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门史
-
写好八十字,通习明代史景喜猷,杨子实 著你相信吗?80个汉字就能展开一个朝代的历史!“习字通史”是一套集提升书写水平、了解汉字演变、速通朝代历史为一体的多功能丛书。每册围绕一个朝代,通过80个汉字的演变过程与书写指导,展开80段历史故事。《写好八十字,通习明代史》围绕明代展开,伏-龙湾伏兵、郑-郑和下西洋、官-清官海瑞……一本书读下来,读者既能够掌握80个汉字的书写技巧(提供软笔、硬笔书法双视频),了解80个汉字在演变过程中的“前世今生”(从甲骨文到今天的楷书),又能够在80段历史故事中轻松学习明代史。内容丰富,发散性较强,可以让读者多方面地了解中国文化。
-
桂林旅游发展史庞铁坚 著桂林的旅游史是与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天然同步融合的。本书以桂林的历史发展为线索,梳理桂林的旅游发展史,从传说时代的舜帝南巡到有史记载的灵渠开发,独秀峰、栖霞洞从汉以来就成为旅游景点,从唐宋时期桂林山水成为文人谪官热衷的诗文题材,到民国时期乃至新中国时期桂林旅游的勃兴,桂林的历史与文化发展一直与旅游融合纠缠在一起,分不出彼此。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旅游景观,千年来一直存在,并且一直成为人们旅游的打卡之地,这一点在全国的历史文化城市中是少见的。 本书从历史文献、碑刻、笔记、书信中梳理桂林旅游发展的历史线索,视野开阔,资料丰富。
-
历史语言研究所与中国现代学术体制的建构马亮宽,马晓雪,刘春强 著1928年,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成立,隶属于中央研究院,在所长傅斯年的领导下,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镇,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本书依托“史语所档案”“傅斯年档案”等未刊、已刊资料,以史语所学术制度建设为切入点,探讨学术创新与体制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梳理史语所创立、发展之建章立制过程,揭示史语所学术创新的人才培养体制,在中西学术交流视野下呈现史语所学术创新的开放机制,探究史语所资料收集、整理之方法创新,分析史语所学术成果发布机制。
-
尼罗河畔的曙光温静,黄庆娇 著《尼罗河畔的曙光》考察了古代埃及文明起源及早期历史,分析文明发生和发展的脉络和动因。这一过程涵盖了涅伽达文化时期,早王朝时期与古王国时期。全书以古埃及文明的消亡与再发现为引,以近现代考古发掘材料为基础,探寻埃及先民从石器时代到文明时代所经过的路径,为读者呈现古埃及文明独具特色的物质与精神世界。这部著作展现了古埃及文明早期发展的全景,解读人类文明从何而来,文明的起源如何关联历史与未来。
-
餐馆的历史[英] 威廉·席特维尔 著,吴慈瑛 译《餐馆:一部横跨2000年的外出用餐文化史》是英国美食作家、评论家威廉·席特维尔全新力作。这是一段“出去吃”的趣味历史,一个关于艺术、政治、革命、渴望和享乐主义的故事。一个餐馆就是一座文化博物馆,英国著名美食作家威廉·席特维尔带领我们吃遍各国著名餐馆,记录不同年代人们的饮食偏好、餐桌礼仪、待客之道和文化禁忌,展现各国文明的兴衰和时代的变迁.
-
世间乐土吴中博物馆 著明代文人唐寅曾有诗描绘江南吴地:“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本书主书名便取自该诗句。本书聚焦于江南吴地的文化遗产、建筑遗迹,以及历史城镇、历史村落和水陆交通网络,通过书画、碑刻拓片、历史地图、建筑构件、营建工具等进行呈现。书稿分为“序章”“自得”“自适”“自如”“自在”等章节,解析江南吴地在历史时期(特别是宋至清代)的城乡空间、社会生态与文化面貌,更多地关注千年来吴地的日常生活风景,呈现吴地每一个“普通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吃饭、饮水,到日常起居、读书、耕作、出行,乃至物资与产品的流通,婚丧嫁娶、礼拜祭祀、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 本书将会在每一章节都会附上相应内容的二维码,读者可以扫描二维码,进入吴中博物馆定制的数字化专题,读者可以从中体验如何通过手机等简易设备来记录一座文物,并且将其数字化存储甚至打印出来。这一形式,将纸质阅读与数字体验相结合,有助于读者更立体地多维了解千年来江南吴地的生活样貌。
-
新知文库150 跑步大历史托尔·戈塔斯 著这是一次令人钦佩的尝试,本书不仅涵盖了跑步现象的文化和历史范围,而且涵盖了它的哲学。跑步真正令人惊讶的,是自古以来人们进行这项疲惫痛苦却又令人振奋的活动的诸多原因和方式,如印加帝国的信息网络要靠专业跑手来维护,而古埃及的法老为证明自己生命力强健、配得上享有权力而当众奔跑。阿甘坚持着一个简单的信念:“奔跑,向前奔跑!”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和勇气集中在一点,他什么都不多想, 只是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村上春树则说:“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一边崩溃,一边坚持,不管是生活还是马拉松。
-
只是一首歌宇文所安 著,麦慧君 杜婓然 刘晨 译作者聚焦并追踪北宋时期,词如何从宴饮助兴的表演文本——歌词,历经创作、传唱、抄写、结集诸过程,最终衍变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并逐渐取得与诗歌并举的正统地位。 宇文所安一方面从表演实践、文本传播、作者问题、词集编纂与流变等全新角度将词史看成“词集史”而非“词人史”;另一方面又对代表性词人如柳永、晏几道、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人的作品进行文本解读,分析他们各自不同的风格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联与影响,力图从多个层面呈现词的历时性发展及其作者化、风格化和经典化的过程。
-
问道思辨国家图书馆 著“学哲学、用哲学。”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孕育了大批思想家,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和哲学经典。领导干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汲取其中修身齐家和治国理政智慧,将对提升自身素养、完成时代使命有很大帮助。 本书以解读中国古代经典里的思想智慧为主题,汇集了“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中的15篇阐释思想文化经典的文稿。作者均为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如任继愈、刘家和、钱逊、楼宇烈、杜维明等。 本书深入解读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佛家以及宋明理学等学派的思想精华,探讨了它们的时代价值和现代意义。本书语言通俗易懂、讲解深刻生动,对帮助领导干部读懂弄通传统哲学经典,做到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具有重要意义。
-
长江与莱茵河Ⅱ王振忠,[荷] Hein A.M.Klemann 编本书稿为2019年由复旦大学、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和荷兰莱顿大学主办的第二届长江与莱茵河历史文化比较研讨会之论文结集,共收录论文20篇。论文作者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高校,以及荷兰莱顿大学、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乌得勒支大学及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等国外研究机构。所收论文围绕历史上长江流域与莱茵河流域的经济和商业、劳工和社会、环境与生态等议题。本书的内容有助于学界进一步认识因地理关系而形成的社会、经济、文化关系,将其结集出版,旨在鼓励学者拓宽研究视野、开展国际交流,并在此基础上推动跨文化研究。