严复、吕耀斗等不同社会阶层的代表展开再次研究;以皇家宫廷、园林庭院、胡同街巷、滨海城市,乃至云南边疆的村落为舞台,复现清末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地理和社会生活的微小细节与宏观图景,着力在晚清这一历史转折节点上,发掘蛰伏、隐含在那个时代的“现代化”萌芽。 姜鸣秉承“以散文的笔法写论文,以论文的严谨写散文”,文字通俗大方、富有感染力,对历史的解读和研究严肃而深沉。同时极重视发掘新兴材料——档案、奏折、日记、影像、诗歌、报纸,乃至海外的报刊资料,信手拈来,在重叠交织的海量史料中,串联起清晰明朗的历史线索。为展现这些新兴史料,书中搭配了大量的图片,这些“老照片”也让作者笔下的历史更加立体化。
-
锦程徐铮China, the home of silk, was known to the ancient Greeks and Romans as Seres, i.e. the Land of Silk. Sericulture, or the cultivation of mulberry trees and silkworms, and the techniques of reeling, spinning, dyeing and weaving silk bers, have been practiced in China for thousands of years. Silk has long played a major role in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was a key factor in the creation of the Silk Road, which linked the civilizations of East and West. Chinese silk is almost as old as Chinese civilization itself, and has evolved hand in hand with Chinese people. Today Chinese silk still continues its glorious journey.
-
艾芜抗战文献考录熊飞宇抗战时期是艾芜创作生涯中的重要阶段,其作品丰产而高质。编著者沉潜于图书馆,涵泳于数据库,爬罗剔抉,多有发现与收获。全书按内容大致分为五辑:“作品集及有关评论”“集外文拾补”“人物与事件”“书信绎读”“他人笔下的艾芜”,收文31篇。书中所录文字,俱从原始资料得来,信实可征。《艾芜抗战文献考录》的出版,对于《艾芜全集》,无疑会具有一定的补佚作用,同时也将进一步夯实艾芜研究的文献基础。
-
石刻文献与文学研究杜海军《石刻文献与文学研究》主要研究石刻的文献价值及其文学价值,研究石刻在文学发展历史上的贡献,对石刻的发生、发展、繁荣,石刻的功用及其文献与文学价值,石刻的文体特性、石刻的文学传播方式与贡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石刻文献与文学研究》开拓了文献研究和文学研究的新领域,为古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文学史料,丰富了古代文学的研究内容,拓展了文学研究的新恩路与研究空间。将石刻的田野考察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研究文学的发展,打开了石刻研究的新视野。
-
鸦片战争(美)蓝诗玲鸦片战争是中英两国应该共同面对的话题,而英国汉学家蓝诗玲女士的这本著作正是站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视域来对此加以考察,旨在让我们跨出地域的限制,认真反思这场世界冲突的种种罪恶和矛盾。蓝诗玲充分吸收了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比如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又能在中英文原始史料中找寻更多动人的历史细节。得力于她深厚的文学造诣,像林则徐、琦善、义律这样的历史人物经她描写,仿佛便可浮现于眼前。除了战争过程中的细节叙述之外,蓝诗玲还往后记述了中英两国人民对此战争的复杂的历史记忆,尤其在中国近代国族构建中扮演的角色。本书为再版,新增30幅版画插图。
-
中国民众与团体英文呈文向明,李英姿,王小强《李顿调查团档案文献集》是反映李顿调查团组建、调查过程、调查结论、各方反应和影响的中、日等国相关资料的汇编,对于研究九一八事变和李顿调查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民众与团体英文呈文/李顿调查团档案文献集》主要收录中国各地民众与团体给李顿调查团的呈文。李顿调查团于1932年2月3日由法国勒哈弗尔港出发,经英国、美国、日本后于3月14日抵达中国上海。陆续调查了上海、杭州、南京、汉口、宜昌、北平等地后,4月20日调查团出发前往矛盾聚焦地东北,接续调查了沈阳、长春、吉林、哈尔滨、大连、旅顺、鞍山、抚顺和锦州等地。东北六周的调查完成后,调查团于6月5日返回北平着手起草报告书。每到一处,中国民众和团体纷纷向其去信去电。递送的方式较为多样,有的请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转交,有的请上海市政府转交,有的请顾维钧转交,有的直接递交给调查团,等等。呈文以中文为主,但也有部分民众和团体直接用英文去信去电。考虑到便于调查团阅读,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翻译了一部分请其代为转交的呈文给调查团;调查团对民众与团体来信来电非常重视,在北平也组织了一支队伍对中文呈文进行了有选择的翻译,有的仅翻译要点,有的全文详译。这些呈文以英文形式集中存档,故本册对其进行整理和翻译。
-
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唐代西北史研究李宗俊利用敦煌吐鲁番文献对于唐代历史的研究,自上世纪初以来,中外学者已经成果迭出。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再度兴起,至今国内部分高校及社科机构的许多学者在各领域均有很大建树,许多专题研究已领先于世界。部分西北史地文献的整理和个案研究亦取得了巨大成绩,为今后的利用文献和跨学科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目前就整个研究来看,似乎零散、个案的研究多,全面、系统、综合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尤其缺乏与传统典籍的紧密结合及具有民族学与历史地理学学科背景者的跨学科综合研究。在专题研究中,将出土文献与大的历史背景的有机结合亟待加强。而唐代西北史地问题的研究,学界依靠正史典籍所作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研究所涉及的问题已经十分具体和细微。要想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新资料的补充和新方法的引进非常关键。因此,现在要做的是,在对文书释录汇辑和分类编次整理的基础上,对于同一性质的系列文书结合正史典籍的系统专题研究。同时,将相关文书的已有研究信息提供给学界,在学界共同努力下,多学科、广角度的深入挖掘文献应有的价值,并整体推进唐史及西北史地的研究。
-
清代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管理苟德仪《清代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管理——以四川南部县为个案的考察》是以《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为文献支撑,辅以典制文献、官箴书、方志等,以南部县的保甲、里甲、里排、乡约、团练等基层组织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各种基层组织如何对乡村社会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