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门史
-
三千年文祸谢苍霖,万芳珍著这本书写的“文祸”包罗万象,连“正名”都很困难。当初曾设想专写典型的文字狱,即别无背景单纯因诗文著作而得祸的案件。后来发现许多案件并不单纯。而且谤议、疏谏乃至科场之类案件中更有大量的文字狱或“准文字狱”,不宜弃而不顾,于是一并纳入“文祸”范畴。这样,本书所写的“文祸”就兼有语言文字之祸、文人士大夫之祸等多重含义。另外,为了帮助读者扩大视野、加深认识,书中又加入若干反面的或边缘的材料。倘若有好求甚解之人,要啃“文祸”的硬核桃,诸如:“文祸”究竟有多少名色?其根源何在?对人类文明有何危害?名历史朝代的“文祸”有何共性和个性?三千多年来是如何演进的?等等,不妨参考此书,自求解答。<
-
百万蒋军起义《〈纵横〉精品丛书》编委会编本书介绍了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弃暗投明的国名党将军如何配合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进攻。内容包括一波三折的吴化文部起义,新疆的和平解放前后等。
-
新红史班钦索南查巴著;黄颢译《新红史》一书包括七个部分:印度王统、香跋拉王统、汉地历朝帝王传承、蒙古王统、西夏王统、吐蕃王统及宋元明时期西藏地方割据势力。全书主要篇幅是记载西藏历史。《新红史》是一部纲要性的通史,有此地方过于简略。为了弥补其过简的部分,译者尽可能做了针对性的注释和附录,这或许有助于读者过简的部分,译者尽可能做了针对性的注释和附录,这或许有助于读者全面地了解事态的经过和人物活动的始终。注释资料以藏文史料为主。对于重要事件,则尽力详注。
-
发现中国(法)雅克·布罗斯(Jacques Brosse)著;耿昇译本套书共分三册:1发现中国本书高屋建瓴,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西2000多年的交往史。它是一部具有相当高学术品位的大众化读物,属地道的“科普类学术著作”。雅克·布罗斯先生主要是从西方的角度,以欧洲人的世界观,来塑造中国形象和论述西方与中国关系史,而这样的论述,正是中国学者所缺乏的,也是中国学术界需要的。雅克·布罗斯先生的观点是公允的,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那种对我并不太有利的国内和国际大环境中,这种态度尤为可贵。他是站在西方人的立场,从西方的角度进行阐述,这也是研究中西关系史的西方汉学家们习惯于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不过,文章人人会作,各有不同巧妙。雅克·布罗斯先生的这本书是成功的,能为各方面所接受。2清宫洋画家伯德莱于1997年又出版了这一部《18世纪的入华耶稣会士画家》的新作。全书文图并茂,共分12章文字记述,同时发表了入华耶稣会士郎士宁、王致诚(Jean-DenisAttiret,1702-1768)、艾启蒙(IguaceSichelbarth,1708-1780)、蒋友仁(MichelBenoit,1715-1774)以及遣使会士德理格(TeodoricoPedrini)、奥古斯定会士安泰(安若望,JeanDamascene)等画家,特别是康乾皇帝宫中充任御画家者的作品。书中发表了他们的130多幅绘画,其重点是论述郎士宁与王致诚在宫中作画、耶稣会士们与磊收藏家乾隆合作、热河木兰围场秋狝图、版画《乾隆皇帝得胜图》的制作、建筑艺术、喷泉(大水法)、修建西洋楼、耶稣会士们的山水花鸟与人物画。作者最后讲到耶稣会士被解散之后,仍有几位原耶稣会士留在乾隆年末的宫中,他们大都是对皇宫有用的人,包括绘画在内。这其中包括意大利籍入华耶稣会士潘廷璋(GiuseppePanzi,1734-1812),他以其乾隆皇帝的画像作为《中国杂纂》的卷首插图而驰名于法国。当时留在清宫中的御用洋画家还有贺清泰(Louis-AntoinedePoirot,1735-1813)和钱德明等。作者特别研究了在雍乾时代(1723-1795),耶稣会士们作为瓷器装饰图案而绘制的浅灰单色画,尤其是法国入华耶稣会士殷弘绪(Fran&oisXavierd’Entrecolles,1664-1714)在瓷都江西景德镇的作品。此类由耶稣会士们作图而烧制的外国计货瓷器,被欧洲人俗称为“耶稣会士们的瓷器”。这批绘画证明,18世纪的中国绝不是在西方所淬的那种负面形象:总而言之,由于这批入华画家耶稣会士主要是生活在康雍乾盛世时代,所以他们的绘画活动形成了中西艺术交流史上的一……
-
