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料典籍
-
一读就懂的中国史《图说历史》编委会 编《一读就懂的中国史·辽夏金》讲述了中国古代历史中重要的一段时期——辽夏金时代的历史进程,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展开,选取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用生动浅显、轻松活泼的语言描绘出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勾勒出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展现出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建筑风格,使读者能够直观、感性地了解历史,获得知识。同时,本书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以及历史事件解析图、人物简要介绍、“延伸思考”栏目,可令读者对历史发展的脉络走向一目了然,同时引发读者对当下社会的思考,塑造大历史观。
-
一读就懂的中国史《图说历史》编委会 编元朝统治的时间是一百六十三年,历经十四帝,它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本书图文并茂,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欧亚征战”“元朝的大统一”“元朝的经济文化”“元朝中期统治”“空前的元末农民战争”六个部分,讲述了元朝从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到元顺帝北逃之间的历史。
-
一读就懂的中国史《图说历史》编委会 编《一读就懂的中国史·两宋》讲述了中国古代历史中重要的一段时期——两宋时期的历史进程,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展开,选取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用生动浅显、轻松活泼的语言描绘出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勾勒出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展现出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建筑风格,使读者能够直观、感性地了解历史,获得知识。同时,本书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以及历史事件解析图、人物简要介绍、“延伸思考”栏目,可令读者对历史发展的脉络走向一目了然,同时引发读者对当下社会的思考,塑造大历史观。
-
盛世的序曲一苇 著隋唐盛世是公认的中国古代历史的巅峰时期,然而其产生也绝非偶然。在隋唐之前的南北朝后期,尤其是从北魏分裂(公元534年)到隋朝一统(公元589年),这段五十余年的历史,长期被隋唐盛世的光环所淹没,这段历史表面上看似混乱而黑暗,但在混乱中却酝酿着走向统一的历史契机。 本书围绕南北朝最后五十余年的历史展开叙述,也就是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接着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随后是北周吞并北齐,杨坚最终以隋朝取代北周、灭掉南陈,统一全国。在这短暂的五十余年时间里,分裂了近三百年的中华大地重归一统,同时也终结了长达169年的南北朝分裂对峙局面。 本书所写的历史,战争此起彼伏,矛盾错综复杂,人物叠彩纷呈,情节曲折生动,煞是好看。本书将影响历史的人物和事件捋得非常清晰,简明扼要地讲述给读者,并且还有针对性地进行夹叙夹议,让读者掌握历史的脉络和结论。这是一部较有分量的通俗历史读物,使读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南北朝末期的历史全貌。
-
礼与俗张士闪 著面对田野知识,不同学科各有所执,也各有所成。不过,田野知识并不是为学科分类与学术领域的划分而存在。按照我的经验,民俗学、人类学、历史学、艺术学、政治学……在田野知识中就很难划分边界;民间信仰、游艺娱乐、传统武术、节日庆典、日常生计……也都在民众生活中交错钩连。或许正因于此,我的田野研究从来难有前瞻后顾若干年的严整规划,说“跨界”显然是夸张,应该是一种跟着感觉走的“混界”。作为我近十多年来的“混界”所获,《礼与俗:在田野中理解中国》中有田野邂逅发现的惊喜,有苦思难解问题的暂存,大致是我田野思考脉络的真实呈现。每每在不同田野点、不同学术疆域的转换腾挪之际,刹那间惚兮恍兮,竟难辨我正启新程还是踏上归途,这真是种奇怪的感觉。“混界”的学术生活,终究难言结果与归宿,我对此明晓并坦然以对。在田野中东奔西走,所见并非都赏心悦目,内心就有了五味杂陈。原本一直认定的神圣,乍然显露世俗真身,从此有了斑驳模样;邂逅于街头巷尾的凡夫俗子,每于瞬间显现神奇,却又迅即复归平淡。我却更有了行走田野的动力,且视为此生宿命。我常与自己商量,人生在世无非是生活与思想,二者应相互滋养而非相害相违。屈于生活而思想苟且,或慑于思想而生活干瘪,两种人生都不可取。行走田野,适于思想,也无碍生活,即便“混界”一世又何妨。
-
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温伯陵 著一个杨贵妃,在李白眼里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在杜牧眼里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而在罗隐眼里,则是“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美女、宠妃、败家娘们儿以及背锅女侠,哪一个才是真的杨贵妃?一座长安城,在汉唐,是无可取代的帝国中枢,是王维笔下的“万国衣冠拜冕旒”;在宋朝,却成了边境军镇;而在明朝末年,又沦为饥荒遍地、易子而食的人间地狱。在温伯陵笔下,历史不再是按时间码放的记事簿,而是贯通时间、看清脉络的时代演变过程。用他的方法来读历史,你将发现历史背后的那只手,彻底看懂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史事观览高武 著《史事观览》既录正史、野史、杂史,又取实录、方志、类书。从经史百家、稗官野史、私家藏书、民国历史、党史及资料中采撷珍籍。上自经官大略,下自市井小智,旁及妇女儿童;既有帝王将相,守令县吏、富绅商贾、名儒侠客、僧侣道士;又有农夫雇工,走卒仆役;既有革命、干部、群众;又有科学家、艺术家、作家。文中选择鲜活的很具典型的人物、事件来诠释传统文化精神,展现给读者。读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使人耳目一新,且寓意丰富,发人深思。观览这些史籍也许能对世人有所补益。
-
苦难与坚强彭玉龙 著《苦难与坚强: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战争》稿是一部有较高思想性和教育意义、可读性强的军史类通俗读物。开篇从近代中国苦难之源开始,充分论述近代中国与日本的不同发展,引申到抗日战争的发端、过程,再现了中国人民14年抗击日本侵略者全景,深刻说明中国作为一个平穷落后的国家,打败帝国主义国家的艰辛和不易,阐释了中国在这场历史大决战中的贡献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展现一系列国人艰难曲折的不屈抗争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通过对抗战前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状况的鲜明对比,以细节真实体现了中华民族所遭受的深重灾难和损失,全面反映了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正义所做的巨大贡献和牺牲。
-
共和国日记《共和国日记》编委会 编《共和国日记》以时间为序,辅以本末体,逐日记载共和国的发展历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囊括中央、地方与基层等各个层面。既有大事要事的钩沉,又有历史细节的描摹;既有领袖人物关键作用的记录,又有人民群众伟岸力量的揭示;既有翔实历程的精彩叙述,又辅以“一图胜万言”的经典照片。文图并茂,共同构成共和国60年的永恒记忆,是名实相副的“国书”,是实至名归的“国史”《共和国日记(1964)》为1964年卷。贯穿于本卷的主线是: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和“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左”倾发展。
-
共和国日记《共和国日记》编委会 编《共和国日记》是一部以编年体和记事体相结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按照时间顺序分为60卷。《共和国日记(1960)》是《共和国日记》中的一卷,以1960年为时间轴,记录了我国的大事、要事,客观再现了共和国的发展轨迹,既写了成就,也没有避讳曲折。书中条目内容和资料主要来源于媒体和历史专著等,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很好地保留了历史的客观性,是一部全方位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之路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