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门史
-
明代欧洲汉学史吴孟雪,曾丽雅著从完备形态的意义和学术研究的层次上来说,欧洲汉学的真正创立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那时,中国的明王朝早就不复存在了。那么,欧洲汉学又是缘起于何朝何代的呢?我们知道,“创立”和“缘起”是有不同涵义的。本书的答案就是:欧洲汉学缘起于明中后期,即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这百年间。当欧洲人走近中国,对大明王朝进行近距离、全方位、多层次的观察后,欧洲汉学便在不知不觉中问世了。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或许有人会说,将欧洲汉学的缘起定在16世纪,未免为时过早,那个时期至多只是汉学的序幕、汉学的萌芽、汉学史上的第一页。然而,序幕也好,萌芽也罢,第一页也可,都不应妨碍我们对欧洲汉学的探本溯源。没有序幕,何以有随后的高潮?没有萌芽,何以有当今汉学世界那蔚为壮观的园林?没有第一页,何以续成卷帙浩繁的皇皇巨著?
-
文史中华书局编辑部编《文史(2000年第3辑·总第52辑)》主要内容包括“圣相”李沆 ——君臣关系个案研究之一、金代诸府节镇城市录事司研究、元代肃政廉访司研究、明代武举研究、《墨经》“合,缶、宜、必”校诂、《史记》倒文之谜、《英藏敦煌文献》定名商补、《太平广记》校勘割记、中国茶书总目叙录唐宋部分 等内容。
-
法国汉学《法国汉学》丛书编辑委员会编《法国漠学》第五辑是敦煌研究专集。1906-1909年间,伯希和封新疆和甘肃进行了一次值得永远纪念的考察。在这次旅行中,他在“北路”特别是库车的沙漠绿洲中找到了许多抄本和文物,接着又从敦煌获得了大量抄本和绘画,从那时以来,学者们封这些文献进行了多方面的大量研究。伯希和本人的研究对像主要是那些表明敦煌是一个多种文化影响交汇点的文献。1945年伯希和去世後,戴密微接替了他在法兰西学院担任的职务;在这两位学者的弟子们共同努力下,法国的敦煌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戴密微的推动下,从1952年开始编撰伯希和敦煌中文文献目录,除法国国家图书馆研究人员负责编辑的那一卷尚未杀青外,其余全部目录已在几年前编成,谢和耐和苏速鸣两位先生对此做出了很大贡献。与此同时,戴密微带领下的年轻研究人员在敦煌学的多学科研究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其中包括经济史(谢和耐)、政治史(哈密顿)、佛教(谢和耐)、文学与释一道(苏速鸣)、语文学(吴其昱)等。自1973年苏远鸣先生创建伯希和中文资料目录整理组以来,新一代研究人员茁壮成长。他们除编成了伯希和中文资料目录和吉美博物馆藏伯希和敦煌昼目录外,1979年以来还出版了多种专著和五本法国国立图书馆的论文集;邯分文章已经译成中文,有的登载在学术期刊上,有的被收入《法国学者敦煌学论文选萃》(中华书局,1993年)。
-
原始物象杨兆麟著本书是多年来的一个小结,以村寨聚落为背景,围绕着村落和住宅的守护,串联起云南各民族塑造的种种具有保护神功能的物象。从日月、高山、河川等自然神灵,到寨门、寨心、寨桩、寨神等人造神灵;从氏族信奉的神村、木鼓、到宗祠供奉地祖先、保村之神;再从住宅外部的屋脊、博风板,到室内的门神、火神、火塘神(灶神)、祖先中柱、中梁等镇宅之神。揭示以生存和繁衍这一生命意识为基点的宗教行为,审视云南民族民间宗教美术品和围绕这些美术品产生的瀪琐的宗教礼仪,用民族间的横向对比、古代传说和出土民族文物的纵向对比,揭示这些美术品的起源和流变。以上看法是笔者对云南民族宗教美术调查、收集、整理、研究的几点粗浅认识。云南民族民间宗教美术博大精深,无论是收集、整理和研究,都应加大力度,本书仅作为引玉之砖。
-
全彩西方雕塑艺术史陈诗红[等]编著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写给普通老百姓看的全彩西方雕塑艺术史,全书共收入了620幅精美的彩图,数十位西方著名雕塑家的代表作,让你直接欣赏世界最著名的雕塑作品。该书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栏目活泼,板结构合理,用通俗晓畅的文字,告诉你丰实的艺术知识,是一本阅读起来赏心悦目,提高人生品位,加强艺术修养的轻松读物。
-
显密文库隆钦阙英·朵登多吉著《显密文库》最早由青海的藏族大学者隆钦阙英·朵登多吉于1838年编纂刊印成书,但由于当时印数极少,经过一百多年的岁月沧桑,这部在广大藏区社会有着广泛影响的鸿篇巨著,濒临失传。抢救这一珍贵的藏民族文献耗费了16年时间该书,除佛学外,还包括了藏族的历史、地理、哲学、天文历算、医药、工艺美术、诗歌戏剧,以及语言文字学中的逻辑、修辞、语法等,堪称藏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是千百年来藏族人民适应自然、勇于探索、创造文明的智慧结晶。
-
黑手党史(意)朱塞佩·卡洛·马里诺著;曹金刚译本书内容包括:黑手党的起源;劳动者社团和针动黑手党的反抗;由地主主宰的社会和从中渔利的政府;革命与法西斯主义之间等。
-