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纪实魏碧海著一一五师的前身是中央红军的精锐主力,八年抗战,屡建奇功。大小3万战,歼敌50万,由15000人发展到正规军、地方军近百万。主力部队自云阳誓师东征,直抵东海之滨,纵贯华北,所向披靡;所辖地方武装浴血奋战,威震敌胆。《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纪实:抗日战争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征战纪实丛书”中的一本,采用纪实文学的手法,融史实性与文学性于一炉,通过对林彪、聂荣臻、罗荣桓、陈光、肖华、李天佑、杨得志、杨成武、杨勇、陈士榘等众多名将的刻画,真实、生动、客观地再现了一一五师主力自平型关大捷到山东大反攻的整个征战历程。在华北国民党八十万大军一触即溃之时,毛泽东突然亮出了王牌——八路军一一五师东渡黄河,平型关首战告捷。一一五师的前身是中央红军的精锐主力,八年抗战,屡建奇功。大小三万战,歼敌五十余万,由一万五千人发展到正规军、地方军近百万。主力部队自云阳誓师东征,直抵东海之滨,纵贯华北,所向披靡;所辖地方武装浴血奋战,威震敌胆。《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纪实:抗日战争卷》通过对林彪、聂荣臻、罗荣桓,陈光、肖华、李天佑、杨得志、杨成武、杨勇、陈士榘等众多名将的刻画,真实、生动、客观地再现了一一五师主力自平型关大捷到山东大反攻的整个征战历程。
-
秋收起义纪实吴振录,邱恒聪著“八七会议”之后,毛泽东等人酝酿并发动了秋收起义,数路人马挥师长沙。然而强敌之下,进攻迅速败北。中国革命处于新的历史关头。在急躁与冷静,幻想与现实的抉择中,毛泽东果断率部向敌人力量薄弱的罗霄山脉中段开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进军:芦溪遭袭,三湾改编,茅坪安家,团结改造袁、王,处决陈、徐、韩、黄,创建红色政权,先后迎接朱德、陈毅和彭德怀义军上山,粉碎湘赣之敌数次“会剿”……终使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在井冈山燃成燎原之势。丰富翔实的资料、生动的叙述和大量的图片将真实地再现这一历史过程。
-
辽代服饰王青煜著本书介绍了辽代的服饰,包括“服装”、“佩饰与化妆品”、“发式”三部分内容。
-
畲民家族文化蓝炯熹著本书简要探讨了畲民家族文化研究的学术定位,研究了畲民的家族传说、畲民的家族谱系、畲民家族的谱牒、畲民家族的祠堂、畲民家族的祭祀、畲民的家族伦理、畲民家族的风水观念和村落民居、畲民家族与国家政治、畲民家族文化与现代化问题等。
-
壮族自然崇拜文化廖明君著壮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周代,他们的祖先就以瓯邓、桂国、损子、产里、九菌等名载于古籍。自古以来,壮族及其先民就在华南-珠江流域重版繁衍。这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地理单元。它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本书全面,系统、深入地考察与研究壮族自然崇拜文化,通过壮族自然崇拜文化群、壮族自然崇拜文化丛、壮族崇拜文化圈概念的提出以及对壮族自然崇拜文化主体的各子文化圈之间所存在的互动循环关系、壮族自然崇拜文化与壮侗语民族、汉族及其中华其他民族的自然崇拜文化的关系的研究,揭示出壮族自然崇拜文化的特点类型以及所蕴藏着生死崇拜文化和“那”文化的文化内蕴。廖明君,壮族,1978年就读于宜山县师范学校,1980-1984年在宜山县梅洞小学任教,1984-1991年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广西分中心主任,广西民族学院壮学研究中民主副主任,民族艺术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广西壮学学会副秘书长,长期进行民族文化艺术考察与研究,主持《壮族艺术的人类学研究》、《壮族自然崇拜文化
-
北狄源流史何光岳著北狄是中国北方古老的民族群体。他们过着以游牧与狩猎为主的迁移生活,有的后来发展成为半农半牧而渐趋于定居的生活,到春秋时,有的已发展成为小国。他们来源复杂,但皆属炎黄族系,如匈奴乃系夏桀之后,白狄、长狄乃黄帝之裔,赤狄隗姓为炎帝之裔,而允姓则又属于黄帝之裔,突厥则为炎黄的混合种。他们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属炎黄子孙范畴,与汉族等兄弟民族均有亲密的血缘关系,应属古代组成中华民族的主要成员。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北狄、丁令、铁勒与匈奴、突厥的众多分支,都有许多融入于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这种回归,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