中外文化交流史马树德前言概说一、华夏民族古代文化的外传二、佛教的传入与儒学的传出三、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四、近代西方文化的输人及其影响五、汉学家和留学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力军六、文化在彼此的交流与交融中发展第一编中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第一章中印文化交流第一节中国蚕丝和中国纸输入印度第二节汉代: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第三节随佛教进入中国的印度文化第四节唐代及其后的中印交通第二章中朝文化交流第一节秦汉时期的中国与古朝鲜第二节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与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第三节五代至宋元:中国与高丽第四节明清之际:中国与李朝第三章中日文化交流第一节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中国文化输入日本第二节公元6世纪至9世纪——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第三节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以僧侣往来为主的中日文化交流第四节14世纪至19世纪——多变中的中日文化交流第五节近代——以向日本学习为主的中日文化交流第四章中越文化交流第一节中国与越南的历史关系第二节郡县时期汉文化在越南的传播第三节独立时期:越南的王朝更迭及其意识形态第四节独立时期:中越间广泛而深入的文化交流第五节独立时期:汉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第五章中国与缅泰柬老诸国间的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第一节中缅文化交流一、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与掸国二、唐代:中国与骠国三、宋代:中国与蒲甘四、元代:中国与缅国五、明清之际:中国与缅甸第二节中泰文化交流一、由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的中国与泰国二、中泰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第三节中柬文化交流第四节中老文化交流第二编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第一章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回顾第一节丝绸之路通大秦第二节蒙古西征与东西方文化交汇第三节明清之际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第二章中意文化交流第一节马可·波罗和《马可·波罗游记》第二节利玛窦和他在中国的传教活动第三章中法文化交流第一节13世纪:最初的接触第二节17至18世纪:交流与反响一、金尼阁入华传教二、法国传教士在华的学术活动三、中国文化在法国引起的反响第三节19至20世纪:相互认识与相互影响一、认识法国二、法国革命与中国三、中国人留学法国与法国人在中国办学堂四、法国文学在中国和法国的汉学研究第四章中德文化交流第一节汤若望与中国第二节莱布尼茨和《中国近事》第三节留学德国的中国精英第四节汉学研究在德国第五章中英文化交流第一节马礼逊与新一轮的“西学东渐”第二节傅兰雅的中国情结第三节集传教士、学者、政客于一身的李提摩太第四节李约瑟和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六章中俄文化交流第一节《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的中俄贸易关系第二节中俄《恰克图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第三节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中俄文学之交第三编中国与美洲、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交流第一章中美文化交流第一节传教士:为中关之间的文化交流架设桥梁第二节丁韪良与洋务时期的中国翻译事业第三节林乐知:旁观者清第四节留学美国:踏着容闳的足迹第二章中国与拉丁美洲的历史文化联系第一节海上的“香料之路”与“丝绸之路”第二节社会文化经济生活中的相互影响第三章中国与非洲的历史文化联系第一节汉唐宋元时期:交往与交流第二节明清之际:中国人笔下的非洲第四章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历史文化联系第一节历史回顾:中国与大食第二节阿拉伯文化在中国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
俄国教会史(苏)尼·米·尼科利斯基(Н.М.Нцколъскцй)著;丁士超等译本书资料丰富,是用马列主义观点写成的宣传无神论的一本好书,也是我们了解俄罗斯教会历史的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但是我们了应该看到,本书是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写的,不可避免地会打上那个时代的一些烙印,具有某些历史的局限性。<
-
中国文化史纲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论述了原始时代:中国文化的开端;夏商周:中国文化的勃兴;秦汉时期:开创统一文化的新纪元;三国两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沉默和曙光;隋唐五代:封建盛世时代的文化;两宋:封建文化的精致与成熟;辽复金元:南北文化的交融;明清:封建文化的极致;道、威时期:资产阶级文化的准备;同、光时期:资产阶级文化的形成;北京政府时期:新文化的转折;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新文化的艰难发展;根据地和解放区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胜利;共和国时期:社会主义文化的建立与发展。《中国文化史纲》可作为各行各业青年的文化修养读物,适用于高等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